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到十月,燕国处辽地北部四个郡的秋收没有结束外,其他各郡县的秋收已经基本结束。去年刚设立的上谷、蓟都、武阳、河间四郡,秋收则已全部结束。
    其中蓟都、武阳、河间三郡,也是燕国过去被称之为最为精华、最为富庶的膏腴之地。
    也就是在姬康的前世,让秦始皇念兹再兹必欲取之的“督亢之地”。
    因为这三郡,现在包括中阳、渔阳,右北平,甚至是辽西郡,在姬康的前世都是在长城以南。这些地方在燕山以南,大河(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地区。
    是由海河和大河冲积形成一个地势平坦,河湖众多的平原地带。且东靠渤海、东海,气候湿润,四季变化明显,土地养分不次于辽地平原的黑土地。
    甚至在有的地方,粮食可以做到两年三熟。
    现在做为燕国太子的姬康,可以说对新设立的郡县的粮食收成,从去年末就投入很大。从辽地带过来的新式农具,以及新式肥料,全部开始在这几郡大规模的使用。
    就如老院长邹衍来信告知姬康的话:“欲彻底稳固其根基,必先获得民心;而欲获民心者,必先使民富庶;欲使民富庶,则需解决温饱;而欲温饱者,田亩粮产也。”
    姬康对老院长邹衍的话,深以为然。
    至于前面所说的秦始皇,在姬康现在看来,不过是一个被父亲异人抛弃,仍在赵国为质的“小屁孩”。
    虽然姬康的前世,对他很是佩服。
    但在今世,姬康虽然关注,但态度上只能用“漠视”二字来形容了。
    因为在姬康今世人生的规划中,是不会再让秦王嬴政再出现了。
    姬康发现,在蓟都按地域划分,所谓的“南贫、北贱、西贵、东富”八字说法,仍可套用到今世,也是蓟都现在真实的写照。
    蓟都城的南城,居住的大部分都是贫困人家。
    在姬康的一次南城视察中,看到是垃圾满地、污水横流。
    原先在蓟都的官员,还没有感觉到什么。但是跟随姬康从辽地而来的官员,一看到此种情况,就看向了太子姬康的脸色如何。
    果然,众人发现姬康的脸色虽然平静,但是却一言不发。从辽地来的官员就知道,自家的君侯生气了,对这种情况看来是极不满意的。
    因为熟知姬康的官员都知道,姬康可以说有个“毛病”。
    那就是特别喜欢干净、整洁,尤其是对自己居住的城邑。
    在襄平城就是如此,什么大街、小巷、澡堂、茅厕、下水道等等,每年都在整。反正你如果让视察的君侯,发现出现了肮脏的地方,你这个官员的前途就很“堪忧”了。
    辽地官员私下都认为,自家的君侯有“洁癖症”。
    不过,这也是姬康为数不多的一个“爱好”吧!身为下属,是一定要尊重的。
    因此,从去年末开始,姬康就让官员们,对整座蓟都城重新做了规划。
    重点就放到了,蓟都城比较贫困的地方。
    随后,就开始在蓟都大兴土木。
    按辽地的说法,就是官府拿出钱来,开始“招标”,限期“兴建”了。
    此时的蓟都城,可不是姬康前世的规模宏大的京城,充其量也不过相当于半个区吧!
    所以工程很快。
    自去年开始,到今年秋收之前,南城第一阶段的工程基本结束。
    南城过去的“贫民窟”,得到了基本改善。
    大街小巷均被所谓的“水泥”铺就,平整而又干净;让太子非常重视的“下水道”,也整个在蓟都贯通,再也看不到过去污水横流的情景了。
    路灯也矗立了起来,整座蓟都城,一到天黑,就如辽地的襄平城一样,开始明亮起来。
    南城过去的一片污水池,也被修成了一片干净的湖泊。并被引进了活水,湖边也种上了树木、花卉,矗立起了路灯。此地,已经成为南城民众休闲、游玩的极佳之地。
    鞠武现在已经回到了蓟都,被姬康调派到自己身边,与韩非一样,同时在秘书阁任职。让姬康没想到的是,鞠武与韩非二人,初次见面交谈后,就彼此引为知己,成了好朋友。
    今天是休沐日,二人结伴来到南城游玩。
    也是顺便来看看南城工程修缮后的状况,这也是太子姬康所交代的任务。
    看着面前清澈的湖水,以及众多游玩的民众。
    韩非无不感慨地对鞠武道:
    “鞠武兄,一年下来,此地就变化如此,真是没想到呀!”
    鞠武则是见怪不怪了,笑着对韩非道:“韩非兄,这又什么奇怪的?我等在辽地襄平学院时,一月不到襄平城,再去的时候,就会发现改变很大。”
    “既然太子已经来了蓟都,蓟都也必然会如此,这没什么好惊奇的了!如果没有产生什么变化,反而是奇怪之事了。”
    韩非点了点头,对鞠武道:“鞠武兄,我都不知道太子心中丘壑,如此之深。众多的奇思妙想,简直让我等佩服不已呀!”
    “如此工程,若在中原他国,必会劳民伤财,虚耗国力。但是在我燕国,却成了一个善政。民众反而会因此生财、收益;官府、商家也皆获利,岂非怪哉!”
    鞠武大笑,对韩非道:“韩非兄,你在学院任教员,注重律法一块,在学院内呆的时间还是不长。这里面也是有大学问的,在学院的政务学院的下的经济专业,你可能接触不深。”
    “按他们的话说,这叫做一举多得。什么可以促进经济、民生发展,什么加快“流通”,还有什么“借鸡下蛋”等等说法,不一而足,结果就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韩非听罢鞠武的话后,不由自己地就想到了韩国,不由地叹了口气。
    这个时候,从对面过来两个个书生模样的人,也是边走边谈。
    “刘兄,你是说我蓟都、武阳等郡县的粮食收成,今年亩产都超过三石了么?”
    “王兄,这是自然,一点都做不假。我家人亲自告诉我的。”
    “厉害呀!厉害。看来王上与太子所推行的新政,顺乎天意呀!”
    “王兄,你孤陋寡闻了,这没什么奇怪的。我蓟都、武阳等郡的亩产还是少的。现在我燕国辽地各郡县,平均亩产都超出了四石,每年官府都在扩建官仓啊!。”
    “啊!刘兄,真的假的?”
    “哈哈,王兄,真的不能再真,就像你兜兜里的金币一样哦!这是我在官府里的表弟亲自告诉我的。”
    “哦。刘兄,看起来此乃上天垂青,天下何该我燕国大兴呀!”
    “那是自然。”
    ……
    被称为刘兄与王兄的两人,边走边谈。
    从韩非与鞠武二人的身旁走过,不知道韩非与鞠武两人正在听他俩谈话。
    在这个时代,在民众的眼里,农业就是一切一切的根本。
    亩产增加了,粮食丰收了,在民众看来,就是上天对执政者的最佳“褒奖”。
    韩非摇了摇头,仿佛要把脑海中的杂念抛掉。
    对鞠武道:“老天看来果然是垂青我燕国呀!确实该我燕国大兴。”
    鞠武见韩非如此,知道韩非心中所想,对韩非道:
    “韩非兄,按太子的说法可不是如此。”
    “哦,鞠武兄,太子殿下怎么说?”
    “太子在襄平学院里演讲时,曾这样说,这一切成绩靠得都是我们民众的双手,靠我们自己的劳动。劳动创造财富,科学创造财富,还有什么思想创造财富。”
    在襄平学院里呆了近两年的韩非,已经能听懂了鞠武所讲的名词了。
    沉思了一会,对鞠武道:
    “鞠武兄,太子所言,真乃名言至理。韩非认同,也受教了!我燕国现在人心皆归于王上与太子之身,亦归于朝堂之上。明年开始,我估计我燕国就要有大动作了。”
    鞠武知道韩非所说的是什么。
    没有回答韩非的话,只是点了点头,把目光看向了眼前清澈的湖水。
    轻声地韩非道:“人心所向,不得不为呀!”

章节目录


大燕公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山中老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山中老犬并收藏大燕公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