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在听到俸禄可以至少提高一倍以上之后,许多原本还有些抱怨,精神萎靡的官员,立马就变得抖擞起来。
对杜乘风说到的可能晚上要加班工作的事情,也变得不那么在乎了。
昨天工部那名官员在询问的时候,杜乘风说过俸禄可以提高一倍,一众官员还是将信将疑的,今天再次听到杜乘风亲口承诺,大家彻底相信了。
这样说来,换了个国君,也挺好的,俸禄增加一倍以上,无形之间,大家对杜乘风这个新国君,也就更加坦然地接受了,印象也好上了几分!
至少在李世民手上,就算你表现得再好,除非是李世民特别高兴,有所赏赐,否则,不好意思,俸禄是固定的。
长安城内,有钱有势的官员毕竟只是一少部分,还有不少官员在养家糊口之后,只是小有剩余的。
也并不是说所有官员都是有贪墨的机会,也不是所有的官员都有那个胆子去贪,所以这个提高一倍以上的俸禄,对于大部分官员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于是乎,又有不少官员纷纷表态。
“回陛下,照顾新同僚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一点也不辛苦!”
“请陛下放心,就算再辛苦臣等也一定会做到当日事当日毕的!”
“陛下,为了国家和人民,为了炎黄帝国的大业,微臣就算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
到最后,为了在新皇帝面前获得更好的印象,一些官员在表示忠心之余,甚至开始恭维奉承起来了。
杜乘风不喜欢这样的马屁,挥手制止了。随口说道:“既然各位都没有什么意见,那就件事情就这么定了。”
“而且为了不浪费大家的时间,同时为了保证大家有更好的精神用来认真工作,从今往后,早朝改为七天一次,时间从辰时四刻开始!每日正式工作的时间也从辰时四刻开始!”
“所有政务,除非你们拿不定主义的,处理不了的,必需要我亲自处理的,按时呈报上来之外,其余的尽可能做到在衙门内解决。”
更改早朝制度的想法对杜乘风来说,好像就是一个很随性的决定。
实际上却代表着他全面改制的开始。
这每日的早朝就像现代一些外资企业的每日早会一样,杜乘风很是看不惯。
典型的形式主义,很不务实。
经常是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也要拿到朝堂上来探讨商议一番,往往浪费时间不说,还搞得不尽人意。
而且几个月前,杜乘风就跟李世民提过建议,各司其责。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官员去处理解决,要不然国家养着一帮官员有什么用。
就好比你工部碰上了解决不了的难题,你拿到朝堂上来,让礼部、刑部、户部的一些非专业人员来提意见,参考解决有什么用?
最终做决定的或者能帮助解决问题的,或许也只有皇帝和工部自己。
又好比你刑部的案件,拿到朝堂上来讨论,又想表达什么,又有什么意义?
难道还能因为其他官员或者皇帝的一些言论,来影响案件的走向和判定吗?
刑部一切案件如果处理,自当以律法来决定,由大理寺来审核。
反正还真别说,杜乘风了解过古代的早朝制度,确实是这样。
一件事情被提出来,皇帝拿不定主意的,往往会询问其他官员的意见。
问题是其他官员都不是专业的呀,这样的意见又有什么多少参考价值。
皇帝也不是全能的呀!只有专业人员的建议才能对皇帝有更好的参考作用。
炎黄城那边现在就是七天一次早朝,结果显然要好上很多。
因为官员的自主能力上来了,处理事情的效率也就快多了。
杜乘风理想中的早朝制度,更应该是一种总结会议。
每次把七天内的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做一次统一汇报,这样才更有利于皇帝有一个最直观的判断,并且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同时早朝也可以是朝廷发布新制度,新政策的场所。
早朝七天一次?
文武百官不约而同地怔了怔,旋即又是一阵惊喜,连忙齐声高呼道:“陛下英明!陛下英明!”
可以说连同魏征在内的一些老臣,都对这个七天一次的早朝制度连声赞同。
百官们心里皆是一阵暗喜:这才第一天,新皇帝给他们的惊喜真是一个接一个呀!果然是明主呀!
大家都是正常人,正常人自然更喜欢人性化的制度。
七天一次早朝,无疑让百官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处理自己的工作,也不用每天去忍受一些毫无意义的扯皮。
试问这么好的制度怎么能不让他们开心。
而李世民心中更是唏嘘和懊悔。
做为曾经的皇帝,他难道不想工作更轻松一些,不想多休息一会吗?天天要早朝,也是很累的!
他记得以前杜乘风跟他建议过,为什么他就没有魄力去实行呢?
多好的制度呀!解脱了自己也解脱了百官,可是为什么他就没有这个勇气和觉悟呢?
李世民想了想,归根结底,还是像杜乘风说的,千百年来,受儒家的影响,他们的思维一直固化了。
认为这些制度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是礼节,是祖制,是每一个皇帝必需要经历的过程。
他们总是自发的认为,这种经过千百年流传的制度,一定是正确的,一定要遵守的。
从来没有人像杜乘风这样,换一个角度去想,也没有人像杜乘风这样,敢于去打破这种旧制!
又或者说只有杜乘风有这个实力和资格去改变。
这要换成是他李世民提出这样的制度,不用说,肯定又会被魏征和那些御史一类的言官,指着自己鼻子骂,骂自己疏于朝政,只顾享受,会断送大唐江山等等一大堆难听的话。
偏偏杜乘风提出来,却没有一人反对,包括魏征这种老顽固也表示赞同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杜乘风早已经用他一次又一次超前的眼光和卓越见解,征服了魏征这种极度心高气熬之人。
所以当他提出了要彻底清理世家官员,要从国子监选拔候补官员,要废除以前的早朝制度,魏征他们这些人都沉默了,认同了。
一想到这些,李世民又觉得自己好失败,再一次被杜乘风打击得体无完肤,全身上下浮现出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随后杜乘风又语气凝重地再次叮嘱道:“侯君集,孔颖达,选拔官员这件事,你们二人务必要配合好。这是我炎黄帝国对官员选拔制度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见证国子监新式教育成果的时刻,希望两位务必认识对待,不要让全国的学子失望。”
“是陛下!臣等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侯君集和孔颖达不约而同地保证道。
对杜乘风说到的可能晚上要加班工作的事情,也变得不那么在乎了。
昨天工部那名官员在询问的时候,杜乘风说过俸禄可以提高一倍,一众官员还是将信将疑的,今天再次听到杜乘风亲口承诺,大家彻底相信了。
这样说来,换了个国君,也挺好的,俸禄增加一倍以上,无形之间,大家对杜乘风这个新国君,也就更加坦然地接受了,印象也好上了几分!
至少在李世民手上,就算你表现得再好,除非是李世民特别高兴,有所赏赐,否则,不好意思,俸禄是固定的。
长安城内,有钱有势的官员毕竟只是一少部分,还有不少官员在养家糊口之后,只是小有剩余的。
也并不是说所有官员都是有贪墨的机会,也不是所有的官员都有那个胆子去贪,所以这个提高一倍以上的俸禄,对于大部分官员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于是乎,又有不少官员纷纷表态。
“回陛下,照顾新同僚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一点也不辛苦!”
“请陛下放心,就算再辛苦臣等也一定会做到当日事当日毕的!”
“陛下,为了国家和人民,为了炎黄帝国的大业,微臣就算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
到最后,为了在新皇帝面前获得更好的印象,一些官员在表示忠心之余,甚至开始恭维奉承起来了。
杜乘风不喜欢这样的马屁,挥手制止了。随口说道:“既然各位都没有什么意见,那就件事情就这么定了。”
“而且为了不浪费大家的时间,同时为了保证大家有更好的精神用来认真工作,从今往后,早朝改为七天一次,时间从辰时四刻开始!每日正式工作的时间也从辰时四刻开始!”
“所有政务,除非你们拿不定主义的,处理不了的,必需要我亲自处理的,按时呈报上来之外,其余的尽可能做到在衙门内解决。”
更改早朝制度的想法对杜乘风来说,好像就是一个很随性的决定。
实际上却代表着他全面改制的开始。
这每日的早朝就像现代一些外资企业的每日早会一样,杜乘风很是看不惯。
典型的形式主义,很不务实。
经常是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也要拿到朝堂上来探讨商议一番,往往浪费时间不说,还搞得不尽人意。
而且几个月前,杜乘风就跟李世民提过建议,各司其责。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官员去处理解决,要不然国家养着一帮官员有什么用。
就好比你工部碰上了解决不了的难题,你拿到朝堂上来,让礼部、刑部、户部的一些非专业人员来提意见,参考解决有什么用?
最终做决定的或者能帮助解决问题的,或许也只有皇帝和工部自己。
又好比你刑部的案件,拿到朝堂上来讨论,又想表达什么,又有什么意义?
难道还能因为其他官员或者皇帝的一些言论,来影响案件的走向和判定吗?
刑部一切案件如果处理,自当以律法来决定,由大理寺来审核。
反正还真别说,杜乘风了解过古代的早朝制度,确实是这样。
一件事情被提出来,皇帝拿不定主意的,往往会询问其他官员的意见。
问题是其他官员都不是专业的呀,这样的意见又有什么多少参考价值。
皇帝也不是全能的呀!只有专业人员的建议才能对皇帝有更好的参考作用。
炎黄城那边现在就是七天一次早朝,结果显然要好上很多。
因为官员的自主能力上来了,处理事情的效率也就快多了。
杜乘风理想中的早朝制度,更应该是一种总结会议。
每次把七天内的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做一次统一汇报,这样才更有利于皇帝有一个最直观的判断,并且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同时早朝也可以是朝廷发布新制度,新政策的场所。
早朝七天一次?
文武百官不约而同地怔了怔,旋即又是一阵惊喜,连忙齐声高呼道:“陛下英明!陛下英明!”
可以说连同魏征在内的一些老臣,都对这个七天一次的早朝制度连声赞同。
百官们心里皆是一阵暗喜:这才第一天,新皇帝给他们的惊喜真是一个接一个呀!果然是明主呀!
大家都是正常人,正常人自然更喜欢人性化的制度。
七天一次早朝,无疑让百官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处理自己的工作,也不用每天去忍受一些毫无意义的扯皮。
试问这么好的制度怎么能不让他们开心。
而李世民心中更是唏嘘和懊悔。
做为曾经的皇帝,他难道不想工作更轻松一些,不想多休息一会吗?天天要早朝,也是很累的!
他记得以前杜乘风跟他建议过,为什么他就没有魄力去实行呢?
多好的制度呀!解脱了自己也解脱了百官,可是为什么他就没有这个勇气和觉悟呢?
李世民想了想,归根结底,还是像杜乘风说的,千百年来,受儒家的影响,他们的思维一直固化了。
认为这些制度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是礼节,是祖制,是每一个皇帝必需要经历的过程。
他们总是自发的认为,这种经过千百年流传的制度,一定是正确的,一定要遵守的。
从来没有人像杜乘风这样,换一个角度去想,也没有人像杜乘风这样,敢于去打破这种旧制!
又或者说只有杜乘风有这个实力和资格去改变。
这要换成是他李世民提出这样的制度,不用说,肯定又会被魏征和那些御史一类的言官,指着自己鼻子骂,骂自己疏于朝政,只顾享受,会断送大唐江山等等一大堆难听的话。
偏偏杜乘风提出来,却没有一人反对,包括魏征这种老顽固也表示赞同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杜乘风早已经用他一次又一次超前的眼光和卓越见解,征服了魏征这种极度心高气熬之人。
所以当他提出了要彻底清理世家官员,要从国子监选拔候补官员,要废除以前的早朝制度,魏征他们这些人都沉默了,认同了。
一想到这些,李世民又觉得自己好失败,再一次被杜乘风打击得体无完肤,全身上下浮现出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随后杜乘风又语气凝重地再次叮嘱道:“侯君集,孔颖达,选拔官员这件事,你们二人务必要配合好。这是我炎黄帝国对官员选拔制度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见证国子监新式教育成果的时刻,希望两位务必认识对待,不要让全国的学子失望。”
“是陛下!臣等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侯君集和孔颖达不约而同地保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