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灼的营寨立在济州城外,而济州知府又小气得很,每次只给一天的粮食,所以,每天呼延灼都要派人去找济州知府要粮食,这让他感觉自己像是个要饭的乞丐,心里更是憋屈无比。
想他去年领兵出征时,何等威风?
这济州知府见了他连大气都不敢多喘一下,现在却完全变了另一幅嘴脸。
这一日,呼延灼再次叫人去领粮食,济州知府先是推脱了许久,最后给他们的却是掺了大量沙子的稻谷。
呼延灼大怒,他麾下的士兵也同样怒火滔天,有不少人甚至劝他不如索性杀进城去,霸占了这济州造反。
呼延灼当然不愿这样,他祖上可是大名鼎鼎的开国名将、“铁鞭”呼延赞,祖训是“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杀敌”,累代的朝廷将门世家,所以现在他虽然心中十分不忿,却依旧不愿做那等谋反之事。
呼延灼进城找济州知府理论了一番,但济州知府却有他的道理:“将军的军粮,是直接从朝廷那里调拨的,我济州府可没受命要接应你军的后勤,之前的几天供给,已是仁至义尽了,府衙内粮食也不多,要不将军且到别处就食去?”
呼延灼无奈,只得拂袖而去,济州知府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哼声道:“一介败军之将,迟早会被朝廷关进大牢,神气个什么?”
这济州之所以如此不待见呼延灼,便是认定了他不久后便会被收监入京,此时的呼延灼,不过是秋后蚂蚱罢了,蹦跶不了几天,因此根本无需给他好脸色。
就在呼延灼回到军营,为粮食之事发愁的时候,忽然有人兴奋的跑来传报:“外面来了一队民夫,押着许多粮食来到了寨门前!”
呼延灼听后,大为吃惊,连忙带着将官走了出去,果然见到了一车车的粮食,其中有几袋子已经被检查的士兵打开,露出了白花花的稻米,不掺杂半点沙石糟糠。
但是为首之人,一眼看去却全是生面孔,没有一个是呼延灼认识的。
呼延灼大感奇怪,上前询问道:“不知各位来自何处?
为何会赠我军粮食?”
那送粮之人答道:“我名叫萧让,如今在新平寨李知寨麾下做事,李知寨听闻了呼延将军这里有些缺粮,便命我来押送了二千五百石粮食过来,顺便与呼延将军结交一二。”
“李知寨?”
呼延灼虽然心里有着百般疑惑,但还是恭敬无比的请了萧让进军营。
二千五百石的粮食,足够他这四千士兵敞开肚皮吃个一二十天了!不管李庆有什么目的,这个可解了呼延灼的燃眉之急,这恩情他算是默默记在了心里。
此时韩滔刚去青州不久,还远没消息传来,若没李庆送来的这批粮食,他还真怕麾下士兵会逼他谋反。
进到呼延灼的大帐后,众人分宾主坐下,互相客套交谈了一会后,呼延灼才问萧让:“不知李知寨派萧兄来这,除了送粮外,可还有别的吩咐?”
萧让道:“我们知寨深知这济州知府是个心胸狭隘之人,必不容呼延将军,而朝廷的使者只怕还要有些日子才到,所以我们知寨说,将军若不嫌新平寨地狭房窄,可到那里暂待一些时日,保证绝无粮食之忧,呼延将军要离开时,也随时能离开。”
原来,李庆在打听到呼延灼战败的消息后,首先便问时迁:“呼延灼麾下的三千铁甲连环马,可还保存完整?”
时迁道:“那三千骑手,本就留下了两千把守营寨,另外的一千人也一直跟随呼延灼左右,故而死伤甚少,呼延灼撤离时,别的都没带,数千匹马却全部带走了,故而那连环马算是被保存了下来。”
李庆听后,眼神顿时一片炽热。
这可是三千骑兵啊!就算他们不是铁甲连环马,也足够让李庆眼热了。
攻破祝家庄、李家庄后,李庆又从这两庄中得了不少好马,让秦明扩了一次兵,但总共也就五百骑兵而已。
若是能得到呼延灼这三千铁甲连环马,李庆只怕睡着都能笑醒!不过李庆也有自知之明,人呼延灼可是将门世家,以前就是汝宁都统制,面圣后则以都指挥使的官职统兵,已是正四品的实职武将,这如何是他这小小的新平寨知寨,能招揽得来的?
虽然希望渺茫,但李庆还是派了萧让带着粮食而来,也不说让呼延灼归附他,只是让他领兵去新平寨“就食”。
李庆觉得,以济州知府的度量,必生事端,因此这还是很有可能达成的,只要呼延灼到了新平寨地界,如何拉拢,如何暗下手段,就大可有回旋之地。
呼延灼这时满脸好奇的问:“我这有三千匹马,每天耗费粮草无数,你们新平寨真的供养得起?”
萧让笑道:“这自是不成问题,就算再多三千匹好马也没事。”
呼延灼听后,大为咋舌,暗想:“都说这山东地界,官府暗弱,地方豪强林立,往往实力不俗,现在看来确实不假。”
他毕竟在梁山泊那里待了许久,对李庆也是略有了解,不过李庆虽然身上挂着新平寨知寨的名头,呼延灼却不把他当成是官府的人,而默默的将他归到了地方豪强一类中去。
事实上,貌似也正是如此,试问天下间有哪一个知寨,麾下兵马能有李庆这么强劲的实力的?
有将官这时向呼延灼道:“将军,这人的提议我看挺好的,胜过在这济州受气百倍!”
但呼延灼却仍有些疑虑,呼延灼隐隐觉得李庆此人野心不小,怕他会吞了自己这些部曲,毕竟他对李庆此人,可是一点都不了解。
于是左思右想后,呼延灼还是向萧让道:“此事事关重大,还请让我多考虑几天。”
萧让也知多劝也无用,只好告辞离开了。
呼延灼刚亲自送了萧让离开营寨,忽然又有人来传报:“外面来了个头戴纱帽,看不清容貌的汉子求见,说是将军的故人。”
图谋呼延灼这三千连环马的,又岂是李庆一家?
想他去年领兵出征时,何等威风?
这济州知府见了他连大气都不敢多喘一下,现在却完全变了另一幅嘴脸。
这一日,呼延灼再次叫人去领粮食,济州知府先是推脱了许久,最后给他们的却是掺了大量沙子的稻谷。
呼延灼大怒,他麾下的士兵也同样怒火滔天,有不少人甚至劝他不如索性杀进城去,霸占了这济州造反。
呼延灼当然不愿这样,他祖上可是大名鼎鼎的开国名将、“铁鞭”呼延赞,祖训是“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杀敌”,累代的朝廷将门世家,所以现在他虽然心中十分不忿,却依旧不愿做那等谋反之事。
呼延灼进城找济州知府理论了一番,但济州知府却有他的道理:“将军的军粮,是直接从朝廷那里调拨的,我济州府可没受命要接应你军的后勤,之前的几天供给,已是仁至义尽了,府衙内粮食也不多,要不将军且到别处就食去?”
呼延灼无奈,只得拂袖而去,济州知府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哼声道:“一介败军之将,迟早会被朝廷关进大牢,神气个什么?”
这济州之所以如此不待见呼延灼,便是认定了他不久后便会被收监入京,此时的呼延灼,不过是秋后蚂蚱罢了,蹦跶不了几天,因此根本无需给他好脸色。
就在呼延灼回到军营,为粮食之事发愁的时候,忽然有人兴奋的跑来传报:“外面来了一队民夫,押着许多粮食来到了寨门前!”
呼延灼听后,大为吃惊,连忙带着将官走了出去,果然见到了一车车的粮食,其中有几袋子已经被检查的士兵打开,露出了白花花的稻米,不掺杂半点沙石糟糠。
但是为首之人,一眼看去却全是生面孔,没有一个是呼延灼认识的。
呼延灼大感奇怪,上前询问道:“不知各位来自何处?
为何会赠我军粮食?”
那送粮之人答道:“我名叫萧让,如今在新平寨李知寨麾下做事,李知寨听闻了呼延将军这里有些缺粮,便命我来押送了二千五百石粮食过来,顺便与呼延将军结交一二。”
“李知寨?”
呼延灼虽然心里有着百般疑惑,但还是恭敬无比的请了萧让进军营。
二千五百石的粮食,足够他这四千士兵敞开肚皮吃个一二十天了!不管李庆有什么目的,这个可解了呼延灼的燃眉之急,这恩情他算是默默记在了心里。
此时韩滔刚去青州不久,还远没消息传来,若没李庆送来的这批粮食,他还真怕麾下士兵会逼他谋反。
进到呼延灼的大帐后,众人分宾主坐下,互相客套交谈了一会后,呼延灼才问萧让:“不知李知寨派萧兄来这,除了送粮外,可还有别的吩咐?”
萧让道:“我们知寨深知这济州知府是个心胸狭隘之人,必不容呼延将军,而朝廷的使者只怕还要有些日子才到,所以我们知寨说,将军若不嫌新平寨地狭房窄,可到那里暂待一些时日,保证绝无粮食之忧,呼延将军要离开时,也随时能离开。”
原来,李庆在打听到呼延灼战败的消息后,首先便问时迁:“呼延灼麾下的三千铁甲连环马,可还保存完整?”
时迁道:“那三千骑手,本就留下了两千把守营寨,另外的一千人也一直跟随呼延灼左右,故而死伤甚少,呼延灼撤离时,别的都没带,数千匹马却全部带走了,故而那连环马算是被保存了下来。”
李庆听后,眼神顿时一片炽热。
这可是三千骑兵啊!就算他们不是铁甲连环马,也足够让李庆眼热了。
攻破祝家庄、李家庄后,李庆又从这两庄中得了不少好马,让秦明扩了一次兵,但总共也就五百骑兵而已。
若是能得到呼延灼这三千铁甲连环马,李庆只怕睡着都能笑醒!不过李庆也有自知之明,人呼延灼可是将门世家,以前就是汝宁都统制,面圣后则以都指挥使的官职统兵,已是正四品的实职武将,这如何是他这小小的新平寨知寨,能招揽得来的?
虽然希望渺茫,但李庆还是派了萧让带着粮食而来,也不说让呼延灼归附他,只是让他领兵去新平寨“就食”。
李庆觉得,以济州知府的度量,必生事端,因此这还是很有可能达成的,只要呼延灼到了新平寨地界,如何拉拢,如何暗下手段,就大可有回旋之地。
呼延灼这时满脸好奇的问:“我这有三千匹马,每天耗费粮草无数,你们新平寨真的供养得起?”
萧让笑道:“这自是不成问题,就算再多三千匹好马也没事。”
呼延灼听后,大为咋舌,暗想:“都说这山东地界,官府暗弱,地方豪强林立,往往实力不俗,现在看来确实不假。”
他毕竟在梁山泊那里待了许久,对李庆也是略有了解,不过李庆虽然身上挂着新平寨知寨的名头,呼延灼却不把他当成是官府的人,而默默的将他归到了地方豪强一类中去。
事实上,貌似也正是如此,试问天下间有哪一个知寨,麾下兵马能有李庆这么强劲的实力的?
有将官这时向呼延灼道:“将军,这人的提议我看挺好的,胜过在这济州受气百倍!”
但呼延灼却仍有些疑虑,呼延灼隐隐觉得李庆此人野心不小,怕他会吞了自己这些部曲,毕竟他对李庆此人,可是一点都不了解。
于是左思右想后,呼延灼还是向萧让道:“此事事关重大,还请让我多考虑几天。”
萧让也知多劝也无用,只好告辞离开了。
呼延灼刚亲自送了萧让离开营寨,忽然又有人来传报:“外面来了个头戴纱帽,看不清容貌的汉子求见,说是将军的故人。”
图谋呼延灼这三千连环马的,又岂是李庆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