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定自己好像没有真正得罪陈正泰之后,崔志正这才松了口气。
他遥望着车窗外那西宁城的巨大轮廓。
心里却生出奇怪的念头。
在此之前,他其实偶尔还会怀疑自己坚持将崔家迁居关外,是否有些过了头。
可现在,他似乎已经有了一个正确答案,自己的孤注一掷,是对的。
在这关外,凭借着那陈正泰的能耐,关外之地,一颗新星将冉冉升腾而起……
崔家只要紧跟其后,势必能分得一杯羹。
…………
西宁又恢复了平静,叛军的事,并没有引发太大的震动。
此时西宁的修建,已大抵完成得差不多了。
尤其是西宁的别宫,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终于修建完毕。
陈正泰不敢进这别宫里去,除了让一部分否则保养和修葺的人员进入之外,却另外写下奏疏,写下了侯君集谋反以及平叛的经过,当然……这些经过没有说得太细致,因为很多侯君集谋反的证据,更多的是在关内。
反而对于这别宫的修建完成,陈正泰大书特书了一番。
城中已经一部分街坊开始开放,不少商贾也开始移步于城中的市场进行交易。
而摆在世族们面前的,则更多的是如何应付那些溃败的散兵游勇。
这个时代……家族之所以抱紧成一团,防范的就是为了动乱时代的散兵游勇,只有同一血脉的人抱紧成一团,方才能生存。
因而,各大家族部曲已经组织起来,进行巡视。
所有的妇孺,统统都进入了坞堡中居住。
各个庄子都在招降纳叛,对于这些散兵游勇,并没有过多的为难。
只要愿意放下武器,便可得到收留,按着陈家的诏令,可以给人一部分口粮,让他们回关内去和家人团聚,也允许他们在庄子里居住。
转瞬之间,这三万溃兵,便被消化了个干净。
当然,不少牵涉到谋反的将军,可就没有这么简单了,一旦擒住,立即送来西宁。
西宁城里专门修筑了监狱,这监狱的第一批客人,便算是到了。
陈正泰又连颁布了诏令,鼓励人们进行生产,以及一些鼓励工商的措施。
天策军的损失,大抵也报了上来,阵亡了十一人,伤了五十多个。
伤者自然立即让军医进行料理。而亡者则给与了抚恤,与此同时,在西宁城将建一座忠烈祠,建立石碑,在这石碑中,记录下每一个人的功绩。
西宁这里,大量的世族已经开始涌入城中来。
他们的庄子虽然在城外,可对于许多子弟而言,毕竟他们不事生产,也不愿住在坞堡之中,反而是城里舒适。
因而,购置土地,置办宅邸的家族比比皆是。
有了这么多贵族,又有大量的商贾,这些人手里都有钱财,花费也是巨大,不少的奢侈行当,无论是酒楼还是客栈,亦或者娱乐场所,也都拔地而起了。
高端的消费,是能够促进大量的需求的,而这些需求,必然会催生百业。
在西宁的拍卖行里,高昌放出了百万亩的土地。
而此时,各大世族汇聚一堂,开始拍租。
现在棉花的价格涨得厉害,而且有利可图,何况又有钱庄借贷,棉纺乃是新兴的产业,尤其是在出现了飞梭和蒸汽纺织机之后,这个行当开始引人关注,而棉花的需求,即便是未来一百年后,也不会停止,于是人们报价很是踊跃。
尤其是崔志正。
崔志正除了用低廉的价格租到了不少土地之外,这一次也是竭尽全力的参与拍卖,甚至崔家敢于开出每亩地三百文的租价。
对于崔家的疯狂竞价,自然引起了许多世族的不满。
这崔家……是不给人生路了啊。
未来一亩棉花地,每年的产值大抵是再一贯至三贯之间,这是大家算出来的数目。
三百文,就意味着每年,一亩地都需给陈家上供三百文钱,表面上好像不多,依旧还是有利可图。
可是毕竟现在给世族的,不过是一片片荒芜的土地,需要世族自己发动人力物力去开垦,去购买棉种,去挖沟渠,去建立一个又一个的庄园,去购置大量的牛马,投入部曲进行耕作。
这其中耗费的精力和前期投入的成本可都不少。
原本许多世族早就让账房算过账了,若是能将价格压到一百五十文最为有利。而到了三百文,就可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了。
只是崔家的势头很猛,疯了似的竞价,连续拍下了二十万亩,这才作罢。
于是其他的世族,不得不开始抬高了心理上的价位。
一个多时辰,一百万亩地,顿时租了个干净。
以至于陈正泰原本想慢慢放出土地,让人竞租,这时才发现,大家的热情都很高啊。
毕竟崔家全力以赴,也让许多人看到了这土地的价值,因为大家认准了一个理儿,清河崔氏,绝不会做亏本买卖的。
不少商贾也是闻风而动。
商贾们最是清楚棉纺的价值了,若是能拿下一块土地,那么就不担心生产的原料供应了。
于是当日,陈家继续推出了百万亩土地。
消息一出,前头竞价的人不禁开骂,早知有这么多地推出,清早的时候大家打生打死做什么?
崔志正却是老神在在,交代了族人,下午的竞租依然还需全力以赴,三百文每亩的价格,能吃下多少便是多少。
这倒是让家中的管事有些急了,于是正午的时候,悄悄寻到了崔志正,低声道:“阿郎,三百文有些贵了,许多人原先的心理价都是一百五十文至两百文之间呢,毕竟现在这是荒地哪,前期还不知要投多少人力物力。”
“你懂个什么?”崔志正冷冷呵斥:“这高昌的棉花,定能高产,我们崔家岂会不知?只要高产,就一定有利可图。拿的地越多,挣的便越多,断然不会亏的。再者说了,有了这些地,便可拿到足够的廉价贷款,横竖是不吃亏的,等于是用陈家的钱种陈家的地,给陈家交租。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都找不着。”
管家依旧忧心忡忡地道:“可是阿郎,欠了陈家的钱,欠了他家的租,终究还是要还的啊。”
崔志正却是淡定地道:“有利可图,还怕将来给不起钱?再者说了,欠陈家的租和贷款越多,这是好事,咱们崔家在河西立足,往后要靠陈家的地方多着呢,欠的钱越多,老夫反而越心安,这年月,你欠人钱才能安心睡个好觉。倘若是陈家欠你的钱,那才危险呢!”
管事的显然无法理解。
不过他也不需要理解。
既然阿郎主意已定,便只有点头的份。
随即崔志正吩咐道:“眼下当务之急,是赶紧派一批部曲赶去高昌,还有……得先带一批棉种和耕具以及牛马去。在未来,咱们的部曲可能不足,还得想办法多买一些胡奴。在关内,也想办法招揽一些佃户来,这采摘棉花,灌溉,耕种,处处都要人力……钱的事,不必担心,想办法借贷就是。”
“喏。”
缓了缓,崔志正又吩咐道:“家里的一些子弟,也不能闲着,三房那边,想办法安排去二皮沟还有朔方等地的棉纺作坊里,让他们先学习一下棉纺的流程,将来咱们自己要在高昌建立棉纺的作坊。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得把路修好,这高昌和西宁、朔方的铁路若是能修通,那么便再好不过了!关于这事,我得去和朔方郡王殿下去细谈。”
以往的时候,管事的但凡听到崔志正谈及陈正泰,大抵都是用‘那个家伙’或者是‘那狗东西’之类的用词,现在却已开始郑重其事的‘朔方郡王殿下’了。
这让管事的有点不适应,他觉得叫那个家伙之类的用词,更让自己舒服一些。
…………
各家租了地,另一边租的地还在进行丈量,可是西宁的世族们,却已开始磨刀霍霍了。
八百万亩土地,陈正泰一点点的放出,全部租种出去,均价在三百文上下。
这也意味着,陈家即便是躺在地上吃,一年下来,就竟有两千四百万贯的收益。
对于这个收益,陈正泰自己都吓了一跳。
武珝则笑盈盈地道:“恩师这算是抓住了整个棉纺产业的源头。百姓们的衣算是彻底的抓牢了,至于下游涉及到的棉花种植,以及纺织,终于是别人的事,不过这个数目,还是很是惊人的……将来得产出多少的棉纺品啊。”
陈正泰便也笑道:“这天下的百姓,都要有衣穿,有被褥盖,何况未来的人口,还在不断的增长,再者说了,这些棉布,将来还要兜售给这天下各邦,真若是让这高昌都种植上棉花,还怕没有市场?不过……三百文每亩,确实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管他呢,我先钱挣了再多,谁会嫌钱多呢!不过这些钱,陈家也不是白得的,将来少不得还要修桥铺路筑城,保一方的平安!所以……他们终是不亏的!”
“何况,你以为他们真将这些地都拿去种植棉花?将来若是铁路修建起来,他们借着地利,还真不知会做什么买卖呢。这三百文,其实只是地税而已。这些世族,在关内没有缴税的习惯。可到了关外,怎么能让他们不缴税?想当初,为了吸引人口,不得不给他们优惠,只是现在,却非要巧立一个地租,让他们来缴税了。有了这些地租税,陈家在关外,才能大有可为。”
武珝恍然大悟,原来这只是巧立名目而已。
不过话说回来,世族在关内确实没有缴税的习惯,这些人素来隐匿人口,家中又有不少子弟为官,朝廷怎么可能将税交到他们头上!
而在关外,本就人口紧缺,当初这些世族,可是陈正泰费尽了工夫请来的,当初也没想过税务的问题。
若是一直如此下去,河西的人口确实是多了,也开始日渐繁华,可若是没有税务支撑,难道一直靠陈家贴钱维系吗?
陈正泰随即道:“平叛的时候,之所以将这些家伙们统统拉去观摩,其实也有敲山震虎的意思,本质就是告诉他们,我能弹指之间灭了侯君集,还有他的三万铁骑,现在他们已出了关,该占得便宜也让他们占了,却不能让他们一直占着便宜。关外不比关内,这地方……可没多少的王法!”
“在关内,朝廷要忌惮他们。可到了关外,他们想要立足,就得靠我们陈家。倘若真撕破了脸,那侯君集,便是他们的下场。否则,你以为他们干嘛如此的踊跃,还有态度一下子的变了,你看看崔家多起劲啊,这崔志正倒是个绝顶聪明的人。”
武珝点了点后,而后轻笑道:“只是不知现在长安如何了,无论如何,恩师也斩了那侯君集,这侯君集毕竟是吏部尚书呢。”
“这个无碍。”陈正泰摇摇头,很是坦然地道:“侯君集是谋反,大家都亲眼见着的,我也只不过平叛而已,更何况我也不想杀他的,要怪就怪薛仁贵那家伙太用力了。听说要收那侯君集的尸首的时候,几个人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那马槊拔了出来。”
武珝忍不住吐吐舌头,那侯君集死的确实有点惨!
而后她看了看陈正泰,忍不住道:“恩师似乎心思不在此,不知还有什么心事?”
眼前这个家伙的观察力,陈正泰不是第一次领教了,便坦诚地道:“朝廷那边,固然需要小小的担心,可最令我担心的还是这些世族啊。”
“世族?”武珝不禁有点意外,便道:“他们有什么担心的?不是刚刚才威慑了他们吗?”
陈正泰摇头道:“这一次征高昌,让他们吃到了甜头,自此之后,这天下的棉花,都要出自他们这些世族人家了。可你想想看,这将意味着什么?以往的时候,世族们在关内,他们要挣钱,便要不断的侵蚀寻常小民们的土地,因而……朝廷认为他们是危害。现在他们出了关,靠着征高昌,不费吹灰之力,便可跟着我们陈家得到大量的好处。那么……你觉得他们的欲望,会就这样停止吗?”
武珝骤然之间明白了,不禁道:“恩师的意思是……”
陈正泰认真地道:“我的意思是……世族的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所谓欲壑难填,便是此理。我听闻……现在有一群子弟已经开始去了西域诸国游历……想来……是他们的心思已经活泛起来了吧。”
“游历……”武珝顿时噗嗤一笑:“莫不是细作吧。”
“哈哈……”陈正泰也不禁给逗笑了,随即道:“大抵是如此吧,此次征高昌,已震动西域和波斯诸国,甚至连吐蕃也开始变得不安。不过……这些世族,只怕要不安分了。人就是这样,尝了一点甜头,便总想继续尝试下去,是永远不会满足的。”
武珝却是道:“那么这样做,对恩师有什么不利呢?”
陈正泰便道:“也不是全然不利,只是眼下,当务之急是先将铁路修建起来,如若不然,首尾不能相顾,又贸然与人挑衅,这未必是好事。好啦,不说这些了,还是等朝廷的消息吧。”
事实上,陈正泰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实际上……世族在关内,确实对土地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世族,依靠自己的优势,不断的兼并土地,可出了关,却发现进入了另一个全新的世界。
尤其是工商的发展,让他们意识到,原来并不是只有种植出粮食的土地才有价值,这世上的土地越来越有价值。
崇山峻岭可以开采和发掘出煤炭和各种金属矿石。
高昌的荒芜之地里,可以种植出棉花。
草原可以蓄养牛马。
工商的发展,就必须大量的原材料,而原材料的大量需求,就让这些世族对于任何土地,都有了新的渴望。
以往大家只在乎耕地,可当他们发现,这世上许多土地,比之耕地更有价值时,他们的胃口,也就变得越来越大起来了。
更何况,铁路的出现,令距离变得不再遥远,货物的运输,不再是耗时耗力的事。
陈正泰越发的意识到,许多世族已经开始滋生出了野心。
在西宁城里,一群世族子弟,自发的形成了某些团伙,他们开始将张骞和班超祭起来,各种推崇班超和张骞的学说已开始成形。
一些背着一柄剑,就敢带着仆从前往高昌,甚至前去西域诸国的子弟们,似乎也开始各种晃悠。
他们通过商贾,通过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打听着来源于西域和更远的方向,所发生的所有传闻。
这些看上去只是民间自发的一些行为,可实际上……在这背后,是由贪欲所支撑,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各种文化和风气上的改变。
这个时候,人们开始以游历四方为荣,以推崇班超和张骞来彰显自己。
他遥望着车窗外那西宁城的巨大轮廓。
心里却生出奇怪的念头。
在此之前,他其实偶尔还会怀疑自己坚持将崔家迁居关外,是否有些过了头。
可现在,他似乎已经有了一个正确答案,自己的孤注一掷,是对的。
在这关外,凭借着那陈正泰的能耐,关外之地,一颗新星将冉冉升腾而起……
崔家只要紧跟其后,势必能分得一杯羹。
…………
西宁又恢复了平静,叛军的事,并没有引发太大的震动。
此时西宁的修建,已大抵完成得差不多了。
尤其是西宁的别宫,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终于修建完毕。
陈正泰不敢进这别宫里去,除了让一部分否则保养和修葺的人员进入之外,却另外写下奏疏,写下了侯君集谋反以及平叛的经过,当然……这些经过没有说得太细致,因为很多侯君集谋反的证据,更多的是在关内。
反而对于这别宫的修建完成,陈正泰大书特书了一番。
城中已经一部分街坊开始开放,不少商贾也开始移步于城中的市场进行交易。
而摆在世族们面前的,则更多的是如何应付那些溃败的散兵游勇。
这个时代……家族之所以抱紧成一团,防范的就是为了动乱时代的散兵游勇,只有同一血脉的人抱紧成一团,方才能生存。
因而,各大家族部曲已经组织起来,进行巡视。
所有的妇孺,统统都进入了坞堡中居住。
各个庄子都在招降纳叛,对于这些散兵游勇,并没有过多的为难。
只要愿意放下武器,便可得到收留,按着陈家的诏令,可以给人一部分口粮,让他们回关内去和家人团聚,也允许他们在庄子里居住。
转瞬之间,这三万溃兵,便被消化了个干净。
当然,不少牵涉到谋反的将军,可就没有这么简单了,一旦擒住,立即送来西宁。
西宁城里专门修筑了监狱,这监狱的第一批客人,便算是到了。
陈正泰又连颁布了诏令,鼓励人们进行生产,以及一些鼓励工商的措施。
天策军的损失,大抵也报了上来,阵亡了十一人,伤了五十多个。
伤者自然立即让军医进行料理。而亡者则给与了抚恤,与此同时,在西宁城将建一座忠烈祠,建立石碑,在这石碑中,记录下每一个人的功绩。
西宁这里,大量的世族已经开始涌入城中来。
他们的庄子虽然在城外,可对于许多子弟而言,毕竟他们不事生产,也不愿住在坞堡之中,反而是城里舒适。
因而,购置土地,置办宅邸的家族比比皆是。
有了这么多贵族,又有大量的商贾,这些人手里都有钱财,花费也是巨大,不少的奢侈行当,无论是酒楼还是客栈,亦或者娱乐场所,也都拔地而起了。
高端的消费,是能够促进大量的需求的,而这些需求,必然会催生百业。
在西宁的拍卖行里,高昌放出了百万亩的土地。
而此时,各大世族汇聚一堂,开始拍租。
现在棉花的价格涨得厉害,而且有利可图,何况又有钱庄借贷,棉纺乃是新兴的产业,尤其是在出现了飞梭和蒸汽纺织机之后,这个行当开始引人关注,而棉花的需求,即便是未来一百年后,也不会停止,于是人们报价很是踊跃。
尤其是崔志正。
崔志正除了用低廉的价格租到了不少土地之外,这一次也是竭尽全力的参与拍卖,甚至崔家敢于开出每亩地三百文的租价。
对于崔家的疯狂竞价,自然引起了许多世族的不满。
这崔家……是不给人生路了啊。
未来一亩棉花地,每年的产值大抵是再一贯至三贯之间,这是大家算出来的数目。
三百文,就意味着每年,一亩地都需给陈家上供三百文钱,表面上好像不多,依旧还是有利可图。
可是毕竟现在给世族的,不过是一片片荒芜的土地,需要世族自己发动人力物力去开垦,去购买棉种,去挖沟渠,去建立一个又一个的庄园,去购置大量的牛马,投入部曲进行耕作。
这其中耗费的精力和前期投入的成本可都不少。
原本许多世族早就让账房算过账了,若是能将价格压到一百五十文最为有利。而到了三百文,就可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了。
只是崔家的势头很猛,疯了似的竞价,连续拍下了二十万亩,这才作罢。
于是其他的世族,不得不开始抬高了心理上的价位。
一个多时辰,一百万亩地,顿时租了个干净。
以至于陈正泰原本想慢慢放出土地,让人竞租,这时才发现,大家的热情都很高啊。
毕竟崔家全力以赴,也让许多人看到了这土地的价值,因为大家认准了一个理儿,清河崔氏,绝不会做亏本买卖的。
不少商贾也是闻风而动。
商贾们最是清楚棉纺的价值了,若是能拿下一块土地,那么就不担心生产的原料供应了。
于是当日,陈家继续推出了百万亩土地。
消息一出,前头竞价的人不禁开骂,早知有这么多地推出,清早的时候大家打生打死做什么?
崔志正却是老神在在,交代了族人,下午的竞租依然还需全力以赴,三百文每亩的价格,能吃下多少便是多少。
这倒是让家中的管事有些急了,于是正午的时候,悄悄寻到了崔志正,低声道:“阿郎,三百文有些贵了,许多人原先的心理价都是一百五十文至两百文之间呢,毕竟现在这是荒地哪,前期还不知要投多少人力物力。”
“你懂个什么?”崔志正冷冷呵斥:“这高昌的棉花,定能高产,我们崔家岂会不知?只要高产,就一定有利可图。拿的地越多,挣的便越多,断然不会亏的。再者说了,有了这些地,便可拿到足够的廉价贷款,横竖是不吃亏的,等于是用陈家的钱种陈家的地,给陈家交租。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都找不着。”
管家依旧忧心忡忡地道:“可是阿郎,欠了陈家的钱,欠了他家的租,终究还是要还的啊。”
崔志正却是淡定地道:“有利可图,还怕将来给不起钱?再者说了,欠陈家的租和贷款越多,这是好事,咱们崔家在河西立足,往后要靠陈家的地方多着呢,欠的钱越多,老夫反而越心安,这年月,你欠人钱才能安心睡个好觉。倘若是陈家欠你的钱,那才危险呢!”
管事的显然无法理解。
不过他也不需要理解。
既然阿郎主意已定,便只有点头的份。
随即崔志正吩咐道:“眼下当务之急,是赶紧派一批部曲赶去高昌,还有……得先带一批棉种和耕具以及牛马去。在未来,咱们的部曲可能不足,还得想办法多买一些胡奴。在关内,也想办法招揽一些佃户来,这采摘棉花,灌溉,耕种,处处都要人力……钱的事,不必担心,想办法借贷就是。”
“喏。”
缓了缓,崔志正又吩咐道:“家里的一些子弟,也不能闲着,三房那边,想办法安排去二皮沟还有朔方等地的棉纺作坊里,让他们先学习一下棉纺的流程,将来咱们自己要在高昌建立棉纺的作坊。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得把路修好,这高昌和西宁、朔方的铁路若是能修通,那么便再好不过了!关于这事,我得去和朔方郡王殿下去细谈。”
以往的时候,管事的但凡听到崔志正谈及陈正泰,大抵都是用‘那个家伙’或者是‘那狗东西’之类的用词,现在却已开始郑重其事的‘朔方郡王殿下’了。
这让管事的有点不适应,他觉得叫那个家伙之类的用词,更让自己舒服一些。
…………
各家租了地,另一边租的地还在进行丈量,可是西宁的世族们,却已开始磨刀霍霍了。
八百万亩土地,陈正泰一点点的放出,全部租种出去,均价在三百文上下。
这也意味着,陈家即便是躺在地上吃,一年下来,就竟有两千四百万贯的收益。
对于这个收益,陈正泰自己都吓了一跳。
武珝则笑盈盈地道:“恩师这算是抓住了整个棉纺产业的源头。百姓们的衣算是彻底的抓牢了,至于下游涉及到的棉花种植,以及纺织,终于是别人的事,不过这个数目,还是很是惊人的……将来得产出多少的棉纺品啊。”
陈正泰便也笑道:“这天下的百姓,都要有衣穿,有被褥盖,何况未来的人口,还在不断的增长,再者说了,这些棉布,将来还要兜售给这天下各邦,真若是让这高昌都种植上棉花,还怕没有市场?不过……三百文每亩,确实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管他呢,我先钱挣了再多,谁会嫌钱多呢!不过这些钱,陈家也不是白得的,将来少不得还要修桥铺路筑城,保一方的平安!所以……他们终是不亏的!”
“何况,你以为他们真将这些地都拿去种植棉花?将来若是铁路修建起来,他们借着地利,还真不知会做什么买卖呢。这三百文,其实只是地税而已。这些世族,在关内没有缴税的习惯。可到了关外,怎么能让他们不缴税?想当初,为了吸引人口,不得不给他们优惠,只是现在,却非要巧立一个地租,让他们来缴税了。有了这些地租税,陈家在关外,才能大有可为。”
武珝恍然大悟,原来这只是巧立名目而已。
不过话说回来,世族在关内确实没有缴税的习惯,这些人素来隐匿人口,家中又有不少子弟为官,朝廷怎么可能将税交到他们头上!
而在关外,本就人口紧缺,当初这些世族,可是陈正泰费尽了工夫请来的,当初也没想过税务的问题。
若是一直如此下去,河西的人口确实是多了,也开始日渐繁华,可若是没有税务支撑,难道一直靠陈家贴钱维系吗?
陈正泰随即道:“平叛的时候,之所以将这些家伙们统统拉去观摩,其实也有敲山震虎的意思,本质就是告诉他们,我能弹指之间灭了侯君集,还有他的三万铁骑,现在他们已出了关,该占得便宜也让他们占了,却不能让他们一直占着便宜。关外不比关内,这地方……可没多少的王法!”
“在关内,朝廷要忌惮他们。可到了关外,他们想要立足,就得靠我们陈家。倘若真撕破了脸,那侯君集,便是他们的下场。否则,你以为他们干嘛如此的踊跃,还有态度一下子的变了,你看看崔家多起劲啊,这崔志正倒是个绝顶聪明的人。”
武珝点了点后,而后轻笑道:“只是不知现在长安如何了,无论如何,恩师也斩了那侯君集,这侯君集毕竟是吏部尚书呢。”
“这个无碍。”陈正泰摇摇头,很是坦然地道:“侯君集是谋反,大家都亲眼见着的,我也只不过平叛而已,更何况我也不想杀他的,要怪就怪薛仁贵那家伙太用力了。听说要收那侯君集的尸首的时候,几个人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那马槊拔了出来。”
武珝忍不住吐吐舌头,那侯君集死的确实有点惨!
而后她看了看陈正泰,忍不住道:“恩师似乎心思不在此,不知还有什么心事?”
眼前这个家伙的观察力,陈正泰不是第一次领教了,便坦诚地道:“朝廷那边,固然需要小小的担心,可最令我担心的还是这些世族啊。”
“世族?”武珝不禁有点意外,便道:“他们有什么担心的?不是刚刚才威慑了他们吗?”
陈正泰摇头道:“这一次征高昌,让他们吃到了甜头,自此之后,这天下的棉花,都要出自他们这些世族人家了。可你想想看,这将意味着什么?以往的时候,世族们在关内,他们要挣钱,便要不断的侵蚀寻常小民们的土地,因而……朝廷认为他们是危害。现在他们出了关,靠着征高昌,不费吹灰之力,便可跟着我们陈家得到大量的好处。那么……你觉得他们的欲望,会就这样停止吗?”
武珝骤然之间明白了,不禁道:“恩师的意思是……”
陈正泰认真地道:“我的意思是……世族的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所谓欲壑难填,便是此理。我听闻……现在有一群子弟已经开始去了西域诸国游历……想来……是他们的心思已经活泛起来了吧。”
“游历……”武珝顿时噗嗤一笑:“莫不是细作吧。”
“哈哈……”陈正泰也不禁给逗笑了,随即道:“大抵是如此吧,此次征高昌,已震动西域和波斯诸国,甚至连吐蕃也开始变得不安。不过……这些世族,只怕要不安分了。人就是这样,尝了一点甜头,便总想继续尝试下去,是永远不会满足的。”
武珝却是道:“那么这样做,对恩师有什么不利呢?”
陈正泰便道:“也不是全然不利,只是眼下,当务之急是先将铁路修建起来,如若不然,首尾不能相顾,又贸然与人挑衅,这未必是好事。好啦,不说这些了,还是等朝廷的消息吧。”
事实上,陈正泰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实际上……世族在关内,确实对土地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世族,依靠自己的优势,不断的兼并土地,可出了关,却发现进入了另一个全新的世界。
尤其是工商的发展,让他们意识到,原来并不是只有种植出粮食的土地才有价值,这世上的土地越来越有价值。
崇山峻岭可以开采和发掘出煤炭和各种金属矿石。
高昌的荒芜之地里,可以种植出棉花。
草原可以蓄养牛马。
工商的发展,就必须大量的原材料,而原材料的大量需求,就让这些世族对于任何土地,都有了新的渴望。
以往大家只在乎耕地,可当他们发现,这世上许多土地,比之耕地更有价值时,他们的胃口,也就变得越来越大起来了。
更何况,铁路的出现,令距离变得不再遥远,货物的运输,不再是耗时耗力的事。
陈正泰越发的意识到,许多世族已经开始滋生出了野心。
在西宁城里,一群世族子弟,自发的形成了某些团伙,他们开始将张骞和班超祭起来,各种推崇班超和张骞的学说已开始成形。
一些背着一柄剑,就敢带着仆从前往高昌,甚至前去西域诸国的子弟们,似乎也开始各种晃悠。
他们通过商贾,通过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打听着来源于西域和更远的方向,所发生的所有传闻。
这些看上去只是民间自发的一些行为,可实际上……在这背后,是由贪欲所支撑,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各种文化和风气上的改变。
这个时候,人们开始以游历四方为荣,以推崇班超和张骞来彰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