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书房之中安静的只剩下了呼吸声,就连范增也在思考对于赵国的吞食之策。
司马师与宁生更是身在其中,念头转动,一个想法又一个想法,不断地在心头生成。
整个书房之中,只有嬴高嘴角始终带着笑容,喝着茶,仿佛一切事情都与他有关。
靖夜司,乌木崖虽然比不上黑冰台,但是其规模不逊色其余任何一国的暗中力量。
更何况之前,他的更多部署本身便是针对赵国,不论是乌木崖还是靖夜司在赵国内部的人员都不少。
“储君,臣从靖夜司中得到消息,此刻顿弱先生在邯郸,一旦我们出手,是否会坏了事情。”
司马师迟疑了一下,然后朝着嬴高,道:“储君,是否要沟通一下?”
司马师的话一开口,一旁宁生的目光也看了过来,嬴高放下茶盅,摇了摇头,道。
“没有必要,顿弱此行必然是以行人署的身份去的!”
说到这里,嬴高撇了一眼司马师与宁生,语气幽幽:“难不成顿弱以黑冰台统领的身份,如此高调的入邯郸不成?”
闻言,宁生与司马师面色骤变,心中不由得忐忑了起来,从刚才嬴高的语气,他们就清楚嬴高生气了。
顿弱如此明目张胆的出现在邯郸,必然是因为行人署的身份,出使赵国。
若顿弱以黑冰台统领的身份想要乱赵,以顿弱的能力,以黑冰台的实力,根本就不需要出现在邯郸。
对于一个暗中势力的统领,若是没有其他身份的掩护,就这样光明正大的暴露在敌国都城,无疑是愚蠢的。
而顿弱是一个让秦王政亲自上门请的大才,他们可不认为秦王政会请一个愚蠢的人来执掌黑冰台,执掌行人署。
一念至此,不管是宁生还是司马师冷汗都下来了。他们作为嬴高麾下最大暗中势力的掌控者,尽然连这一点都没想到。
在这一刻,别说是嬴高对他们失望了,就算是他们自己也对自己失望了。
两个人对视一眼,脸上满是愧疚与尴尬,朝着嬴高深深一躬:“储君,我等思虑不周,请储君责罚。”
“唉!”
长叹一声,嬴高摇了摇头,他对于宁生与司马师出策已经不报任何希望了。
“孤听闻当今赵王之母,乃是市倡,更是被前一任赵王立为王后,如今更是赵国太后。”
“如今赵国太后的身份,只有邯郸一少部分人知晓,你们的第一个任务,便是让整个赵国的朝野上下,都知道他们的太后是一个市倡。”
“这件事必然会引起赵国朝廷的疯狂反扑,让下面的兄弟们注意安全。”
“诺。”
点头答应一声,司马师与宁生离开了书房,望着两个人离去,嬴高收回了目光。
虽然宁生与司马师在筹谋方面不尽如人意,但是嬴高从来不会怀疑他们的执行力。
“储君,赵国太后虽然是市倡,但是这件事早已尘埃落定,纵然是有靖夜司以及乌木崖的人来推波助澜,但效果未必……”
范增说到这里,微微沉默了一下,继续组织言辞,道:“而且春秋战国之世,礼崩乐坏,诸国太后只怕都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
听到范增的话,嬴高微微颔首,他能够明白范增心里的想法,礼崩乐坏之世,对于道德之上的束缚很脆弱。
虽然赵国一国太后乃是市倡,这确实影响不好,就算是有嬴高在背后推波助澜,最多也只能在赵国引起一阵骚动。
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哈哈哈……”
洞悉了范增的想法,嬴高不由得莞尔一笑,朝着范增意味深长,道:“先生,这只是刚刚热身而已,赵国未必接得住孤的出手。”
闻言,范增看了一眼嬴高,随及笑了笑,他都有些忘记了,嬴高布局从来不会只出一招。
从来都是要么以大势入手,以强横霸道的态势横推,要么从小处着手,一步步推动,最后以小处凝聚成势。
很显然,这一次嬴高从小处着手,才开始准备而已。
眼前这位主,可不会那么心慈手软,一旦出手,几乎都可以预见结局。
更何况,嬴高对于人心的把控,对于算计人心的恐怖,他早已经领教过了。
……
咸阳宫。
书房。
从嬴高离开之后,嬴政思考了许久,然后下令赵高传诏李斯与王绾等人。
他心里清楚,嬴高都找上门来强调了,只怕是发生干旱的可能性极大,这件事关系到了国计民生,纵然是嬴政也不敢大意。
虚惊一场更好,若是真的,大秦朝廷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以保证事情发生之后,将损失降到最低。
“臣等拜见王上,王上万年,大秦万年——!”以李斯王绾为首,治粟内史,太仓令为辅,众人走去咸阳宫书房,连忙朝着嬴政行礼。
见到李斯等人到来,嬴政点了点头,伸手示意:“诸位爱卿不必多礼,自行入座。”
“臣等谢过王上!”
丞相李斯与王绾,治粟内史郑国,太仓令田韩,行人署兼任黑冰台统领顿弱,只要是在书房之中的都是大秦重臣。
他们心里清楚,他们各自官署基本上属于八竿子打不着,今天却一起碰面,必然是发生了大事。
见到李斯等人入座,嬴政沉吟了片刻,语气幽幽,道:“方才不久,储君入宫。”
“储君入宫,提到的一些事情,再结合陇西郡以及北地郡的奏报,让寡人心下有些不安。”
听到嬴政开口解释,李斯目光一转,与王绾对视一眼,王绾点了点头,朝着嬴政一拱手,道。
“储君入宫不知所为何事,还请王上告知?”
王绾心里清楚,他们之所以入宫,必然与嬴高入宫有关,同样的也与陇西郡以及北地郡有关。
他们都清楚,陇西郡以及北地郡之上,刚刚发生了地龙翻身,正因为如此,王绾等人心下一沉。
很明显,陇西郡以及北地郡以及储君嬴高串联起来,再结合秦王政的态度,他们都清楚发生的绝非好事。
司马师与宁生更是身在其中,念头转动,一个想法又一个想法,不断地在心头生成。
整个书房之中,只有嬴高嘴角始终带着笑容,喝着茶,仿佛一切事情都与他有关。
靖夜司,乌木崖虽然比不上黑冰台,但是其规模不逊色其余任何一国的暗中力量。
更何况之前,他的更多部署本身便是针对赵国,不论是乌木崖还是靖夜司在赵国内部的人员都不少。
“储君,臣从靖夜司中得到消息,此刻顿弱先生在邯郸,一旦我们出手,是否会坏了事情。”
司马师迟疑了一下,然后朝着嬴高,道:“储君,是否要沟通一下?”
司马师的话一开口,一旁宁生的目光也看了过来,嬴高放下茶盅,摇了摇头,道。
“没有必要,顿弱此行必然是以行人署的身份去的!”
说到这里,嬴高撇了一眼司马师与宁生,语气幽幽:“难不成顿弱以黑冰台统领的身份,如此高调的入邯郸不成?”
闻言,宁生与司马师面色骤变,心中不由得忐忑了起来,从刚才嬴高的语气,他们就清楚嬴高生气了。
顿弱如此明目张胆的出现在邯郸,必然是因为行人署的身份,出使赵国。
若顿弱以黑冰台统领的身份想要乱赵,以顿弱的能力,以黑冰台的实力,根本就不需要出现在邯郸。
对于一个暗中势力的统领,若是没有其他身份的掩护,就这样光明正大的暴露在敌国都城,无疑是愚蠢的。
而顿弱是一个让秦王政亲自上门请的大才,他们可不认为秦王政会请一个愚蠢的人来执掌黑冰台,执掌行人署。
一念至此,不管是宁生还是司马师冷汗都下来了。他们作为嬴高麾下最大暗中势力的掌控者,尽然连这一点都没想到。
在这一刻,别说是嬴高对他们失望了,就算是他们自己也对自己失望了。
两个人对视一眼,脸上满是愧疚与尴尬,朝着嬴高深深一躬:“储君,我等思虑不周,请储君责罚。”
“唉!”
长叹一声,嬴高摇了摇头,他对于宁生与司马师出策已经不报任何希望了。
“孤听闻当今赵王之母,乃是市倡,更是被前一任赵王立为王后,如今更是赵国太后。”
“如今赵国太后的身份,只有邯郸一少部分人知晓,你们的第一个任务,便是让整个赵国的朝野上下,都知道他们的太后是一个市倡。”
“这件事必然会引起赵国朝廷的疯狂反扑,让下面的兄弟们注意安全。”
“诺。”
点头答应一声,司马师与宁生离开了书房,望着两个人离去,嬴高收回了目光。
虽然宁生与司马师在筹谋方面不尽如人意,但是嬴高从来不会怀疑他们的执行力。
“储君,赵国太后虽然是市倡,但是这件事早已尘埃落定,纵然是有靖夜司以及乌木崖的人来推波助澜,但效果未必……”
范增说到这里,微微沉默了一下,继续组织言辞,道:“而且春秋战国之世,礼崩乐坏,诸国太后只怕都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
听到范增的话,嬴高微微颔首,他能够明白范增心里的想法,礼崩乐坏之世,对于道德之上的束缚很脆弱。
虽然赵国一国太后乃是市倡,这确实影响不好,就算是有嬴高在背后推波助澜,最多也只能在赵国引起一阵骚动。
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哈哈哈……”
洞悉了范增的想法,嬴高不由得莞尔一笑,朝着范增意味深长,道:“先生,这只是刚刚热身而已,赵国未必接得住孤的出手。”
闻言,范增看了一眼嬴高,随及笑了笑,他都有些忘记了,嬴高布局从来不会只出一招。
从来都是要么以大势入手,以强横霸道的态势横推,要么从小处着手,一步步推动,最后以小处凝聚成势。
很显然,这一次嬴高从小处着手,才开始准备而已。
眼前这位主,可不会那么心慈手软,一旦出手,几乎都可以预见结局。
更何况,嬴高对于人心的把控,对于算计人心的恐怖,他早已经领教过了。
……
咸阳宫。
书房。
从嬴高离开之后,嬴政思考了许久,然后下令赵高传诏李斯与王绾等人。
他心里清楚,嬴高都找上门来强调了,只怕是发生干旱的可能性极大,这件事关系到了国计民生,纵然是嬴政也不敢大意。
虚惊一场更好,若是真的,大秦朝廷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以保证事情发生之后,将损失降到最低。
“臣等拜见王上,王上万年,大秦万年——!”以李斯王绾为首,治粟内史,太仓令为辅,众人走去咸阳宫书房,连忙朝着嬴政行礼。
见到李斯等人到来,嬴政点了点头,伸手示意:“诸位爱卿不必多礼,自行入座。”
“臣等谢过王上!”
丞相李斯与王绾,治粟内史郑国,太仓令田韩,行人署兼任黑冰台统领顿弱,只要是在书房之中的都是大秦重臣。
他们心里清楚,他们各自官署基本上属于八竿子打不着,今天却一起碰面,必然是发生了大事。
见到李斯等人入座,嬴政沉吟了片刻,语气幽幽,道:“方才不久,储君入宫。”
“储君入宫,提到的一些事情,再结合陇西郡以及北地郡的奏报,让寡人心下有些不安。”
听到嬴政开口解释,李斯目光一转,与王绾对视一眼,王绾点了点头,朝着嬴政一拱手,道。
“储君入宫不知所为何事,还请王上告知?”
王绾心里清楚,他们之所以入宫,必然与嬴高入宫有关,同样的也与陇西郡以及北地郡有关。
他们都清楚,陇西郡以及北地郡之上,刚刚发生了地龙翻身,正因为如此,王绾等人心下一沉。
很明显,陇西郡以及北地郡以及储君嬴高串联起来,再结合秦王政的态度,他们都清楚发生的绝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