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孝民回到特工总部后,去高洋房向赵仕君报告了章素贞的事情。章素贞虽是女流,但她是常明生的情人,在上海公开活动,代表的是常明生。
胡孝民问:“主任,章素贞到了上海,说明常明生快来了,我们是不是要作好准备?”
赵仕君缓缓地说:“常明生不是一般人,对他的调查要特别慎重。只要他来,汪主席肯定要见他的。在此之前,我们要把好关。至少也要摸清常明生的来意,不能让人看笑话。”
胡孝民此时成了章素贞的传声筒:“常明生现在辞去了一切职务,章素贞说,他先去广西桂林,又回了东安老家,后在老家也待不住,就去了香港。香港也没有上海繁华,常明生还是想来上海,这边他的朋友也多,好玩的地方也多。”
根据常明生的表现,在桂林、香港这样的地方都待不习惯。他本就是一个贪图享乐之人,只有上海滩这样的地方,才能吸引他来。
赵仕君淡淡地说:“等他来再说吧。”
胡孝民试探着问:“常明生与申三番是朋友,到时宴请常明生,主任能否赏光?”
赵仕君点了点头:“可以。”
常明生刚到上海,他自然要第一时间跟他见一面。常明生与汪即卿是老交情,与周费梅既是同乡又是朋友,如果真来了上海,又是个人行为的话,很有可能会得到汪即卿的重用。
常明生的大哥是国军一级上将,常明生之前也是中将军衔,不仅汪即卿会重视常明生,甚至日本人,也会重视常明生。
胡孝民长吁口气,一脸轻松地说:“有主任出面,情报处的压力就轻了。”
赵仕君叹了口气,缓缓地说:“孝民,陆实声调杭州,那边需要一个信得过,又有能力的人才行。原本我有意把情报处交给你,但日本人提出一个新的处长人选。”
他对胡孝民还是信任的,要不然,也不会让关寿楣住在胡孝民家,更不会让他担任情报处副处长。
胡孝民虽然年轻,资历也浅,但他的情报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比一般的特工要强得多。当情报处长,不需要多强的专业技能,只要能掌握大方向就行。
胡孝民诚恳地说:“孝民能力有限,能得到主任青睐三生有幸。不管新来的处长是谁,孝民永远都是主任的人,会帮主任看好情报处。”
赵仕君说道:“新主任叫黄生道,是宪兵工作队的副队长,东北过来的。别看他是中国名字,其实是日本出生,在东北长大。”
宪兵队有日本宪兵和中国特务,日本宪兵就是宪兵队,中国特务的正式名称是“宪兵工作队”。宪兵工作队除了日本顾问外,表面上都是中国人。
黄生道在中国长大,生活习惯和语言,与东北人无异。他说话带点东北腔,喜欢吃东北菜,为人很豪爽,很会笼络人心。他特意点明,黄生道是在日本出生中国长大,就是要告诉胡孝民,黄生道其实是个彻头彻尾的日本人。
胡孝民说道:“我以前跟黄队长打过交道,能有机会在他手底下做事,也是我的荣幸。”
冈田新大郎中午,就是与黄生道一起吃饭。要插手情报处的事情,不安排一个自己人,冈田新大郎始终不放心。他喜欢连吃东西边谈事,黄生道也了解这一点,找了家日本寿司店,在冈田新大郎面前摆满了食物。
冈田新大郎一口一个寿司,日本的东西清淡,他没多大的兴趣,纯粹是为了填饱肚子,才一口气吃了十几份:“黄桑,到情报处后,你有什么打算?”
黄生道看上去较儒雅,只是额头上有道疤痕,皱眉时显得狰狞。他说话的时候,总习惯在疤痕处摸一下:“情报处是特工总部的地盘,特别是情报一科,被胡孝民经营得像铁桶似的,想要插手比较难。最好的办法是分权,让下面的意识到,胡孝民无法给他们钱,也不能提拔他们,自然就不会听他的了。”
冈田新大郎笑道:“看来你已经有了具体的想法。”
黄生道点了点头,沉吟道:“我决定在情报处新建一个情报四科,调四个情报组过去,打乱编制,再把孟香谷调过去,宪兵工作队这边也调一些人,分别安排在情报一科和四科。这样一来,下面的人,还敢不听话么?”
他也知道,特工总部都是赵仕君的人。他从宪兵队调过去的,想要掌控情报处大权,必须使用雷霆手段。赵仕君再厉害,也得听日本人。他本就是日本人,背后有宪兵队和梅机关支持,赵仕君都要让他三分。
他在情报处的做法,不要说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就算是无理取闹,赵仕君也不能干涉。情报处是他的情报处,谁也不能干涉。
冈田新大郎说道:“哟西,我会全力支持你。另外,你有没有合适的人,要想抓到马宁一,必须自己人打入他们内部才行。”
因为黄生道的血统,他是完全信任对方的。宪兵工作队的人,不少是满铁和朝鲜或日侨后裔,他们的忠诚度,要远高特工总部的人。
黄生道雄心勃勃地说:“没有问题,不仅要打入他们内部,也要从军统拉人出来。双管齐下,才能更快抓到马宁一。不仅要抓到马宁一,还要抓住李公树,把整个上海区一网打尽。”
冈田新大郎叹息道:“如果陆实声有你一半本事,马宁一早就被抓了。”
陆实声离开时,胡孝民带着情报处所有人,替他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欢送会。
第二天早上,中岛信一和赵仕君,亲自带着黄生道到特工总部的大礼堂,胡孝民则带着情报处全体成员,早早在大礼堂等候。
赵仕君宣布任命后,中岛信一也讲了话,他是来特意给黄生道站台的。之前情报处的官员上任,还从来没有梅机关的人过来,更不会发表讲话。
最后,才是黄生道讲话,在大会上,黄生道宣布了情报处的改组:新增情报四科,情报处人事大调整。
胡孝民问:“主任,章素贞到了上海,说明常明生快来了,我们是不是要作好准备?”
赵仕君缓缓地说:“常明生不是一般人,对他的调查要特别慎重。只要他来,汪主席肯定要见他的。在此之前,我们要把好关。至少也要摸清常明生的来意,不能让人看笑话。”
胡孝民此时成了章素贞的传声筒:“常明生现在辞去了一切职务,章素贞说,他先去广西桂林,又回了东安老家,后在老家也待不住,就去了香港。香港也没有上海繁华,常明生还是想来上海,这边他的朋友也多,好玩的地方也多。”
根据常明生的表现,在桂林、香港这样的地方都待不习惯。他本就是一个贪图享乐之人,只有上海滩这样的地方,才能吸引他来。
赵仕君淡淡地说:“等他来再说吧。”
胡孝民试探着问:“常明生与申三番是朋友,到时宴请常明生,主任能否赏光?”
赵仕君点了点头:“可以。”
常明生刚到上海,他自然要第一时间跟他见一面。常明生与汪即卿是老交情,与周费梅既是同乡又是朋友,如果真来了上海,又是个人行为的话,很有可能会得到汪即卿的重用。
常明生的大哥是国军一级上将,常明生之前也是中将军衔,不仅汪即卿会重视常明生,甚至日本人,也会重视常明生。
胡孝民长吁口气,一脸轻松地说:“有主任出面,情报处的压力就轻了。”
赵仕君叹了口气,缓缓地说:“孝民,陆实声调杭州,那边需要一个信得过,又有能力的人才行。原本我有意把情报处交给你,但日本人提出一个新的处长人选。”
他对胡孝民还是信任的,要不然,也不会让关寿楣住在胡孝民家,更不会让他担任情报处副处长。
胡孝民虽然年轻,资历也浅,但他的情报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比一般的特工要强得多。当情报处长,不需要多强的专业技能,只要能掌握大方向就行。
胡孝民诚恳地说:“孝民能力有限,能得到主任青睐三生有幸。不管新来的处长是谁,孝民永远都是主任的人,会帮主任看好情报处。”
赵仕君说道:“新主任叫黄生道,是宪兵工作队的副队长,东北过来的。别看他是中国名字,其实是日本出生,在东北长大。”
宪兵队有日本宪兵和中国特务,日本宪兵就是宪兵队,中国特务的正式名称是“宪兵工作队”。宪兵工作队除了日本顾问外,表面上都是中国人。
黄生道在中国长大,生活习惯和语言,与东北人无异。他说话带点东北腔,喜欢吃东北菜,为人很豪爽,很会笼络人心。他特意点明,黄生道是在日本出生中国长大,就是要告诉胡孝民,黄生道其实是个彻头彻尾的日本人。
胡孝民说道:“我以前跟黄队长打过交道,能有机会在他手底下做事,也是我的荣幸。”
冈田新大郎中午,就是与黄生道一起吃饭。要插手情报处的事情,不安排一个自己人,冈田新大郎始终不放心。他喜欢连吃东西边谈事,黄生道也了解这一点,找了家日本寿司店,在冈田新大郎面前摆满了食物。
冈田新大郎一口一个寿司,日本的东西清淡,他没多大的兴趣,纯粹是为了填饱肚子,才一口气吃了十几份:“黄桑,到情报处后,你有什么打算?”
黄生道看上去较儒雅,只是额头上有道疤痕,皱眉时显得狰狞。他说话的时候,总习惯在疤痕处摸一下:“情报处是特工总部的地盘,特别是情报一科,被胡孝民经营得像铁桶似的,想要插手比较难。最好的办法是分权,让下面的意识到,胡孝民无法给他们钱,也不能提拔他们,自然就不会听他的了。”
冈田新大郎笑道:“看来你已经有了具体的想法。”
黄生道点了点头,沉吟道:“我决定在情报处新建一个情报四科,调四个情报组过去,打乱编制,再把孟香谷调过去,宪兵工作队这边也调一些人,分别安排在情报一科和四科。这样一来,下面的人,还敢不听话么?”
他也知道,特工总部都是赵仕君的人。他从宪兵队调过去的,想要掌控情报处大权,必须使用雷霆手段。赵仕君再厉害,也得听日本人。他本就是日本人,背后有宪兵队和梅机关支持,赵仕君都要让他三分。
他在情报处的做法,不要说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就算是无理取闹,赵仕君也不能干涉。情报处是他的情报处,谁也不能干涉。
冈田新大郎说道:“哟西,我会全力支持你。另外,你有没有合适的人,要想抓到马宁一,必须自己人打入他们内部才行。”
因为黄生道的血统,他是完全信任对方的。宪兵工作队的人,不少是满铁和朝鲜或日侨后裔,他们的忠诚度,要远高特工总部的人。
黄生道雄心勃勃地说:“没有问题,不仅要打入他们内部,也要从军统拉人出来。双管齐下,才能更快抓到马宁一。不仅要抓到马宁一,还要抓住李公树,把整个上海区一网打尽。”
冈田新大郎叹息道:“如果陆实声有你一半本事,马宁一早就被抓了。”
陆实声离开时,胡孝民带着情报处所有人,替他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欢送会。
第二天早上,中岛信一和赵仕君,亲自带着黄生道到特工总部的大礼堂,胡孝民则带着情报处全体成员,早早在大礼堂等候。
赵仕君宣布任命后,中岛信一也讲了话,他是来特意给黄生道站台的。之前情报处的官员上任,还从来没有梅机关的人过来,更不会发表讲话。
最后,才是黄生道讲话,在大会上,黄生道宣布了情报处的改组:新增情报四科,情报处人事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