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秋分。
    天气渐渐转凉。
    正当秋收时节,需要及时收获、上仓。
    毛概学社经过这几个月时间的传播,已经把第三个盐丁村子盐仓村彻底消化,给盐仓村的盐丁老百姓进行了开智。
    王由桢也完成了对于二弟子薄珏的教导,把数理化初中教材教给了他,剩下的就是看他自学了。
    检查完大弟子焦勖和二弟子薄珏这段时间以来的学业,王由桢便离开了茅草屋学堂,前往了水力纺纱厂和水力织布厂附近的仓库。
    这个仓库是最近修筑出来的,用的全是清一色的青砖灰瓦,看起来要比周围村子的土和茅草屋富贵很多。
    只不过这间仓库不是用来住人,是为了更好的储存纱锭和棉布,耗费了足足将近三四百两银子修筑的一片很大的青砖绿瓦仓库。
    王由桢走过索桥,穿过河水湍急的潍水,来到了位于潍水岸边同样是青砖绿瓦的仓库。
    看门的门房是三个村子里的一名孤寡老人,年纪比较大了,又没有一儿半女的。
    王老爷子便给他找了一个看门的营生,让他有了一条活路。
    孤寡老人瞧见王家的长子长孙来了,赶紧把偏门给打开了,让王由桢走进了这座青砖绿瓦的仓库。
    来到仓库的院子里。
    没内院墙,也没有捶拱门,更没有假山水池。
    只是一片宽敞的大院子,院子里开了一口水井。
    这个水井一是用来防止走水的情况,二是用来给院子里的门房和青壮盐丁吃水用的。
    宽敞院子两旁分别是储存纱锭的库房,以及储存棉布的库房。
    王伢人正在储存棉布的甲字库,勘察里面的棉布情况。
    王伢人瞧见侄儿王由桢过来了,把手里的账目交给了娘子,带着侄儿走向了正北的堂屋。
    正北的堂屋里面摆放了一些官帽椅,王伢人坐在主位上,王由桢坐在下手的位置。
    两人的手边都有一些粗瓷茶具,各自倒了一杯茶叶末子。
    王伢人放下手里的茶杯,首先开口说:“两家水利工厂的棉布买卖越来越大了。”
    “需要的棉花也越来越多,现在每个月需要的棉花大概两三百担。”
    “两三百的棉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一担等于一百斤,也就是说每个月需要两三万斤的棉花。”
    王伢人瞧见侄儿王由桢露出深思的表情,继续说道:“咱们以前买的棉花基本上用得差不多了,两家水利工厂要想继续生产,只能继续买大宗的棉花。”
    “但咱们的纱锭和棉布这么廉价,对外宣称是因为佛朗机商人从倭寇那里运来廉价的棉花。”
    “咱们真要是一直在鱼儿镇买大宗的棉花,时间久了肯定会引起符烟山响马的怀疑。”
    王由桢对于二叔掌管两个水利工厂,比自己亲自掌管都要放心。
    二叔亲自说出这件事了,想必是已经有了解决的对策。
    要不然也不会在今天喊自己过来,现在都是八月秋分时节了。
    已经到了秋天了,开办第一家水力纺纱厂的时候还是早春,距离现在已经过去大半年的时间了。
    王由桢主动问了一句:“二叔有什么办法吗?”
    王伢人敦厚的笑了笑:“办法倒是有,也只有这么一个。”
    “过去咱们家的实力不够,只是有十几个青壮男丁的宗祠。”
    “所以二叔就一直没有说出这个办法,但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你爷爷不仅是当上了粮长。”
    “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和三个盐丁村子成为了一家人。”
    二叔王伢人说到这里,王由桢大致就有了一些猜测。
    不外乎两个办法,一个是自己买来一艘小型福船,到其他的州府买大宗的棉花。
    另一个就比较困难了,那就是拿下胶水出海口的小码头。
    叔侄二人说到这里,刚要继续往下说。
    青砖绿瓦的仓库再次走来两个人:一个是王由桢的父亲王昌沐,另一个是王由桢的三叔王来聘。
    王来聘显然是听到了两人的对话,爽朗地笑了一声说道:“不只是棉花。”
    “还有其他的东西也要谋一条出路。”
    “按照大儿给的《步兵操典》上的操练方式,每天消耗的硝石硫磺木炭可不少,这些违禁货物又不能去市集买。”
    “咱们这三次缴获的硝石木炭硫磺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要想办法找到一条稳定的火药买卖路线。”
    王由桢对于父亲和三叔一起的到来,没有感到半点的意外,因为他正是接到了父亲的通知才过来的。
    今天他们一家四口,主管家里所有事物的四个人,就要敲定接下来的方向。
    王昌沐这个王家长子来了,王伢人也主动站了起来,把主位让给了兄长王昌沐。
    自己和三弟王来聘坐在了下手,并且亲自给兄长王昌沐倒了一杯茶。
    王昌沐喝了一口茶水,放下茶杯说道:“棉花的大宗买卖,以及火药的稳定买卖。”
    “这两件事对于咱们来说是当下最要紧的。”
    “棉花买卖关系着两家水利工厂的生产,火药买卖关系着三个村子最重要的安危问题。”
    王昌沐提到的这两件事,王伢人和王来聘两人是深有体会,忍不住郑重地点了点头。
    王由桢对于这些事情同样是心里有数,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的主要精力是放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上面。
    既然做了一个甩手掌柜,那就把这些事情交给了三名长辈。
    并且这三名长辈在各自的方面,都比他做的要出色得多。
    就像他在工业革命进程方面的作用,无可替代。
    父亲王昌沐在太祖思想的传播上,二叔王伢人在经商方面,三叔王来聘在兵马操练方面。
    同样对于王由桢来说,都是无可替代的。
    王由桢通过上一件事,得知父亲对于人心算计方面的深沉,知道父亲十分都不简单。
    没有先说出自己的想法,毕竟父亲的对策更符合大明人的思想,也更容易成功,主动问了一句:“不知道父亲有什么看法?”

章节目录


我在古代建工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科创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科创板并收藏我在古代建工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