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人们的表现以及提出的问题,方书安还算满意,他原本以为,说出来时间之后,会有很多人有想法,现在看来,至少他们是都愿意共同坚持。

    “好,既然大家齐心,那我就有什么说什么,方才我说了,咱们有可能五年到十年不见得能赚钱。但是,那说的是邮政快递,并不是说咱们自己会亏本。”

    嗯???

    方书安这一番话,人们都傻了,这话到底是何意?

    五年不赚钱,众人却不亏钱,难道钱还能变出来?

    还是说,方公子因为最近压力大,脑子有些坏掉?

    他并没有给众人太多胡思乱想的机会,而是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短则三年,长则五年,便能见分晓。到时候,届时邮政快递还在亏钱,也不要紧,我们可以高价卖给户部,并且他们还会上赶着买!”

    面对方书安如此强烈的信心,他们都不明白为什么。

    此事,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知道。一个铺设好的邮政系统,对于整个大明的作用有多大。

    按照方书安的估计,等到朝廷认识到它的作用后,必然又会和原先的法子一样,收归国有,或者要成为最大的股东。

    当然,钱还是要出,可以打折但是不能少。

    那时候,也就是他说的,虽然邮政系统不赚钱,但是他覆盖整个大明的战略价值,只要是个正常人,都能看出来!

    此番与其他时候不一样,虽然人们都对方书安说的话有些怀疑,但是他们并没有十分在意,毕竟整体的花费并不多,按照方书安的算法,他们首期烧进去的一百万两,就能够支撑至少五年。

    五年,每年经费也就是二十万,分摊到每家没多少。对于这两年赚了大钱的他们,根本就不是个事。

    就这,还是在没有后续收入的情况下。

    只要稍微能产生收入,就完全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其实,真要是组建邮政系统并保持运营,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多钱,不过是方书安保留了些心思,还有其他的用途在内。

    说完事情的大体情况,众人心里有底之后,也就算了。

    只要不是方书安斗气弄出来的事情就行。

    人们不过刚散,徐光启和另一个不认识的中年人联袂而来。

    他刚准备迎上去,发现另一人面色不善,便留个心眼。

    “书安,你来,这位是山东大儒,毕懋康!”

    毕懋康?竟然是老毕?他不也算是个技术人物,还是个大儒?

    方书安心里一惊,这位老哥是个人才,在火器上的造诣,要比宋应星还要厉害。

    要不是方书安一直没时间和几乎去山东找他,怎么可能让他等到现在呢?

    “原来是毕大人,小子方书安,失敬失敬。”方书安态度很是诚恳,一揖到底。

    这有些出乎徐光启的预料,因为他知道,方小子是个怎样的滑头。

    毕懋康创立了历山书院,要说名气还是有的,但是与方书安的爷爷相比,差上好几个档次。

    就是这样,方小子行礼也十分规矩,确实有些不太像他的作风。

    “怎么,你认识毕大人?”老徐问道。

    “不曾见识过,向往已久。”方书安恭谨的回答。

    越是这样,老徐越是无奈,这厮,究竟为何会被一个名声并不显之人所折服?

    这也不能怪徐光启,毕竟他生活在大明,哪里知道毕懋康在火器上做出的贡献。

    如果此时能有人给老毕更多的脑洞和建议,说不定他能设计出各种各样的火器。

    不过么,方书安还在这里胡思乱想,老毕有些不耐烦。

    “方书安,老夫今日前来,有事情要质问你!”

    质问???

    听着语气,似乎是有什么地方得罪这家伙啊……

    但是,方书安也想不起来,自己跟他有什么样的过节?

    毕懋康看着他迷糊,也不废话,直接甩出一本书摆在面前。

    封面赫然几个大字:扫盲教材!

    原来如此……

    方书安总算是有些明白,为何会找他。

    “这本书可是你所编写?”毕懋康的语气变得十分低沉却。

    “正是在下。”

    “是你,那就好了,来,今日你给我说,为何把字变成那些简便又难看的东西?”

    扫盲教材由于他的目的性,所以方书安除了放进去拼音以外,还讲不少简体字也放进去。

    在书写时代,有简化字对于文盲认识问题和学习,实在是太重要,加上更加有效率的字母,他们只要是想学,就很难学不会!

    “毕大人,我这本教材的意义。并非是要和个大学问家的书籍相提并论,只是要让他们掌握必须的文字,而不是作为一个个文盲,想要送个信都难……”

    徐光启和毕懋康都是科学先驱,但是啊,他们不会明白,方书安为何会有如此大的扫盲培训?

    话说到这里,方书安的思维飘了出去,他总是很容易想到共和国往事,偏生,里边有不少东西,恰好就能按照共和国的思路走。

    比如说,将大量人口利用起来。

    想要利用,必须要有过基础的文化教育,当年,共和国成立之初,教育部便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当时提出要“开始进行全国规模的识字运动。”

    于是乎,从那时候开始,持续50年的扫盲教育开始。

    当时,全国各地办起识字班,拉丁字母组成的汉语拼音,帮助初学者正确发音,汉字的简体化方便书写。

    大量不识字的农民,第一次掌握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汉字!”

    随后,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提出,要在12年内普及小学义务教育,后来又开始实施包括中小学阶段在内的九年义务教育,新世纪以后,又进一步免除学费杂费。

    可以说,整个共和国的发迹史,就是受教育人群井喷的一个重大原因。

    在高峰期,数十万座中小学校,近1000万名中小学教师,遍布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边疆的广袤国土。所有适龄儿童必须入学,一个也不能少。

    到后来,种花家高校在校生高达3700万,比许多国家的总人口都多,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如此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储备了大量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产业工人,人口红利又升级为人才红利。

    受过教育的人们,崇尚科学,崇尚知识、崇尚科技创新,让华夏大地可以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人力资本需求高、研发周期短的新兴产业上,实现弯道超车。

    如果没有受过教育,只有人口,那可不是什么红利,是累赘。比如阿三,被自己的议员称之为,只有两亿人口,剩下全是两脚牲口……

章节目录


横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临波倚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临波倚浪并收藏横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