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念值+1……”
高凤简短的解释,让众人意识到内行厂因为研究出了尼龙,所以才会出售杜仲胶提炼技术。
李东阳和谢迁恨不得抱头痛哭。两人因为背后的同乡为争夺杜仲胶技术闹翻,到头来杜仲胶只是被内行厂摒弃的旧技术。
他们的行为,好似两条狗在争抢主人吃完肉丢下的大骨头。
李东阳默默掏出保心丸服下。他儿子看不惯抢肉的行为跟着太子跑了,让他有苦说不出。
进入工地,众人看了一眼清宁宫全部鼓出眼睛、张大嘴,僵化在原地。
弘治帝喜形于色,朝廷重臣初见清宁宫的表情比他还丢人。皇奶奶年事已高,让她老人家回清宁宫前还是先服用几颗保心丸。
清宁宫如同紫禁城内高起的垄田。宫殿四周有装有玻璃窗,屋顶为琉璃瓦,每层屋角挂着巨大的玻璃灯。由于渔网的遮挡,宫殿闪耀的光芒被阻挡。无数工人爬在脚手架给墙壁贴大理石外墙。
众人没少见过高耸的建筑。
单看紫禁城的宫殿台阶,‘天子之堂九尺’;唐朝的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史籍上记载北魏洛阳城永宁寺塔,‘高九层、一百丈,百里外可见’;北宋仁宗修建的开封佑国寺铁塔高48丈,至今仍在。
高塔多见。可像清宁宫占地十亩、最矮处也有四层楼高的高楼广厦,绝对是平生仅见。就算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平台上可以坐万人,其上的宫殿也只占一小部分面积。
工部尚书徐贯反复擦拭眼睛,甚至拧了拧自己的手臂。“高塔打好塔基才能层层垒砌。十亩地的高台地基是何规模?如果确保底层不塌陷?”
徐贯大脑中现有的建筑知识无法解释这一现象。他扯着高凤的衣服,通红着双眼要答案。
“钢筋为骨,混凝土为肉。升降机做腿,玻璃窗做眼和鼻。”高凤非常理解徐贯的心情。他接到图纸的那一刻非常担心宫殿会倒塌,压根不信能建起十亩的高台。
徐贯等朝廷眼界最高的官员,跟随高凤乘坐升降机来到顶楼天台。
“这是内行厂的技师融合风车、蒸汽、齿轮等诸多原理,以水压机为动力制造的升降机。”高凤请诸位大臣坐上天台上的三轮车,“天台上搭建几座风格迥异的花园。小爷说太皇太后从未去过江南,特意仿造了一座江南水乡小镇。”
徐贯看到天台上的小桥流水尖叫:“如何把水引到高处?如何保证楼下不渗水?”
高凤笑而不语,带领众人来到四楼参观已经装修好的洗手间。
一行人从正在做内部装修的清宁宫出来,徐贯已经不知道从何问起。高层引水、内部采光照明、通风、防潮,他有无数的疑问。
“昆仑虚上黄帝的帝都不过如此而已!”刘健摸着胡子惊叹。
高凤躬着身说:“内行厂几乎把所有最前沿的技术使用在清宁宫。”
参观完十万人花半年时间建造的清宁宫,众人已经可以想象河套的城墙。他们原以为由青砖、水泥、铁管建造的独石口城墙很坚固,原来还有更加坚固。
“陛下,臣年事已高想告老去河套。”徐贯眼神坚定地望着弘治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清宁宫使用的钢筋绝对不是铁。他记得内行厂从国库买走大量的铁锭。这些钢筋绝对是铁锭再加工而成。
户部尚书周经同时请辞:“老臣也想告退,想去河套瞧个究竟。”太子殿下要支持北方战场,又要建造如此规模的清宁宫,内行厂哪来的银子。内行厂成立至今没满一年,内承运库是绝对没银子提供。内行厂的银子到底哪来的?
“恶念值+1。”
弘治帝一脸郁闷,参观还没完工的清宁宫,他就失去2位尚书。
朱寿曾经在草原上袭击大小部落,深知分散兵力的危险性。他派出一直由精兵组成的骑兵配合热气球,一路把达延汗打回应昌。其余远征军和勋贵带来的兵力聚在一起。
军队在前方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把河套的部落赶走,身后跟着内行厂派来的工匠在后方用混凝土、钢筋快速建造的城墙。
打下来的草原根据唐朝留下的沟渠重整规整,安排在大同府英勇杀敌的百姓和军户进行开荒。
内行厂会用铝板、靰鞡草、塑料板、羊毛毡等制作成的移动板材搭建临时住所。等河套外围的长城修建好,内行厂会帮助在河套定居的百姓造房。西厂把开荒的百姓和大军的粮食源源不断送往前线。
开荒的种子由朱寿的田庄、江南、西厂从海外引进的粮食多方供给。内行厂还会租借开荒者铁制农具。
大军收复河套就像一部精密转动的机器,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小配件。这胎机器严丝合缝地运转,河套上的鞑靼部落在恐慌中逃窜。在河套居住几代人的牧民没见过大明攻势凶猛的骑兵,也没见过像被施法一样突然建造起来的城墙,更没有见过能和蒙古包媲美的移动板房。
李兆先是西厂临时征召的文书。他负责根据前线的需求合理安排货物运送路线。配合他工作的,是今年刚进士及第的王守仁。
王守仁的爹王华在应天府出任吏部尚书的。王华是谢迁的好友,同李东阳也是朋友。因此年龄相仿的王守仁和李兆自小相识,阴错阳差间在河套重逢。
“伯安,你在工部观政,为何会出现在河套?”李兆先奇怪地问。
他爹李东阳是有名的才子,可惜他多次落榜,被荫为国子生。所以李兆先对王守仁得中进士很羡慕。
王守仁先把算好的修建千米高墙需要的水泥、沙石、钢筋等数目交给李兆先。
王守仁四处东张西望一番,见周围没有陌生人后低声对李兆先说:“内行厂比工部厉害,工部可学不到高深的知识。观太子手下的可用之人,除一个家世不显的唐寅,无江南人士。足见太子对我们江南人的戒备。我如果不抓住太子建设河套的机会,今后怕是难被启用。”
“伯安多虑了吧?”李兆先摸了一把额头不存在的冷汗。
王守仁冷笑:“太子在山海卫遇袭后,内行厂和西厂对江南地区格外热情。而我们的太子殿下,何曾给过别人脸面?建设河套的不少物资来自江南,江南豪商卖给内行厂的价格比市价高三成。”
李兆先打了个冷颤,他脑海突然闪过一句话:高价采购江南物资安定人心,时机成熟、秋后算账。
李兆先想到爹和太子殿下的关系非常僵持。听了王守仁的分析,处理好手里的任务赶紧给爹写信。写好的信拿到西厂河套物流点,支付10文运费让他们送到京师李家。
高凤简短的解释,让众人意识到内行厂因为研究出了尼龙,所以才会出售杜仲胶提炼技术。
李东阳和谢迁恨不得抱头痛哭。两人因为背后的同乡为争夺杜仲胶技术闹翻,到头来杜仲胶只是被内行厂摒弃的旧技术。
他们的行为,好似两条狗在争抢主人吃完肉丢下的大骨头。
李东阳默默掏出保心丸服下。他儿子看不惯抢肉的行为跟着太子跑了,让他有苦说不出。
进入工地,众人看了一眼清宁宫全部鼓出眼睛、张大嘴,僵化在原地。
弘治帝喜形于色,朝廷重臣初见清宁宫的表情比他还丢人。皇奶奶年事已高,让她老人家回清宁宫前还是先服用几颗保心丸。
清宁宫如同紫禁城内高起的垄田。宫殿四周有装有玻璃窗,屋顶为琉璃瓦,每层屋角挂着巨大的玻璃灯。由于渔网的遮挡,宫殿闪耀的光芒被阻挡。无数工人爬在脚手架给墙壁贴大理石外墙。
众人没少见过高耸的建筑。
单看紫禁城的宫殿台阶,‘天子之堂九尺’;唐朝的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史籍上记载北魏洛阳城永宁寺塔,‘高九层、一百丈,百里外可见’;北宋仁宗修建的开封佑国寺铁塔高48丈,至今仍在。
高塔多见。可像清宁宫占地十亩、最矮处也有四层楼高的高楼广厦,绝对是平生仅见。就算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平台上可以坐万人,其上的宫殿也只占一小部分面积。
工部尚书徐贯反复擦拭眼睛,甚至拧了拧自己的手臂。“高塔打好塔基才能层层垒砌。十亩地的高台地基是何规模?如果确保底层不塌陷?”
徐贯大脑中现有的建筑知识无法解释这一现象。他扯着高凤的衣服,通红着双眼要答案。
“钢筋为骨,混凝土为肉。升降机做腿,玻璃窗做眼和鼻。”高凤非常理解徐贯的心情。他接到图纸的那一刻非常担心宫殿会倒塌,压根不信能建起十亩的高台。
徐贯等朝廷眼界最高的官员,跟随高凤乘坐升降机来到顶楼天台。
“这是内行厂的技师融合风车、蒸汽、齿轮等诸多原理,以水压机为动力制造的升降机。”高凤请诸位大臣坐上天台上的三轮车,“天台上搭建几座风格迥异的花园。小爷说太皇太后从未去过江南,特意仿造了一座江南水乡小镇。”
徐贯看到天台上的小桥流水尖叫:“如何把水引到高处?如何保证楼下不渗水?”
高凤笑而不语,带领众人来到四楼参观已经装修好的洗手间。
一行人从正在做内部装修的清宁宫出来,徐贯已经不知道从何问起。高层引水、内部采光照明、通风、防潮,他有无数的疑问。
“昆仑虚上黄帝的帝都不过如此而已!”刘健摸着胡子惊叹。
高凤躬着身说:“内行厂几乎把所有最前沿的技术使用在清宁宫。”
参观完十万人花半年时间建造的清宁宫,众人已经可以想象河套的城墙。他们原以为由青砖、水泥、铁管建造的独石口城墙很坚固,原来还有更加坚固。
“陛下,臣年事已高想告老去河套。”徐贯眼神坚定地望着弘治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清宁宫使用的钢筋绝对不是铁。他记得内行厂从国库买走大量的铁锭。这些钢筋绝对是铁锭再加工而成。
户部尚书周经同时请辞:“老臣也想告退,想去河套瞧个究竟。”太子殿下要支持北方战场,又要建造如此规模的清宁宫,内行厂哪来的银子。内行厂成立至今没满一年,内承运库是绝对没银子提供。内行厂的银子到底哪来的?
“恶念值+1。”
弘治帝一脸郁闷,参观还没完工的清宁宫,他就失去2位尚书。
朱寿曾经在草原上袭击大小部落,深知分散兵力的危险性。他派出一直由精兵组成的骑兵配合热气球,一路把达延汗打回应昌。其余远征军和勋贵带来的兵力聚在一起。
军队在前方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把河套的部落赶走,身后跟着内行厂派来的工匠在后方用混凝土、钢筋快速建造的城墙。
打下来的草原根据唐朝留下的沟渠重整规整,安排在大同府英勇杀敌的百姓和军户进行开荒。
内行厂会用铝板、靰鞡草、塑料板、羊毛毡等制作成的移动板材搭建临时住所。等河套外围的长城修建好,内行厂会帮助在河套定居的百姓造房。西厂把开荒的百姓和大军的粮食源源不断送往前线。
开荒的种子由朱寿的田庄、江南、西厂从海外引进的粮食多方供给。内行厂还会租借开荒者铁制农具。
大军收复河套就像一部精密转动的机器,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小配件。这胎机器严丝合缝地运转,河套上的鞑靼部落在恐慌中逃窜。在河套居住几代人的牧民没见过大明攻势凶猛的骑兵,也没见过像被施法一样突然建造起来的城墙,更没有见过能和蒙古包媲美的移动板房。
李兆先是西厂临时征召的文书。他负责根据前线的需求合理安排货物运送路线。配合他工作的,是今年刚进士及第的王守仁。
王守仁的爹王华在应天府出任吏部尚书的。王华是谢迁的好友,同李东阳也是朋友。因此年龄相仿的王守仁和李兆自小相识,阴错阳差间在河套重逢。
“伯安,你在工部观政,为何会出现在河套?”李兆先奇怪地问。
他爹李东阳是有名的才子,可惜他多次落榜,被荫为国子生。所以李兆先对王守仁得中进士很羡慕。
王守仁先把算好的修建千米高墙需要的水泥、沙石、钢筋等数目交给李兆先。
王守仁四处东张西望一番,见周围没有陌生人后低声对李兆先说:“内行厂比工部厉害,工部可学不到高深的知识。观太子手下的可用之人,除一个家世不显的唐寅,无江南人士。足见太子对我们江南人的戒备。我如果不抓住太子建设河套的机会,今后怕是难被启用。”
“伯安多虑了吧?”李兆先摸了一把额头不存在的冷汗。
王守仁冷笑:“太子在山海卫遇袭后,内行厂和西厂对江南地区格外热情。而我们的太子殿下,何曾给过别人脸面?建设河套的不少物资来自江南,江南豪商卖给内行厂的价格比市价高三成。”
李兆先打了个冷颤,他脑海突然闪过一句话:高价采购江南物资安定人心,时机成熟、秋后算账。
李兆先想到爹和太子殿下的关系非常僵持。听了王守仁的分析,处理好手里的任务赶紧给爹写信。写好的信拿到西厂河套物流点,支付10文运费让他们送到京师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