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刘基在大晋426年十一月十八日的晚上,进入了祝其城的内城之时,整个祝其城的王宫,已经完全控制在近卫营的手中,就在王宫最大的一个宫殿,刘基见到了国王艾凯拉木以及他住在王宫的家人。
国王艾凯拉木今年只有三十多岁,他的王后以及其他王妃有十几位,其中不乏年轻貌美者,不过刘基对于国王艾凯拉木的女人倒是没有什么占有之心,当然最主要的这些女人里面,没有一个人的魅力值能超过80点的。
另外国王艾凯拉木还有十四位王子以及十二位公主,最大的一位王子不过才十四岁。
刘基走到国王艾凯拉木的面前,能看出艾凯拉木此时心里应该非常恐惧,脸色有些苍白,抬头看了一眼刘基,马上就把脑袋低下了,而他身后的女人和孩子们,很多都在低声哭泣。
“你就是祝其国的国王?”刘基沉声对艾凯拉木问道。
“是,我是……我是祝其国的国王艾凯拉木,您就是……就是晋国玳安郡的刘太守?”艾凯拉木有些胆战心惊的问道。
刘基点了点头,“正是本太守!”
“刘太守,我们祝其国与您远日无仇近日无怨,不知……不知您何以兴兵犯我祝其国?”
刘基冷笑了一下说道:“本太守与你们祝其国是没有什么冤仇,但是我们大晋与你们祝其国可谓仇深似海,你们祝其国不会忘了吧!”
艾凯拉木一听刘基说起大晋与祝其国之间的仇恨,不禁张了张嘴,没有再说什么,脸上反而露出更加害怕的神色。
要知道祝其国在一百多年前可是大晋在西域的十六个属国之一,当年那场大晋与高昌国的大战,要不是祝其国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反叛大晋,投到了高昌国的怀里,还对大晋的军队反戈一击,也许当年那场战争,大晋未必会输的那么惨。
看到艾凯拉木无言以对,刘基接着说道:“你们祝其国在一百多年前,欠下我们大晋的那笔债,今天是时候清算了,从今以后,祝其国的一切土地将并入我们大晋,成为我们大晋的一个郡!”
“什么?不能,你不能这样!”艾凯拉木听到大晋要吞并整个祝其国,顿时忘记了恐惧,大声呼喊起来,而艾凯拉木的喊声,让他身后女人和孩子们的哭声更大了。
刘基一挥手,对着宫殿之中的上百名近卫营士兵命令道:“把原祝其国国王,还他一家人押下去!”
等近卫营的士兵把艾凯拉木一家人带出了宫殿之后,丁霖走到刘基身边小声说道:“主公,如今祝其国的王印已经落到我们手里,下一步谋夺祝其国其他十六座城池,应该也用不到艾凯拉木这个国王了,不如直接除掉,以绝后患。”
刘基犹豫了一下说道:“可是本太守答应了,只要艾凯拉木这个国王主动投降,我们就饶过艾凯拉木一家人的性命。”
“主公,祝其国的国王一直是艾凯拉木的家族之人担任,我们要想把祝其国真正变成大晋的土地,只有让艾凯拉木以及整个王室都消失,甚至还需要让祝其国所有的贵族跟着消失,那样的话,祝其国才能真正为主公所用,祝其国与须句国的情况,可是完全不同的。”
听了丁霖的话,刘基陷入了沉思,须句国内的三十多万人口,其中三分之二是近些年从大晋逃到须句国的晋人,剩余三分之一原来须句国的人,不管在长相、语言、文字和习俗上,与晋人并无差别,所以对于刘基把须句国变成须句县,须句国内的人并没有什么激烈的反对,就算留下须句国的国王董晟一命,他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祝其国的人口在二百三十万左右,长相与晋人不太一样,白皮肤、高鼻梁、深眼窝,这也是西域各个国家绝大部分人的模样,祝其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不过可能因为曾经是大晋属国的原因,祝其国内会说晋国话的人倒是不在少数。
祝其人与晋人,因为长相的不同,想要把祝其国并入大晋,难度上可就比须句国大上很多倍,可是如果能把祝其国的王族一脉以及全部的贵族清除掉,那么剩余的平头百姓,想必也就兴不起什么风浪了。
丁霖看到刘基有些犹豫,就又劝道:“主公,谋大事者应需不拘小节,祝其国号称宝石之国,不但祝其国的王室拥有着巨大的财富,祝其国的贵族们,也个个都是大富豪,主公您懂的。”
刘基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为了我们大晋的利益,看来我刘基只能食言一次了!老丁,等我们把祝其国剩余十六座城池都拿下,就由你来负责此事,我会让整个近卫营来配合你的!”
顿了一下刘基又说道:“对了,那些祝其国贵族家里的漂亮女人,可别都杀掉,包括刚才的那些女人,我麾下众多将领,可都还是单身,完全可以把那些漂亮女人分给兄弟们享用,另外如果有特别漂亮的,你明白吧?”
丁霖嘿嘿笑着说道:“主公放心,属下明白,属下一定把事情办的妥妥当当,为主公把整个祝其国清理干净。”
拿下了祝其国的都城之后,整个祝其国剩余的十六个城池,加起来还有十万祝其国的骑兵,以及七万祝其国的步兵,祝其国近百个村屯倒是基本上没有驻扎正规军队,而在祝其国的青石城、米黎城和百钻城,总共还驻有一万高昌国的步兵。
所以刘基只要把祝其国剩余的十六个城池都占领了,那么整个祝其国也等于落入刘基之手。
对于剩余的这十六个城池,刘基依然不准备派兵强攻,毕竟攻克一座城池,是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的,如今刘基手里,时间是最缺少的,一旦高昌国得知刘基攻占了须句国,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大军,可能随时压过来。
不强攻就只能智取了,刘基凭借得到的祝其国王印,以及高昌军团长穆希米尼亲笔写的军令,开始对祝其国内其他十六个城池的祝其军队和高昌军队,发出一份又一份的命令。
国王艾凯拉木今年只有三十多岁,他的王后以及其他王妃有十几位,其中不乏年轻貌美者,不过刘基对于国王艾凯拉木的女人倒是没有什么占有之心,当然最主要的这些女人里面,没有一个人的魅力值能超过80点的。
另外国王艾凯拉木还有十四位王子以及十二位公主,最大的一位王子不过才十四岁。
刘基走到国王艾凯拉木的面前,能看出艾凯拉木此时心里应该非常恐惧,脸色有些苍白,抬头看了一眼刘基,马上就把脑袋低下了,而他身后的女人和孩子们,很多都在低声哭泣。
“你就是祝其国的国王?”刘基沉声对艾凯拉木问道。
“是,我是……我是祝其国的国王艾凯拉木,您就是……就是晋国玳安郡的刘太守?”艾凯拉木有些胆战心惊的问道。
刘基点了点头,“正是本太守!”
“刘太守,我们祝其国与您远日无仇近日无怨,不知……不知您何以兴兵犯我祝其国?”
刘基冷笑了一下说道:“本太守与你们祝其国是没有什么冤仇,但是我们大晋与你们祝其国可谓仇深似海,你们祝其国不会忘了吧!”
艾凯拉木一听刘基说起大晋与祝其国之间的仇恨,不禁张了张嘴,没有再说什么,脸上反而露出更加害怕的神色。
要知道祝其国在一百多年前可是大晋在西域的十六个属国之一,当年那场大晋与高昌国的大战,要不是祝其国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反叛大晋,投到了高昌国的怀里,还对大晋的军队反戈一击,也许当年那场战争,大晋未必会输的那么惨。
看到艾凯拉木无言以对,刘基接着说道:“你们祝其国在一百多年前,欠下我们大晋的那笔债,今天是时候清算了,从今以后,祝其国的一切土地将并入我们大晋,成为我们大晋的一个郡!”
“什么?不能,你不能这样!”艾凯拉木听到大晋要吞并整个祝其国,顿时忘记了恐惧,大声呼喊起来,而艾凯拉木的喊声,让他身后女人和孩子们的哭声更大了。
刘基一挥手,对着宫殿之中的上百名近卫营士兵命令道:“把原祝其国国王,还他一家人押下去!”
等近卫营的士兵把艾凯拉木一家人带出了宫殿之后,丁霖走到刘基身边小声说道:“主公,如今祝其国的王印已经落到我们手里,下一步谋夺祝其国其他十六座城池,应该也用不到艾凯拉木这个国王了,不如直接除掉,以绝后患。”
刘基犹豫了一下说道:“可是本太守答应了,只要艾凯拉木这个国王主动投降,我们就饶过艾凯拉木一家人的性命。”
“主公,祝其国的国王一直是艾凯拉木的家族之人担任,我们要想把祝其国真正变成大晋的土地,只有让艾凯拉木以及整个王室都消失,甚至还需要让祝其国所有的贵族跟着消失,那样的话,祝其国才能真正为主公所用,祝其国与须句国的情况,可是完全不同的。”
听了丁霖的话,刘基陷入了沉思,须句国内的三十多万人口,其中三分之二是近些年从大晋逃到须句国的晋人,剩余三分之一原来须句国的人,不管在长相、语言、文字和习俗上,与晋人并无差别,所以对于刘基把须句国变成须句县,须句国内的人并没有什么激烈的反对,就算留下须句国的国王董晟一命,他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祝其国的人口在二百三十万左右,长相与晋人不太一样,白皮肤、高鼻梁、深眼窝,这也是西域各个国家绝大部分人的模样,祝其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不过可能因为曾经是大晋属国的原因,祝其国内会说晋国话的人倒是不在少数。
祝其人与晋人,因为长相的不同,想要把祝其国并入大晋,难度上可就比须句国大上很多倍,可是如果能把祝其国的王族一脉以及全部的贵族清除掉,那么剩余的平头百姓,想必也就兴不起什么风浪了。
丁霖看到刘基有些犹豫,就又劝道:“主公,谋大事者应需不拘小节,祝其国号称宝石之国,不但祝其国的王室拥有着巨大的财富,祝其国的贵族们,也个个都是大富豪,主公您懂的。”
刘基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为了我们大晋的利益,看来我刘基只能食言一次了!老丁,等我们把祝其国剩余十六座城池都拿下,就由你来负责此事,我会让整个近卫营来配合你的!”
顿了一下刘基又说道:“对了,那些祝其国贵族家里的漂亮女人,可别都杀掉,包括刚才的那些女人,我麾下众多将领,可都还是单身,完全可以把那些漂亮女人分给兄弟们享用,另外如果有特别漂亮的,你明白吧?”
丁霖嘿嘿笑着说道:“主公放心,属下明白,属下一定把事情办的妥妥当当,为主公把整个祝其国清理干净。”
拿下了祝其国的都城之后,整个祝其国剩余的十六个城池,加起来还有十万祝其国的骑兵,以及七万祝其国的步兵,祝其国近百个村屯倒是基本上没有驻扎正规军队,而在祝其国的青石城、米黎城和百钻城,总共还驻有一万高昌国的步兵。
所以刘基只要把祝其国剩余的十六个城池都占领了,那么整个祝其国也等于落入刘基之手。
对于剩余的这十六个城池,刘基依然不准备派兵强攻,毕竟攻克一座城池,是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的,如今刘基手里,时间是最缺少的,一旦高昌国得知刘基攻占了须句国,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大军,可能随时压过来。
不强攻就只能智取了,刘基凭借得到的祝其国王印,以及高昌军团长穆希米尼亲笔写的军令,开始对祝其国内其他十六个城池的祝其军队和高昌军队,发出一份又一份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