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砖!板砖!”
    “菜刀!菜刀!”
    丁驰看着毫无变化的右手,丝毫没有气馁,挠着头回想刚才是怎么变出板砖的。
    “我刚才躺在床上,全身很放松,嘴里吐槽着,然后一抬手就有板砖了……不对,要是说什么有什么,刚才说了一大堆怎么没变化?哦,对了,刚才是下意识的想了下那鬼东西在手里变成一块板砖。”
    啪啪!
    丁驰拍了拍自己的脸,双手向前一指:“很好,集中精神,脑子里想象出板砖的样子。”他目光锁定在双手上,脑海里想象出手掌里多了一块板砖。
    还没反应。
    好吧,貌似不能凭空变出来,得需要一个过程?于是丁驰的脑海里开始幻想,一根根的黄丝从手掌钻出,交织着组成一块板砖。与此同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双掌之间黄丝交织,转瞬编织出一块黄色的板砖。
    “耶?成了!”丁驰刚叫出声,还没等他乐呢,就见手中的板砖迅速消融,转眼就收回了身体里。
    没了?没关系,再试一次。
    集中精神,勾勒出板砖的样子,与此同时右手迅速织出一块板砖,但形态极不稳定。组成板砖的黄丝,时而会放射出一段又缩回去,板砖看上去更像是放射出尖刺的长方体。这回丁驰不敢大意,始终集中着注意力,他掂了下手中的板砖,似乎板砖与他连为一体,又似乎黄丝的重量本来就极轻,总之丁驰没感受到什么重量。
    咣咣咣!
    敲门声吓了丁驰一跳,手中的板砖顿时维持不住,瞬间消融进入身体。丁驰咂咂嘴,起身开了门。不出意料,敲门的是外卖小哥。
    小哥脸上挤出笑容,说:“祝您用餐愉快,记得给个好评。”
    回答他的是‘咣’的一声,丁驰接过外卖重重关上了房门。拎着外卖重新坐在沙发上,丁驰一边解开袋子,一边愁眉不展。
    变出个板砖貌似没什么用啊,状态不稳定就不说了,还没什么重量。危急时刻拍人家脑袋上都没什么用。转念又一想,板砖是没用,但既然集中注意力就可以控制那鬼东西的形态,那岂不是说什么都能变出来?
    也不知是不是潜意识作祟,丁驰头一个念头就是变出几条随心而动的触手,想象着自己化身触手怪,丁驰顿时打了个寒颤。
    “不行,打死也不能变触手怪。”
    转念又一想,长出n条触手确实有些恶心,但长出一条触手,完全可以当鞭子用嘛。将餐盒一样样打开,丁驰抄起筷子刚要吃,突然顿住,又把筷子放了下来。
    他探出手掌,集中注意力,看着指尖探出一条细小的触手,蜿蜒着伸入餐盒。
    “吃吧,吃啊!啧,怎么没反应?”
    邪门了,那鬼东西在丁驰的意念下已经包裹住了餐盒,但就是不吃东西。这么傲娇吗?让你吃你不吃,趁我不注意自己偷吃?
    丁驰思维一发散,触手迅速收回。无奈的他只好重新抄起筷子,端起餐盒刚要吃,想到刚才黄色触手伸进菜肴里,他顿时没了胃口。放下这份,抄起另一份餐盒,丁驰一边吃着一边琢磨着。
    他突然发现就算自己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那鬼东西,依旧屁用没有!首先,那鬼东西重量很轻,重量轻通常就意味着力量小,而且可以被剔骨刀很轻易的砍断,证明那东西基本上没什么防护力。这么想来,万一真遇到紧急情况,这东西祭出来顶多能吓唬吓唬人。把人唬住然后趁机敲闷棍?这个可以有;其次,这东西必须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随心所欲。丁驰方才自认精神已经很集中了,但那形成的板砖依旧极其不稳定。危急时刻,怎么可能站着不动集中精神召唤那东西?别还没等召唤出来,自己就挂了。
    啃掉最后一块肉,随手将鸡腿骨头丢在茶几上,丁驰感叹着说:“鸡肋啊。”
    食之无肉,弃之有味。而且还不知道那鬼东西对自己到底有没有危害。
    丁驰感叹了一阵,接着又有着不甘心。好不容易有了点能力,就这样弃之不用太可惜了。要想发挥那鬼东西的作用,丁驰首先得训练出一心二用乃至一心多用的思维方式,这样才不会在使用那鬼东西的时候什么都干不了;其次,他还得进一步试验,看看那鬼东西的物理性质——比如重量、密度、力量、伸缩性、最大控制范围等等。
    家里有体重秤,他还需要买一部便携的拉力秤,再买一部厨房用的电子秤。想到这儿,丁驰抄起手机点开网购平台开始找寻,很快下了单,app显示预计明天中午送达。草草吃完午饭,丁驰打开电脑,搜索训练一心二用的方法。
    搜出来的条目很多,但大多是一些教育机构推出的软文,大多是左手画圈、右手画方块之类的,根本经不起推敲。排除这些毫无意义的软文,丁驰倒是找到了一些有价值的条目。
    其中一篇是毛子科学家发表的论文,认为人脑根本就不存在一脑两用或者多用,说人脑就像是最原始的处理器,只能在不同的任务之间切换,根本就不可能同时处理多个任务。里面还列出了一个小实验,写下一段文字,然后在每个文字后面标记数字;之后同样写下这段文字,但改成每写下一个字就标记上数字。对比一下两种方法所花费的时间,会发现第二种方法的效率更低。
    日本的科学家拿猕猴做实验,得出结果,同时做两件事,要么会出错,要么就会降低效率。他们称呼这种现象为双任务干扰。
    而另一篇搜索到的论文里,法国人与美国人显然不这么认为。法国人做了个实验,让参与实验的人戴上检测设备去处理不同的任务。当处理单一任务时,测试者左右脑内的额叶内区亮了起来;当测试者同时处理两项任务时,除了额叶内区,另一个脑部不同的部位也亮了起来。
    美国人与法国人的观点类似,他们认为人类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一心二用,比如弹琴时一边弹一边看曲谱,耳朵还得听着弹出的音乐;再比如开车,时刻注意交通状况,还要手脚配合。但与法国人不同的是,美国人认为长期一心多用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使人狂躁好斗。
    几篇论文观点相反,但都推荐了一些训练一心多用的方法。比如路径描绘测试、威斯康辛卡片测试、色字测试等,这些游戏会让你在抑制分心的同时,被迫在不同的习惯中灵活切换,工作切换练习有助于灵活的一心多用。
    另一篇论文提供了四种训练一心多用的方法。第一种是让原本需要大量认知功能的工作,变得不需要那么多认知功能。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边嗑瓜子一边看电视,听起来似乎身边每个人都能做到。可要是让没吃过瓜子的老外做,他要么漏看了电视节目,要么就会嗑半天也没吃到瓜子。
    第二种是使用脑中距离比较远的区域同时工作,比如一边跑步一边背单词,一个需要运动功能,一个需要认知功能。这两件工作在大脑内的区域距离足够远,交叉性极小,几乎就像是没有同时在做两件事。
    第三种是在脑中练习固定工作。比如流水线上的工人,他们已经可以熟练的处理流水线上的工作,甚至能一边工作一边跟同伴侃大山。如果把一项工作练习得形成机械记忆,那人就可以只分出极少一部分注意力在这项工作上,从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其他事上。
    第四种,将任务切换这件事外包出去。利用工具对任务进行监控,在需要进行任务切换的时候工具给出提示,这样就可以让人不用花费更多的注意力去监控另一项任务的进度。
    丁驰打开文档,让自己认为有用的文章摘录进文档,反复看了几遍,然后自己列了一个训练步骤。首先,他要训练使用那鬼东西的熟练程度。通过大量重复性训练,将那鬼东西的使用模式形成几个固定的套路,变成一种不需要花费很多注意力的下意识行为;然后他会尝试一边处理一项工作,一边熟练的使用那鬼东西;最后,才是在复杂的环境里一边运动一边分辨危险,一边使用那鬼东西。
    他突然想着,总不能一直叫那东西做鬼东西吧?要不要给它起个名字?按说这玩意应该跟电影里的共生体差不多吧,只是人家电影里的共生体有智商,自己身体里这货是个弱智,除了饿急眼跑出去觅食,另外坚决把自己身体当家之外,其他时候都挺听话的。
    嗯……电影里的共生体叫毒液,我这个东西叫什么好?考虑到这货最初的形态,那就叫金眼?好像不太好听。这货挺能吃的,不如叫贪食?也不好听……咦?反正都是贪吃的货,不如叫饕餮吧,好歹是上古凶兽,叫起来也没那么low。

章节目录


次生体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土土的包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土土的包子并收藏次生体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