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听她这么一说,再细细欣赏,确如她说,字体笔力不够,书写功力还不是很成熟,不由叹道,“倒也无妨,书法一道只要你以后勤加练习,也能弥补现在的不足。”
话一说完就觉得有点后悔,感觉自己说的有点好为人师了。
但是此话听在若依耳中,是李恪教她如何习练书法之道,俏脸微微一红,低声说道,“谢谢殿下指点。”
然后,她抬头似乎鼓起勇气似地道,“殿下书法精湛,若依想让殿下为若依的画题字,不知道殿下可否答应?”
她说完这句话之后,他的心扑通扑通的一阵乱跳,深怕李恪拒绝她。
李恪看到她眼神中露出一丝的恳求,突然间觉得自己的心里好像一疼,随口答道,“可以,只要侯小姐不嫌弃本王的拙笔。”
若依听后,脸上露出了喜色,而李恪奇怪自己刚才为什么看到她恳求的眼神后心里会产生莫名的疼痛。
李恪答应了若依在她画作上题字,若依便将李恪带到了自己的闺房。
起初李恪不知道这就是若依的闺房,但是当他坐在书桌旁边,细心打亮,这才发现自己就在若依的闺房。
只是若依闺房布置的极为精巧,书房和卧房连在一起,书房倒是占了一大半,而旁边帘子背后露出的凭窗可能就是她的闺房。
不由得骂道,“自己一个男子怎么就这么大意,怎么能来到人家姑娘的闺房呢,太有失礼数了。”
然后,内心后悔不已。
但他见若依专心的在给她研磨,丝毫没有将他带入自己的闺房而表现出忸怩之态,不由的暗骂自己无耻,“人家姑娘都没想什么,倒是自己想的太多了。”
如此一想,心里不安的情绪倒是稳定了下来。
若依研完墨之后将一幅卷轴打开。
举目望见的便是一个体态大方,恬静优雅的貌美女子。
看到这里,李恪心里浮上了三个字——仕女图。
但见画中少女栩栩如生,特别是她眼中那一抹柔情好似要融化眼前的万里冰川。
那种神情,那种神态,足以表达世间任何一种爱,对心爱之人的思念和爱。
“确实是一副上乘之作啊!”
李恪说道。
然后,他提起笔,沾上墨,终究难以下笔。
因为这幅画画的太好了,他不知道该在上面题上什么诗句。
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一首不相符合这幅画的诗而影象了这幅整体所要表达的情感。
若依也不催促他,就那么静静的,柔情的站在他身边看着他。
对她来说,此刻能站在李恪的身边看他聚精会神的思考,看他一笔一划的写字就是她最幸福的一件事情。
半响,李恪终于想到了一首诗,大笔一挥,刷刷几笔便将诗句写到了仕女图上。
等李恪写完,若依方才拿起仕女图细细读起来,“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若依轻柔的声音读到这里不由得痴了,她没有想到李恪真的体会到了这幅画的意境。
这幅画她就是因为思念李恪而做,她是将自己的情感寄情于画中女子,让她表达自己对李恪的思念爱慕。
“人生能有如此之人懂得自己,明白自己。
自己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自己能在此生遇到他,并且爱上他,是自己的幸福。”
若依想到这里,心中欣喜,眼圈微红。
李恪见状,忙问道,“侯小姐你怎么了?”
“你还叫我侯小姐,难道就不能叫声若依吗?”
若依突然娇斥道,她微微发红的脸,还有那双深情的双眼让李恪突然感觉到好像就是画中人一样。
李恪仔细的注视着她,看到若依布满泪水的双眼,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地方得罪她了。
但他在看到若依那充满泪水的双眼的时候,心里也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怜惜之情,有一种将她拥入怀中的冲动。
最终,他还是制止了自己的冲动,小声道,“若依,你没事吧?”
然后将自己随身带的锦帕递给了她。
若依接过李恪的锦帕,稍微稳定了下思绪,这才发现自己刚才的失态,忙道,“殿下,若依因为刚才的这首诗而感动失礼了,汉王殿下恕罪。”
李恪听到若依说的是因为诗,而不是因为他的缘故,心里安稳了不少。
然后,又跟她谈论了一些自己关于后世绘画方面的技巧,这才起身告辞。
若依看了看天色,知道李恪已经在自己的闺房待了一个时辰,她心里舍不得他走,但又没办法,只能轻声的答应。
李恪看她眼神不时又露出的忧伤,忙道,“若依,你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到本王府上一叙。”
若依听到李恪这么句话,脸上方才有了点喜色,将他送出了自己的闺房。
李恪和若依出了闺房,转过走廊,通过庭园,再拐过一条走廊,就到了前厅的正门。
只是他的运气实在不好,正好碰上了风尘仆仆回府的侯君集。
李恪一看到侯君集就暗自叹道,“真是自找苦吃啊,自己点子怎么这么背,就要走了却撞上他。”
然后,他还在侯君集的身后看到了苏定方,心里疑惑道,“怎么定方也回来了?”
侯君集看到李恪,再看他身边自己的女儿若依,见她一脸欣喜的样子,顿感安慰,也不在意若依数月不见的消瘦,和苏定方上前施礼道,“末将见过殿下。”
“璐国公不用行此大礼,本王实不敢受。”
李恪微微一抬手说道。
然后随苏定方说道,“定方你怎么也回来了?”
侯君集见李恪问苏定方,在苏定方还没有开口之际说道,“今日听府中下人禀报说殿下来到府上,末将急忙赶回,总算是在殿下没有离开之前回到了府中。
正好我发现苏烈也好久没有回过汉王府了,就把他一起带了过来。”
然后一摆手,“殿下请到客厅说话。”
李恪无奈,只能又回到客厅,坐定之后说道,“璐国公数月都住在军营,为大唐不辞辛劳,本王深感佩服。”
话一说完就觉得有点后悔,感觉自己说的有点好为人师了。
但是此话听在若依耳中,是李恪教她如何习练书法之道,俏脸微微一红,低声说道,“谢谢殿下指点。”
然后,她抬头似乎鼓起勇气似地道,“殿下书法精湛,若依想让殿下为若依的画题字,不知道殿下可否答应?”
她说完这句话之后,他的心扑通扑通的一阵乱跳,深怕李恪拒绝她。
李恪看到她眼神中露出一丝的恳求,突然间觉得自己的心里好像一疼,随口答道,“可以,只要侯小姐不嫌弃本王的拙笔。”
若依听后,脸上露出了喜色,而李恪奇怪自己刚才为什么看到她恳求的眼神后心里会产生莫名的疼痛。
李恪答应了若依在她画作上题字,若依便将李恪带到了自己的闺房。
起初李恪不知道这就是若依的闺房,但是当他坐在书桌旁边,细心打亮,这才发现自己就在若依的闺房。
只是若依闺房布置的极为精巧,书房和卧房连在一起,书房倒是占了一大半,而旁边帘子背后露出的凭窗可能就是她的闺房。
不由得骂道,“自己一个男子怎么就这么大意,怎么能来到人家姑娘的闺房呢,太有失礼数了。”
然后,内心后悔不已。
但他见若依专心的在给她研磨,丝毫没有将他带入自己的闺房而表现出忸怩之态,不由的暗骂自己无耻,“人家姑娘都没想什么,倒是自己想的太多了。”
如此一想,心里不安的情绪倒是稳定了下来。
若依研完墨之后将一幅卷轴打开。
举目望见的便是一个体态大方,恬静优雅的貌美女子。
看到这里,李恪心里浮上了三个字——仕女图。
但见画中少女栩栩如生,特别是她眼中那一抹柔情好似要融化眼前的万里冰川。
那种神情,那种神态,足以表达世间任何一种爱,对心爱之人的思念和爱。
“确实是一副上乘之作啊!”
李恪说道。
然后,他提起笔,沾上墨,终究难以下笔。
因为这幅画画的太好了,他不知道该在上面题上什么诗句。
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一首不相符合这幅画的诗而影象了这幅整体所要表达的情感。
若依也不催促他,就那么静静的,柔情的站在他身边看着他。
对她来说,此刻能站在李恪的身边看他聚精会神的思考,看他一笔一划的写字就是她最幸福的一件事情。
半响,李恪终于想到了一首诗,大笔一挥,刷刷几笔便将诗句写到了仕女图上。
等李恪写完,若依方才拿起仕女图细细读起来,“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若依轻柔的声音读到这里不由得痴了,她没有想到李恪真的体会到了这幅画的意境。
这幅画她就是因为思念李恪而做,她是将自己的情感寄情于画中女子,让她表达自己对李恪的思念爱慕。
“人生能有如此之人懂得自己,明白自己。
自己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自己能在此生遇到他,并且爱上他,是自己的幸福。”
若依想到这里,心中欣喜,眼圈微红。
李恪见状,忙问道,“侯小姐你怎么了?”
“你还叫我侯小姐,难道就不能叫声若依吗?”
若依突然娇斥道,她微微发红的脸,还有那双深情的双眼让李恪突然感觉到好像就是画中人一样。
李恪仔细的注视着她,看到若依布满泪水的双眼,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地方得罪她了。
但他在看到若依那充满泪水的双眼的时候,心里也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怜惜之情,有一种将她拥入怀中的冲动。
最终,他还是制止了自己的冲动,小声道,“若依,你没事吧?”
然后将自己随身带的锦帕递给了她。
若依接过李恪的锦帕,稍微稳定了下思绪,这才发现自己刚才的失态,忙道,“殿下,若依因为刚才的这首诗而感动失礼了,汉王殿下恕罪。”
李恪听到若依说的是因为诗,而不是因为他的缘故,心里安稳了不少。
然后,又跟她谈论了一些自己关于后世绘画方面的技巧,这才起身告辞。
若依看了看天色,知道李恪已经在自己的闺房待了一个时辰,她心里舍不得他走,但又没办法,只能轻声的答应。
李恪看她眼神不时又露出的忧伤,忙道,“若依,你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到本王府上一叙。”
若依听到李恪这么句话,脸上方才有了点喜色,将他送出了自己的闺房。
李恪和若依出了闺房,转过走廊,通过庭园,再拐过一条走廊,就到了前厅的正门。
只是他的运气实在不好,正好碰上了风尘仆仆回府的侯君集。
李恪一看到侯君集就暗自叹道,“真是自找苦吃啊,自己点子怎么这么背,就要走了却撞上他。”
然后,他还在侯君集的身后看到了苏定方,心里疑惑道,“怎么定方也回来了?”
侯君集看到李恪,再看他身边自己的女儿若依,见她一脸欣喜的样子,顿感安慰,也不在意若依数月不见的消瘦,和苏定方上前施礼道,“末将见过殿下。”
“璐国公不用行此大礼,本王实不敢受。”
李恪微微一抬手说道。
然后随苏定方说道,“定方你怎么也回来了?”
侯君集见李恪问苏定方,在苏定方还没有开口之际说道,“今日听府中下人禀报说殿下来到府上,末将急忙赶回,总算是在殿下没有离开之前回到了府中。
正好我发现苏烈也好久没有回过汉王府了,就把他一起带了过来。”
然后一摆手,“殿下请到客厅说话。”
李恪无奈,只能又回到客厅,坐定之后说道,“璐国公数月都住在军营,为大唐不辞辛劳,本王深感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