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嫣的脸色从疑惑变成了严肃,最后还带着几分无奈,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脸色有些悲苦。
“若是皇叔出了些大纰漏,正好把我推出去当挡箭牌,对不对?例如这蓟辽防守战略,孙承宗不敌黄台吉,或者干脆闭城不出,放行黄台吉,黄台吉打到北京城下,皇叔将袖子里的奏疏一批,皆为女人误国。”
“亦或是京察、考成、清田、再造黄册。鱼鳞册?任何一策招致大祸之时,如妹喜爱听裂帛、妲己妖狐魅主、褒姒烽火戏诸侯、西施红颜祸水、吕雉祸盈滔天、贾南风善妒招致八王之乱、则天皇后龙漦易貌、杨贵妃至盛唐再败女子之手?”
“骂完了宦官骂女人,骂完了女人骂皇帝,总归是朝臣们都是忠骨日月可鉴,女子寺人擅权为祸天下,对吧。呵呵,那骂完了魏珰,再骂张嫣,骂完了张嫣之后,他们再骂皇叔,最后呢?他们不骂骂自己吗?”
“那我是什么?有趣,有趣!”
张嫣笑的有些悲苦,王承恩在张嫣还没开口的时候,就偷偷的溜走了。
朱由检看着王承恩溜走的模样,就气不打一处来,这厮,连个和事佬都不愿意做吗?用到他的时候跑的飞快。
他摇头说道:“那哪能呀,这还不是有朕的吗?朕才是最后一块遮羞布。”
“那皇嫂意欲何为?”
“俏皮话挺多,我给你兜底,不就是做牛做马吗?”张嫣苦笑着说道:“我还能怎样?皇叔锐意改革,图大明再起,我也愿看到大明再鼎盛于天下,建万世之功业。我,认了。一入宫廷,身不由己罢了。”
朱由检长笑数声,袖子一展,肆意的说道:“皇嫂以为朕就是如此懦夫吗?”
“朕未让田尔耕坐实魏珰谋反之罪名,因为他魏珰没做。皇嫂以为朕也是庸人一般,把这些罪责推给寺人妇人?朕于廷议之时,就言明西山煤局乃是朕所立,并未让涂文辅或者徐应元背责。”
“在皇嫂眼中,朕就是一个胆怯之人吗?朕让皇嫂辅政,只是单纯的听取些意见罢了,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若是皇嫂不愿,那就不辅政便是。”
张嫣捂住了耳朵说道:“皇叔这嘴皮子的功夫极是厉害,我到现在还没想明白,皇叔到底是信我还是不信我呢。我不听,我不听。皇叔擅长强词夺理。”
朱由检举了举手中五年平辽的奏疏,晃了晃说道:“干活了。皇嫂没说明白的时候,朕还没想到这最后一块遮羞布的用法,还是皇嫂提醒了朕,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你!”张嫣指着朱由检,目瞪口呆的看着他,这天下哪里有这般厚颜无耻之人,平生仅见!
朱由检打开了袁崇焕的五年平辽的奏疏,看了半天,又放下了奏疏,扔进了垃圾筐里。
“好大喜功之言,聊慰上意之语,皆是谗言。”朱由检将奏疏扔进了垃圾筐里。
张嫣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之人,她当然知道这垃圾筐到底何用,她将奏疏拿了出来,笑着说道:“皇叔对袁崇焕有偏见呀,可是这奏疏里,有一条,可降低辽饷,不知道皇叔为何视若罔闻呢?”
“他承诺一年之内,将辽东饷银从六百六十万两,降低至四百八十万两,若是做不到提头来见。难不成他还真的可以?不外乎砍了毛文龙,那边饷银,腾笼换鸟罢了。”朱由检摇头,在他心里,袁崇焕杀毛文龙,就是为了完成他所谓的五年平辽。
吹出去的牛总要实现才是,五年平辽就是袁崇焕吹的大牛,没法实现之后,不砍毛文龙如何完成?
张嫣拍了拍手中的奏疏,止不住的笑,抿着嘴角轻笑道:“皮岛饷银仅仅二十余万,他这可是一百八十万两的度支,皇叔,单纯抹了皮岛银粮,就能把这一百八十万两省出来?这账,他袁崇焕怎么平?不能这么算。”
朱由检心头终于犯了疑,好像袁崇焕真的完成了吹下的这个牛,辽东饷银,崇祯元年和崇祯二年的确只有五百万两左右的支出。【毕自严《度支奏议》新饷司五卷——覆户科题覆新饷出数疏。】
“皇叔可知,这饷作何解释?”张嫣将袁崇焕的奏疏重新放在案桌之上。
“军粮及军队的俸给,就是给军卒的钱嘛。”朱由检好奇的问道:“难不成还有隐情?”
张嫣点头打开了奏疏说道:“饷,饟也,最主要的是军粮,而非单纯的银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其实只要给够吃的,军卒很少会哗变,都是贫苦人家,有的吃就不错了。立些战功,拿一个人头就五十两银子。”
“袁崇焕奏疏里要在辽西开发军屯,这是他当初哄着黄台吉打朝鲜,也要拿下锦州城的缘故,辟土是一方面。还是为了这军屯,军屯半数交于督府,自然可以省一些银两。”
“皇叔对辽东每年都需要六百六十万两饷银,但是辽东局势却每况日下,以为如何?一年就能修一个三大殿的银钱,却如同一个深潭,扔进去不见个水花。”
朱由检终于放下了自己的一些偏见,疑惑的问道:“无外乎克扣粮饷,层层剥盘之下,军卒手中无银,才导致军卒士气不振。”
张嫣看着朱由检认真的样子,惊讶的说道:“军卒士气不振,能接连打退老奴酋和黄台吉的进攻吗?辽饷乃是专款专用,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仅仅在山海关就有王之臣、满桂、袁崇焕盯着,三方节制,克扣饷银能克扣多少?”
“魏忠贤督办三大殿缺钱缺到两个眼睛冒绿光,都不敢动这笔银子,动了就是死,难不成皇叔以为军官比魏忠贤还要凶焰滔天,没有任何忌讳可言吗?”
“那辽东困局在哪里?”朱由检疑惑的问道。
张嫣撩起了衣袖漏出了葱白的手腕,拿了一张纸,刷刷几笔,写了很多的字,说道:“皇叔请看,每年征辽饷为六百六十万到六百八十万两。全部投入山海关、宁远、锦州,银多粮少,会导致粮价上涨。”
六百六十万有一个箭头指向了粮价上涨。
“老奴酋反明,占了广宁、辽阳、沈阳,辽东半岛尽在敌手,地少粮自然少,奇货可居,粮价会涨。”
失地有一个箭头指向了粮价上涨。
“发放的饷银无法购买到足够的粮食,军食不足,就会逃营,进而会哗营或者投敌。军心不振,军队战斗力不足,辽东的战事会进一步的吃紧,人心惶惶。就得加派军队,人丁增多,会导致粮价飞涨。”
加派军卒有一个箭头指向了粮价上涨。
朱由检看着张嫣画的这个图,也补上了几个字,由衷的说道:“原发的军饷无法满足军食,就需要加派军饷,加重劳役去运粮。百姓苦不堪言。”
加重劳役有一个箭头指向了百姓困苦。
“加派军饷必然导致大明朝堂负担加重,但是饷银无处开源,只得继续加派辽饷,百姓苦不堪言。”
加派军饷有一个箭头指向了百姓困苦。
“因为军食不足导致的战斗力下降,不得不征兵拉丁入伍,无丁可以种田,导致田地进一步的荒废,田地贱卖,更加集中在缙绅、富户、勋戚手中,百姓更加困苦不堪。”
加派军队有一个箭头指向了百姓困苦。
“粮价飞涨导致了军队战斗力下降,建奴只会一步步的做大做强,现在已经占据了关外的建奴进一步做大,最后入关,来到京师,砍了朕的大好头颅。”
“百姓困苦不堪,就会揭竿而起,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然后有一人举旗,必是成千数万人影从!进而带着所有人揭竿而起,来到京师,砍掉朕的大好头颅。”
朱由检将自己的毛笔挂在了笔架之上,他第一次如此全面了解了这六百六十万两征辽饷,对大明朝有如此深刻的影响。
而且最后的结局,大明朝死在建奴手中,或者死在百姓手中,他朱由检都是一个必死的局面。
他之前的分析不错,辽东战事不顺的困局,已经不是重大利空消息,而是危急江山社稷的大危机,而这个危机最后的指向,都是到京城砍了他的脑袋。
“还有我,还有婉儿。”张嫣叹气的说道:“别人都能逃得过,唯独我们逃不过。”
“宿命呀!”朱由检用力的靠在了椅背上,用双手捧在后脑勺上,盯着面前的纸张上,建奴入关和百姓起义进京两条线,指向朱由检必死,就觉得一阵的头大!
这是一个朱由检必死循环。
天启七年九月十一日,大明皇帝朱由检尚未改元,崩?
张嫣看着一脸愁苦的朱由检,脸上逐渐浮现了那天醉酒时的笑容,她轻笑着说道:“皇叔不是有很多的俏皮话吗?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嘛?这会儿也发起愁了?哎哟,这可不多见。”
“皇嫂又取笑朕,你还笑!”朱由检看着张嫣的笑就是三分无奈,七分惆怅,十分怅然若失。
张嫣呵呵的笑了两声,终于止住了笑容,拿起了袁崇焕的奏疏说道:“袁崇焕的法子是再辟军屯,这也是当初孙帝师的主意,不辟辽东故土,无田可屯。老奴酋和黄台吉刚在辽西走廊碰了满头包,短时间内,不会再打辽西走廊的主意。辟土军屯,是为一策。”
“这第二策,就是去辽镇买粮。和三尊佛做交易,从建奴手中买粮。辽镇一石辽米仅仅五钱到一石,可是你知道东江米多少吗?四两五钱一石!宁远、锦州、山海关粮价稍缓也有四两左右。”
朱由检目露骇然,眼神带着几分凌厉的说道:“这岂不是暗通曲款建奴吗?他何时开始这么做的?”
张嫣看着朱由检带着凶狠的目光,下意识的退了一步说道:“毛文龙也从辽镇买粮,甚至有些粮商还通过朝鲜商路,去辽镇买粮。你忘了他那五大不平事之一,就是东江米贵,朝廷不运粮给他吗?”
朱由检不由得点了点头,毛文龙也从辽东镇司走私粮食,普遍现象嘛,那没事了。
他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皇帝,对于袁崇焕擅杀毛文龙,朱由检一直耿耿于怀,他也绝不否认自己的偏见。
“那黄台吉占了辽东都司,手握辽东半岛,征粮都是按半数军屯征收。他手里粮食极多,所以才会卖一点,打通关系,购买火炮、铁料甚至工匠吗?”朱由检敲着桌子,试图分析辽东局势。
张嫣点头:“范文程的建议吧。这个贰臣很有几分脑子。但是据我所知,其实袁崇焕应该是和三尊佛做交易。不是代善,就是阿敏,或者是莽古尔泰。”
努尔哈赤整合八旗之时,定下了四大贝勒,大贝勒是代善,掌管正红旗和镶红旗,二贝勒是阿敏,掌管镶蓝旗。三贝勒是莽古尔泰,掌管正蓝旗,而黄台吉是四贝勒,掌管正白旗。
所以才有了一可汗三尊佛的说法。
“朕知道一汗三佛的局面,可能会有些契机,甚至朕觉得有离间的可能,皇嫂以为如何?”朱由检笑着问道。
张嫣的手在御案上来回抚动,出神的说道:“我觉得黄台吉另有所图,但是我没有证据,不好胡乱猜测。待我好好想想明白。”
“那就不想了,朕有意诏张国丈回京,不知皇嫂意下如何?”朱由检说的是张国纪,就是张嫣的父亲。
张嫣用力的摇了摇头说道:“试探还是真心实意?”
朱由检闻言,用力的点头说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张嫣思考了一番说道:“他就是一个读书读的痴傻的人,即使为国丈,别人总是接着他的名头纳地、设卡,他却无能为力,因为这事,我也没少说他,这朝堂的是个大漩涡,他回来之后,也是随波逐流,无法形成助力。若是你想要找勋戚,英国公才是上上之选。”
张维贤,英国公。
“他岁数有些大了,老是折腾他,朕有些于心不忍。”朱由检摇头说道。
张嫣目瞪口呆的看着朱由检,折腾英国公于心不忍,折腾他张皇后,也没见朱由检客气过!她气鼓鼓的说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认为张国公有大用,哪怕张国公薨落,那不是还有张国公的儿子吗?”
朱由检不由的轻笑,果然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用起人来,真是往死里用的朱家人。
抓着一只羊,往死里薅羊毛,非要把国公府榨干才算罢休。
朱由检又拿了几本拿不定主意的奏疏,递给了张嫣,示意她麻溜干活去。
“若是皇叔出了些大纰漏,正好把我推出去当挡箭牌,对不对?例如这蓟辽防守战略,孙承宗不敌黄台吉,或者干脆闭城不出,放行黄台吉,黄台吉打到北京城下,皇叔将袖子里的奏疏一批,皆为女人误国。”
“亦或是京察、考成、清田、再造黄册。鱼鳞册?任何一策招致大祸之时,如妹喜爱听裂帛、妲己妖狐魅主、褒姒烽火戏诸侯、西施红颜祸水、吕雉祸盈滔天、贾南风善妒招致八王之乱、则天皇后龙漦易貌、杨贵妃至盛唐再败女子之手?”
“骂完了宦官骂女人,骂完了女人骂皇帝,总归是朝臣们都是忠骨日月可鉴,女子寺人擅权为祸天下,对吧。呵呵,那骂完了魏珰,再骂张嫣,骂完了张嫣之后,他们再骂皇叔,最后呢?他们不骂骂自己吗?”
“那我是什么?有趣,有趣!”
张嫣笑的有些悲苦,王承恩在张嫣还没开口的时候,就偷偷的溜走了。
朱由检看着王承恩溜走的模样,就气不打一处来,这厮,连个和事佬都不愿意做吗?用到他的时候跑的飞快。
他摇头说道:“那哪能呀,这还不是有朕的吗?朕才是最后一块遮羞布。”
“那皇嫂意欲何为?”
“俏皮话挺多,我给你兜底,不就是做牛做马吗?”张嫣苦笑着说道:“我还能怎样?皇叔锐意改革,图大明再起,我也愿看到大明再鼎盛于天下,建万世之功业。我,认了。一入宫廷,身不由己罢了。”
朱由检长笑数声,袖子一展,肆意的说道:“皇嫂以为朕就是如此懦夫吗?”
“朕未让田尔耕坐实魏珰谋反之罪名,因为他魏珰没做。皇嫂以为朕也是庸人一般,把这些罪责推给寺人妇人?朕于廷议之时,就言明西山煤局乃是朕所立,并未让涂文辅或者徐应元背责。”
“在皇嫂眼中,朕就是一个胆怯之人吗?朕让皇嫂辅政,只是单纯的听取些意见罢了,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若是皇嫂不愿,那就不辅政便是。”
张嫣捂住了耳朵说道:“皇叔这嘴皮子的功夫极是厉害,我到现在还没想明白,皇叔到底是信我还是不信我呢。我不听,我不听。皇叔擅长强词夺理。”
朱由检举了举手中五年平辽的奏疏,晃了晃说道:“干活了。皇嫂没说明白的时候,朕还没想到这最后一块遮羞布的用法,还是皇嫂提醒了朕,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你!”张嫣指着朱由检,目瞪口呆的看着他,这天下哪里有这般厚颜无耻之人,平生仅见!
朱由检打开了袁崇焕的五年平辽的奏疏,看了半天,又放下了奏疏,扔进了垃圾筐里。
“好大喜功之言,聊慰上意之语,皆是谗言。”朱由检将奏疏扔进了垃圾筐里。
张嫣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之人,她当然知道这垃圾筐到底何用,她将奏疏拿了出来,笑着说道:“皇叔对袁崇焕有偏见呀,可是这奏疏里,有一条,可降低辽饷,不知道皇叔为何视若罔闻呢?”
“他承诺一年之内,将辽东饷银从六百六十万两,降低至四百八十万两,若是做不到提头来见。难不成他还真的可以?不外乎砍了毛文龙,那边饷银,腾笼换鸟罢了。”朱由检摇头,在他心里,袁崇焕杀毛文龙,就是为了完成他所谓的五年平辽。
吹出去的牛总要实现才是,五年平辽就是袁崇焕吹的大牛,没法实现之后,不砍毛文龙如何完成?
张嫣拍了拍手中的奏疏,止不住的笑,抿着嘴角轻笑道:“皮岛饷银仅仅二十余万,他这可是一百八十万两的度支,皇叔,单纯抹了皮岛银粮,就能把这一百八十万两省出来?这账,他袁崇焕怎么平?不能这么算。”
朱由检心头终于犯了疑,好像袁崇焕真的完成了吹下的这个牛,辽东饷银,崇祯元年和崇祯二年的确只有五百万两左右的支出。【毕自严《度支奏议》新饷司五卷——覆户科题覆新饷出数疏。】
“皇叔可知,这饷作何解释?”张嫣将袁崇焕的奏疏重新放在案桌之上。
“军粮及军队的俸给,就是给军卒的钱嘛。”朱由检好奇的问道:“难不成还有隐情?”
张嫣点头打开了奏疏说道:“饷,饟也,最主要的是军粮,而非单纯的银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其实只要给够吃的,军卒很少会哗变,都是贫苦人家,有的吃就不错了。立些战功,拿一个人头就五十两银子。”
“袁崇焕奏疏里要在辽西开发军屯,这是他当初哄着黄台吉打朝鲜,也要拿下锦州城的缘故,辟土是一方面。还是为了这军屯,军屯半数交于督府,自然可以省一些银两。”
“皇叔对辽东每年都需要六百六十万两饷银,但是辽东局势却每况日下,以为如何?一年就能修一个三大殿的银钱,却如同一个深潭,扔进去不见个水花。”
朱由检终于放下了自己的一些偏见,疑惑的问道:“无外乎克扣粮饷,层层剥盘之下,军卒手中无银,才导致军卒士气不振。”
张嫣看着朱由检认真的样子,惊讶的说道:“军卒士气不振,能接连打退老奴酋和黄台吉的进攻吗?辽饷乃是专款专用,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仅仅在山海关就有王之臣、满桂、袁崇焕盯着,三方节制,克扣饷银能克扣多少?”
“魏忠贤督办三大殿缺钱缺到两个眼睛冒绿光,都不敢动这笔银子,动了就是死,难不成皇叔以为军官比魏忠贤还要凶焰滔天,没有任何忌讳可言吗?”
“那辽东困局在哪里?”朱由检疑惑的问道。
张嫣撩起了衣袖漏出了葱白的手腕,拿了一张纸,刷刷几笔,写了很多的字,说道:“皇叔请看,每年征辽饷为六百六十万到六百八十万两。全部投入山海关、宁远、锦州,银多粮少,会导致粮价上涨。”
六百六十万有一个箭头指向了粮价上涨。
“老奴酋反明,占了广宁、辽阳、沈阳,辽东半岛尽在敌手,地少粮自然少,奇货可居,粮价会涨。”
失地有一个箭头指向了粮价上涨。
“发放的饷银无法购买到足够的粮食,军食不足,就会逃营,进而会哗营或者投敌。军心不振,军队战斗力不足,辽东的战事会进一步的吃紧,人心惶惶。就得加派军队,人丁增多,会导致粮价飞涨。”
加派军卒有一个箭头指向了粮价上涨。
朱由检看着张嫣画的这个图,也补上了几个字,由衷的说道:“原发的军饷无法满足军食,就需要加派军饷,加重劳役去运粮。百姓苦不堪言。”
加重劳役有一个箭头指向了百姓困苦。
“加派军饷必然导致大明朝堂负担加重,但是饷银无处开源,只得继续加派辽饷,百姓苦不堪言。”
加派军饷有一个箭头指向了百姓困苦。
“因为军食不足导致的战斗力下降,不得不征兵拉丁入伍,无丁可以种田,导致田地进一步的荒废,田地贱卖,更加集中在缙绅、富户、勋戚手中,百姓更加困苦不堪。”
加派军队有一个箭头指向了百姓困苦。
“粮价飞涨导致了军队战斗力下降,建奴只会一步步的做大做强,现在已经占据了关外的建奴进一步做大,最后入关,来到京师,砍了朕的大好头颅。”
“百姓困苦不堪,就会揭竿而起,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然后有一人举旗,必是成千数万人影从!进而带着所有人揭竿而起,来到京师,砍掉朕的大好头颅。”
朱由检将自己的毛笔挂在了笔架之上,他第一次如此全面了解了这六百六十万两征辽饷,对大明朝有如此深刻的影响。
而且最后的结局,大明朝死在建奴手中,或者死在百姓手中,他朱由检都是一个必死的局面。
他之前的分析不错,辽东战事不顺的困局,已经不是重大利空消息,而是危急江山社稷的大危机,而这个危机最后的指向,都是到京城砍了他的脑袋。
“还有我,还有婉儿。”张嫣叹气的说道:“别人都能逃得过,唯独我们逃不过。”
“宿命呀!”朱由检用力的靠在了椅背上,用双手捧在后脑勺上,盯着面前的纸张上,建奴入关和百姓起义进京两条线,指向朱由检必死,就觉得一阵的头大!
这是一个朱由检必死循环。
天启七年九月十一日,大明皇帝朱由检尚未改元,崩?
张嫣看着一脸愁苦的朱由检,脸上逐渐浮现了那天醉酒时的笑容,她轻笑着说道:“皇叔不是有很多的俏皮话吗?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嘛?这会儿也发起愁了?哎哟,这可不多见。”
“皇嫂又取笑朕,你还笑!”朱由检看着张嫣的笑就是三分无奈,七分惆怅,十分怅然若失。
张嫣呵呵的笑了两声,终于止住了笑容,拿起了袁崇焕的奏疏说道:“袁崇焕的法子是再辟军屯,这也是当初孙帝师的主意,不辟辽东故土,无田可屯。老奴酋和黄台吉刚在辽西走廊碰了满头包,短时间内,不会再打辽西走廊的主意。辟土军屯,是为一策。”
“这第二策,就是去辽镇买粮。和三尊佛做交易,从建奴手中买粮。辽镇一石辽米仅仅五钱到一石,可是你知道东江米多少吗?四两五钱一石!宁远、锦州、山海关粮价稍缓也有四两左右。”
朱由检目露骇然,眼神带着几分凌厉的说道:“这岂不是暗通曲款建奴吗?他何时开始这么做的?”
张嫣看着朱由检带着凶狠的目光,下意识的退了一步说道:“毛文龙也从辽镇买粮,甚至有些粮商还通过朝鲜商路,去辽镇买粮。你忘了他那五大不平事之一,就是东江米贵,朝廷不运粮给他吗?”
朱由检不由得点了点头,毛文龙也从辽东镇司走私粮食,普遍现象嘛,那没事了。
他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皇帝,对于袁崇焕擅杀毛文龙,朱由检一直耿耿于怀,他也绝不否认自己的偏见。
“那黄台吉占了辽东都司,手握辽东半岛,征粮都是按半数军屯征收。他手里粮食极多,所以才会卖一点,打通关系,购买火炮、铁料甚至工匠吗?”朱由检敲着桌子,试图分析辽东局势。
张嫣点头:“范文程的建议吧。这个贰臣很有几分脑子。但是据我所知,其实袁崇焕应该是和三尊佛做交易。不是代善,就是阿敏,或者是莽古尔泰。”
努尔哈赤整合八旗之时,定下了四大贝勒,大贝勒是代善,掌管正红旗和镶红旗,二贝勒是阿敏,掌管镶蓝旗。三贝勒是莽古尔泰,掌管正蓝旗,而黄台吉是四贝勒,掌管正白旗。
所以才有了一可汗三尊佛的说法。
“朕知道一汗三佛的局面,可能会有些契机,甚至朕觉得有离间的可能,皇嫂以为如何?”朱由检笑着问道。
张嫣的手在御案上来回抚动,出神的说道:“我觉得黄台吉另有所图,但是我没有证据,不好胡乱猜测。待我好好想想明白。”
“那就不想了,朕有意诏张国丈回京,不知皇嫂意下如何?”朱由检说的是张国纪,就是张嫣的父亲。
张嫣用力的摇了摇头说道:“试探还是真心实意?”
朱由检闻言,用力的点头说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张嫣思考了一番说道:“他就是一个读书读的痴傻的人,即使为国丈,别人总是接着他的名头纳地、设卡,他却无能为力,因为这事,我也没少说他,这朝堂的是个大漩涡,他回来之后,也是随波逐流,无法形成助力。若是你想要找勋戚,英国公才是上上之选。”
张维贤,英国公。
“他岁数有些大了,老是折腾他,朕有些于心不忍。”朱由检摇头说道。
张嫣目瞪口呆的看着朱由检,折腾英国公于心不忍,折腾他张皇后,也没见朱由检客气过!她气鼓鼓的说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认为张国公有大用,哪怕张国公薨落,那不是还有张国公的儿子吗?”
朱由检不由的轻笑,果然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用起人来,真是往死里用的朱家人。
抓着一只羊,往死里薅羊毛,非要把国公府榨干才算罢休。
朱由检又拿了几本拿不定主意的奏疏,递给了张嫣,示意她麻溜干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