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除了各种古迹之外,有一处地方也是不得不去的,就是吴钩书坊,到了地方陈惇才发现这半条街其实都是书肆书坊,只不过吴钩书坊最大罢了,里面书籍、玩好、图画多的仿若图书市场一般。
    走进书屋,最先入目的巨大的书架,从东到西陈列了数不清的书架子,书架子有数不清的书籍,还有伙计从在清点书目,似乎是又运来了一批新书。
    “官人,”迎上来一个伙计:“您是挑文府文库大小题,还是随便看看?”
    文库大小题就是科举应试题目汇总,这和后世令无数考生欲生欲死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是差不多性质的,深受学子欢迎。不过陈惇可不是为了大小题而来的,他就道:“我随便看看。”
    这伙计待客笑眯眯地,可见是浸润书香久了,就是和其他市侩之人不同,耐心地陪着陈惇转起来,见陈惇拿起一本书,便解释道:“这本《荀子》,是建阳书坊刻印的,上图下文,宋版的都这么讲究。”
    在宋代之前,市面上几乎是没有书店的,因为印刷术尚未普及,书籍多为手抄本,随着雕版技术的推广,书籍开始成了寻常商品。图书市场的竞争,促使宋代出版商产生了明确的品牌意识,他们的产品都会刻上一个“牌记”,如陈起刊行的图书,必在末页附印“临安府棚北睦亲坊陈宅书铺印”,一直到现在,刻书家沿此习俗都要把地名刻到书上。如书林三峰刘氏日新书堂、书林魏氏仁实书堂等等。
    浙江地区刻书事业算是兴盛发达。官、私坊刻书很多,纸墨工料多选上等,许多虽系“书棚本”,仍不失刻印精美的艺术品。
    “这是你们的坊刻吗?”陈惇翻到了一本有些许墨迹的书本,问道。
    这伙计一看就笑道:“这是北京国子监刻印的书。北监刻书远比南监少,而且质量也拼不过南监的,字体时方时圆,漫漶浸染,而且校勘粗疏,错讹较多。”
    按他的说法,南京私刻颇盛,说起来南京算是全国出版业的中心,书坊、书肆很多,而且刻工和印刷技术也是全国一流。
    “那你们的坊刻有没有?”陈惇问道。
    “有,”那伙计引着他:“在这里。”
    陈惇就知道他们肯定有自己雕版印刷的工坊,大的书商往往都是后端工坊和前端销售点结合的,产销一条龙。而且陈惇还知道,这些书商虽然卖的是圣贤书,但是却并没有把书这个东西,视作神圣之物,而是将之当做一件商品,力图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陈惇翻到一本《统一志》,只见标价竟要一两纹银,登时惊讶万分:“这么贵啊?”
    陈温一个月的俸禄不过二两银子,书坊一本书却可以卖到数钱至纹银一两,甚至还有更贵的,一本高达三两银子,实在是让陈惇惊讶,看来这图书出版销售的确是暴利行业。
    “这印刷,”伙计解释道:“也要付给刻工银子呢,算来算去,书坊利润低廉啊。”
    “有没有刊印话本?”陈惇自然记得今天的来历。
    “有,”伙计翻出一捆书来:“《清平山堂话本》,是挑几本,还是全要?”
    “这书卖得好吗?”陈惇问道。
    “这书刚出来的时候,”伙计笑道:“简直是卖疯了,一天卖出去三百多本,现在嘛,和《三国》、《水浒》一样,大家都看腻了。”
    书商们刊印了无数经史子集、医书农书,道藏佛典、大小题库等等,但他们很快发现,卖的最好的是包括话本在内的各种通俗小说。三国、水浒被刊印了一次又一次,似乎永远不过时,但是市场的饱和使得所有书商只能比拼精装版和典藏版了,这两本书一本比一本装修精致、附带插图,几乎算是艺术品,但还是渐渐卖不出去了。
    而洪楩编纂的《清平山堂话本》的出现,又一次刺激了这个行业。
    宋、元话本到了明中叶,多数已经散失,洪楩的《清平山堂话本》是他费尽心力搜集的宋、元、明话本最多的一部合集,而洪楩这个人出生书香门第,在其祖父洪钟为成化年间刑部尚书,修建了书院购书藏书,洪楩开了书坊,专事校刊,他的这部书一出来,简直是万人哄抢销量惊人,很快就被其他出版商盗版私刻了。
    陈惇听到这里,就知道此时的盗版比后世猖獗更甚,而且几乎没有手段防止,几乎是一个难解的谜题了。他想要把自己手中白蛇传的故事刊印出来,那就一定会面临出书不过几天,别家的书坊就出现盗版的情况。此时的版权意识很是微弱,有的作者甚至认为自己书能有盗版刊行,证明书很红火,于是一笑了之。不过陈惇此次前来,腹中早有盘算。
    “我手中有一本旷世奇作,”陈惇面不改色地说大话:“震古烁今,前所未有,敢保证一旦出来,定是洛阳纸贵风靡一时,请你们书坊老板出来,我跟他说。”
    这伙计果真请出了他们老板,这书坊老板名叫孙世贵,是个小眼睛大圆脸的胖子,说了几句话,能看出来是个和善人。
    “你有好书稿?”孙世贵上下打量他,笑道:“小官人游庠否?”
    “不曾。”陈惇道:“说实话,这书稿不是我写的,是一位大人物所书,我这个年纪,能写得出什么呢?那位人物,才算得上是大家呢。”
    孙世贵露出恍然的神色来,盖因此时士林风气视小说为小道,都不愿意写,愿意写的也不敢露名。别看唐寅、文征明都放下身段卖画卖字,但并没有卖过文章啊。哪怕书商们宁愿花大价钱的润笔费,想要请这样的才子写一篇东西出来,都没有人肯啊。
    愿意卖稿子的也就是贫寒书生了,这些人家中贫寒,只想通过文字赚钱,但他们的质量却又不高,颇让书商苦恼。
    “是什么类型的稿子?”孙世贵问道。
    “说是世情小说,里头有神魔;”陈惇把《白蛇传》的稿子递给他:“说是神魔小说,里头又是千古爱憎传奇;说是传奇,却又比《霍小玉》、《李娃》更加跌宕。”

章节目录


明朝当官那些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惊年渡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惊年渡并收藏明朝当官那些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