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要命的是,那公示栏最后面还列出了袁府在袁州各地所购置的田产数量和每年估算的收成,合计竟有九十多倾,每年打糙米两万多石。这数目就连袁兴怀自己都不大清楚。
    公示栏旁边还有宣部安排的小吏,不厌其烦地为众人逐一诵读图画旁的文字。百姓们看着图听着“故事”,还不时低声议论,“原来是这么回事儿,这姓袁的大官简直比我们对门的李泼妇还能胡搅蛮缠。”
    “可不是,宣教府都说了,皇庄承包是给穷苦人一口饭吃,这些当官的家有良田近百倾,竟还对包给百姓的这点儿地说三道四!”
    “哼,他们还不是怕农户都去种皇庄的地,他们招不来佃户。”
    “那袁老爷田产多在袁州府,难怪他这么卖力反对……”
    也有不少人在说着昨日廷杖之事,“嘿,你们昨天去看这袁老爷和那些大官们挨棍子了吗?”
    “当然看了,我离得不过十丈远,一堆白花花的屁股,片刻间就血肉横飞,叫得那个惨啊。”
    “活该!这种家伙就该乱棍打死……”
    “嘘——你们不要命了,那可是都朝廷大员!”
    “怕什么!”说话的人一梗脖子,声音却明显压低了下来,“这种是非不分的狗官,早晚被辅政王殿下……”他说着用手掌比了个“砍”的动作。
    宣部小吏念完了袁彭年的“事迹”,又令人将另一块大木板竖起,上面是李德书,杨冠等挨廷杖的官员昨日在朝堂上的言行,以及他们在各处的田产清单,不过远没有袁都御史那么详细。
    朱琳渼还在镇江时便吩咐锦衣卫摸了这些官员的底,就是准备随时拿出来“打脸”。昨天倒是有几个未被锦衣卫查到详细资料的官员逃过了一劫。
    袁兴怀心中大惊,这辅政王竟不顾朝廷颜面,将朝中举动皆公诸天下。难怪这大半天无一人来家中探望,看来此番父亲不但白挨了棍子,这名声也怕是要坏……
    他抹了把额头冷汗,正要回家报信,却见有大群人往城东涌去,期间还夹杂着兴奋的喊声,“走嘞,宣教府上新戏了!”
    “快走吧,慢了就抢不到好位置了。”
    “老哥,上的什么新戏啊?”
    “听说戏名叫《廷杖》,以前绝对没听过。”
    “哈,昨天看了真家伙的廷杖,今天再听廷杖的戏,不错……”
    袁兴怀心道不妙,慌忙带了几名家丁赶去了城东。宣教府的大戏已经开锣,他在远处听了一阵,顿觉天旋地转,那戏文正是昨日朝堂之事。
    “完了,完了……”他再不敢看下去,失魂落魄般逃回了袁府。
    随着廷杖之事风向大变,开始有“反皇庄”派的官员反水,弹劾袁彭年、常才谙、蔺慜等人的不断递进内阁,甚至连严起恒都连带被参。
    又两日后,随着常才谙等袁州府官员抵不住压力,将袁彭年对自己的指示以及往来书信供出。其中袁彭年屡次令袁州地方官行“阴扰皇庄圈地”、“教唆泼皮、匪类威胁庄户”、“藏匿、毁去田册”等不法之举。
    随着这些“黑材料”被放在公示栏展出,事情立刻变成一边倒,再无人敢为袁都御史说话了。
    终于,朱继祚眼见“火”就要蔓延到自己身上,无奈之下只得壮士断腕,上表弹劾袁彭年、李德书,以及袁州府地方官在内共四十余人。
    朱琳渼展开刑部递上来的奏表,那上面所列的乃是已被刑部收监的一百六十四名大小官员——随着袁彭年被连根拔起,他曾串联、指使过的反对皇庄的人也都供出,大多是皇庄推行阻力较大的州府地方官。
    其实后面还有不少人正在家中待参,朱琳渼估计最终涉案的官员将会超过三百。他又看了眼每个名字后面刑部给出的处理建议,大多是降职,还有极少部分的革职或流放,事情犯得最重的袁彭年则是抄没家产,流放西南。
    他微微一笑,轻声道:“正愁找不到借口整顿吏治,便搞这么大的阵仗。既然自己送上门来,那我可就不客气了。”
    他遂提起笔来,将所有案情较重的官员——例如威胁庄户过程中打死过人的,或聚众暴力抢地的——一律举家流放。
    不过这流放地点却不是以往的西南或琼州等地,而是上次水师意外发现的那块海外“无主地”——新几内亚。
    那边的海岛上还未建立起稳定的据点,想要生存下去,不但劳动强度极大,还要面临气候、土著、和兰人等致命威胁。是以纵使朝廷开出不低的工钱,却依旧鲜有人愿意前往。眼下工部和理商司组建的海外探险队已基本准备完毕,正可带上这些犯官作为壮劳力出航。
    至于那些只是依照袁彭年等人指使,又没搞出太大危害的官员,则全部处以“革职,永不叙用”。
    这些人都是旧式科举出身,在明末官场的大染缸里“浸泡”已久,正是朱琳渼工业化改革路上的重大阻碍。趁此机会让他们将位置空出来,便可以令大量格致学出身的人补缺。
    实则此次将会多出的这三百多实缺,朱琳渼也并未打算全部让人补满。他谋划着留下至少一百以上的职位,等大明第一次格致科举开榜,用来分给新科“格科进士”。
    可以预见,有了这三百多格致学人才担任中央到地方的官职,未来的工业化改革将会更加顺利。同时这些学自然科学出身的人多半会转化为资产阶级新贵,极大地抵消地主阶层对大明工业和资本主义进步产生的阻力。
    当然,朱琳渼也充分考虑了大明政坛经历这么一场“地震”后可能会出现的不稳定。于是他在批完了刑部的奏章之后,立刻又写了道谕令发给户部,要求户部平价司从三个月后开始,逐步提高朝廷的粮食收购价格。
    粮价上涨,可以增加那些受皇庄影响的地主们的收入,让他们可以拿出更多钱来雇佣劳动力耕种。而更为重要的是,底层农民将由此受益,大幅改善生活质量。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大明之崛起1646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天海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海山并收藏大明之崛起1646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