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道:店小二眼看着巧英儿如一道魅影一样范进了那座防卫严密,高墙阔门的大宅院,悄无生气。
而在家中留守的溥勋和三位姑娘,也没闲着,研究起了那家破旧竹甲的来历!
经云子辨认,这并不是溥勋他们一开始判断的什么少数民族的简易战甲,这是地地道道,日本的武士竹铠,只是级别不高罢了!
但是一个摆在面前的问题,无法解释,那就是一个日本战国时期的竹甲,竟然流落到了中原之地,来历为何?漫说日本兵还没达到这里,就是来了,也不会带这么一身老的都掉了牙的铠甲,既不美观也不精致,更谈不上实用了!
大家都没有想明白!溥勋只好先搁置这个暂时解不开的谜题,转头问云子道:“日本为什么会用脆弱的主子来做铠甲呢?这东西真的能顶得住弓箭和刀砍吗?”
云子点了点头,说道:“放在冷兵器时代,还是有着一定的防护力的!当然,竹子是要经过特殊处理的,削成半成品的竹坯需要用油浸透浸泡的目的是让竹子更具韧性。然后再经过太阳的暴晒,然后再油浸,再晒干,反反复复不停地循环着这几道工序后。”
溥勋点了点头,说道:“听你说的!其制作原理跟《三国演义》中的藤牌军有一定的相似性。”
云子点头答道:“的确如此,本身很多日本的服饰和武器都来源于唐代的中原文明。”
溥勋点了点头,说道:“嗯!我随口一问,你别停,接着说!”
云子接着说道:“浸泡竹子的油以桐油最佳,七七四十九天后才能够完成一个小循环。按照传统的严格制作程序,一套竹制铠甲要两年半的时间才能完成,此甲又轻又坚,善能防箭,刀砍枪刺不入,遇水不侵,便于保存,战场之上也的的确确发挥了一些作用。但这毕竟是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即使是经过了处理也还是需要数重竹子叠起来才能起到所需的防护效能。
但是随着钢铁锻造工艺的发展,同样的结构,钢铁就显得更有效了!比如咱们在美国常玩儿的英式长弓。如果要有效防护长弓在一百步左右的距离的射击,如果用钢甲只需要一重三毫米厚的平钢板就能起到很好的防护,更何况真正的胸甲采用薄壳穹面结构,使用长弓的弓箭手除非每只手都有大力士,并且能够十分熟练的使用长弓精确的射中中心点位,才能在五十步距离上击穿一毫米厚的薄薄的球面钢板。而三毫米厚的胸甲,箭簇只会留下一个小小的凹陷!
珍妮弗点了点头,说道:”这个倒是我的专业领域!在德意志有一种全身甲,全部的重量也不超过五十几斤,还有之前的“织甲”,更轻薄!“
雅儿笑道:”织甲?是丝织还是棉织呀?这也能防得住刀剑?“
珍妮弗瞟了她一眼,说道:”既不是棉也不是丝,而是用钢丝夹和着亚麻线织成的,看上去就如同亮银色的粗粒绸缎一样,这样的织甲,就可以让长弓束手。重量吗?可远比获得同等防御力的竹子铠甲要轻得多的多!
云子也接着说道:“珍妮弗说的是!纵观古今中外,竹子铠甲不仅仅是制作麻烦,耗时长久,重量超标,而且防护力也有限!只有在金属制造业不发达或者缺乏金属材料的国家或地区才会流行。不论是中国古代的鳞甲、板甲、还是泡钉棉甲,都比竹甲的性能要优越的多!”
溥勋在她们说话研究的时候,目光一直没有离开过那副铠甲,姑娘们也同时翻看着地上的竹甲,虽然朴实无华,倒也算得上是严谨厚实,制作讲究。
突然,溥勋注意到了一个细节,一个让他寒毛直竖的细节。
那是一个稀奇的类似鬼面一样的纹饰,抽象但却细致!就藏在那个满满的灰尘之下。模模糊糊的,非常不容易辨认。
溥勋却对此印象深刻,那是一种刻入骨髓的记忆,他的眉毛渐渐的皱成了一团,嘴唇都开始颤抖。就连呼吸也变得急促了起来。
“主子,您怎么了?是哪里不舒服?还是看出了什么蹊跷。”云子最先发现了他表情的变化。赶紧站起身来,上前询问道。
溥勋轻轻的摇着头,也不说话。珍妮弗也觉得不对劲儿了,也围过来问。
雅儿赶紧到了一杯热茶端过来递给他。溥勋结果茶杯,缓缓的喝了一口,又沉了一会儿。伸手指向那套竹子盔甲的内侧边缝处。
“什么呀?脏乎乎的,全是灰,都被油泥给糊住了。”珍妮弗说道,雅儿蹲下来,仔仔细细地瞅了半天。说道:“好像好像是个什么标记……”
“这是什么?有些像人面,又有些像兽首,还有些像鬼头……鬼头?难道是?”云子似乎看出了这个鬼面的来历。
“难道是,难道是什么呀?你倒是说呀!”珍妮弗着急的说道。
“那是鬼冢机关的标记,咱们见过的。”溥勋说道。
“是吗?不是吧?怎么会呀?我看着可不眼熟啊!”珍妮弗惊讶到。
溥勋说道:“的确是有所不同,这更像是一个原始版,或者是一个演变前的模板。但他主要的元素,和构成方式,以及寓意都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
“奥,听你这么说,倒是……倒是有那么一丢丢的像。”珍妮弗说道。
大家都非常的惊讶,云子是说过的,这些日本很早以前的武士竹铠。至少到明朝。
这是几百年前的日本老东西,流落于中国民间乡村之中,本就奇怪。而在翻看竹盔甲的时候,却发现了鬼冢机关的符号!
简直就像天方夜谭。溥勋忍不住揉揉自己的眼睛,用双手搓了一把脸,他再确认自己不是陷入了一个噩梦之中,他明白这眼前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虽然过于巧合,但也无法逃避。
那刻画的符号看上去与盔甲的老旧程度非常的契合,绝不是后来刻画上去的。后来的包浆和磨损,甚至是灰尘都蒙在上面,所以看起来不那么明显。
(本章完)
而在家中留守的溥勋和三位姑娘,也没闲着,研究起了那家破旧竹甲的来历!
经云子辨认,这并不是溥勋他们一开始判断的什么少数民族的简易战甲,这是地地道道,日本的武士竹铠,只是级别不高罢了!
但是一个摆在面前的问题,无法解释,那就是一个日本战国时期的竹甲,竟然流落到了中原之地,来历为何?漫说日本兵还没达到这里,就是来了,也不会带这么一身老的都掉了牙的铠甲,既不美观也不精致,更谈不上实用了!
大家都没有想明白!溥勋只好先搁置这个暂时解不开的谜题,转头问云子道:“日本为什么会用脆弱的主子来做铠甲呢?这东西真的能顶得住弓箭和刀砍吗?”
云子点了点头,说道:“放在冷兵器时代,还是有着一定的防护力的!当然,竹子是要经过特殊处理的,削成半成品的竹坯需要用油浸透浸泡的目的是让竹子更具韧性。然后再经过太阳的暴晒,然后再油浸,再晒干,反反复复不停地循环着这几道工序后。”
溥勋点了点头,说道:“听你说的!其制作原理跟《三国演义》中的藤牌军有一定的相似性。”
云子点头答道:“的确如此,本身很多日本的服饰和武器都来源于唐代的中原文明。”
溥勋点了点头,说道:“嗯!我随口一问,你别停,接着说!”
云子接着说道:“浸泡竹子的油以桐油最佳,七七四十九天后才能够完成一个小循环。按照传统的严格制作程序,一套竹制铠甲要两年半的时间才能完成,此甲又轻又坚,善能防箭,刀砍枪刺不入,遇水不侵,便于保存,战场之上也的的确确发挥了一些作用。但这毕竟是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即使是经过了处理也还是需要数重竹子叠起来才能起到所需的防护效能。
但是随着钢铁锻造工艺的发展,同样的结构,钢铁就显得更有效了!比如咱们在美国常玩儿的英式长弓。如果要有效防护长弓在一百步左右的距离的射击,如果用钢甲只需要一重三毫米厚的平钢板就能起到很好的防护,更何况真正的胸甲采用薄壳穹面结构,使用长弓的弓箭手除非每只手都有大力士,并且能够十分熟练的使用长弓精确的射中中心点位,才能在五十步距离上击穿一毫米厚的薄薄的球面钢板。而三毫米厚的胸甲,箭簇只会留下一个小小的凹陷!
珍妮弗点了点头,说道:”这个倒是我的专业领域!在德意志有一种全身甲,全部的重量也不超过五十几斤,还有之前的“织甲”,更轻薄!“
雅儿笑道:”织甲?是丝织还是棉织呀?这也能防得住刀剑?“
珍妮弗瞟了她一眼,说道:”既不是棉也不是丝,而是用钢丝夹和着亚麻线织成的,看上去就如同亮银色的粗粒绸缎一样,这样的织甲,就可以让长弓束手。重量吗?可远比获得同等防御力的竹子铠甲要轻得多的多!
云子也接着说道:“珍妮弗说的是!纵观古今中外,竹子铠甲不仅仅是制作麻烦,耗时长久,重量超标,而且防护力也有限!只有在金属制造业不发达或者缺乏金属材料的国家或地区才会流行。不论是中国古代的鳞甲、板甲、还是泡钉棉甲,都比竹甲的性能要优越的多!”
溥勋在她们说话研究的时候,目光一直没有离开过那副铠甲,姑娘们也同时翻看着地上的竹甲,虽然朴实无华,倒也算得上是严谨厚实,制作讲究。
突然,溥勋注意到了一个细节,一个让他寒毛直竖的细节。
那是一个稀奇的类似鬼面一样的纹饰,抽象但却细致!就藏在那个满满的灰尘之下。模模糊糊的,非常不容易辨认。
溥勋却对此印象深刻,那是一种刻入骨髓的记忆,他的眉毛渐渐的皱成了一团,嘴唇都开始颤抖。就连呼吸也变得急促了起来。
“主子,您怎么了?是哪里不舒服?还是看出了什么蹊跷。”云子最先发现了他表情的变化。赶紧站起身来,上前询问道。
溥勋轻轻的摇着头,也不说话。珍妮弗也觉得不对劲儿了,也围过来问。
雅儿赶紧到了一杯热茶端过来递给他。溥勋结果茶杯,缓缓的喝了一口,又沉了一会儿。伸手指向那套竹子盔甲的内侧边缝处。
“什么呀?脏乎乎的,全是灰,都被油泥给糊住了。”珍妮弗说道,雅儿蹲下来,仔仔细细地瞅了半天。说道:“好像好像是个什么标记……”
“这是什么?有些像人面,又有些像兽首,还有些像鬼头……鬼头?难道是?”云子似乎看出了这个鬼面的来历。
“难道是,难道是什么呀?你倒是说呀!”珍妮弗着急的说道。
“那是鬼冢机关的标记,咱们见过的。”溥勋说道。
“是吗?不是吧?怎么会呀?我看着可不眼熟啊!”珍妮弗惊讶到。
溥勋说道:“的确是有所不同,这更像是一个原始版,或者是一个演变前的模板。但他主要的元素,和构成方式,以及寓意都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
“奥,听你这么说,倒是……倒是有那么一丢丢的像。”珍妮弗说道。
大家都非常的惊讶,云子是说过的,这些日本很早以前的武士竹铠。至少到明朝。
这是几百年前的日本老东西,流落于中国民间乡村之中,本就奇怪。而在翻看竹盔甲的时候,却发现了鬼冢机关的符号!
简直就像天方夜谭。溥勋忍不住揉揉自己的眼睛,用双手搓了一把脸,他再确认自己不是陷入了一个噩梦之中,他明白这眼前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虽然过于巧合,但也无法逃避。
那刻画的符号看上去与盔甲的老旧程度非常的契合,绝不是后来刻画上去的。后来的包浆和磨损,甚至是灰尘都蒙在上面,所以看起来不那么明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