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在临淄王宫内,姬康正在听着阁相禀报,齐地夏粮的收成情况
    齐地夏收亩产很低,用新的度量衡来计算,平均亩产也就一百七十多斤,不到二百斤,相当于燕国如今亩产的三分之一。
    《管子·轻重乙》河:“河淤诸侯,亩锺之国也”。这就是说,齐地经过淤灌的肥沃土壤,产量较高,亩产一锺,即亩产十石,也就是二百斤左右。
    但是别忘了,这是齐地最好良田的亩产数。
    不过这些也在燕国朝堂众臣的预料之中。
    要知道,随着新式农具和新式肥料的推广。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在燕国辽地的亩产都在五百斤以上,有的甚至高达六百斤。虽然是一年一熟,但是架不住亩产量高呀!
    这还是十多年来,齐地从临近的燕地引进了“石磨”,从而把粒食转化为了面食,大大提高了农户种植麦子的积极性,从而也加大了麦子种植亩数结果。
    麦子这种粮食产物,因为产量大,而且恒产稳定。这十余年下来,已成为燕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了,在众多的粮食品种中,居于主导地位。
    不过在齐地,夏收之后,还能再种一茬黍,也就是民众口中的糜子。
    如果在秋收之前,按燕国农部所推广的种植方法,采用新式农具与新式肥料种植的话,齐地全年粮食的亩产量,达到或超过燕国的亩产量,还是能做到的。
    听完阁相鲁仲连的禀奏之后,姬康心中还是很高兴的。
    只要再过数月,齐地秋收亩产量提高,燕国在齐地的统治性,就会被齐地民众更为认可和接受。这是姬康从辽地到蓟都,经过无数实践得来的真理。
    “鲁相,让农部继续加大对齐地新式农具与新式肥料的投入,对于我燕国新式的种植方式,农部也要在齐地四郡加以推广。”
    鲁仲连脸上也堆满了笑容,忙对姬康回道:
    “请我王放心,臣会督促农部的。这齐地毕竟是臣的故土,臣必会万分上心的。”
    姬康看了看六十多岁的阁相鲁仲连,感慨道:
    “鲁相,你也不可过于操劳。”
    鲁仲连看着年轻君王关切的眼神,心中暖暖的。
    对姬康道:“请我王放心,臣会注意自己身体的。臣还要追随我王,看这寰宇一统。”
    对于统一天下这件事,现在燕国在占据了齐地后,朝堂众臣都已不回避此事了。
    这个问题在燕国占据了齐地后,燕国的这种势头,就是再想隐瞒也隐瞒不住了。
    就想自家王上说的那样,你已经是一头大象了,还想装成一只兔子,可能么?
    毕竟,实力就已经摆在这里了。
    如果还遮遮掩掩的,反而会给别人一种居心叵测的感觉。
    这个时候,韩非与鞠武二人,从殿外进来。
    姬康见到二人,不待二人行礼,就问道:
    “韩非、鞠武,周子先生可答应出仕了么?”
    韩非与鞠武上前,还是躬身对姬康行了个礼。
    鞠武先对姬康禀奏道:
    “王上,这……这老头倔的很,起初怎么也不愿意出仕,还说什么“君子不受嗟来之食”,还有什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的话。“
    “还是韩非对他道,王上想让齐地的战俘,在大河与济河两岸修筑堤坝,要把两河之间闲置的土地,变成数万亩膏腴之地,需要人员统筹管理。”
    “这老头,不,是周子先生闻此,才为意动。但是又提到,可以去两河工地管理战俘,修筑堤坝,但不受我燕国朝堂的俸禄。”
    姬康笑着看向了鲁仲连道:“鲁相,你看如何处理周子先生之事?”
    鲁仲连则躬身对姬康道:“恭喜我王,马上又即将得一国之栋梁。我王曾言:屁股决定脑袋。此话……此话虽俗,但臣深以为然。”
    “只要周子先生答应出来做事,以我燕国之体制,他就已经进入我王的囊中。时间一长,必成王上乃至我燕国的股肱之臣。”
    听完鲁仲连先生的话后,姬康笑着道:
    “善。就安排周子先生去管理齐地的战俘吧!看看我燕国是如何改造这些战俘的,每天晚上对于战俘的政治课,对他来说,何尝不是种洗脑,不,是洗礼!”
    眉头一皱,不知想起了什么,叹了口气道:
    “我燕国如果有秦国李冰父子,这样的水利工程人才就好了。这样,我燕国的良田乃至粮食产量会再上层楼的。唉!慢慢来吧,早晚会培养出来的。”
    韩非在旁,上前躬身道:“我王何必羡慕秦国,我襄平学院格物学院的教员郑国,以臣之见,能力就不次于秦国的李冰父子,而且潜力比李冰父子大多了。”
    姬康一下愣住了,看着韩非道:“什么?郑国!哪个郑国?”
    韩非看着姬康,有点不好意思禀报道:
    “启禀我王,郑国……郑国乃臣韩国之好友。臣来我辽地后,跟他去信,让其来襄平学院学习,在襄平学院被邹衍院长任命,也担任了个教员。”
    “郑国酷爱水利,虽然年纪尚青,但这几年在辽地主持了许多堤坝与大河的治理,深得阁相邹衍的器重。邹衍院长几次与其商谈,准备推荐他到我燕国朝堂。”
    “但郑国对邹衍院长说,他此生唯爱水利,不是经世济邦之才,只愿留在辽地,治理水利。但臣知道,这郑国在水利乃至工程方面,确为大才。故,向我王荐之。”
    说罢,深深对姬康躬身一礼。
    姬康心里简直乐开了花了,郑国来我燕国了呀!
    自己根本丝毫不用质疑,郑国这个人水利工程方面的才能。
    郑国与李冰父子一样,都是名留千古,恩泽万世之人呀!
    虽然,现在他很年青。
    姬康强自按捺住自己心中的激动,对着韩非道:
    “韩非,汝能为国引进人才,大功。”
    转身对身后的侍官令王从道:
    “拟诏,任郑国为工部大夫,职同司长,让其即可来齐地,主持两河堤坝乃至灌溉工程。告诉他,如果能把两河之间闲置的土地,给寡人变成数万亩良田,寡人必重重封赏。”
    侍官令王从忙躬身道:“遵我王诏。”
    姬康此时的心情,异常地愉悦。
    对阁相鲁仲连道:“鲁相,这齐地的诸多事宜就交给你了。寡人趁如今在齐地驻留,准备到我新设的四郡,去看看巡视一下。”
    看到鲁仲连的脸色有点变了,忙祈求道:“鲁相放心,寡人会精简随从,不会打扰地方的。鲁相,你就让寡人去看看我燕国的新郡,好么?”
    鲁仲连见到姬康如此,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只能叹了口气道:“王上,臣知我王挂念我征战齐地的将士,乃至我新设郡县民众的生计。但是我王不要忘了,我王乃一国之主,国家许多大事都要靠我王来决断的。”
    不过看到姬康脸上委屈的表情,心中一软。
    又道:“我王既然想巡视新郡,但每天必须派人与朝堂密切联系,万万不可让朝堂众臣牵挂。若有急事,我王必须马上返回。不过此事,我王还需要与苏相、将相等人商量。众臣同意后,我王才可巡视新郡。”
    姬康一听鲁仲连答应了自己的要求,马上对鲁仲连讨好说道:
    “鲁相,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在与其他在齐地的众臣商量过后,众人同意了姬康巡视新郡的要求。
    但是附带的条件很多,譬如说,随行人员中,此时阁相之中年纪最年轻的五十多岁的將渠,还有昌国君乐间二人都要伴随。
    对于朝堂众臣提出的这些条件,姬康都答应了下来。
    你不答应也没办法呀!否则你就别想什么巡视了。
    六月下旬,姬康与將渠、乐间等众人,在田光、韩非、鞠武等统领着一个旅的宫卫军陪同与护卫下,开始了对齐地新设四郡的视察。

章节目录


大燕公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山中老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山中老犬并收藏大燕公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