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说到江南的确,其实最出名的,还是江南地区的园林。
    的确,在江南地区,拥有数之不尽的园林,像是封建士大夫的私家园林,多建在城市之中或近郊,与住宅相联。
    在不大的面积内,追求空间艺术的变化,风格素雅精巧,达到平中求趣,拙间取华的意境,满足以欣尝为主的要求。
    宅园多是因阜掇山,因洼疏地,亭、台、楼、阁众多,植以树木花草的;城市山林。
    在数量上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其个比较集中的地方有北方的北京,南方的苏州、扬州、杭州、南京。
    其中江南的私家园林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江南私家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
    而且江南一带河湖密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又有玲陇空透的太湖石等造园材料,这些都为江南造园活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所以江南园林不仅在风格上与北方园林不同,在使用要求上也有些区别。
    江南园林以扬州、无锡、苏州、湖州、上海、常熟、南京等城市为主,其中又以苏州、扬州最为著称,也最具有代表性,而私家园林则又以苏州为最多。
    为此,苏州又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
    文化古城扬州,至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大小园林已有百余处,为此,有扬州以园事胜的说法。
    由于扬州地处南北之间,它综合了南北造园的艺术手法,形成扬州园林具有所谓北雄南秀皆备的独特风格。
    从隋、唐开始,扬州由于经济繁荣,富商大贾麋集,文人雅士荟萃,对扬州园林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地处江南水乡的苏州,城市中水道纵横、气候适宜,植物繁茂,花草树木品种丰富,当地又产湖石,叠石掇山的技巧高明,造园条件特别优越,物资又很丰富。
    为此,富饶的苏州,成了官僚豪富掠夺和享乐的一个重要地方。
    明清封建社会末期,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就成了私家园林的集中地,苏州的造林活动达到高潮,官僚地主争相造园,一时成为风尚,造园之风达三百余年之久,苏州也就成为私家园林的集中地。
    皇家园林一般总是带有均衡,对称、壮严豪华以及威严的气氛。
    而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多建在城市,并与住宅相联。
    占地甚少,小者一、二亩,大者数十亩。
    在园景的处理上,善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有较大的变化,巧妙地组成千变万化的景区和游览路线。
    常用粉墙、花窗或长廊来分割园景空间,但又隔而不断,掩映有趣。
    通过画框似的一个个漏窗,形成不同的画面,变幻无穷,堂奥纵深,激发游人探幽的兴致。
    有虚有实,步移景换,主次分明,景多意深,其趣无穷。
    如苏州拙政园,园中心是远香堂,它的四面都是挺秀的窗格,像是画家的取景框,人们在堂内可以通过窗格观赏园景。
    远香堂的对面,绿叶掩映的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亭的四周遍植腊梅;东隅,亭亭玉立的玉兰和鲜艳的桃花,点缀在亭台假山之间;望西,朱红栋梁的荷风四面亭,亭边柳条摇曳,春光月夜,倍觉雅静清幽。
    国内植物花卉品种繁多,植树栽花,富有情趣,建筑玲珑活泼,给人以轻松之感。
    巧于因借是江南园林的另一特点,利用借景的手法,使得盈尺之地,俨然大地。
    借景的办法,通常是通过漏亩使国内外或远或近的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给有限的空间以无限延仰,使人游来意无免有时也用国内有国,大国包小国,造成空间多变,层次丰富,这种园中之园,又常在曲径通幽处,在你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队,却又柳暗花明又一村,使之产生迂回不尽致,云水相忘之乐。
    有时远借他之物、之景,为我所有,丰富园景。
    江南私家园林大都是封建文人、士大夫及地主经营的,比起皇家园林来可说是小本经营,所以更讲究细部的处理和建筑的玲珑精致。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室内普遍陈设有各种字画、工艺品和精致的家具。
    这些工艺品和家具与建筑功能相协调,经过精心布置,形成了我国园林建筑特有的室内陈设艺术,这种陈设又极大地突出了园林建筑的欣赏性。
    如苏州留园的楠木厅里,家具都由楠木制成,室内装饰美观精致、朴素大方,形成了一个欣赏性的典雅的室内环境。
    室内布局一班都采用习惯的对称手法,墙壁上的字画挂屏以及室外的石案、石墩等,也部采取对称的布局,在重复中富有节奏。
    室内外装修与家具陈设品均以枣红、黑、栗壳等三色为主要色调,从而与园林其他部分的紫青色、白色相调和呼应,体现了园林建筑室内外设计的宁静要求。
    这恰恰与皇家宫殿建筑追求豪华壮丽,用大红大绿的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
    楹联、诗词、题咏与园林相结合,利用文学的手段深化人们对园林景色的理解,启发人们的想象力,使园林更富有诗情画意的手法在江南园林中也是极为成功的。
    造园匠师们善于用文学上形象思维的艺术魅力来美化园景,厅、堂、亭、谢上的楹联常常是赏景的说明书。
    如拙政园中《海棠春坞》指的是庭内种有海棠的小院,宜春日小憩《荷风四面》亭指的是四面临池的小亭,宜夏夜纳凉《待霜》亭周围遍植桔树,宜深秋登临《雪香云蔚》亭附近遍植腊梅,宣冬日踏雪。
    文联辞对兼有书法之妙,更引入欣赏。
    这一时期也有更多的文人画家参与园林的设计与造园实践,明朝有著名的张南阳、周秉成、计成等,清代有张链、张然、叶眺等。
    他们既善长绘画、又是造园家。
    其中计成总结了造园的理论,著有《园冶》一书张涟叠白沙翠竹与江村石壁计成叠影园山,石涛叠片石山房、万石园等。
    他们的实践和理论,大大地促进了江南园林艺术的发展。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意境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木的有机统一。
    与一般艺术不同的是,它主要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
    成功的园林艺术,它既能再现自然山水美,又高于自然,而又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
    江南私家园林江南以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所形成的园林与北方园林有很大的不同。
    江南地区的无锡、苏州、扬州、杭州、上海、常熟和南京等地,所建园林大都是城市中建造的宅园,是为地主以及文人士大夫的需要而建造的具有城市山林式的园林。
    像是唐朝杜苟鹤的诗,君到姑苏见,人家皆枕河,姑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反映了江南水乡的面貌,所以江南园林的特点;妙在小,精在景,贵在变,长在情,高低曲折随人意,好处多从假字来。
    这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
    因为苏州是我国古老的城市之一,远在三千年以前称荆弯之区。
    春秋时为吴国的都城,秦汉时代称会稽郡,六朝称吴都,隋朝起称苏州,宋元时称为平江府,明清时又复称苏州。
    从以上这些苏州名称的变迁,可以看出苏州历史的悠久。
    苏州造园历史也相当悠久,特别是自明清开始,地主官僚竞相建园。
    自明迄今,据记载有七十多处,较著名的如沧浪亭、拙政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等。
    像是拙政园的话,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元朝为大宏寺,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621年)御史王献臣始建园,名拙政园,后多次易主,几经兴废。
    现园大体为清末规模,由中区(拙政园)、西区(补园)及东区(归田园)三部分组成。
    它是明清以来,苏州著名园林之一,也是我国江南园林的代表作之一。
    拙政园全园的五分之三为水面,造园者采用了南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的因地制宜的手法。
    不同形体的建筑物都傍水而建,建筑造型力求轻盈活泼,在开阔的水面上或布置小岛,或架设小桥,打破了单调的气氛,衬托了深远,使游人如置身于构图严谨的山水画中。
    拙政园由园和住宅两部分组成,园子位于住宅的北侧。
    入口部分有院门,内迭石为假山,成为障景,使人入院门不能一下子看到全院的景物。
    在山后有一小池,循廊绕池便豁然开朗。
    拙政园中部清初时归吴三桂婿王永宁所有,太平天国时属忠王府。
    总体布局以水面为中心,临水建不同形体和向低错落的建筑。
    山林葱郁,颇富江南水分情趣,是全园精华所在。
    水池东西向长,池小仿瀛海三岛的意境,岛的南面隔水为远香堂。
    岛的东、西、南三面都有曲桥可通,西面从,柳荫路曲,的石桥可至西端小岛,路上布荷风四面亭,过亭往东,则可到三岛中最大的个岛上建,雪香云尉亭,亭的周围遍植腊梅,山间曲径,两侧乔木丛竹相掩,满山遍植树木,蔽日浓荫,富有山林之感。
    由亭下坡,有一溪流横陈眼前,这水系正是水绕山转之意,过溪便到三岛之中的东面小岛,上建北山亭,又叫待霜事。
    经亭过曲桥便到池畔的,梧竹幽居亭。
    梧竹幽居亭是一个坐观静赏的极好景点,小阁枕清流,桥下水声长,人于亭内可望绣绮亭、远香堂、荷风四面亭、香洲、雪香云蔚亭等景点和水面之景,中部的景色也尽收眼底。
    拙政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置于山池之间。
    周围环境开阔,建筑又采用四面空透的窗格,像是画家的取景框,以便尽收四周水山景色。
    远香堂周围环绕着九组建筑庭院,远香堂东隅,即从梧竹幽居南行,可到海棠春坞小庭院,庭院内海棠二株,翠竹一丛,东西有半廊,南为粉墒,北为书斋,这是一个极清幽的小庭院。
    海棠、翠竹、山石与粉墙组成一幅极好的立体画图。
    远香堂之西,有朱红栋梁的荷风四面亭,亭边柳条摇曳,春光月夜,或中秋佳节,漫步其中,倍晌雅静清幽。
    丽在远香堂西南角上,有小飞虹和小沧浪等一组建筑。
    这些庭院都饶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味。
    由于水多,故而桥多,桥皆平桥,设有低栏,轮廊横平,简沽轻快,与平静的水面十分协调。
    当人们由小沧浪凭栏北望,透过小飞虹遥望北向的荷风四面亭时,以见山楼作为远处背景,空间层次深远,景面如画。
    而那迂回曲折的石桥紧贴水面,人们站在桥边小憩,犹如到了瑶池仙境。
    漫步其中,水光倒影映照其面,正是;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而且苏州园林大都为封闭式,难借园外景色,于是采取了另一种借景的办法,即对景。
    如拙政园内的枇杷园,月门正对雪香云尉亭,漏窗、洞门既联系空间,又组成对景,而雪香云蔚亭一景,又是枇杷园小庭院的借景。
    绣绮亭在假山之上,紧倚枇杷园,在绣倚亭内俯视枇杷园小庭院,可远眺见山楼,这是前后左右高低互借的佳例。
    拙政园西区也有一片水池,池北水面低处建倒影楼,池南有宜两亭,隔池互为对景,并倒映于清澈的池水之中,成为一处佳景。
    宜两亭建于山上,人于亭内既可看到西区园景,又可以俯瞰中区园景。
    宜两亭和北边的倒影楼之间有一曲折起伏跨水而建的波状长廊相连,水廊沿池水走向,顺势而建,空间贯通多层次。以池为中心,环绕水池布置了三十六鸳鸯馆与十八曼陀罗花馆,形成院中院。
    池中挖土堆石成岛,扇亭建于岛上。流水环抱,近水楼台,池岸亭榭,构筑得体,倒影浮映,为拙政园西部园景的绝佳处。
    东区为归田园居旧址,旧有建筑及山石大半已不存在,现有者多系解放后所建。
    园内设假山、水池、亭榭、茶室等,与中区依墙构复廊,辟南北二门相通。
    此区山池建筑的布置较为疏朗,又置大片草地,与我国传统造园手法有所不同,是一种新尝试。
    还有留园,留园在苏州市榈门外。
    明嘉靖时太仆徐泰时建东园于此,清嘉庆时为刘恕所居,名寒碧山庄,又名刘园。
    咸丰同治年间,苏州诸园多毁于兵乱,而此园独存,光绪时盛康重修,易名留园。
    园中有湖石峰十二,其中冠云峰最为突出。
    从布局上看,留园分为中区、东区、北区和西区四个主要部分,而以中区和东区为全园的精华所在。
    园林艺术的时空变化与持续,在苏州园林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中虚实、高低、明暗、动静、变化等,处理得巧妙的佳例,莫过于苏州留园了。
    留园的入口是一古朴典雅的大门,而从入口步入到庭院,利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走进入口是一小小的庭院,有几只盆景,使得小小的庭院富有生机。
    然后,游人进入一条小过道,这可以说是收。
    游人经过了这一段迂回曲折的狭小空间之后,来到古木交柯处,古树、山石、天竺,犹如立体的四面,进入视野的恰是那美丽的花窗。
    不同的精巧的楼窗有数十种,具有将景物隔开,又将景物联成一气的功能。
    透过漏窗,浏览窗外若隐若现,一藏一露的景色,千变万化,令人神往。
    忽儿紫藤、桃花、茶花等万紫千红,芬芳四溢;一会又是远处亭台矗立,假山壁立,深壑丛林,溪流潺潺。
    透过漏窗上的各种图案北望,园林中部的山池楼阁隐约可见,步移景异,时过境迁,随着一年四季和一天内早、中、晚的时间变化,出现不同的景色。
    ……
    ……
    ……

章节目录


买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参见大总管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参见大总管并收藏买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