邓瑗能够感觉到夫君内心喜悦之情,她又何尝不是如此。
近来父母、兄长俱丧,令她深受打击,整个人都陷入到悲伤之中难以自拔,得知自己怀有身孕后,立时冲淡了内心的伤感,不再长久沉湎于丧亲之痛。
刘景看着邓瑗明澈的眼眸,神情无比郑重道:“少君,谢谢你。”前世因为种种原因,他年过三旬,仍未结婚,更勿提生子。重活一世,他终于要当爹了。
邓瑗依偎在刘景的怀中,轻声说道:“孕育子嗣,乃是‘女人之常道’,刘郎何须言谢。”
刘景缓缓摇头道:“不然。少君为我生子,经历十月之苦,一朝临盆,承受剖心之痛,更面临生命危险,我却什么都不用付出,岂能不心存感激?”
在医学还很原始的汉代,生孩子绝对是一件十分危险之事,动辄母子俱亡,绝非危言耸听。
邓瑗听得心中暖意融融,她真的很庆幸能够嫁给刘景为妻,在她眼中,夫君简直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怎么看怎么喜爱。
刘景没有发现怀中妻子看着自己的眼神里面蕴含着迷人的光彩,自顾自言道:“我们的第一个孩子,不知是男是女……少君,你喜欢男孩还是女孩?”
“我希望是男孩。”邓瑗脱离出刘景的怀抱,认真地道。
《诗经·小雅·斯干》有言:“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生男孩,就睡在床上,身穿美服,玩弄玉璋;生女孩,就睡在地下,以布襁褓,玩弄瓦片。
两者相差,可谓天差地别,《春秋》之义,母以子贵,邓瑗自然希望尽快为刘景生下男嗣。女孩嘛,第四、第五胎可以。嗯,第一、第二、第三胎最好都是男嗣。
刘景对此倒是不甚在意,他今年刚刚弱冠之年,邓瑗更是只有十八岁,后面的日子还长着呢,头胎没必要纠结于男女。
刘景笑着说道:“其实生一个女儿也挺好。”
邓瑗瞥了夫君一眼,虽没有争辩,可她还是觉得生男孩好。
邓瑗连日来沉浸在怀孕的巨大惊喜中,然而她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无知妇人,荆州突然爆发南北大战,令她忧心不已。
作为朝夕相伴的枕边人,邓瑗知道夫君是一个心怀大志的人,而且也一直在为此而努力,在为夫君感到骄傲的同时,也不免感到担心,尤其是在现今的局势下,稍有不慎便会家破人亡。
对此,邓瑗不方便多说,只能隐晦地向刘景表达自己的担忧。
刘景笑着安慰了她两句,不愿在这件事上纠缠,转移话题道:“怎么不见母亲大人和嫂子?”
邓瑗回道:“姑、嫂昨日便闻讯赶来看望我,今日也在舍中陪我大半日,午后才离开。”
“原来如此。”刘景说道,“我归来后,因为心中牵挂少君,还没有去拜见母亲大人和嫂子。另外还有一大堆公事等着我定夺,恐怕要晚一些才能回来陪你。”
在夫君心里,将自己放在第一位,邓瑗还有什么不满意呢,说道:“刘郎,你去吧。”
刘景温柔地抚摸着妻子的小腹,良久,才心满意足的离去。
刘景乘车返家,刚刚踏入家门,就看到刘和在院中练剑。
“阿兄……”十四岁的刘和眉眼渐开,身量业已长高不少。
刘景微微皱眉道:“阿若,近来我每次回来,几乎都能看到你在练剑。剑,只是护身之术,没必要专研过甚,有空多读读《三史》《左传》《诗》《礼》。”
刘和忍不住挠了挠头,说道:“阿兄,我虽酷爱击剑之术,但并没有耽误读书。”说来这击剑之术,他还是受到刘景的影响,就如同昔日刘景受到兄长刘远的影响一样,可谓是一脉相承。
“你心里有数就好。”刘景又道:“你今年十四岁了,明年就到了束发游学的年纪,到时候我为你找一个老师。”
这事刘景还真的认真考虑过,明年长沙正是大战激烈的时候,北方道路不通,难以成行,那就只能考虑南边的零、桂二郡了。其实刘景心里倒是有一个人选,那就是桓彝,其学问不俗,性格严谨,正好能够管住渐渐长大,变得跳脱的刘和。
“诺。”在这种事情上,刘和完全没有发言权。
“阿兄……”
远远望见刘景,刘饶立刻喜出望外,她被母亲逼着做了一天的女红,早就不耐烦了,而今阿兄归来,她终于可以脱身了。
刘景太了解自己的妹妹了,哪会不知其心理,笑问道:“阿离,做女工就让你这么痛苦吗?”
刘饶霎时收回脸上的笑容,哼道:“痛不痛苦二嫂应当最清楚,阿兄何不归家问之?”
刘景摇头失笑,妹妹这副伶牙俐齿的模样,真是有其母的风范啊。
不过说来也怪,他一点也不觉厌烦,反而很是喜欢。就是日后娶她的人,绝对会头痛无比。
刘景不以为意,继母张氏却不能装作没看见,出言责道:“放肆!兄嫂你也敢出言相戏?”
刘饶素来畏惧张氏,闻其呵斥,顿时缩到刘景身后。
刘和本在一旁幸灾乐祸,不想张氏呵斥完刘饶,心气难平,随即将火引到了他的身上,指着他的鼻子训道:“还有你!你若有你大兄、二兄的学识才华,要练剑我不拦着你,可你有吗?!”
刘和没想到自己竟会受到鱼池之殃,立时面如土色。
刘景摸了摸刘和、刘饶的头,说道:“母亲大人息怒,阿若、阿离童言无忌,疏于管教,这里面也有我的责任,我公务太忙,没有时间教导他们。待明年,我会给阿若找一位良师,至于阿离,亦可聘一位女师。”
继母张氏忍不住叹气道:“仲达,你有心了。”丈夫刘尚去世时,刘和才一岁,刘饶更是遗腹子,张氏为了他们兄妹,付出的代价外人绝难想象。或许她天生就不适合教导子女,反正刘和、刘饶都没有出众之处。比之刘远、刘景兄弟,差得太远了。
“母亲大人言重了。”
“大人……”这时,赖慈领着刘群进门,刘群挣开母亲的手,一头扑入刘景的怀中。
刘群今年已经八岁,不再垂髫,而是和刘和一样梳起总角。
刘景拥着刘群,对赖慈说道:“嫂子在家啊。”
自从邓瑗决定为父守孝后,只是偶尔才会出门,管理慈幼居的重担,落在了赖慈的身上,她现在几乎每天都要前往慈幼居。
赖慈颔首道:“这两日少君被诊断出有孕,你又不在家中,少君身边不能没人,我便没去慈幼居,和阿姑去官舍陪伴少君,告诉她一些内事。”
刘景谢道:“母亲大人和嫂子辛苦了。”
赖慈摇头道:“刘家除了虎头外,二代人中将再添后嗣,我们高兴还来不及,何谈辛苦?”
刘群在一旁拍着小手,开心地道:“我要做阿兄了、我要做阿兄了……”
刘景摸着他的头问道:“虎头想要弟弟,还是妹妹?”
刘群毫不犹豫道:“要弟弟。”
刘景笑问道:“为何?”
刘群不住拿眼斜瞄小姑姑刘饶,嘴上没说,却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他的意思。
刘饶不由恼道:“虎头,你看我作甚?”
刘景险些大笑出声,陪伴邓瑗时,因为其家门惨遭不幸,就算知道自己要当爹了,也不能尽情显露心中的喜悦之情。而回到家中就不必掩饰了,从进门后,他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刘景还另有要事,在家坐了一会,便马不停蹄赶回县寺,与严肃等人会面。
严肃古拙的脸上满是敬佩地道:“明廷真是料事如神,刘表果然选择在八月一日兴兵。”
刘景问道:“现在形势如何?”
严肃回道:“张府君兵船皆少于刘荆州,因此不敢出战,幸而张府君经营巴丘甚久,营坞坚固,荆州兵几次称楼船渡江而来,围攻营坞,最后都被击退。”
刘景皱起眉头,说道:“固守巴丘,绝非长久之计,需知,西面的武陵郡,随时有可能出兵威胁长沙。”荆南四郡之中,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皆受张羡之命,武陵郡却是听命于刘表。
巴丘只能防住长江以北的敌人,却防不住同为荆南地区的武陵郡。虽然其太守刘叡,乃是一介宗室文人,不通军事,但武陵郡的地理位置实在太重要了,不仅可以抄袭巴丘之后,更能威胁到长沙郡城临湘。
更要命的是,武陵和长沙郡界长达数百里,张羡要想防住武陵方面的威胁,必须在益阳、罗县、洞庭湖一带布置大量兵力。这会让兵力本就捉襟见肘的张羡,更加力不从心。
刘景暗暗摇头,先不提有没有内鬼,张羡绝无两面作战的实力,武陵郡一旦决定出兵,威胁长沙侧翼,张羡必定全线崩溃。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张羡唯一的机会,就是在刘表大军南下前,提前发兵攻打武陵,使荆南彻底变成铁板一块。
不过刘景心里非常怀疑,张羡有没有这个实力。
要知道,张羡并不是靠着武力起家的诸侯,他乃是历任零陵、桂阳、长沙诸地,靠着为政有方,而甚得湘江士民之心。
其虽然平定过吴人苏代之乱,但那不是他的功劳,而是借助长沙吴氏、区氏等武质豪族之力。
刘景在张羡身边做了数月的主簿,颇为了解其人,他并无军事才能,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历史上也是这般,张羡活着的时候,刘表大军围攻数载,也无法打下长沙。在此期间,不仅长沙士民精诚团结,零陵、桂阳二郡也是誓与他共存亡。
就算张羡病死,长沙也不愿投降,复立其子张怿,继续抵抗。而零陵、桂阳二郡,直到长沙陷落,才被刘表大军彻底平定。
刘景暂时没有能力插手北方,就算有,他也不愿插手。他现在唯一牵挂的就是族兄刘宗,希望他可以重视自己当初的提醒,最终能够虎口脱险,安全归来。
…………
长沙,罗县。
身躯健硕,黑面髯须的吴巨身处于县寺便坐,一脸玩味的翻阅着手中的密信。
这封信,是镇南将军、荆州牧刘表亲自写给他的招降信。
说实话,吴巨内心颇有些自得,刘表乃是受九锡诸侯王级别,天下屈指可数的强大诸侯,连挟天子以讨不服的曹操,在他面前,也是一败涂地,俯首认输。
就是这样一位大人物,为了招降他,居然能够如此折节。
吴巨承认他动心了,虽然张羡视他为心腹,待他极厚,委以罗县县令,并兼长沙北部都尉,在长沙地位之高,已经升无可升。
然而正因为如此,吴巨才起了别的心思,他在张羡手下,不可能获得比现在更高的职位了。他自问文武足恃,岂能止步于区区县长、都尉?而若是投靠刘表,他的前景无疑将变得广阔起来,未来有机会成为一郡太守。
这绝非痴人说梦,眼下堪称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刘表举兵十万,楼船千艘,围攻十数日,而巴丘依然稳如泰山,由此可知刘表想要平定荆南,绝非一件易事。
在这个关键时期,有谁会比他吴巨,对刘表的帮助更大?
他在长沙素有威名,今手握重兵,据守罗县要地,家族亦为长沙著姓,他若反戈一击,对张羡几乎可以造成毁灭性打击。
而张羡一旦灭亡,荆南将出现巨大的权力真空,这时候刘表远在北方,难以有效控制,势必要借助吴巨这样的人,维持地方安宁。他不敢奢望向黄祖那般,被委任以长沙太守之位,可零、桂太守之位,却非不可能。
念及于此,吴巨心中不由一片热枕,吴家虽是长沙王吴芮之后,世为长沙著姓,然而数代以来,他已经是家族成就最高的人了。若是有机会成为零、桂太守,异日未尝没有机会做第二个张羡,乃至恢复祖宗基业……
近来父母、兄长俱丧,令她深受打击,整个人都陷入到悲伤之中难以自拔,得知自己怀有身孕后,立时冲淡了内心的伤感,不再长久沉湎于丧亲之痛。
刘景看着邓瑗明澈的眼眸,神情无比郑重道:“少君,谢谢你。”前世因为种种原因,他年过三旬,仍未结婚,更勿提生子。重活一世,他终于要当爹了。
邓瑗依偎在刘景的怀中,轻声说道:“孕育子嗣,乃是‘女人之常道’,刘郎何须言谢。”
刘景缓缓摇头道:“不然。少君为我生子,经历十月之苦,一朝临盆,承受剖心之痛,更面临生命危险,我却什么都不用付出,岂能不心存感激?”
在医学还很原始的汉代,生孩子绝对是一件十分危险之事,动辄母子俱亡,绝非危言耸听。
邓瑗听得心中暖意融融,她真的很庆幸能够嫁给刘景为妻,在她眼中,夫君简直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怎么看怎么喜爱。
刘景没有发现怀中妻子看着自己的眼神里面蕴含着迷人的光彩,自顾自言道:“我们的第一个孩子,不知是男是女……少君,你喜欢男孩还是女孩?”
“我希望是男孩。”邓瑗脱离出刘景的怀抱,认真地道。
《诗经·小雅·斯干》有言:“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生男孩,就睡在床上,身穿美服,玩弄玉璋;生女孩,就睡在地下,以布襁褓,玩弄瓦片。
两者相差,可谓天差地别,《春秋》之义,母以子贵,邓瑗自然希望尽快为刘景生下男嗣。女孩嘛,第四、第五胎可以。嗯,第一、第二、第三胎最好都是男嗣。
刘景对此倒是不甚在意,他今年刚刚弱冠之年,邓瑗更是只有十八岁,后面的日子还长着呢,头胎没必要纠结于男女。
刘景笑着说道:“其实生一个女儿也挺好。”
邓瑗瞥了夫君一眼,虽没有争辩,可她还是觉得生男孩好。
邓瑗连日来沉浸在怀孕的巨大惊喜中,然而她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无知妇人,荆州突然爆发南北大战,令她忧心不已。
作为朝夕相伴的枕边人,邓瑗知道夫君是一个心怀大志的人,而且也一直在为此而努力,在为夫君感到骄傲的同时,也不免感到担心,尤其是在现今的局势下,稍有不慎便会家破人亡。
对此,邓瑗不方便多说,只能隐晦地向刘景表达自己的担忧。
刘景笑着安慰了她两句,不愿在这件事上纠缠,转移话题道:“怎么不见母亲大人和嫂子?”
邓瑗回道:“姑、嫂昨日便闻讯赶来看望我,今日也在舍中陪我大半日,午后才离开。”
“原来如此。”刘景说道,“我归来后,因为心中牵挂少君,还没有去拜见母亲大人和嫂子。另外还有一大堆公事等着我定夺,恐怕要晚一些才能回来陪你。”
在夫君心里,将自己放在第一位,邓瑗还有什么不满意呢,说道:“刘郎,你去吧。”
刘景温柔地抚摸着妻子的小腹,良久,才心满意足的离去。
刘景乘车返家,刚刚踏入家门,就看到刘和在院中练剑。
“阿兄……”十四岁的刘和眉眼渐开,身量业已长高不少。
刘景微微皱眉道:“阿若,近来我每次回来,几乎都能看到你在练剑。剑,只是护身之术,没必要专研过甚,有空多读读《三史》《左传》《诗》《礼》。”
刘和忍不住挠了挠头,说道:“阿兄,我虽酷爱击剑之术,但并没有耽误读书。”说来这击剑之术,他还是受到刘景的影响,就如同昔日刘景受到兄长刘远的影响一样,可谓是一脉相承。
“你心里有数就好。”刘景又道:“你今年十四岁了,明年就到了束发游学的年纪,到时候我为你找一个老师。”
这事刘景还真的认真考虑过,明年长沙正是大战激烈的时候,北方道路不通,难以成行,那就只能考虑南边的零、桂二郡了。其实刘景心里倒是有一个人选,那就是桓彝,其学问不俗,性格严谨,正好能够管住渐渐长大,变得跳脱的刘和。
“诺。”在这种事情上,刘和完全没有发言权。
“阿兄……”
远远望见刘景,刘饶立刻喜出望外,她被母亲逼着做了一天的女红,早就不耐烦了,而今阿兄归来,她终于可以脱身了。
刘景太了解自己的妹妹了,哪会不知其心理,笑问道:“阿离,做女工就让你这么痛苦吗?”
刘饶霎时收回脸上的笑容,哼道:“痛不痛苦二嫂应当最清楚,阿兄何不归家问之?”
刘景摇头失笑,妹妹这副伶牙俐齿的模样,真是有其母的风范啊。
不过说来也怪,他一点也不觉厌烦,反而很是喜欢。就是日后娶她的人,绝对会头痛无比。
刘景不以为意,继母张氏却不能装作没看见,出言责道:“放肆!兄嫂你也敢出言相戏?”
刘饶素来畏惧张氏,闻其呵斥,顿时缩到刘景身后。
刘和本在一旁幸灾乐祸,不想张氏呵斥完刘饶,心气难平,随即将火引到了他的身上,指着他的鼻子训道:“还有你!你若有你大兄、二兄的学识才华,要练剑我不拦着你,可你有吗?!”
刘和没想到自己竟会受到鱼池之殃,立时面如土色。
刘景摸了摸刘和、刘饶的头,说道:“母亲大人息怒,阿若、阿离童言无忌,疏于管教,这里面也有我的责任,我公务太忙,没有时间教导他们。待明年,我会给阿若找一位良师,至于阿离,亦可聘一位女师。”
继母张氏忍不住叹气道:“仲达,你有心了。”丈夫刘尚去世时,刘和才一岁,刘饶更是遗腹子,张氏为了他们兄妹,付出的代价外人绝难想象。或许她天生就不适合教导子女,反正刘和、刘饶都没有出众之处。比之刘远、刘景兄弟,差得太远了。
“母亲大人言重了。”
“大人……”这时,赖慈领着刘群进门,刘群挣开母亲的手,一头扑入刘景的怀中。
刘群今年已经八岁,不再垂髫,而是和刘和一样梳起总角。
刘景拥着刘群,对赖慈说道:“嫂子在家啊。”
自从邓瑗决定为父守孝后,只是偶尔才会出门,管理慈幼居的重担,落在了赖慈的身上,她现在几乎每天都要前往慈幼居。
赖慈颔首道:“这两日少君被诊断出有孕,你又不在家中,少君身边不能没人,我便没去慈幼居,和阿姑去官舍陪伴少君,告诉她一些内事。”
刘景谢道:“母亲大人和嫂子辛苦了。”
赖慈摇头道:“刘家除了虎头外,二代人中将再添后嗣,我们高兴还来不及,何谈辛苦?”
刘群在一旁拍着小手,开心地道:“我要做阿兄了、我要做阿兄了……”
刘景摸着他的头问道:“虎头想要弟弟,还是妹妹?”
刘群毫不犹豫道:“要弟弟。”
刘景笑问道:“为何?”
刘群不住拿眼斜瞄小姑姑刘饶,嘴上没说,却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他的意思。
刘饶不由恼道:“虎头,你看我作甚?”
刘景险些大笑出声,陪伴邓瑗时,因为其家门惨遭不幸,就算知道自己要当爹了,也不能尽情显露心中的喜悦之情。而回到家中就不必掩饰了,从进门后,他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刘景还另有要事,在家坐了一会,便马不停蹄赶回县寺,与严肃等人会面。
严肃古拙的脸上满是敬佩地道:“明廷真是料事如神,刘表果然选择在八月一日兴兵。”
刘景问道:“现在形势如何?”
严肃回道:“张府君兵船皆少于刘荆州,因此不敢出战,幸而张府君经营巴丘甚久,营坞坚固,荆州兵几次称楼船渡江而来,围攻营坞,最后都被击退。”
刘景皱起眉头,说道:“固守巴丘,绝非长久之计,需知,西面的武陵郡,随时有可能出兵威胁长沙。”荆南四郡之中,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皆受张羡之命,武陵郡却是听命于刘表。
巴丘只能防住长江以北的敌人,却防不住同为荆南地区的武陵郡。虽然其太守刘叡,乃是一介宗室文人,不通军事,但武陵郡的地理位置实在太重要了,不仅可以抄袭巴丘之后,更能威胁到长沙郡城临湘。
更要命的是,武陵和长沙郡界长达数百里,张羡要想防住武陵方面的威胁,必须在益阳、罗县、洞庭湖一带布置大量兵力。这会让兵力本就捉襟见肘的张羡,更加力不从心。
刘景暗暗摇头,先不提有没有内鬼,张羡绝无两面作战的实力,武陵郡一旦决定出兵,威胁长沙侧翼,张羡必定全线崩溃。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张羡唯一的机会,就是在刘表大军南下前,提前发兵攻打武陵,使荆南彻底变成铁板一块。
不过刘景心里非常怀疑,张羡有没有这个实力。
要知道,张羡并不是靠着武力起家的诸侯,他乃是历任零陵、桂阳、长沙诸地,靠着为政有方,而甚得湘江士民之心。
其虽然平定过吴人苏代之乱,但那不是他的功劳,而是借助长沙吴氏、区氏等武质豪族之力。
刘景在张羡身边做了数月的主簿,颇为了解其人,他并无军事才能,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历史上也是这般,张羡活着的时候,刘表大军围攻数载,也无法打下长沙。在此期间,不仅长沙士民精诚团结,零陵、桂阳二郡也是誓与他共存亡。
就算张羡病死,长沙也不愿投降,复立其子张怿,继续抵抗。而零陵、桂阳二郡,直到长沙陷落,才被刘表大军彻底平定。
刘景暂时没有能力插手北方,就算有,他也不愿插手。他现在唯一牵挂的就是族兄刘宗,希望他可以重视自己当初的提醒,最终能够虎口脱险,安全归来。
…………
长沙,罗县。
身躯健硕,黑面髯须的吴巨身处于县寺便坐,一脸玩味的翻阅着手中的密信。
这封信,是镇南将军、荆州牧刘表亲自写给他的招降信。
说实话,吴巨内心颇有些自得,刘表乃是受九锡诸侯王级别,天下屈指可数的强大诸侯,连挟天子以讨不服的曹操,在他面前,也是一败涂地,俯首认输。
就是这样一位大人物,为了招降他,居然能够如此折节。
吴巨承认他动心了,虽然张羡视他为心腹,待他极厚,委以罗县县令,并兼长沙北部都尉,在长沙地位之高,已经升无可升。
然而正因为如此,吴巨才起了别的心思,他在张羡手下,不可能获得比现在更高的职位了。他自问文武足恃,岂能止步于区区县长、都尉?而若是投靠刘表,他的前景无疑将变得广阔起来,未来有机会成为一郡太守。
这绝非痴人说梦,眼下堪称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刘表举兵十万,楼船千艘,围攻十数日,而巴丘依然稳如泰山,由此可知刘表想要平定荆南,绝非一件易事。
在这个关键时期,有谁会比他吴巨,对刘表的帮助更大?
他在长沙素有威名,今手握重兵,据守罗县要地,家族亦为长沙著姓,他若反戈一击,对张羡几乎可以造成毁灭性打击。
而张羡一旦灭亡,荆南将出现巨大的权力真空,这时候刘表远在北方,难以有效控制,势必要借助吴巨这样的人,维持地方安宁。他不敢奢望向黄祖那般,被委任以长沙太守之位,可零、桂太守之位,却非不可能。
念及于此,吴巨心中不由一片热枕,吴家虽是长沙王吴芮之后,世为长沙著姓,然而数代以来,他已经是家族成就最高的人了。若是有机会成为零、桂太守,异日未尝没有机会做第二个张羡,乃至恢复祖宗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