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太仆陈濞将御辇驶回未央宫,没过一会儿,刘弘便换好了衣服,出现在了未央宫西北角的作室门。
    未央宫位于长安城西南角,西、南两面宫墙都紧贴城墙,东墙外是尚冠里和武库,北墙外,则是西起直城门,东至霸城门,将长安城拦腰分为南北两半的藁(gǎo)街。
    而未央宫内部,实际上也和长安城,以及绝大多是中国古代城池一样,采用横街竖陌的道路格局规划。
    未央宫北墙两道门,分别是稍靠西的作室门,以及稍靠东的司马门。
    作室门的由来,是因为宫门内,便是位于未央宫西北角的少府作室;而司马门外,正是大名鼎鼎的未央宫北阙!
    东墙之上唯一门,乃名东阙门,门外是尚冠街,将紧邻未央宫东宫墙的武库和尚冠里南北隔开。
    这三个门,算是较为人所熟知,也经常有人进出的宫门。
    但实际上,除了北墙的作室门、司马门,以及东墙的东阙门外,长安城西、南两面宫墙,也同样有三道宫门。
    ——位于南墙,同时包含宫墙、城墙职责的西安门;位于西墙,也同样宫、城两用的章城门,以及只做宫门,宫门外数十步却堵着长安城墙的卢口门。
    未央宫内的二街三陌,也同样是从这六道宫门延伸而来。
    北面的作室门、司马门向南延伸出道路,西面的卢口门、冬面的东阙门又直线相连,在未央宫北半部,形成了一个‘艹’字形道路。
    在这个‘艹’字的左上角,便是少府作室,以及平日里办公的官署;
    正上方的缺口,遍布着石渠阁、鸳鸾殿、暴室,以及椒房殿为主体的合欢殿、飞翔殿等皇后专属宫殿群;
    右上角,则是金马殿、兰林殿、凤凰殿等后妃宫殿群,以及位于未央宫东北角的钟室。
    刘弘刚来到这个位面时,正式被钟室为原主驾崩所敲击的钟鸣声所唤醒。
    ‘艹’字的下半段,左下角是一片硕大的广场,右下角是宣明殿、广明殿,正下方,则是未央宫前殿,以及隔水相望的玉堂殿。
    玉堂殿,便是张嫣还没被刘弘‘发现时’,被软禁的宫殿。
    通常情况下,朝中百官公卿无论是入宫参加朝会,还是被刘弘单独召见,亦或是要拜见刘弘,都要从‘艹’字右边那一竖的最上端,即司马门入宫。
    沿着右边那一横往南走上数百步,走到那一竖和横交错的位置,往左稍走数十步,便到温室殿、宣室殿、清凉殿组成的未央宫前殿了。
    作室门、司马门、卢口门、东阙门所组成的道路,在未央宫北半部分呈现出‘艹’字,剩下的章城门和西安门,则在未央宫南半部分形成了一个粗矮的‘7’字形。
    这个‘7’字西起章城门,大约向东延伸至北阙正南方向的位置,而后直角转南,直抵西安门。
    在这个‘7’字上方,便是未央宫前殿;左下方,是供给、储蓄整个未央宫用水的沧池;右面,则是专门负责饲养马匹、停放御辇的未央厩。
    一‘艹’,一‘7’,便是未央宫内所有的道路组成。
    乍一听上去,似乎只是几条平常的道路,但作为封建时代俊国主意巅峰代表——汉室的政治文化中心,未央宫内的每一条道路,都有着十分明确的职责。
    南面的西安门宫、城两用,听上去是皇帝从皇宫里直接出城的最佳选项,但实际上,但凡是个有身份的人,便不大可能见过西安门。
    盖因为从西安门进入未央宫,最多五十步,便会到达未央厩。
    所以与其说,西安门是未央宫直接通往城外的通道,倒不如说,西安门是专门留给未央厩,用来输送、运出马匹,以及运入饲料、运出粪便的。
    毕竟未央宫是皇宫,乱糟糟的马群、散落一地的干草、臭味熏天的粪便,显然都不太方便从司马门送进来或运出去。
    西安门如此,同处‘7’字形道路另一侧的章城门也不例外。
    ——原本的历史上,在武帝猪爷兴建建章宫,从此开始‘不住在城里,改住城外’之前,章城门,一直都是少府的专用通道。
    盖因为从章城门西出长安,再走不远,便是汉室皇家苑林:上林苑。
    虽然少府在未央宫内有作室、有官署,但未央宫显然容不下汉室最为庞大、最为臃肿的行政部门,掌管着刘汉皇帝所有财富的少府。
    所以未央宫内的少府作坊,实际上只进行一些相对情节、简易,且没有噪音的生产活动,如纺织布匹等。
    少府剩下的绝大部分生产场所,都散落在长安城外,其中又由以上林苑为其中之最。
    毕竟武器军械、弓弩箭矢什么的,也不可能在未央宫里生产建造;但生产人物结束了,又需要送样品到未央宫内的少府属衙,供少府官员审核。
    同样的道理:武器军械、弓弩箭矢、乃至于各式农具,也同样不太方便从司马门送入宫,甚至都不方便出现在长安街头。
    ——再怎么说,武器军械什么的,也算是军国重器了,多少还是需要些隐秘性。
    如此说来,未央宫内的‘7’字道路,基本就是类似角门、后门的性质,并不用于正常进出。
    剩下的四个门,职责就简单多了。
    ——北阙所在的司马门,是任何一个人通过正轨渠道进入未央宫的唯一通道,同时也是皇帝正式出行、回宫时的唯一通道。
    尚冠里以西的东阙门,显然也是类似‘特事特办’性质——能从东阙门进出未央宫的,基本都是功侯贵勋。
    当然,即便是功侯贵勋,有正事儿要汇报,或被正式召见,也依旧要走司马门,走东阙门的状况,基本都是皇帝私下单独召见,或是功侯想私下偷偷见皇帝一面。
    除此之外,东阙门还在祭奠社稷、太庙以及高庙的时候,充当朝臣百官进出宫的通道。
    ——东阙门离社稷、太庙、高庙都更近些,百官又是靠走的,自然要按最近的路提前赶到,然后等绕了未央宫一大圈的皇帝刘弘了。
    这么说来,位于‘艹’字形道路重点的北四门当中,司马门是最热闹,也是最常见人影进出的宫门,东阙门则是功侯勋贵的vip通道。
    那么剩下的卢口门,以及作室门呢?
    可能说起来有些夸张,但事实就是:未央宫东南西北共六座宫门,其中有足足三道,都是为少府而建造!
    没错——卢口门和作室门,也同样是少府物资进出未央宫的专属通道。
    非要说哪里有意外,那便是作室门,由于其门内不远便是石渠阁的缘故,偶尔被石渠阁内的博士、史官们借用。
    但总体而言,说此时的章城门、卢口门、作室门都是少府的专用通道,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至于其中的区别,也是十分好理解。
    ——章城门是未央宫内的少府作室,与长安城以南的上林苑少府产业之间的通道;
    而少府在未央宫内的‘领土’,大概占了整个未央宫的十五分之一,是未央宫前殿群的足足六倍!
    如此庞大的行政区域,自然是渭泾分明——北半边作室,南半边官署。
    所以,靠近少府官署的卢口门,实际上是少府匠人、低级官吏进出未央宫的通道。
    还是那个老生常谈原因:匠人‘粗鄙’,且大都属于体制外,让他们走司马门,不太合适。
    少府如此庞大的产业,名下光是百石以上级别的官僚就不下数千,负责布匹纺织、工具铸造等方面的奴隶、匠人更是数以十万计。
    光是每天要到少府官署打卡上班的,恐怕就不下千人之多!
    要知道即便是朝臣百官、功侯贵勋、宗亲外戚齐聚的大朝仪,都不过大几百人而已。
    要是让这千把号人每天从司马门进进出出,那即便不考虑未央宫的安全性,也会使百姓心目中,对未央宫持有的神圣感逐渐缺失。
    ——天子走了司马门,那司马门是御门;朝臣走了司马门,那司马门便是官门。
    可隔壁家编席贩履,祖上三代城旦舂的大老粗进司马门,算是怎么回事?
    所以卢口门的存在意义,实际上便类似于‘少府官署正门’。
    之所以要用宫门做少府属衙的‘大门’,除了少府属衙位于未央宫之内的原因以外,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安全。
    ——作为汉室政治文化中心,皇帝、皇后乃至于太子的居所,未央宫的安全有多重要,自然是不必赘述。
    既然如此,那在未央宫西宫墙外开一栋门,顺便审查一下出入人员的信息,显然也是题中应有之理了。
    与章城门、卢口门相比,作室门,无疑更像是少府真正用来运入材料、运出产物的通道。
    在正常情况下,少府作室生产的布匹,都是用少府自己样的蚕剥茧抽丝所制成。
    而少府生产的布匹,产量也同样是一个庞大到令人发指的数字。
    产物都如此庞大,那作为原材料贡献者的蚕,显然也不可能占用寸土寸金的未央宫。
    所以平日里,作室门大都被用来运入蚕丝,以及往外运出成品布匹,而后搬到少府位于城外的仓库储存。
    除了搬运蚕丝、布匹的苦力,以及想抄近道前往石渠阁的博士、史官之外,作室门几乎不会出现其他人的身影。
    而现在,刚从长乐宫回来的刘弘一身便装,毫无预兆的出现在了作室门外。
    这意味着什么?
    没有人知道。
    自高皇帝鼎立汉室至今凡二十余载,少府的生产、运作,几乎从来都不会被皇帝过问。
    绝大多数情况下,刘汉皇帝只会在每年年初的大朝仪当中,借着朝臣百官分别汇报过去一年的工作内容是,让少府大体汇报一下少府的状况。
    这里的‘大体汇报’,那真的是要多大,就有多大。
    ——在刘弘任命田叔为少府,在少府强力推行财务报表,严格记录、核查财务状况之前,汉室的少府卿,从来都未曾有过‘少府大概有多少钱’的认知。
    刘弘还记得前世,从一本野史读物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景帝登基后,匈奴遣使敲诈,景帝顿时大怒,起了提兵北上,和匈奴一决死战的心。
    这时,作为帝师的晁错自然是百般劝解,万般阻拦,却也没能让气在头上的景帝刘启回心转意。
    在脑海中敷衍的拟定‘决战庙算’之后,景帝刘启大手一挥,让将军们开始准备北上战斗。
    在这期间,景帝随口向当时的少府卿桃侯刘舍问了一嘴:少府有多少粮食、军械?够大军用多久?
    恰恰就是这一问,让景帝刘启彻底放弃有生之年提兵北上的打算。
    倒也不是说,当时的汉室穷到根本打不起任何一场仗——要知道当时的汉室,已经经历了文景之治的整个前半段,正处于上升期。
    真正让刘启放弃决战的,是少府那低到令人咂舌的效率。
    在刘启提问之后,桃侯刘舍当场一拜:陛下别急,臣这就去查一下。
    这一查,刘舍便从景帝刘启登基的公元前157年,查到了吴楚之乱爆发的公元前154年。
    ——景帝刘启放弃硬刚,决定送女和亲,刘舍在查少府有多少粮食;
    ——公主到了匈奴,刘启开始和晁错盘算起削藩策,刘舍在算少府有多少粮食;
    甚至于,都到了吴王刘濞伙同楚王刘戊扯旗造反的那一天,刘舍还没弄清楚:少府究竟有多少存粮,充作军粮够用多久!
    因为少府的产业,实在是太庞大、太分散了······
    历史上的文帝一朝,宠臣邓通得刘恒信任,主持少府铸钱之事,到了景帝刘启登基,杀猪过年的时候,邓通的铸钱作坊都开到了蜀地!
    没错,就是那个和关中隔着山川峻岭,让李太白发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感叹的蜀地!
    邓通倒后,这些作坊根本就无法被少府查明,最终平白便宜了蜀地豪商卓王孙、程郑婴二人。
    粮食也一样——少府掌控下的粮仓,几乎是遍布整个关中!
    若非如此,刘弘也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将‘售粮铺’开到关中各地,还不用花费什么成本。

章节目录


少帝成长计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中丞佐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中丞佐吏并收藏少帝成长计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