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司卫所制从根上糜烂就是因为徐鹏举他们这些勋贵虚报空额、克扣军饷、占役买闲,八万人的口粮,其实只有一半的兵,剩下一半被这些勋贵拿走了。到时候皇帝如果真下决心要追查自己的钱花在哪儿了,岂不是抖起尘土扬起灰,把这些人的老底都掀出来了吗?
徐鹏举脸色煞白,别说要查这什么空额的事情,查出来还能有他好过——其他的勋贵也殃及池鱼,怕是恨他入骨了!
没想到陈惇又压低了声音道:“公爷,我们在南京城还听到了一些很不好的传言,说是你们勋贵克扣严重,你们吃肉就罢了,连口汤都不给底下人留,士兵们早都积怨已久……这一次就是底下人趁着这个机会,故意报复你呐,是真的还是假的?”
徐鹏举想也不想一口否认:“那没有,我徐鹏举别的不会,但花花轿子四人抬的道理还是知道的,平日里给这些兵衣服鞋袜齐备,过年过节还有多余的赏赐呢。”
徐鹏举是拿了大钱,却使些小惠小利,不过士兵们都很简单,这么点小恩小惠已经足够他们献上自己的忠心了。而且徐鹏举也不是贪到赵文华那个刮地三尺的程度,事实上,从他祖上开始跟着打仗的世兵,战场上下来有了残疾,魏国公府也都二话没说,一直养着,每年光养活他们,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但陈惇只是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徐鹏举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他不由自主想起自己进了大门之后,身后的士兵抓着他的衣服也想进来,却被大门阻隔在外——那死死盯着他的眼神,那愤恨、绝望的目光,让他不由得浑身一哆嗦。
他终于明白了陈惇的意思,就算以前士兵卒伍们没有怨恨,从那一天起,士兵们对他也有了怨恨。
如果这一点怨恨只能深深埋藏在心里,他们敢怒不敢言;那减免军队的口粮,让他们没有饭吃——就是实打实的怨恨了。
徐鹏举立在那里失魂落魄,就像一根僵硬的木头。
“公爷,想好了吗?”陈惇催问道:“可千万别被人利用,成了他人的替罪羊啊!”
徐鹏举神色变幻,几次张口欲言,最后忽然道:“实不相瞒,在钦差到来之前,我一直心存侥幸,因为南京上下都群情激奋,说胡宗宪是这次事件的罪魁祸首。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高兴……因为我觉得胡宗宪被追究的话,我的罪责就能逃脱了。当然不仅是我,王公公和张大人的罪责,也能逃脱。”
陈惇道:“所以,这个消息是如何传出来,主导了舆论风向的呢?”
“苏州是个好地方,”徐鹏举忽然道:“你们去过苏州吗?”
陈惇道:“我就是苏州人。”
“那你一定知道苏州出现了一种读物,叫报纸,”徐鹏举道:“薄薄几页纸,涵盖万千,无所不有。”
陈惇心中大怒,面上却不动声色:“你是说《苏州报》刊登了一些……归罪于胡宗宪的言论?”
“《苏州报》没有,”没想到徐鹏举摇头道:“《虎丘报》。”
陈惇点了点头站起身来:“感谢公爷的配合。”
两人告辞而去,穿过花园的时候就见到从外面跳进来一个锦衣华服的少年,气哼哼道:“……太仆寺怎么回事,怎么说不借马就不借了?陆老二脑子进水了吗?”
“这应该就是徐鹏举的二儿子徐邦宁了,”陈惇和朱六摇摇头,露出一个心照不宣的神色:“斗鸡走马的纨绔。”
两人走出大门,朱六为了方便和他说话,干脆也弃马上轿。
“看来这案子确有隐情,”陈惇道:“从张时彻、王公公到徐鹏举,都在遮掩着什么。”
“皇上既然不怪罪胡宗宪,那南京的罪责自然要有人承担,”朱六道:“这样看来,徐鹏举的确是顶罪的最好人选。”
“他不是顶罪,他确实是有大罪,让他承担也没错,”陈惇道:“他们都是这么想的,徐鹏举的罪责是最大的,不管怎么样都要问罪,干脆让他把所有的罪都担下来。”
两人都没有问倭寇被私自处决的事情,因为他们知道徐鹏举应该早有措辞,而且理由充分。
“你要去哪儿?”见陈惇赶着马车换了个方向,朱六问道。
“报社。”陈惇驱赶着马车走了一刻钟,在文集报社的招牌下停了下来。
陈惇扔下缰绳就往里面走,里头地方不大,但印刷排版的独特“唰唰”声音和苏州总部一模一样,陈惇还没走几步就被人拦下了,“您好,请问您找谁?”
陈惇并不答话,继续往里走,这人见势不对,大叫道:“有人硬闯报社啦!”
见呼啦啦七八个人冒出来,警惕地瞪着他,陈惇才道:“看来你们南京分社没有进行传统教育,我是你们报社的社长,你们的总编是刘玠在哪儿,快让他出来见我。”
从里面走出来一个穿着灰色长袍的人,他见到陈惇,瞪大了眼睛:“……社长?”
“老刘,”陈惇拍拍他的肩膀:“辛苦辛苦,看来南京的风水也不咋地,你怎么比苏州时候老了一些。”
刘玠哈哈大笑,然后看着满屋子不知所措的人:“快来见过社长,你们这些人天天问我社长长什么样,现在人就在眼前了,怎么都一个个木头似的,不会说话了?”
这些人这才怀着激动和喜悦的心情一个个围过来,向陈惇介绍着自己。
陈惇见他们十分年轻,二十多岁,最大的不过也三十出头,当然不算刘玠这个四十二岁的老头子,就道:“看来南京分社更有活力,怪不得我看之前从南京发来的稿子,更喜欢抨击实事,我看你们以后可以独立办一份《青年报》了。”
“这都是您告诉我们的,”一个年轻小伙子激动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接着大家都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可是自从开社到现在,铭记在我们所有人心头的话。”刘玠道:“时刻不敢忘怀。”
陈惇就道:“这是我当初办报的初心,但我还提了几个要求,你们知道吗?”
“第一,报纸作为舆论前沿,务必小心引导舆论走向……”小伙子张口就来。
“很好,”陈惇盯着他们:“这次南京事件,你们有没有引导舆论?”
这下群情激奋起来,他们似乎积聚了很大的愤怒,这个名叫王弼周的年轻人更是大叫道:“社长,你不知道,南京的官员,实在是太让人作呕了!”
众人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原来自从南京事件发生之后,分社就立刻行动起来,采访了多名当时在城头上,以及跟随魏国公出战而侥幸存活的士兵,大致还原了当时交战的真相——然而还不等稿子策划出来,就有人来到了他们报社里,拿着一篇稿子,堂而皇之地让他们刊登。
“我们一看,”王弼周怒道:“居然是指责总兵官胡宗宪将倭寇放入南直隶的文章,这人就跟我们说,只要把这篇文章刊登在报纸上,他们愿意给我们支付一笔不菲的赞助。”
“如果他是正儿八经投来的稿子,我们肯定考虑刊登,”另一个报社主笔道:“但他们明显是用钱来跟我们进行交易,这种黑幕我们无法接受!”
陈惇心道冷静一点,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同行,也就是苏州的《周庄风月报》已经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卖头条”——他们跟苏州的青楼早都达成了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关系,老鸨子给自己手下的姐儿买风月头条,把跟某个大文豪啊、某个权势要人的绯闻刊登在报纸上,以此博人眼球。说起来陈惇那个郁闷,他还没教这些人怎么炒作呢,这些人无师自通地已经学会了,而且比自己想象地厉害,他们已经深谙营销炒作之道,四月份陈惇去北京之前,他还看到《风月报》的总编王彦开了一个班,专门教授新来的菜鸟营销的道理,什么“不白不黑,不黑不白,又红又黑,要红要黑”的炒作办法,吓得陈惇的小心脏,差点没跳出毛病来。
但风月报是风月报,这种炒作是两厢情愿的,其他报纸尤其是朝闻报和苏州报,陈惇不允许这种买卖存在,看来南京的这帮小年轻还是很有道德的,他们牢牢记住了陈惇的话,并对这些妄想用钱来主导舆论的人深恶痛绝。
“我们拒绝了他们,”刘玠道:“但他们不死心,又开了更高的价,最后我们把他们轰了出去……”
“……做得好。”陈惇拍了拍他们。
“可是他们找到了其他报纸!”刘玠愤怒道:“那些小报毫无底线,收了钱然后把胡宗宪骂到该以死谢罪的地步!”
不仅如此,像这种《虎丘报》得到了南京官员明晃晃的扶持,而他们《苏州报》却被明里暗里打压,派出去的记者被以莫须有的理由套上枷锁,关进了大牢里。而报社也被莫名其妙抄捡了一次,却没有搜出什么他们想要的东西来——这多亏了总主编金奎的指示,他托人从江阴带来消息,南京事件先不要发声,保存好真相,等待时机。
他们快速处理了手中大量的稿件,然后排了一版跟政治毫不沾边的,这才躲过了搜检。
“你们得到的真相是什么?”陈惇问道。
“……徐鹏举根本没有喝醉,这是事后突然传出来的说法,他带兵的时候是清醒的。”刘玠道:“而倭寇也不是自行离去,他们应该是提了要求然后得到了满足才离去的,因为我得到了一个消息,王公公曾下令从城上吊了一根绳子下去,缒上来一个会说汉话的倭寇!”
徐鹏举脸色煞白,别说要查这什么空额的事情,查出来还能有他好过——其他的勋贵也殃及池鱼,怕是恨他入骨了!
没想到陈惇又压低了声音道:“公爷,我们在南京城还听到了一些很不好的传言,说是你们勋贵克扣严重,你们吃肉就罢了,连口汤都不给底下人留,士兵们早都积怨已久……这一次就是底下人趁着这个机会,故意报复你呐,是真的还是假的?”
徐鹏举想也不想一口否认:“那没有,我徐鹏举别的不会,但花花轿子四人抬的道理还是知道的,平日里给这些兵衣服鞋袜齐备,过年过节还有多余的赏赐呢。”
徐鹏举是拿了大钱,却使些小惠小利,不过士兵们都很简单,这么点小恩小惠已经足够他们献上自己的忠心了。而且徐鹏举也不是贪到赵文华那个刮地三尺的程度,事实上,从他祖上开始跟着打仗的世兵,战场上下来有了残疾,魏国公府也都二话没说,一直养着,每年光养活他们,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但陈惇只是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徐鹏举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他不由自主想起自己进了大门之后,身后的士兵抓着他的衣服也想进来,却被大门阻隔在外——那死死盯着他的眼神,那愤恨、绝望的目光,让他不由得浑身一哆嗦。
他终于明白了陈惇的意思,就算以前士兵卒伍们没有怨恨,从那一天起,士兵们对他也有了怨恨。
如果这一点怨恨只能深深埋藏在心里,他们敢怒不敢言;那减免军队的口粮,让他们没有饭吃——就是实打实的怨恨了。
徐鹏举立在那里失魂落魄,就像一根僵硬的木头。
“公爷,想好了吗?”陈惇催问道:“可千万别被人利用,成了他人的替罪羊啊!”
徐鹏举神色变幻,几次张口欲言,最后忽然道:“实不相瞒,在钦差到来之前,我一直心存侥幸,因为南京上下都群情激奋,说胡宗宪是这次事件的罪魁祸首。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高兴……因为我觉得胡宗宪被追究的话,我的罪责就能逃脱了。当然不仅是我,王公公和张大人的罪责,也能逃脱。”
陈惇道:“所以,这个消息是如何传出来,主导了舆论风向的呢?”
“苏州是个好地方,”徐鹏举忽然道:“你们去过苏州吗?”
陈惇道:“我就是苏州人。”
“那你一定知道苏州出现了一种读物,叫报纸,”徐鹏举道:“薄薄几页纸,涵盖万千,无所不有。”
陈惇心中大怒,面上却不动声色:“你是说《苏州报》刊登了一些……归罪于胡宗宪的言论?”
“《苏州报》没有,”没想到徐鹏举摇头道:“《虎丘报》。”
陈惇点了点头站起身来:“感谢公爷的配合。”
两人告辞而去,穿过花园的时候就见到从外面跳进来一个锦衣华服的少年,气哼哼道:“……太仆寺怎么回事,怎么说不借马就不借了?陆老二脑子进水了吗?”
“这应该就是徐鹏举的二儿子徐邦宁了,”陈惇和朱六摇摇头,露出一个心照不宣的神色:“斗鸡走马的纨绔。”
两人走出大门,朱六为了方便和他说话,干脆也弃马上轿。
“看来这案子确有隐情,”陈惇道:“从张时彻、王公公到徐鹏举,都在遮掩着什么。”
“皇上既然不怪罪胡宗宪,那南京的罪责自然要有人承担,”朱六道:“这样看来,徐鹏举的确是顶罪的最好人选。”
“他不是顶罪,他确实是有大罪,让他承担也没错,”陈惇道:“他们都是这么想的,徐鹏举的罪责是最大的,不管怎么样都要问罪,干脆让他把所有的罪都担下来。”
两人都没有问倭寇被私自处决的事情,因为他们知道徐鹏举应该早有措辞,而且理由充分。
“你要去哪儿?”见陈惇赶着马车换了个方向,朱六问道。
“报社。”陈惇驱赶着马车走了一刻钟,在文集报社的招牌下停了下来。
陈惇扔下缰绳就往里面走,里头地方不大,但印刷排版的独特“唰唰”声音和苏州总部一模一样,陈惇还没走几步就被人拦下了,“您好,请问您找谁?”
陈惇并不答话,继续往里走,这人见势不对,大叫道:“有人硬闯报社啦!”
见呼啦啦七八个人冒出来,警惕地瞪着他,陈惇才道:“看来你们南京分社没有进行传统教育,我是你们报社的社长,你们的总编是刘玠在哪儿,快让他出来见我。”
从里面走出来一个穿着灰色长袍的人,他见到陈惇,瞪大了眼睛:“……社长?”
“老刘,”陈惇拍拍他的肩膀:“辛苦辛苦,看来南京的风水也不咋地,你怎么比苏州时候老了一些。”
刘玠哈哈大笑,然后看着满屋子不知所措的人:“快来见过社长,你们这些人天天问我社长长什么样,现在人就在眼前了,怎么都一个个木头似的,不会说话了?”
这些人这才怀着激动和喜悦的心情一个个围过来,向陈惇介绍着自己。
陈惇见他们十分年轻,二十多岁,最大的不过也三十出头,当然不算刘玠这个四十二岁的老头子,就道:“看来南京分社更有活力,怪不得我看之前从南京发来的稿子,更喜欢抨击实事,我看你们以后可以独立办一份《青年报》了。”
“这都是您告诉我们的,”一个年轻小伙子激动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接着大家都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可是自从开社到现在,铭记在我们所有人心头的话。”刘玠道:“时刻不敢忘怀。”
陈惇就道:“这是我当初办报的初心,但我还提了几个要求,你们知道吗?”
“第一,报纸作为舆论前沿,务必小心引导舆论走向……”小伙子张口就来。
“很好,”陈惇盯着他们:“这次南京事件,你们有没有引导舆论?”
这下群情激奋起来,他们似乎积聚了很大的愤怒,这个名叫王弼周的年轻人更是大叫道:“社长,你不知道,南京的官员,实在是太让人作呕了!”
众人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原来自从南京事件发生之后,分社就立刻行动起来,采访了多名当时在城头上,以及跟随魏国公出战而侥幸存活的士兵,大致还原了当时交战的真相——然而还不等稿子策划出来,就有人来到了他们报社里,拿着一篇稿子,堂而皇之地让他们刊登。
“我们一看,”王弼周怒道:“居然是指责总兵官胡宗宪将倭寇放入南直隶的文章,这人就跟我们说,只要把这篇文章刊登在报纸上,他们愿意给我们支付一笔不菲的赞助。”
“如果他是正儿八经投来的稿子,我们肯定考虑刊登,”另一个报社主笔道:“但他们明显是用钱来跟我们进行交易,这种黑幕我们无法接受!”
陈惇心道冷静一点,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同行,也就是苏州的《周庄风月报》已经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卖头条”——他们跟苏州的青楼早都达成了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关系,老鸨子给自己手下的姐儿买风月头条,把跟某个大文豪啊、某个权势要人的绯闻刊登在报纸上,以此博人眼球。说起来陈惇那个郁闷,他还没教这些人怎么炒作呢,这些人无师自通地已经学会了,而且比自己想象地厉害,他们已经深谙营销炒作之道,四月份陈惇去北京之前,他还看到《风月报》的总编王彦开了一个班,专门教授新来的菜鸟营销的道理,什么“不白不黑,不黑不白,又红又黑,要红要黑”的炒作办法,吓得陈惇的小心脏,差点没跳出毛病来。
但风月报是风月报,这种炒作是两厢情愿的,其他报纸尤其是朝闻报和苏州报,陈惇不允许这种买卖存在,看来南京的这帮小年轻还是很有道德的,他们牢牢记住了陈惇的话,并对这些妄想用钱来主导舆论的人深恶痛绝。
“我们拒绝了他们,”刘玠道:“但他们不死心,又开了更高的价,最后我们把他们轰了出去……”
“……做得好。”陈惇拍了拍他们。
“可是他们找到了其他报纸!”刘玠愤怒道:“那些小报毫无底线,收了钱然后把胡宗宪骂到该以死谢罪的地步!”
不仅如此,像这种《虎丘报》得到了南京官员明晃晃的扶持,而他们《苏州报》却被明里暗里打压,派出去的记者被以莫须有的理由套上枷锁,关进了大牢里。而报社也被莫名其妙抄捡了一次,却没有搜出什么他们想要的东西来——这多亏了总主编金奎的指示,他托人从江阴带来消息,南京事件先不要发声,保存好真相,等待时机。
他们快速处理了手中大量的稿件,然后排了一版跟政治毫不沾边的,这才躲过了搜检。
“你们得到的真相是什么?”陈惇问道。
“……徐鹏举根本没有喝醉,这是事后突然传出来的说法,他带兵的时候是清醒的。”刘玠道:“而倭寇也不是自行离去,他们应该是提了要求然后得到了满足才离去的,因为我得到了一个消息,王公公曾下令从城上吊了一根绳子下去,缒上来一个会说汉话的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