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上巳节快要来了。
风和日丽,大地回春。
长安城外的官道上,游春踏青和扫墓祭祖的车马人流往来不绝。
午后三刻。
落魄唐门的长公子唐珃和他的母亲宋氏,带了两个仆从自备马车悄然出城,准备去渭水河畔山里的唐平墓祭扫。
唐平死于去载的甘露之变,适逢清明。
当然主要是唐珃想要顺道出城散散心,对于十九岁的唐珃来说,这大半年来在家中隐居可真是憋坏了。
一路上野花遮道马蹄留香,览不尽十里杏花红,河堤柳丝长。
南山脚下背阴处的这一大片谷地,算是长安城最大的公墓。
那些来不及或者出于种种原因无法迁回原籍安葬的达官贵人,死后都葬在此处。比如唐平和唐突的母亲上官氏。
与很多华美壮观的私家墓园相比,就说与那隔壁不远处致仕大太监马存亮家的墓园相比,唐平的墓地实在是太寒酸了一些。
人家有墓有碑,陵前有两排石人、石兽和阙楼,还有高大牌坊,唐家这边就只是简单圈起了一块地,竖起了两块碑。
倒也不是唐家没有钱修,而是唐珃不敢修,生怕引起宫里太监党羽的注意,引来祸端。
唐平死在太监手里,原本逍遥自在的唐大公子一下子就从贵公子变成了一只苟延残喘的野狗。
唐珃母子还在路上。
马存亮已经带着他那在京的同样为太监、在内侍省任职的长子马元谋和次子马元贯,还有一大群的仆从和婢女,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祭祖仪式。
唐时很多大太监都有子嗣,无非是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走了后门没有阉割干净,本身就是假太监,照样幽门暗度、生儿育女。仇士良就是这种情况。这就是公开的秘密。
还有一种就是入宫前已经生儿育女,而在入宫得势之后,不少大太监选择让儿子同样入宫当太监,父子相应,互为臂膀。
马存亮就是这种情况。
不过唐突觉得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马存亮是太监中的异类。
贪婪、凶残、欺上瞒下等等这些负面标签,统统与他无关,他是太监中罕见的忠义之人,数朝元老,在京城太监中威望很高。
唐突觉得就算马存亮是欺世盗名之辈,但至少他跟仇士良是水火不容的两路人。
对他来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就足够了。
马存亮还有两个儿子,都在外地藩镇军中任职监军。
赋闲在家的马存亮一家今日上午出城扫墓,准备扫墓完了就去渭水河畔聚餐踏春。
祭扫仪式有点繁琐。马存亮明显有点心不在焉地上完香,烧完了纸马纸钱,又起身来推开仆从子女的拱卫,独自一人站在墓园入口处,面色凝重地望向了远处的山中。
虽然出来踏春游玩,但他的心情着实很糟糕。天气晴好,他心中阴云密布。
马家墓园的左侧,是一片并不规则的柳树林,每一棵柳树上都绿芽萌生,在春风中疯长。
唐突安安静静隐藏在了柳林深处,躲在一棵两人粗的古柳树后。
他望着数十丈开外站着的白面无须清瘦精干的马存亮,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太监首领,忧心忡忡。
马存亮之所以坚决申请致仕,出宫归隐在长安永嘉里。主要因素是受到仇士良当权派的排挤,次要因素是对当今皇帝极为失望。
皇帝受了一点挫折就一蹶不振,整日窝在宫里借酒消愁,让马存亮看得无奈。
而且他觉得年轻皇帝真是宽仁有余,缺乏胆魄。
甘露之变时,如果皇帝能在仇士良一伙关闭宫门时振臂一呼,亲自带人讨贼,当场杀了仇士良,马存亮认为皇帝还是有机会逆转局势。
可惜皇帝当时吓得战战兢兢,惊慌失措间躲在人群背后不敢动弹,白白错失了大好机会。
按照原本的走向,马存亮致仕后不到一年就暴病而亡,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他的死因。
唐突判断马存亮并不是病死,而是死于仇士良的刺杀。
他曾经在一本散史古籍中读到过关乎马存亮上巳节前出城祭祖遇刺、随后一病不起的记录片段。不论真假,唐突认为可以有枣没枣打一杆子。
如果说在这个时候,长安城中还有谁能有本事影响大唐的政局走向,与仇士良等人抗衡,那就非马存亮莫属了。
所以对于唐突来说,马存亮现在绝对不能死。
也所以,他返回长安两日了,什么事都没干,一直安排唐斗隐在暗处关注着马存亮,俗称盯梢。
他不是让唐斗给马存亮当保镖,而是确保马存亮能活着。
有些人死了比活着更重要,有些人活着比死了更有价值,马存亮当然属于后者。
至于仇士良为什么要派人行刺马存亮,傻子都能看明白。
除了政见不同,还是为了权力。
马存亮的威望太高、资历太深。不除掉马存亮,仇士良就永远不能成为宫中太监真正的精神领袖。
只有马存亮死了,仇士良才能高枕无忧。
仇士良其人暴虐残酷,先后杀死二王、一妃、四宰相,刺杀马存亮一个致仕太监有什么好奇怪的。
实际上为打击异己,仇士良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
甘露之变后,宰相李石辅佐朝政,申张皇纲,引起仇士良的嫉恨。
后来的开成三年正月初五,李石在上朝途中遇刺,被冷箭射伤,纵马奔回府邸,在临近坊门时又遇刺客伏击。
幸亏马匹受惊逃逸,刺客失手砍中马尾,李石这才得以幸免。
唐突想起史书上关于李石遇刺的这段记录,眸光中的杀机越来越浓。
这仇士良不仅是少年杀父的仇人,还是祸乱大唐的元凶。
黑色年代,畏惧屠刀之人,必死于屠刀之下。唐突决心要做一个义无反顾的潜伏者,不是为了给少年复仇,而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未来。
他在青州煞费苦心布下的局,终极目标还是为了除掉仇士良。
从根本上说,不除掉仇士良,他在大唐何以发展?
他是唐平的庶子。只要仇士良健在,做官出仕永无机会。
就算是……进宫当太监,都不一定有前途。
唐突想起这个话题,裤裆中就感觉一阵冷飕飕的。
清风拂过,周遭柳树上,万千枝条随风摆动沙沙作响。
唐突眸光一转,眼角的余光收入两个持弩箭黑衣人的诡秘背影,他心神一震,该来的果然还是来了。
这两个黑衣杀手避在柳树林边缘处的两棵树下,手中弩箭已经抬起瞄准了独自沉思怀着万千心事的马存亮,马存亮距离杀手也就是不到百步,在这个距离下弩箭必杀。
唐突的心神顿时绷紧。
他实在是没有把握,唐斗这个吃货和黄信配合,能不能在这种危急时刻爆发出应有的力量来,拯救马存亮于倒悬。
上巳节快要来了。
风和日丽,大地回春。
长安城外的官道上,游春踏青和扫墓祭祖的车马人流往来不绝。
午后三刻。
落魄唐门的长公子唐珃和他的母亲宋氏,带了两个仆从自备马车悄然出城,准备去渭水河畔山里的唐平墓祭扫。
唐平死于去载的甘露之变,适逢清明。
当然主要是唐珃想要顺道出城散散心,对于十九岁的唐珃来说,这大半年来在家中隐居可真是憋坏了。
一路上野花遮道马蹄留香,览不尽十里杏花红,河堤柳丝长。
南山脚下背阴处的这一大片谷地,算是长安城最大的公墓。
那些来不及或者出于种种原因无法迁回原籍安葬的达官贵人,死后都葬在此处。比如唐平和唐突的母亲上官氏。
与很多华美壮观的私家墓园相比,就说与那隔壁不远处致仕大太监马存亮家的墓园相比,唐平的墓地实在是太寒酸了一些。
人家有墓有碑,陵前有两排石人、石兽和阙楼,还有高大牌坊,唐家这边就只是简单圈起了一块地,竖起了两块碑。
倒也不是唐家没有钱修,而是唐珃不敢修,生怕引起宫里太监党羽的注意,引来祸端。
唐平死在太监手里,原本逍遥自在的唐大公子一下子就从贵公子变成了一只苟延残喘的野狗。
唐珃母子还在路上。
马存亮已经带着他那在京的同样为太监、在内侍省任职的长子马元谋和次子马元贯,还有一大群的仆从和婢女,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祭祖仪式。
唐时很多大太监都有子嗣,无非是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走了后门没有阉割干净,本身就是假太监,照样幽门暗度、生儿育女。仇士良就是这种情况。这就是公开的秘密。
还有一种就是入宫前已经生儿育女,而在入宫得势之后,不少大太监选择让儿子同样入宫当太监,父子相应,互为臂膀。
马存亮就是这种情况。
不过唐突觉得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马存亮是太监中的异类。
贪婪、凶残、欺上瞒下等等这些负面标签,统统与他无关,他是太监中罕见的忠义之人,数朝元老,在京城太监中威望很高。
唐突觉得就算马存亮是欺世盗名之辈,但至少他跟仇士良是水火不容的两路人。
对他来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就足够了。
马存亮还有两个儿子,都在外地藩镇军中任职监军。
赋闲在家的马存亮一家今日上午出城扫墓,准备扫墓完了就去渭水河畔聚餐踏春。
祭扫仪式有点繁琐。马存亮明显有点心不在焉地上完香,烧完了纸马纸钱,又起身来推开仆从子女的拱卫,独自一人站在墓园入口处,面色凝重地望向了远处的山中。
虽然出来踏春游玩,但他的心情着实很糟糕。天气晴好,他心中阴云密布。
马家墓园的左侧,是一片并不规则的柳树林,每一棵柳树上都绿芽萌生,在春风中疯长。
唐突安安静静隐藏在了柳林深处,躲在一棵两人粗的古柳树后。
他望着数十丈开外站着的白面无须清瘦精干的马存亮,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太监首领,忧心忡忡。
马存亮之所以坚决申请致仕,出宫归隐在长安永嘉里。主要因素是受到仇士良当权派的排挤,次要因素是对当今皇帝极为失望。
皇帝受了一点挫折就一蹶不振,整日窝在宫里借酒消愁,让马存亮看得无奈。
而且他觉得年轻皇帝真是宽仁有余,缺乏胆魄。
甘露之变时,如果皇帝能在仇士良一伙关闭宫门时振臂一呼,亲自带人讨贼,当场杀了仇士良,马存亮认为皇帝还是有机会逆转局势。
可惜皇帝当时吓得战战兢兢,惊慌失措间躲在人群背后不敢动弹,白白错失了大好机会。
按照原本的走向,马存亮致仕后不到一年就暴病而亡,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他的死因。
唐突判断马存亮并不是病死,而是死于仇士良的刺杀。
他曾经在一本散史古籍中读到过关乎马存亮上巳节前出城祭祖遇刺、随后一病不起的记录片段。不论真假,唐突认为可以有枣没枣打一杆子。
如果说在这个时候,长安城中还有谁能有本事影响大唐的政局走向,与仇士良等人抗衡,那就非马存亮莫属了。
所以对于唐突来说,马存亮现在绝对不能死。
也所以,他返回长安两日了,什么事都没干,一直安排唐斗隐在暗处关注着马存亮,俗称盯梢。
他不是让唐斗给马存亮当保镖,而是确保马存亮能活着。
有些人死了比活着更重要,有些人活着比死了更有价值,马存亮当然属于后者。
至于仇士良为什么要派人行刺马存亮,傻子都能看明白。
除了政见不同,还是为了权力。
马存亮的威望太高、资历太深。不除掉马存亮,仇士良就永远不能成为宫中太监真正的精神领袖。
只有马存亮死了,仇士良才能高枕无忧。
仇士良其人暴虐残酷,先后杀死二王、一妃、四宰相,刺杀马存亮一个致仕太监有什么好奇怪的。
实际上为打击异己,仇士良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
甘露之变后,宰相李石辅佐朝政,申张皇纲,引起仇士良的嫉恨。
后来的开成三年正月初五,李石在上朝途中遇刺,被冷箭射伤,纵马奔回府邸,在临近坊门时又遇刺客伏击。
幸亏马匹受惊逃逸,刺客失手砍中马尾,李石这才得以幸免。
唐突想起史书上关于李石遇刺的这段记录,眸光中的杀机越来越浓。
这仇士良不仅是少年杀父的仇人,还是祸乱大唐的元凶。
黑色年代,畏惧屠刀之人,必死于屠刀之下。唐突决心要做一个义无反顾的潜伏者,不是为了给少年复仇,而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未来。
他在青州煞费苦心布下的局,终极目标还是为了除掉仇士良。
从根本上说,不除掉仇士良,他在大唐何以发展?
他是唐平的庶子。只要仇士良健在,做官出仕永无机会。
就算是……进宫当太监,都不一定有前途。
唐突想起这个话题,裤裆中就感觉一阵冷飕飕的。
清风拂过,周遭柳树上,万千枝条随风摆动沙沙作响。
唐突眸光一转,眼角的余光收入两个持弩箭黑衣人的诡秘背影,他心神一震,该来的果然还是来了。
这两个黑衣杀手避在柳树林边缘处的两棵树下,手中弩箭已经抬起瞄准了独自沉思怀着万千心事的马存亮,马存亮距离杀手也就是不到百步,在这个距离下弩箭必杀。
唐突的心神顿时绷紧。
他实在是没有把握,唐斗这个吃货和黄信配合,能不能在这种危急时刻爆发出应有的力量来,拯救马存亮于倒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