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蒸汽机下乡
天下之大,人的境遇各不相同。
就在伊犁城之中的百姓,在大军围困之下,苦苦支撑的时候。
而在整个华北却是另外的问题。
保定县。
有一个奇怪的问题。
在明代,保定县并不在保定府。
保定县是顺天府下辖,后来划分出来天津府,将顺天府东南,河间府北部。如此保定县虽然与保定府相隔一线,但是却是天津府所辖。
而整个三角淀就在天津府西部,保定县南边。
总体来说,以顺天府为中心的水利工程,是大明最好之一。
另外水利工程做好的地方,就是江南。
江南乃是几百年来的积累。
而顺天府附近,却是朱祁镇这些年来,孜孜不倦的加砖添瓦。天津府是当初五河三湖工程的重点地区。
甚至天津府本身就是因为治水而分出来的。
每年工部下拨的维护费用,就有好几万两,顶很多偏远省份一个省,而顺天府更不用说了,它是首先完成吏员改革,直接收取房税,商铺税,等等,杂七杂八的商业税,随着北京越来越繁华,顺天府的赋税也越来越多。
最好的年景,结余十万两,超过贵州这样的一个省了。
户部还专门讨论过要不要增加顺天府赋税上交的份额,最后被朱祁镇给否定了。
但是即便如此,顺天府的钱也不是顺天府官员的钱,在天子叫脚下,都察院,锦衣卫,东厂,刑部,都盯着。
所以当顺天府官员任职时间短,转任频繁,很多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花钱。
所以,维护北京城的市貌,修缮水利,这些事情,都是历代顺天府尹都喜欢做的。
单单是卢沟桥就翻修了好几次。
并不是卢沟桥不好,毕竟卢沟桥是永乐十年重修过的,才几十年,正统初年也做过一次大的修缮。
而是卢沟桥有些不能容纳人流了。
每一次重修都是扩宽了桥面。
一般来说水利修缮的好,蝗灾就不容易爆发。就好像是建国之后,蝗灾几乎在中国绝迹了,就是仰赖于建国之后,大规模水利建设。
而且蝗虫的运动是有轨迹的。
东亚蝗虫一般来说,是从北向南飞,飞到更温暖的地方去。
第一波东亚蝗虫应该在蒙古草原上发育然后南下,在黄淮一带产卵,第二波爆发,然后继续南下,到达海南岛的已经是第四波了。
而这一次蝗灾爆发,却是从山东开始的。
所以,即便是蝗虫四处迁徙,向北的几率也不是太大的。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这里就没有问题了。
这里最大的问题,就是旱。
碧波数百里的三角淀还在,看上去还是让人心旷神怡。虽然因为大旱,这一个人造湖泊小了不少,但是依然有不知道多少万吨水。
只是,水再多,不能灌溉在耕地里面,都是没有一点用处的。
即便有人奋力人工打水,一担子,一担子的挑水,但也是杯水车薪,起不了什么作用。
看着水位线原来痕迹,与现在的痕迹,虽然不过一两丈,却足以让所有人水车什么的,都没有一点用处。
如果平日这个样子,或许真束手无策了。
而今保定县这里却看见了新东西。
“一二三,哎吆嗨,一二三,哎吆嗨。”整齐的拍子打着,在官道之上,无数人簇拥在一起,看着百余名大汗,光着膀子,甚至有人只是拿一块白布裹着下腹之处而已。
每一个人都浑身大汗,热气蒸腾,血脉泵张,一个个挨着在一起,让空气之中充斥着男性的荷尔蒙。
好几根可以作为横梁的大木,作为支架,将一个抱着羊毛垫布的东西吊起来。
这东西并不是太大的。
但是却有万斤之重,纯铁打造的,不是别的,就是蒸汽机。
这蒸汽机为了能让马车在轨道上拉动,在设计上也有所减重,但是再怎么减重,也要比大炮什么的重多了。
从遵化将这个蒸汽机运到这里,先是上驰道,然后驰道下了之后,上官道,本来最好用大木垫着在下面,一点点的滚动。
但是押运的人却疏忽了这一点。
下面垫的木头也要很结实的硬木才是,只能临时从天津卖。
只是百姓心急如焚,而今保定附近的麦田之中,大片大片的麦子就要枯死了。很多麦叶从叶尖部分,一点点向上干枯的发黄。
而今已经减产了,然后此刻能浇上水,或许还能保住口粮,但是如果,再耽搁下去,根本就没救了。
百姓们心急如焚,哪里等什么原木啊?
不就是几万斤吗?一声号令,自然有男丁出列,就这样硬抗着往家走,有一百多里路,就这样咬着牙,撑着腿,肩膀死扛着,喊着号子,一步一拍,往家里扛。
作为这一次行动的总指挥,乃是陈翼。
他是水利学院正统十九年那一届的第一名,而今已经是保定县县丞,专门负责关于三角淀的水利事务。
这一次他来接这个新鲜家伙。
他看得分明,走了一两里,这一拨百姓的气力耗尽了。他立即招呼另外一批壮丁换上去。
就这样,一拨接着一波,一百多里路,昼夜不停。
陈翼刚刚开始还喊着拍子,后来用哨子,一声接着一声嘹亮的哨子,在黑夜与白天之中响起,在阳光与火把的光芒之下,从不停歇。
终于三角淀终于到了。
却见一个老者早就在这里。
这位就是大明待诏蒯祥。
他也是蒸汽机的研发者之一,甚至在贝琳加入之前,是主要研发者之一,贝琳加入之中,主要解决了很多思路与计算的问题。
但是真正将这大铁家伙,一点点的打造出来,却还是如蒯祥这样手艺玩的出神入化的老工匠。
之前蒸汽机的种种研发,都还没有大规模试用。不过是在遵化用了而已,这一次旱情,朱祁镇召见贝琳,要求蒸汽机投入抗旱之中。
皇帝的命令,贝琳等人自然是高度重视。
将参与研究蒸汽机的所有人都派了出去督促,蒯祥也在其中。
毕竟这蒸汽机还不成熟,鬼知道千里迢迢运过去了,中间出了什么问题,装不起来了,那可就不好办了。
每一个派过去,都肩负着如果出问题,想办法将这蒸汽机修好的责任。
蒯祥是跟随蒸汽机一起来的,但是从驰道下来,他就将蒸汽丢给这些运,他不顾年老之躯,骑马先到了安装地点,在短短时间之内,用尽一切办法,甚至将保定县城墙给拆了一段,才修建好这一个机房。
倒不是蒯祥专门找城墙来拆,而是大明前期河北很多县,都是没有城墙的。
历史上土木堡之变后,北直隶才大规模修建城墙,真正遍布城墙,却是正德年间刘六刘七之乱后了。
而今正统十四年情况远远没有历史上危急。
瓦刺连入关都没有。
所以北直隶修建城墙的欲望并不高。
只是北直隶这些年慢慢富庶起来。虽然不敢与江南比,但是县里也是有些钱的,在地方县政之中,营造是很大的加分项。
甚至不知道是谁开始的,河北各县都陆陆续续修建起城墙了。
当然了朝廷不会拨款的,只靠各县的财力,就存在这样的情况,有钱的县修得快一些,没有钱的县修得慢一点。
很多县都断断续续的修,而保定县就是其一。
修了大半拉城墙了。很多砖石都在哪里放着。又是官家的,最方便取用。
蒯祥赶时间,自然是怎么快就怎么快的。
天下之大,人的境遇各不相同。
就在伊犁城之中的百姓,在大军围困之下,苦苦支撑的时候。
而在整个华北却是另外的问题。
保定县。
有一个奇怪的问题。
在明代,保定县并不在保定府。
保定县是顺天府下辖,后来划分出来天津府,将顺天府东南,河间府北部。如此保定县虽然与保定府相隔一线,但是却是天津府所辖。
而整个三角淀就在天津府西部,保定县南边。
总体来说,以顺天府为中心的水利工程,是大明最好之一。
另外水利工程做好的地方,就是江南。
江南乃是几百年来的积累。
而顺天府附近,却是朱祁镇这些年来,孜孜不倦的加砖添瓦。天津府是当初五河三湖工程的重点地区。
甚至天津府本身就是因为治水而分出来的。
每年工部下拨的维护费用,就有好几万两,顶很多偏远省份一个省,而顺天府更不用说了,它是首先完成吏员改革,直接收取房税,商铺税,等等,杂七杂八的商业税,随着北京越来越繁华,顺天府的赋税也越来越多。
最好的年景,结余十万两,超过贵州这样的一个省了。
户部还专门讨论过要不要增加顺天府赋税上交的份额,最后被朱祁镇给否定了。
但是即便如此,顺天府的钱也不是顺天府官员的钱,在天子叫脚下,都察院,锦衣卫,东厂,刑部,都盯着。
所以当顺天府官员任职时间短,转任频繁,很多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花钱。
所以,维护北京城的市貌,修缮水利,这些事情,都是历代顺天府尹都喜欢做的。
单单是卢沟桥就翻修了好几次。
并不是卢沟桥不好,毕竟卢沟桥是永乐十年重修过的,才几十年,正统初年也做过一次大的修缮。
而是卢沟桥有些不能容纳人流了。
每一次重修都是扩宽了桥面。
一般来说水利修缮的好,蝗灾就不容易爆发。就好像是建国之后,蝗灾几乎在中国绝迹了,就是仰赖于建国之后,大规模水利建设。
而且蝗虫的运动是有轨迹的。
东亚蝗虫一般来说,是从北向南飞,飞到更温暖的地方去。
第一波东亚蝗虫应该在蒙古草原上发育然后南下,在黄淮一带产卵,第二波爆发,然后继续南下,到达海南岛的已经是第四波了。
而这一次蝗灾爆发,却是从山东开始的。
所以,即便是蝗虫四处迁徙,向北的几率也不是太大的。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这里就没有问题了。
这里最大的问题,就是旱。
碧波数百里的三角淀还在,看上去还是让人心旷神怡。虽然因为大旱,这一个人造湖泊小了不少,但是依然有不知道多少万吨水。
只是,水再多,不能灌溉在耕地里面,都是没有一点用处的。
即便有人奋力人工打水,一担子,一担子的挑水,但也是杯水车薪,起不了什么作用。
看着水位线原来痕迹,与现在的痕迹,虽然不过一两丈,却足以让所有人水车什么的,都没有一点用处。
如果平日这个样子,或许真束手无策了。
而今保定县这里却看见了新东西。
“一二三,哎吆嗨,一二三,哎吆嗨。”整齐的拍子打着,在官道之上,无数人簇拥在一起,看着百余名大汗,光着膀子,甚至有人只是拿一块白布裹着下腹之处而已。
每一个人都浑身大汗,热气蒸腾,血脉泵张,一个个挨着在一起,让空气之中充斥着男性的荷尔蒙。
好几根可以作为横梁的大木,作为支架,将一个抱着羊毛垫布的东西吊起来。
这东西并不是太大的。
但是却有万斤之重,纯铁打造的,不是别的,就是蒸汽机。
这蒸汽机为了能让马车在轨道上拉动,在设计上也有所减重,但是再怎么减重,也要比大炮什么的重多了。
从遵化将这个蒸汽机运到这里,先是上驰道,然后驰道下了之后,上官道,本来最好用大木垫着在下面,一点点的滚动。
但是押运的人却疏忽了这一点。
下面垫的木头也要很结实的硬木才是,只能临时从天津卖。
只是百姓心急如焚,而今保定附近的麦田之中,大片大片的麦子就要枯死了。很多麦叶从叶尖部分,一点点向上干枯的发黄。
而今已经减产了,然后此刻能浇上水,或许还能保住口粮,但是如果,再耽搁下去,根本就没救了。
百姓们心急如焚,哪里等什么原木啊?
不就是几万斤吗?一声号令,自然有男丁出列,就这样硬抗着往家走,有一百多里路,就这样咬着牙,撑着腿,肩膀死扛着,喊着号子,一步一拍,往家里扛。
作为这一次行动的总指挥,乃是陈翼。
他是水利学院正统十九年那一届的第一名,而今已经是保定县县丞,专门负责关于三角淀的水利事务。
这一次他来接这个新鲜家伙。
他看得分明,走了一两里,这一拨百姓的气力耗尽了。他立即招呼另外一批壮丁换上去。
就这样,一拨接着一波,一百多里路,昼夜不停。
陈翼刚刚开始还喊着拍子,后来用哨子,一声接着一声嘹亮的哨子,在黑夜与白天之中响起,在阳光与火把的光芒之下,从不停歇。
终于三角淀终于到了。
却见一个老者早就在这里。
这位就是大明待诏蒯祥。
他也是蒸汽机的研发者之一,甚至在贝琳加入之前,是主要研发者之一,贝琳加入之中,主要解决了很多思路与计算的问题。
但是真正将这大铁家伙,一点点的打造出来,却还是如蒯祥这样手艺玩的出神入化的老工匠。
之前蒸汽机的种种研发,都还没有大规模试用。不过是在遵化用了而已,这一次旱情,朱祁镇召见贝琳,要求蒸汽机投入抗旱之中。
皇帝的命令,贝琳等人自然是高度重视。
将参与研究蒸汽机的所有人都派了出去督促,蒯祥也在其中。
毕竟这蒸汽机还不成熟,鬼知道千里迢迢运过去了,中间出了什么问题,装不起来了,那可就不好办了。
每一个派过去,都肩负着如果出问题,想办法将这蒸汽机修好的责任。
蒯祥是跟随蒸汽机一起来的,但是从驰道下来,他就将蒸汽丢给这些运,他不顾年老之躯,骑马先到了安装地点,在短短时间之内,用尽一切办法,甚至将保定县城墙给拆了一段,才修建好这一个机房。
倒不是蒯祥专门找城墙来拆,而是大明前期河北很多县,都是没有城墙的。
历史上土木堡之变后,北直隶才大规模修建城墙,真正遍布城墙,却是正德年间刘六刘七之乱后了。
而今正统十四年情况远远没有历史上危急。
瓦刺连入关都没有。
所以北直隶修建城墙的欲望并不高。
只是北直隶这些年慢慢富庶起来。虽然不敢与江南比,但是县里也是有些钱的,在地方县政之中,营造是很大的加分项。
甚至不知道是谁开始的,河北各县都陆陆续续修建起城墙了。
当然了朝廷不会拨款的,只靠各县的财力,就存在这样的情况,有钱的县修得快一些,没有钱的县修得慢一点。
很多县都断断续续的修,而保定县就是其一。
修了大半拉城墙了。很多砖石都在哪里放着。又是官家的,最方便取用。
蒯祥赶时间,自然是怎么快就怎么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