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罗舞蹈不仅舞姿优雅,服装更是华丽、精致。美女、华服,翩翩起舞,如鲜花在盘旋。
    “此次大胜,全赖诸位将军,还有两千大明勇士之力。”纳猜举杯相敬,笑语殷殷。
    张忠贵等人举杯回敬,宾主言谈甚欢,席间不断响起笑声。
    作为秘密援泰的大明部队,其实主要是炮兵,燧发枪步兵只有五百。他们半年前就携带着几十门重迫入泰,在暹罗又造了上百门。
    倚仗着火力优势,加上使用的突然性,一举击溃了缅甸军队,占领了重镇蒲甘,结束了双方相持数十年的僵持战局。
    如果只是一场战役的胜负,对于两国的军事态势,还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但大明帝国已经发动重兵,对缅甸进行猛攻,并连获胜利,迫使缅军退防阿瓦城。
    也就是说,暹罗军击溃当面之敌后,便可长驱直进,缅军基本上是无兵可调。就算能从远方再调动人马,在时间上也来不及。
    暹罗与缅甸打了数百年的战争,现在虽然还没有到彻底灭亡缅甸的时候,但大明与暹罗结盟,共同对付缅甸的态度已经表达得很清楚。
    暹罗王已经派出使者携重礼前往京师拜见大明皇帝,盟约达成后,双方共同进退,共同对敌,等于给缅甸判了死刑。
    就算不能在短期内灭亡缅甸,但在大明和暹罗的压制和夹击下,缅甸很难翻身,灭亡是早晚的事情。
    而明国的军事援助团,传授的铸造操炮之术,不仅是取得了此次战役的大胜,对于暹罗军力的发展,也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综合这些因素,对于援泰的明军将士,暹罗方面表示出十足的热情,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况且,大明帝国没有鲸吞缅甸的计划,暹罗却希望一举灭亡缅甸,从而彻底结束两国上百年的战争。
    “吾皇万岁英明神武,灭缅当在谋划之中。”驻暹罗使臣赵宗佑对于暹罗官员的试探,也不虚言敷衍,放下酒杯缓缓说道:“但鲸吞非上策,弊端甚多。钝刀割肉,不断削弱缅人实力,且促其内乱,则灭缅易如反掌。”
    停顿了一下,赵宗佑继续说道:“两国一北一东,呈夹击之势,缅人不敢轻举妄动。若缅人攻打贵国,我大明必然出兵相助,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正是,正是。”纳猜连连点头,说道:“缅人现已是砧板上的鱼,且让他们蹦达一时。”
    其实,这个层面的决策,已经不是使节和官员们能够左右的。但他们却能多少代表本国政策的走向,并知道一些皇帝或泰王的意图和倾向。
    泰人也对大明有过研究和了解,知道现在的皇帝不是个守成之君。在湄公省的开拓,以及对真腊的蚕食,暹罗都是一清二楚。
    而水真腊当时还算是暹罗的藩属国,暹罗与安南对于水真腊的争夺和控制,也一直在进行。
    大明加入到中南半岛的地盘争抢中,形势就相当复杂。暹罗的意思是放弃水真腊,让大明和安南去抢。
    但缅甸作为暹罗的世仇,必须消灭。这就要借助大明的力量,不管是鲸吞,还是蚕食,大明压在缅人头上,就能使缅甸无法集中全力。
    而且,大明帝国的皇帝向暹罗王室表达了足够的善意。
    不仅赏赐了珍贵的大型穿衣镜,传授了重迫的制造和操作技术,还卖给暹罗数千枝新型火枪,并帮助训练了暹罗士兵。
    军事上的新技术新战法,向来是军国之秘。大明此举,慷慨大方,显示出了满满的诚意。
    所以,暹罗王室已经决定与大明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互派常驻使节,签定结盟条约,都是已经决定并付诸实施的大事。
    而大明帝国则给缅甸又树立了一个强敌,以后靠着土司联军,辅以少量的明军炮兵,就能够继续削弱蚕食缅甸,不用再有太大的投入。
    同时,另一支明军和土司联军已经进入车里、孟艮,降服这两个宣慰使司府后,将打通与暹罗的陆上通路。
    暹罗的大米,以后将源源运入,成为大明帝国抗击大灾害的重要物资。
    这些政治、军事上的操作,都是基于暹罗与大明一向友好的关系。与反复无常的缅人相比,暹罗对大明表现的态度非常如一。
    即便是在历史上南明小朝廷风雨飘摇之际,暹罗还收留了很多流落其国的明朝遗民,并派人联络李定国,愿意供马象,并提供复国基地。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在很多事情上,皇帝还是很仁义的,并不全是唯利是图的考量。
    当然,除了暹罗以外,对于缅甸、安南等国,皇帝却是满满的恶意,咬着牙憋着劲儿,千方百计要弄死他们。
    推杯换盏,气氛热烈,双方也敲定了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我军扼守蒲甘,就切断了阿瓦缅军南退的重要通路。缅军要么向西,再向南撤退;要么南下死战,打开退路。”
    “我军以逸待劳,在蒲甘城迎战缅军,若予以全歼,则缅甸兵力损失过半,南方孟族必然造乱,国亡无日矣!”
    纳猜显然与暹罗将领已经商议妥当,采取了最为稳妥的作战计划。如果积极一些,就应该率军沿阿瓦河北上,与明军共同围攻阿瓦城。
    赵宗佑微微颌首,说道:“此正为万全之策,我与张将军已经商议过,可照此实施。”
    援泰明军人数既少,又多是技术兵种,且定位很明确,辅助泰军,也不越主代疱。只要没有大问题,便由暹罗将领指挥。
    显然,依城而守,扼敌退路,是最稳妥的。明军主力攻打阿瓦城,也不太需要暹罗军队助战,就象土司联军也只是打下手。
    对于暹罗军队的战力,明军将领也有准确的认知。
    尽管取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但多倚仗火炮之威,打了缅军一个措手不及,众多战象不但没起到作用,却因为受惊而加速了缅军的溃败。
    所以,只要守住蒲甘,切断阿瓦缅军直接南下的退路,使其人心惶惶、军心不稳,就已经帮助了明军。

章节目录


我真是大昏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样样稀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样样稀松并收藏我真是大昏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