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连听朱振这么一说,顿时大喜过望。
    虽然此举势必会离开家乡,可是海州草创,朐县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来此地正好可以大显身手,况且朱振为人素来宽厚,在他手底下做事,也算是一处好的归宿。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朱振年纪轻轻,已经处于封疆大吏的位置,追随朱振陈家势必会成为华夏名列前茅的豪族。
    家族不是不可以投靠别人,而是要看你有没有投资的价值。
    眼前这位年纪轻轻的伯爵,很明显非常对陈连的胃口。
    陈家选择这位伯爷,可以保证陈家未来五十年的发展。
    况且海州的船厂规模,他早就听郑启年说过,那可是两个扬州造船厂都未必比得上的庞然大物,自己的后代可以获取督办这个职务,可以说是意外之喜了。
    陈连根本没向家人询问意见,当即以家主的身份拍板,在船舱之上,便已经开始修书,上岸之后便命族人分别送往扬州和应天,命族人立刻迁徙至海州。
    朱振也写了一封信,命人送给胡惟庸,书信的意图非常明显,根本没有任何客套话,就是指名道姓的告诉胡惟庸,这陈家一家人,我朱振保了。
    别说是你,便是朱元璋都不能动他。
    再敢打老子船的主意,小心老子废了你。
    虽然应天与军山有大规模的贸易往来,但是真正的主事之人还是朱振,胡惟庸就算是再有胆气,也不敢公然跟朱振作对,若是惹恼了朱振,他的奉命的生意,还做个屁。
    到时候不用朱振出手,朱元璋就能亲自将他大卸八块。
    顺利试船,下了船的刘青山等人豪情万丈,自觉有了这等快速坚固操作性能又是如此杰出的战船,以后这茫茫大海之上任意驰骋,也都沉下心来钻研如何适应新式战船的战术战法――此时此刻,巨大的朐县,就像是个巨大的工地。
    船厂、军港、学堂都在朐县的西城,还有即将要设立的“宝镇重工”也在朐县不远处的江边。
    为何要叫宝镇这么土气的名字呢?
    要知道,张旭听到这个名字之后,可是好一阵吐槽的。
    但是朱振喜欢,因为这个名字虽然听着土气,但是却绝对有重要的意义。
    在朱振的构思中,宝镇重工,以后是冶金、铸造火炮、研制新式机械的圣地,可以说,此地以后将会云集这个时代最强大的科学家,技术最娴熟的工人,这里将成为世界的中心。
    届时不仅仅是源源不断的财富会在这里汇聚,便是全世界的科学家,都会源源不断的向这里求取真经。
    在朐县的东区,码头、市舶司,也几乎同时开工了。
    谁都知道,伯爷有钱,无数流民从山阳城,无数的流离失所的流民,加入其中,以热情洋溢的的心态参与到这场超级大建设当中,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争取立身的根本、活命的粮食。
    短短一个月之内,上万名流民到来,如此庞大的人口,对于县公廨的指挥和分派就产生了极大的挑战。
    不过朱振自然早有腹稿……“……虽然都是流民,来自四面八方,但是绝对不会只是单独的一个个体,往往都是成群结队而来。
    而导致他们团结在一起的因素,或是血缘,或是乡情,或是族群,不一而足。
    我们不仅不要将其打乱拆散,反而要依据这些因素将其分到一组,让他们的更加的团结。
    将他们的住处与别人区分,形成一个相对孤立的团体,我们可以将这个小团体叫做公社,复制军山模式……”朱振拒绝杨勋想要将这些流民打散,然后重新组织起来的提议,而是提出了生产组的概念,类似于后世的曾国藩的治军的裙带关系,也类似于后世的生产队。
    杨勋皱眉道:“可是如此一来,这些公社虽然会在内部相对融洽,毕竟都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可是跟别的公社之间却难免产生分歧,从未出现争斗,这样岂不是会大大的延误工程进度?”
    “不不不,你这个理解是错误的,本伯问你,如何才能大幅度的提升现有的工程速度?
    你是否认真思索过军山的政策?
    你不会把军山的公社当成了权宜之计了吧?”
    朱振笑着反问。
    杨勋瞅了瞅身边的几位将领,无奈的发现这几位就是个摆设,对于民政根本丝毫不感兴趣,估计这时候心里都想着将船坞里将要同时建造的二十几艘战船如何多捞几艘在自己的手里……暗叹口气,杨勋打起精神,稍作思考,说道:“奖励?”
    朱振笑着摇了摇手指:“正确,但是不全面,应该是‘竞争’!人人皆有荣誉之心,人人也皆有羞耻之心,没人愿意落在别人的后面,正是一种天然的上进心。
    而当这种上进心与奖励挂钩,便能使得人们爆发出最大的潜力!”
    其实还有一种力量是朱振所没有阐述出来的,那就是“集体荣誉感”!这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精神属性,一旦爆发出来,就能产生极其强大的威力!只要是在这个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会不由自主的被整个集体所裹挟,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因为当别人都在前进的时候,一旦有一个人后退,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众矢之的,成为被训斥、甚至是排挤的对象。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没有任何人愿意被别人孤立!曾国藩的“乡亲”模式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缺陷,但是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晚晴一支极其强悍的部队,将太平天国死死的围困在南京。
    而公社在特定的时代,也为我国的建设,贡献出了无与伦比的力量。
    他的精髓,就是激发这群乡里乡亲,爆发最强大的荣辱感,集体感。
    杨勋沉吟道:“这个……太过稀奇,虽然以往的村落如村落之间都是如此,但如同伯爷这般清晰的分配,却是古今未有,末将不敢苟同。”
    朱振需要杨勋的认可呢?
    当然不需要!这是历史已经证明过的事情,就算你本事再大?
    你能抵挡得住历史的潮流?
    在朐县,朱振就是独裁者,他决定的事情,没人能够反对。
    朱振当即拍板道:“不敢苟同也没什么,事情便按照如此方略去办,具体的细节咱们再好好商议,也可以在施行当中适当的进行微调,但是‘公社’的模式不许改变,这是朐县能否快速崛起、甚至一跃而成为江左重镇的关键之所在!”
    以后,但凡是本伯的治下,都要在一定的阶段,实施公社的制度,保证建设的快速进行。
    他拍板决定了,别人自然无异议,反正这是朱振的地盘,自然是他说了算。
    杨勋也点头道:“没问题,卑职立刻做一个详尽的规划,写出一份策划书交于伯爷定夺。
    不过另有一事,下官有些担忧……”“何事?”
    “人口不够啊……”杨勋双手一摊,苦恼说道。
    现有的上万人口的确不少,但是分摊到这么多的摊子里,就有些捉禁见肘。
    而且朱振的规划非常详尽,多少时间必须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都有着详细的标准。
    一听这个,朱振也没法子了……钱没了可以想法去赚,可是人口不够,他能怎么办?
    从淮安各地调人来,势必会造成其他区域空虚,而且远水也解不了进渴。
    现在不是太平年景,大手一挥便可以从各地调动人口,现在稳定可是头号要求。
    茹太素此时插言道:“前几天,伯爷不是说有办法让淮安士族放弃海边的那些芦苇荡么?”
    朱振奇道:“这与人口有什么联系?”
    杨勋一拍大腿,说道:“幸亏茹太素提醒!伯爷,这芦苇荡里可是有不少人口!”
    人手是硬性指标,不是钱粮能够弥补的。
    朱振虽然家大业大,手下的水师也可以不要脸的抢劫,但是在人口方面却真的只能望洋兴叹,束手无策。
    其实作为淮安平章,朱振很清楚,淮安之地拥有的实力和潜力毋庸置疑。
    但这些都是在籍的平民,有一些家中地少或者无地的平民若是自愿放弃租种土地,来到朐县务工为生,自然无事。
    可无农不稳,若是朱振强行使得这些平民放弃耕种土地,那就是大事情了。
    届时朱元璋估计剐了他的心思都有。
    要知道,现在是小农经济,而宝镇重工也不是一日可以建成的。
    自己强行改变人类的生活模式,便是犯罪。
    “芦苇荡里还有人?”
    朱振愈发觉得惊奇:“且不说那芦苇荡里阴暗潮湿、蛇虫鼠蚁遍布根本不能住人,就算有,大抵也是各家收割芦苇的人手,又能有几个?
    要知道,芦苇荡可不是山林,不会有人给自己找罪到这种地步吧?”
    杨勋脸色凝重:“据末将近日听闻,那芦苇荡连绵百里,收割只是需要大量人手。
    淮安世家家家都在芦苇荡中藏匿了大量流民,以之收割芦苇煮盐。
    其中已淮安张家最甚,据说他家劫掠了大量沿海的平民,或捉或骗,都禁锢在芦苇荡中,更有死士战兵加以看守,其禁锢的平民数量不下于一万之众!”
    朱振倒吸一口凉气:“扯蛋的吧?
    他在芦苇荡里,比本伯的人都多?”

章节目录


回到明初当王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渤海郡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渤海郡公并收藏回到明初当王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