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张侍郎因为没有及时回到大兴城,大兴城那边儿有人给张侍郎在政事堂和尚书省那边儿上眼药了。
    “这下好了,我更有理由留在临颍县了。”张侍郎无奈笑道。
    “总有一天,你会回去的。”柴昭说道:“临颍城重新建造好,那就是你的大功一件,朝廷不可能装作看不见的。”
    张侍郎笑着摇了摇头:“就算是临颍城重新被建造起来,那也是你的功劳,我不会冒领的。”
    “你这个人啊,有时候,就是太死板。”柴昭说道:“我不差这点儿功劳,反正我最初的初心你也是知道的,我不喜欢做官。”
    “现在已经是太府少卿了,我也没办法,但是,我可不想再往上走了,现在在太府寺混混日子挺舒服的。”
    若是旁人说这话,张侍郎只会觉得,他太谦虚了,但是柴昭这个人......
    似乎所有的常理,都不能用在这个人的身上一样。
    年纪不大,但是要手段有手段,要决策有决策,而且最重要的是心怀百姓。
    这样的人,竟然是一心不想要做官?
    简直是浪费人才。
    幸好,他不得不做官,这是百姓之福。
    “算了,咱们眼下啊,不多想了,至少对于眼下的事儿来说,我成了这里的县令,这是好事儿。”张侍郎说道。
    现在应该叫张县令了。
    “至少,咱们在这边儿不管怎么折腾,别人都管不着咱们,现在啊,这临颍县,是我的地盘。”张县令表情浮夸的说道。
    “是啊,那就可劲儿折腾吧。”柴昭说道:“等折腾完之后,再给你折腾到大兴城去。”
    “柴少卿,现在,我也不是什么侍郎了,为兄痴长你几岁,你唤我张兄便可。”
    张侍郎的本名叫张禹,祖辈父辈都是官员,但是不是什么大世家,是从普通官员一步一步走上来的。
    后来家里花光了大半资产,为张禹娶了五姓女。
    至于这次为什么他老丈人家没有出手帮忙。
    柴昭自己心里琢磨着,可能是他老丈人也不想让他留在这边儿折腾吧,想要给自家女婿一个教训?
    然后就不管了?
    等到过一段时间,然后再疏通一下,让张禹回到大兴城?
    不管如何,现在张禹已经是临颍县的县令了。
    “好,长兄,以后也不要唤我什么柴少卿了,太生分,就唤我嗣安吧。”柴昭说道。
    嗣安,是柴昭的字。
    在他们兄弟两人成亲之前,柴慎就给他们兄弟两个人取了字。
    老大柴绍,字嗣昌。
    老二柴昭,字嗣安。
    都是寄托了柴慎的心愿的字。
    希望自家老大能够赶紧的给柴家开枝散叶。
    至于对柴昭的希望,就是希望不管是他还是他的后辈,都能够平平安安的。
    柴昭,柴嗣安。
    “好,嗣安。”张禹高兴的看着柴昭。
    若是当初在洛阳,两个人之间只是互相欣赏,认为是同一条路上的人,那么现在,他们就是同一条船上的人了。
    不是同僚,而是朋友了。
    十多天的时间过去了,颍河的堤坝已经被修复好了,从堤坝上下来的青壮,也都加入到了田地的平整之中了,因此,进度又快了一些。
    张忠派人快马加鞭的将土豆送了过来。
    至于土豆培育的事儿,现在已经不是秘密了,柴昭居住的院子里,摆了很多木盆,这都是从各家各户借来的,用来给土豆块育苗。
    将南瓜种子拿出来,柴昭仔细的查看了一番。
    这南瓜种子,也就只能种一亩地。
    不过也足够了,按照柴昭的预估,一亩地,至少产量三千斤。
    剩下的,就真的要靠这些土豆了。
    让临颍县的百姓重新找回以往的生活,甚至要比以往的过的日子更加好,就得靠这个南瓜了。
    柴昭打算将南瓜,先弄成临颍县的产业,等到百姓们恢复了元气之后,再将南瓜给扩散出去。
    晚上,柴昭坐在桌子前头,油灯下,柴昭在看朝廷的回信。
    “夫君,消息如何?”李秀宁铺好了床铺之后问道。
    “尚书省那边儿,已经拟定了第二批赈灾的粮食,他们也知道,第一批调拨出来的粮食不多,所以才有了第二批,不过,从数量上来说,估计也够呛。”柴昭说道。
    说完之后,叹息一声。
    “算了,聊胜于无。”柴昭说道:“现在但凡是一粒粮食,都是十分宝贵的。”
    李秀宁点了点头,坐在了柴昭的对面。
    “现在山下的田地怎么样了?”李秀宁说道:“最近跟一些妇人们聊天,说起这季节时令,我心里有些犯嘀咕,能来得及吗?”
    “来得及。”柴昭说道:“四个月之后,进入深秋,至少还没有到一九二九,来得及的,现在山下的田地已经整理出来了,明天就带着他们去下种子,土豆的苗也都培育好了,咱们府上的护卫,个个都会种。”
    听到柴昭肯定的话语,李秀宁算是稍微的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柴昭带上了山上的人,带上土豆,带上南瓜种子,直接浩浩荡荡的就奔着山下去了。
    现如今,他们耕种的可是希望。
    南瓜种子,一亩地,柴昭带着庄寿和李秀宁亲自播种,庄子上出身的护卫则是带着百姓们去播种土豆,将技术教给了他们。
    将近三百多亩地,一点儿主粮都没有,全是土豆和南瓜。
    现在种主粮也有点儿晚了。
    除非柴昭能将玉米种子带过来。
    庄子上的玉米也收了,张忠亲自带着两个老农去杀的玉米,按照柴昭的指示,将玉米棒子全都摘下来了,然后晾干,脱粒。
    脱完了之后,连玉米棒子他们都没敢扔。
    全都用箱子,仔仔细细的收起来了,等着柴昭回去。
    玉米杆儿也没扔,打了个棚子,放在外头。
    三百亩地,没有牛,那就让马来拉犁,所有人忙活了三天,终于,种子全都落地了。
    落地之后,第二天就下雨了。
    好在,雨水不大。
    “这是好兆头啊。”柴昭的脸上终于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这一场雨,太及时了,至少不用去挑水浇地了。”

章节目录


大隋生存攻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墨青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墨青空并收藏大隋生存攻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