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骘领命之后,立刻率军前去迎击魏军,他策马边走边大声地喝道:“长枪结阵!长枪结阵!”
    吴军大部分的士兵都是经历过数次吴魏之战的老兵,这个时候有人高喊长枪结阵,他们就如同条件反射后般,立刻结成了一个个的方阵。
    当然,吴军也不可能全是长枪兵,所以结成了方阵也并非是纯粹的长枪兵,还包括弓箭兵和刀盾兵。
    方阵形成之后,四面外围自然都是长枪兵,在长枪兵的间隙间,则是由刀盾兵来防护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方阵不受弓箭的攻击,而最里层的弓箭兵,在乱军之中,是为最为脆弱的一个兵种,如果一旦丧失保护的话,弓箭兵在近处,几乎是只有惨遭被蹂躏的份。
    长枪方阵保护了弓箭兵,也使得弓箭兵有了用武之地,可以进行远程打击,就算敌军的骑兵再强悍,那也得面对弓箭兵的袭击,每一次的冲击,骑兵也必将会受到相应的损失。
    吴军一个个方阵形成之后,都在缓慢地向前推进,其中较小的方阵会自行合并成较大的方阵。
    长枪方阵也不是说越大越好,虽然说大的方阵可以增加防御面积,但相对而言,越大的方阵在协凋性方面就会越差,机动能力也会变小,所以方阵最为理想的配制一般为四五百人,三个兵种有机搭配,形成这样的长枪方阵,才是最为理想的。
    吴军这一新的作战方式,对战场形势的改变还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长枪方阵有效地扼制住了骑兵的冲击力,让骑兵不再那样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避免了吴军遭受更大的损失。
    当然长枪方阵在扼制骑兵的作用上只是偏重于防御,极本谈不上反击,如果敌方骑兵不来进攻的话,长枪方阵最终也只能是一个摆设,不会对骑兵部队造成任何实质性的伤害。
    除非敌方骑兵依然要不顾一切地冲击,那么远程的弓箭兵和近程的长枪兵,就会杀伤骑兵,让敌方骑兵蒙受很大的损失。
    所以文钦在看到吴军改变阵型之后,便下令骑兵随机应变,不得再采用强攻硬打的模式了,各部所属骑兵,皆采用迂回作战的方式,避免与吴军方阵硬碰硬,寻找吴军的薄弱环节,各个击破。
    如此一来,和吴军交战的主力就变成了步兵,双方攻守平衡,战事陷入了胶着之中。
    此刻诸葛瑾无瑕去顾及身后,魏军在淮河上架设了四座浮桥,通过浮桥,魏军正源源不断抵达南岸,随着时间的推移,渡过淮河的魏军是越来越多,再耽搁一个半个时辰的话,渡过河的魏军必然会翻倍,那时候诸葛瑾再想对付渡河之兵,显然就是变得困难的多。
    现在趁着人少,正是吴军发挥其人数众多的优势,就地将已渡河的魏军歼灭,将正在渡河的魏军驱赶回北岸去。
    所以诸葛瑾不顾后面的军队,而是将几乎全部能调动的兵力,都投入到了进攻之中,试图想要依靠进攻,摧垮魏军的渡河计划。
    战斗很快就全面展开了,魏军渡河时构筑的临时防御之地很快就被吴军给突破了,双方立刻是陷入到了肉搏战之中,战况十分的惨烈,整个安风渡口如被血染了一般,尸体横七竖八地铺了一地,也分不清那一具是魏军的那一具是吴军的。
    魏军在淮河南岸指挥战斗的正是大将牛金,当时和夏侯玄争执偷袭任务时,司马懿称对其另有重用,司马懿说话自然是有份量的,牛金便成为了南岸的最高指挥官,亲临一线,与吴军展开了激战。
    诸葛瑾和全琮终于是碰了面,而东西两路军也完全地融合在了一起,浩浩荡荡,其势极为地壮观。
    全琮也早就注意到了西路军那边的变化,只是奈何双方相隔有一定的距离,全琮也摸不清状况,此时和诸葛瑾碰面之后,终于可以打听一二了。
    诸葛瑾据实以告,称有一支人数大约在三万人左右的魏军从背后试图偷袭吴军,不过诸葛瑾已经让步骘就率兵去拦阻了,不会对吴军围攻魏军渡河军队产生什么影响。
    全琮一听大皱眉头,道:“看来我军的半渡而击之计已经被司马懿给击破了,接下来该当如何?”
    诸葛瑾不以为然地道:“战场之上,总会有意外之外的事,现在步将军已经率兵前去拖住这支魏兵了,只要我们联合起来,坚决地歼灭已过淮水的魏兵,回过头来再收拾那支魏兵不迟。”
    诸葛瑾还是有着自己的底气的,这次他和全琮奉命前来安风渡,可是带着十三万大军的。在数量上,超过了司马懿的十万大军,而且还有距离安风渡不远的诸葛恪的五万大军,也可以随时增援。
    有如此压倒性兵力的优势,诸葛瑾才不会在乎己方的计策是不是被敌方所识破,关键的时候,还是实力高于一切的。
    诸葛瑾指挥大军,轮番地向渡口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诸葛瑾和全琮双双站在后面督战,凡是畏缩不前,气势低迷,妖言惑众者,一律就地正法斩无赦!
    这种的铁血手段,显然是非常有效的,吴军将士没有退路,只能是奋力相前,与魏军厮杀在一起。
    司马懿的手中,倒还是有着几万军队的,但浮桥并不宽阔,每次只能容一人通过,虽然四座浮桥连起来看似不少,但现在前面的战斗如此地惨烈,一次只能通过四五个人,效率上还是严重不足的,投入进去的兵力,远不止消耗掉的。魏军在安风渡南岸,始终处于兵力上的劣势,和数倍于自己的吴军作战,形势极为困难。
    所以在安风渡南岸,魏军始终受到了压制,牛金虽然竭尽全力,指挥军队构筑防线,但奈何这次吴军的攻击力无比坚强,一点喘息的机会也没有,激战多时,牛金也渐渐不支,抵敌不住,魏军的形势变得芨芨可危。

章节目录


最后的三国2:兴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风之清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之清扬并收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