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舟山苦役营时期,韩正山就曾听那些被分配去南方的囚犯提到过一些陌生的地名,据说是位于南边数千里的地方。他这一生未出浙江,也很难想象出几千里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距离,直到自己被作为移民运往三亚,这一路行来才对这个距离有了具体的概念。但真到了三亚之后,他很难想象再往南去还有多大的未知区域,海汉在那些并非汉人传统统治区的地方又是如何生根落脚的。“南方以南”四个字说来简单,但对韩正山来说却代表着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符力见他不应声,认为他或许是心中还有顾虑,当下便接着说道:“三亚虽好,但也不是人人都能留在这里,就算留下来,也不见得就会有好的发展机会。你若想留在三亚,便只能从最底层的普通巡警入职做起,想必你也会心有不甘。你若是还想往上走,那最好还是接受安排,去条件艰苦的地方打拼几年。”
韩正山回过神来,连忙躬身应道:“韩某戴罪之身,哪有资格挑三拣四,能得到首长赏识便已感激不尽。不管分配到何处,韩某自当尽力而为,报效执委会!”
话虽是说得漂亮,但韩正山离开符力办公室的时候,脑子还是有些懵。听符力刚才说话的口气,似乎要被分去的地方并非三亚这种繁华城市,而且可能生活条件也不太好,只怕今后是要过上一段时间的苦日子了。
韩正山走后,符力从办公桌抽屉中拿出一份资料,在上面写上了韩正山的名字,然后叫了秘书进来,让他将这份资料送去警察司。
不久之后,这份资料就递送到了警察司司长任亮的办公桌上,内容是这一期警员进修班的人员分配意见书。进修班学员在完成培训课程之后,基本都是要从普通警员提拔到更高的岗位上,所以符力这个兼职导师对学员分配去向的意见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符力师从任亮已有数年,任亮对他的能力和忠诚都十分放心,大致过目了一下之后,便在上面签了字,将其归档到接下来要上报执委会审批的文件中。对于这种基层管理人员的任命,各个主管部门提交了人选之后,执委会一般都不会再挑毛病,不出意外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了。
两天之后,执委会常务会议上顺利通过了这份《1635年警察司人员任用名单》,而与其同时通过审批的文件中,还有一本大部头的计划书《1635年南海殖民规划纲要》。在这部《纲要》中,提及了海汉今年对海南岛以南地区的大致发展规划,包括基建、殖民、贸易、情报、军事、生产等诸多领域,而在殖民这一栏中,也提到了今年要向南海各殖民点输送的人口规模和职业构成。在此之前一部分相关工作已经提前进入准备阶段,等这份规划通过审批,近期就会开始付诸实施。
自1633年海汉组织南海各国建立贸易联盟之后,就暂时停止了继续向外扩张兴建殖民地的脚步。这倒不是海汉执委会已经停下了开疆拓土的野心,而是当时海汉自身的状况难以支撑起更大更分散的帝国版图了。
各国使者在南海安不纳岛上签署贸易联盟协议的时候,海汉的疆域南至邦加勿里洞岛,北到杭州湾,南北端的距离超过四千公里,这甚至远远超出了同一时间大明疆域的南北端跨度。而且海汉的扩张策略一直是以蛙跳战术为主,实际控制区多为南海要害地带的海滨港湾或是海岛,与海南岛本土之间的交通运输、贸易往来、人文交流、军事调动都较大陆地区更为不便,这也使得海汉在南海的一部分统治区面临着政令不畅,开发缓慢的窘境。
而海汉为了引进人口、拓展商路的考虑,从1634年开始将发展重心放到了北边,整个国家的资源都向北方进行了倾斜,南方殖民地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维持现状,缓步发展的节奏。直到海汉在山东的基地站稳脚跟,并且能够做到自保无虞,正常运转之后,执委会才决定将南方殖民地的发展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以南海各处殖民地的现状,要想加快发展速度,就必须要向当地投入更多的资源,特别是来自大明的人口。海汉是汉人政权,汉人的比例是殖民地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人口的迁徙也就成为了这个发展规划的重要部分。这其中不仅仅包括充当基础劳动力的普通移民,还有众多负责技术和管理的人员也得随同南下,到新的环境中扎根落脚。比如司法部就得挑选若干部属,前往殖民充当法官和治安官,在新殖民地建立起正规完善的司法体系。
虽然海汉国在外人看来国力强盛,但要进行这种大规模的人口、物资调动,也仍是一个难度极大的任务。要知道这可不是像山东那样只有一处殖民地,在三亚以南的南海地区,海汉的据点和殖民地已有七八处之多,要在同一时期对这些地方都进行扶持式的发展,对执委会和相关部门来说也都是不小的考验。
值得庆幸的是海汉在这些地方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和驻扎人员,并非一切从零开始,倒是可以省去军事方面的麻烦。而且自南海贸易联盟成立之后,海汉在南海地区的安全问题倒是没有再出现什么明显的危机,即便当初曾与海汉过招好几个回合的荷兰人,在近一年里也都熄了火气。当然了,他们的这种低调表现,或许还是跟1632年的巴达维亚之战惨败于马打蓝大军之后尚未恢复元气有关,否则以荷兰人的秉性,大概不会这么忍气吞声咽下了海汉赏赐的苦果。
虽然基层管理人员的挑选和任命都要经过执委会审批,但实际上也都只是走个流程而已,高层真正要通过讨论来决定的人选,还是只有个别的重要岗位,比如说分配到各地的民政主官。
南海各处殖民地在早期都是以军管的形式建立管理体系,民政工作也是由军方全权代管,状况稳定下来之后再逐步派出民政官员去当地,跟军方交接地方政务。时至今日,南海也仍有少数殖民地是由军方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建立起独立的民政体系。而执委会希望能借着这一波巩固南海殖民地的规划,将各处殖民地的民政体系都建立起来,让驻军能够回归到正常的位置,将由军方代管的民政和贸易领域的工作理顺。
“你们军方对人选还有什么意见吗?”宁崎扬了扬手上的资料,对颜楚杰问道。
颜楚杰应道:“你和施耐德挑的人,我肯定是放心的。一定要说有什么担心的话,那大概就是工作经验方面吧,毕竟这次派出去的人几乎都是一直在三亚待着,也不知道这次放出去之后能不能适应需要独当一面的岗位。”
这次将要派往各殖民地接管民政事务的官员都是穿越者,但治理地方比较有经验的一批人,目前都各自有稳定的岗位,想抽调这些人不免就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麻烦,比如三亚的周恒行,儋州的张新,海口的邱元,昌化的乔志亚,广东的马力科,香港的游益汉等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人选补位。所以宁崎在列出人选之后,也就只有逐个将这些有经验的地方官划掉,退而求其次另外选人。
如今已经是穿越集团来到这个时空的第八个年头,当初在榆林湾登陆的四百多号人,仍有很多人在这八年中没有离开过三亚或者海南岛。其中自然是有一些人压根就没有太大的个人野心,能够在三亚舒舒服服当个土皇帝,享受自由自在,衣食无忧的生活就满足了。而还有一些人是因为工作岗位的原因,在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之前,只能以海南岛为根据地,没办法去到太远的地方,比如蒙贺这种从事IT行业的,穿越后负责维护胜利堡大数据库的技术人员,就一天都不能离开三亚,只能在这地方守着。
还有一些没有走出去的人,只能说是因为时运未至,错过了几次大的外派机遇之后,就只能在本地的工作岗位上待着了。有这种境遇的人在穿越集团中为数不少,谭举任就是其中之一。
谭举任是广东人,也是穿越行动筹备期最早到广州报到的人员之一。不过因为他当时年纪才二十出头,也没有特别突出的个人技能,所以在穿越之后并没有立刻被执委会委以重任,而是将他留在了胜利港,在民政和商务两个部门兼差做事。因为阴差阳错失去了早期的几次外派机会,谭举任便一直留在三亚这边效力。
当然了,虽然失去了早期抢占山头的机会,留在三亚任职倒也不见得是坏事,除了生活上时时处处都能享受到的巨大便利之外,在这里可以更方便地接触到高层,对于各种政治风向的把控也会比身处外地的官员清楚得多。八年下来,谭举任的工作资历已经刷得差不多,所欠缺的也就是一个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了。
穿越众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获得更大的权力和上升空间,最有效的莫过于两条路,一是成为某个部门的领导或是技术领域独当一面的人物,而谭举任的状况显然不太符合这样的路线,所以他只能选择第二条路,那就是外放到三亚之外的地方去担任地方官。
但海汉疆域虽大,地方行政一把手的位置却比较有限,如果不算海南岛本地,那么分布在海外的殖民地加上驻大明办事处,一共也就二十来个地方。而这些地方要嘛早就有人占着位子,要嘛就是处于军管状态,根本就没位子,所以这第二条路,也不是随时都能走得通。
谭举任长期在胜利堡工作,对穿越众内部的升迁调任看得多了,也很清楚自己的上升通道还欠缺“执政地方”这把梯子才能继续往上走,只是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他也只能耐心地等待时机出现。直到去年年底执委会高层开始重新讨论南海殖民地的发展问题,谭举任听到这消息就知道自己的等候多时的机会终于要出现了。
海汉在南海的诸多殖民地中,还有好几处地方仍是处于军方的管理之下,但这些地方迟早要军政分开,将地方事务交还给行政单位来管理。而按照海汉一贯的行事原则,海外殖民地的行政一把手肯定要由穿越者来担任,过去是驻军长官兼任,而今后这个职位就要交出来委任给新人了。
海汉对外派人员的选拔都是本着主动报名加执委会指派的双重操作模式,谭举任自知人微言轻,个人影响力有限,要指望执委会直接指派自己外放任职是不太现实的事,所以他就选择了主动报名,先确保自己有进入选拔名单的资格。
这次谭举任没有再像以前一样错失机会,很快宁崎便找他进行了单独谈话,确认他的决心和分配意向。谭举任自知机会难得,便主动提出要去最艰苦偏远的地方履职。这也是外放官员刷资历和功勋最快的途径,待够两三年之后,或许就能迎来更大的提拔了。谭举任正当壮年,这点时间也等得起,只要好好表现,今后未必没有机会进入部委乃至更高的权力机构任职。
在综合考量了候选人的个人状况和殖民地的实际需求之后,谭举任终于如愿以偿,被列入了这次南下的官员名单当中。等到开春,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到位之后,他便要随船队南下,前往南海某地担任行政主官。
谭举任得到通知之后也是大喜过望,不过在执委会正式公布人选名单之前,他还是必须得保持低调,以免出现节外生枝的状况。
符力见他不应声,认为他或许是心中还有顾虑,当下便接着说道:“三亚虽好,但也不是人人都能留在这里,就算留下来,也不见得就会有好的发展机会。你若想留在三亚,便只能从最底层的普通巡警入职做起,想必你也会心有不甘。你若是还想往上走,那最好还是接受安排,去条件艰苦的地方打拼几年。”
韩正山回过神来,连忙躬身应道:“韩某戴罪之身,哪有资格挑三拣四,能得到首长赏识便已感激不尽。不管分配到何处,韩某自当尽力而为,报效执委会!”
话虽是说得漂亮,但韩正山离开符力办公室的时候,脑子还是有些懵。听符力刚才说话的口气,似乎要被分去的地方并非三亚这种繁华城市,而且可能生活条件也不太好,只怕今后是要过上一段时间的苦日子了。
韩正山走后,符力从办公桌抽屉中拿出一份资料,在上面写上了韩正山的名字,然后叫了秘书进来,让他将这份资料送去警察司。
不久之后,这份资料就递送到了警察司司长任亮的办公桌上,内容是这一期警员进修班的人员分配意见书。进修班学员在完成培训课程之后,基本都是要从普通警员提拔到更高的岗位上,所以符力这个兼职导师对学员分配去向的意见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符力师从任亮已有数年,任亮对他的能力和忠诚都十分放心,大致过目了一下之后,便在上面签了字,将其归档到接下来要上报执委会审批的文件中。对于这种基层管理人员的任命,各个主管部门提交了人选之后,执委会一般都不会再挑毛病,不出意外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了。
两天之后,执委会常务会议上顺利通过了这份《1635年警察司人员任用名单》,而与其同时通过审批的文件中,还有一本大部头的计划书《1635年南海殖民规划纲要》。在这部《纲要》中,提及了海汉今年对海南岛以南地区的大致发展规划,包括基建、殖民、贸易、情报、军事、生产等诸多领域,而在殖民这一栏中,也提到了今年要向南海各殖民点输送的人口规模和职业构成。在此之前一部分相关工作已经提前进入准备阶段,等这份规划通过审批,近期就会开始付诸实施。
自1633年海汉组织南海各国建立贸易联盟之后,就暂时停止了继续向外扩张兴建殖民地的脚步。这倒不是海汉执委会已经停下了开疆拓土的野心,而是当时海汉自身的状况难以支撑起更大更分散的帝国版图了。
各国使者在南海安不纳岛上签署贸易联盟协议的时候,海汉的疆域南至邦加勿里洞岛,北到杭州湾,南北端的距离超过四千公里,这甚至远远超出了同一时间大明疆域的南北端跨度。而且海汉的扩张策略一直是以蛙跳战术为主,实际控制区多为南海要害地带的海滨港湾或是海岛,与海南岛本土之间的交通运输、贸易往来、人文交流、军事调动都较大陆地区更为不便,这也使得海汉在南海的一部分统治区面临着政令不畅,开发缓慢的窘境。
而海汉为了引进人口、拓展商路的考虑,从1634年开始将发展重心放到了北边,整个国家的资源都向北方进行了倾斜,南方殖民地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维持现状,缓步发展的节奏。直到海汉在山东的基地站稳脚跟,并且能够做到自保无虞,正常运转之后,执委会才决定将南方殖民地的发展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以南海各处殖民地的现状,要想加快发展速度,就必须要向当地投入更多的资源,特别是来自大明的人口。海汉是汉人政权,汉人的比例是殖民地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人口的迁徙也就成为了这个发展规划的重要部分。这其中不仅仅包括充当基础劳动力的普通移民,还有众多负责技术和管理的人员也得随同南下,到新的环境中扎根落脚。比如司法部就得挑选若干部属,前往殖民充当法官和治安官,在新殖民地建立起正规完善的司法体系。
虽然海汉国在外人看来国力强盛,但要进行这种大规模的人口、物资调动,也仍是一个难度极大的任务。要知道这可不是像山东那样只有一处殖民地,在三亚以南的南海地区,海汉的据点和殖民地已有七八处之多,要在同一时期对这些地方都进行扶持式的发展,对执委会和相关部门来说也都是不小的考验。
值得庆幸的是海汉在这些地方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和驻扎人员,并非一切从零开始,倒是可以省去军事方面的麻烦。而且自南海贸易联盟成立之后,海汉在南海地区的安全问题倒是没有再出现什么明显的危机,即便当初曾与海汉过招好几个回合的荷兰人,在近一年里也都熄了火气。当然了,他们的这种低调表现,或许还是跟1632年的巴达维亚之战惨败于马打蓝大军之后尚未恢复元气有关,否则以荷兰人的秉性,大概不会这么忍气吞声咽下了海汉赏赐的苦果。
虽然基层管理人员的挑选和任命都要经过执委会审批,但实际上也都只是走个流程而已,高层真正要通过讨论来决定的人选,还是只有个别的重要岗位,比如说分配到各地的民政主官。
南海各处殖民地在早期都是以军管的形式建立管理体系,民政工作也是由军方全权代管,状况稳定下来之后再逐步派出民政官员去当地,跟军方交接地方政务。时至今日,南海也仍有少数殖民地是由军方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建立起独立的民政体系。而执委会希望能借着这一波巩固南海殖民地的规划,将各处殖民地的民政体系都建立起来,让驻军能够回归到正常的位置,将由军方代管的民政和贸易领域的工作理顺。
“你们军方对人选还有什么意见吗?”宁崎扬了扬手上的资料,对颜楚杰问道。
颜楚杰应道:“你和施耐德挑的人,我肯定是放心的。一定要说有什么担心的话,那大概就是工作经验方面吧,毕竟这次派出去的人几乎都是一直在三亚待着,也不知道这次放出去之后能不能适应需要独当一面的岗位。”
这次将要派往各殖民地接管民政事务的官员都是穿越者,但治理地方比较有经验的一批人,目前都各自有稳定的岗位,想抽调这些人不免就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麻烦,比如三亚的周恒行,儋州的张新,海口的邱元,昌化的乔志亚,广东的马力科,香港的游益汉等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人选补位。所以宁崎在列出人选之后,也就只有逐个将这些有经验的地方官划掉,退而求其次另外选人。
如今已经是穿越集团来到这个时空的第八个年头,当初在榆林湾登陆的四百多号人,仍有很多人在这八年中没有离开过三亚或者海南岛。其中自然是有一些人压根就没有太大的个人野心,能够在三亚舒舒服服当个土皇帝,享受自由自在,衣食无忧的生活就满足了。而还有一些人是因为工作岗位的原因,在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之前,只能以海南岛为根据地,没办法去到太远的地方,比如蒙贺这种从事IT行业的,穿越后负责维护胜利堡大数据库的技术人员,就一天都不能离开三亚,只能在这地方守着。
还有一些没有走出去的人,只能说是因为时运未至,错过了几次大的外派机遇之后,就只能在本地的工作岗位上待着了。有这种境遇的人在穿越集团中为数不少,谭举任就是其中之一。
谭举任是广东人,也是穿越行动筹备期最早到广州报到的人员之一。不过因为他当时年纪才二十出头,也没有特别突出的个人技能,所以在穿越之后并没有立刻被执委会委以重任,而是将他留在了胜利港,在民政和商务两个部门兼差做事。因为阴差阳错失去了早期的几次外派机会,谭举任便一直留在三亚这边效力。
当然了,虽然失去了早期抢占山头的机会,留在三亚任职倒也不见得是坏事,除了生活上时时处处都能享受到的巨大便利之外,在这里可以更方便地接触到高层,对于各种政治风向的把控也会比身处外地的官员清楚得多。八年下来,谭举任的工作资历已经刷得差不多,所欠缺的也就是一个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了。
穿越众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获得更大的权力和上升空间,最有效的莫过于两条路,一是成为某个部门的领导或是技术领域独当一面的人物,而谭举任的状况显然不太符合这样的路线,所以他只能选择第二条路,那就是外放到三亚之外的地方去担任地方官。
但海汉疆域虽大,地方行政一把手的位置却比较有限,如果不算海南岛本地,那么分布在海外的殖民地加上驻大明办事处,一共也就二十来个地方。而这些地方要嘛早就有人占着位子,要嘛就是处于军管状态,根本就没位子,所以这第二条路,也不是随时都能走得通。
谭举任长期在胜利堡工作,对穿越众内部的升迁调任看得多了,也很清楚自己的上升通道还欠缺“执政地方”这把梯子才能继续往上走,只是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他也只能耐心地等待时机出现。直到去年年底执委会高层开始重新讨论南海殖民地的发展问题,谭举任听到这消息就知道自己的等候多时的机会终于要出现了。
海汉在南海的诸多殖民地中,还有好几处地方仍是处于军方的管理之下,但这些地方迟早要军政分开,将地方事务交还给行政单位来管理。而按照海汉一贯的行事原则,海外殖民地的行政一把手肯定要由穿越者来担任,过去是驻军长官兼任,而今后这个职位就要交出来委任给新人了。
海汉对外派人员的选拔都是本着主动报名加执委会指派的双重操作模式,谭举任自知人微言轻,个人影响力有限,要指望执委会直接指派自己外放任职是不太现实的事,所以他就选择了主动报名,先确保自己有进入选拔名单的资格。
这次谭举任没有再像以前一样错失机会,很快宁崎便找他进行了单独谈话,确认他的决心和分配意向。谭举任自知机会难得,便主动提出要去最艰苦偏远的地方履职。这也是外放官员刷资历和功勋最快的途径,待够两三年之后,或许就能迎来更大的提拔了。谭举任正当壮年,这点时间也等得起,只要好好表现,今后未必没有机会进入部委乃至更高的权力机构任职。
在综合考量了候选人的个人状况和殖民地的实际需求之后,谭举任终于如愿以偿,被列入了这次南下的官员名单当中。等到开春,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到位之后,他便要随船队南下,前往南海某地担任行政主官。
谭举任得到通知之后也是大喜过望,不过在执委会正式公布人选名单之前,他还是必须得保持低调,以免出现节外生枝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