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两路齐张
    方瑛的判断并没有错。
    因为局面越发不利于缅甸。
    黔国公与襄王这一段时间没有闲着。
    而两人的动作,却截然相反。
    虽然黔国公并没有给襄王号令滇南土司各军的权力,但是实际上,襄王毕竟是天潢贵胄,又久镇麓川,这些土司哪里敢不给襄王面子。
    襄王虽然没有统帅之名,却有了统帅之实。
    黔国公虽然着急麓川城的安危,但是毕竟仅仅是政治前途的上问题。不至于牵扯到家族命运上去。
    毕竟黔国公乃是沐英之后,只有不出谋逆这样的大罪,充其量也是罪黔国公一人,不会牵连到黔国公家族的。
    无非是提前退位,让儿子继承黔国公的爵位。
    虽然这个局面,黔国公并不愿意见到,但是这不足以让黔国公心神失守。黔国公比襄王冷静多了。
    再加上他面对的是横断山脉余波,一路上山峦重重,大江难以横渡。快也快不起来。
    于是,黔国公一直在积攒实力,在怒江之上征用并造了一批船只,用以横渡怒江。
    怒江不是其他河流,水源从雪原之上倾泻而天,奔走于高山湍流之中,在下游进入缅甸境内。
    下游还好一点,通航的河段比较多,但是在黔国公面前的河道,根本就是被一段段瀑布将河道断成数截。
    上下不能通航。
    怒江上的船只根本是有限的。
    即便是有少数船只,也不可能供应大军渡江之用。这就是为什么孟瑛过怒江要造船,轮到黔国公的时候,也要造船的原因所在。
    但是即便船造好了,这怒江就是好渡的?
    即便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在怒江之上,大体就是这个位置,还发生了有名的怒江之战,也是以怒江大桥为关键节点的。
    就是因为即便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科技,对于这一段怒江天险也是不好过的。
    在黔国公准备的差不多了,就毅然的发起了进攻。
    原因无他。
    一方面是麓川的时间不多了。
    另外一方面,他收到了太子的书信。
    并不是太子在阵前发回来的,而是刚刚到了仰光之后,写的书信,这一封书信经过一个月的漂泊,这才到了黔国公手中。
    黔国公粗粗一算,觉得太子在缅甸之南,定然有所举动。
    虽然是怎么样的举动,黔国公不能预料,但是他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不是别的,就是大举压上,不给缅甸脱身的机会。
    有一条怒江天险在,黔国公一时间不能飞渡,但是再厉害的工事与天险,也是要人守得。黔国公临时组建的船队,逼近对岸,也让缅甸军不得不守住要地,不敢有一丝的懈怠。
    就这样好几万人,就被黔国公牵制住了。
    但是襄王那边又不一样了。
    襄王整合滇南土司之后,也有数万大军,自然大举西进,不过为了绕开怒江天险,他们就是原始森林之中穿行。
    对于很多人来说,原始森林之中,是没有路的。
    但是对于常年住在这里的部落来说,这都不是事。
    只是有好也有坏。
    原始森林之中,并没有什么大路,通过能力有限,再加上原始森林之中的气候,不要说北方人不适应了,就是云南本地人,也未必适应得了。
    只能以土司兵为主力。
    但是这些土司兵是什么样的战斗力?当初被麓川打的俯首称臣的,就是这些土司。
    在面对缅甸军的时候,即便襄王想尽办法给他换上了明军的装备,刀兵与盔甲,依旧不给力。
    虽然血战连连,但依旧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惹得襄王用尽了手段,开出数十万两的赏格,只能能打到麓川城下,这一笔钱不通过朝廷,由襄王奖励给他们。
    几十万两,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即便是襄王一脉在麓川积攒数十年,也不过如此而已。
    毕竟麓川一地,不过是中国一大县而已。
    这才刺激着这些滇南土司不要命的派兵。
    毕竟,对于这些滇南土司来说,士卒是自己的财产,而今金银也是财产,他们才不管下面的人死多少的。
    如果单单从理财的角度来看,用这些会生病,会死亡,会闹事的人,换一些硬通货却是很好。
    反正在很多土司来看,人总是一茬茬的生,死了还有再生出来,但是错过了这个赚钱的机会,下一次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了。
    在有银子的时候,这些土司兵足够卖命。
    只是有些时候单单是卖命也是不行的。
    双方在原始森林之中,连连血战,虽然战线一步步的向麓川盆地挺进,但是襄王明白,他们并没有取得一些战略性的胜利。
    与其说,他们打过去的,还不如说缅甸人一点点退出来的。
    毕竟穿越原始森林有太多的未知了。
    即便是当地人,也不能保证没有非战斗伤亡。
    与其在这种地方战斗,还不如在麓川盆地外围战斗。
    麓川在后世就云南瑞丽县,即便在后世也是云南与缅甸边境的一处重要口岸。因为麓川与其说盆地,不如说是一道山谷,一道被河水冲刷出来的山谷,在北边是山,在南边也是山,虽然山势有所不同。
    但是经过原始森林的点缀之后,都是大军难以逾越的天险。
    而麓川却是最容易透过的地带之一。
    卡死麓川,足够明军苦战几年了。
    襄王很担心,他带得这些滇南土司军,即便能到达麓川附近,又如何能与缅甸大军做战。
    麓川一边想,本来就有些难看的脸色,就更加难看起来。
    “殿下,交趾刘总兵来了。”身边一个人说道。
    襄王的脸色顿时明亮起来,说道:“快请。”
    这个交趾刘总兵不是别人,正是刘长。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当年那个在千秋万寿宴之中,能混一个席位,都高兴的不得了的年轻将领,而今也人到中年了。
    当然了,他之所以四十多岁的年纪,就爬到了交趾总兵官的地位,一方面固然是他的能力,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的靠山。
    在朱祁镇进行军事改革之后,武学生几乎在军界一统天下,军中上层的权力争斗,固然是还是几个勋贵家族之间的争斗。
    但是下层却掀起了一波,寒门与勋贵家族的暗流。
    毕竟军中之前的将领,几乎都是卫所世袭将领家庭出身的。但是在朱祁镇军事改革之后,虽然还有很多残留,但是有大量原本是平民身份的人,参与军中。
    而王越更是其中佼佼者。
    王越上位之后,更是大力支撑这种人上位。
    刘长是王越的旧部,又是那种没有任何身份,他参军之前,就是一个流民,就是靠着勇力与智慧一步步杀上来的。
    自然被王越重用。
    王越本想派刘长去太子麾下。
    奈何太子麾下的位置太吃香了。
    或者说不是太子麾下的位置太吃香,而是能领兵打仗的位置太吃香了。
    如果陈锐不是有一个平江伯家族在后面,也不可能成为太子重用的大将。
    王越只能将刘长就近安置在交趾,一旦南洋兵力不够,交趾是最快支援的地方。
    刘长没有等到支援南洋,却等到了支援云南。
    不过,对他来说,支援谁都无所谓,只要有仗打就行了。
    当襄王一搞定上面,刘长就立即带兵来支援,只是来了之后,刘长立即皱眉,他发现他从北边带来的高头大马的骑兵,恐怕不能用在这种丛林茂密的地方。
    即便用了,恐怕也是损兵折将,事倍功半。如此刘长想到了另外一支军队。

章节目录


明天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名剑山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名剑山庄并收藏明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