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闵元启说完,梁世发便抱拳道:“有大人的这些宣示,我想就算我战死了,家里婆娘嚎几声也就算了,毕竟就算属下活着,若不是有大人提携也不过就是如此,甚至还远远不如。妇人们只要有粮,守着膝前儿女总有希望和盼头,怕也就不会怎么难过了。”
“这真晦气话。”闵元启摇了摇头,忍不住笑骂道:“哪有这样说话的!”
但看看四周闵元金和杨志晋等人的脸色,显然众人对梁世发的话,都是颇为赞同。
闵元启一次给的十石粮和布匹,加起来也就十来两银,这倒不是太过逾。营兵入伍前也能领五两安家银,其实就是朝廷提前给的抚恤银。若士兵战死了此前的安家银就是抚恤银,若有些将领或文官为人仁厚大方,将士战死后或多或少再给些抚恤,差不多也就是平均一二两银,不可能超过五两。
大半的官兵战死也就是死了,甚至根本不会有人知会这些将士的家人,更不要提什么抚恤了。
特别是万历之后,大战频发,总兵副将级别的都死了过百,明军加起来直接战死疆场的最少好几十万人,这么多人朝廷哪抚恤的起?连正常军饷都发不起的军队,财政破产的朝廷,加上向来视士兵如草芥炮灰的文官和大将,抚恤这两个字就不必提起了。
闵元启这里,事前没有安家银,加起来给十石粮几匹布,不算过逾。
不过接下来的养育遗族,每月给粮,还有布,肉,蛋,柴之类,看着所费不多,但代表的是一种诚意,一年花费怕也差不多要十两银了。
而且这抚恤不是两三年,一直待战死旗军遗族中有十八岁的成丁出现,才会停止。
其实按当时的标准,女真人是十五成丁,大明向来是十六岁男以上算成丁,闵元启将战死旗军的遗族养育到十八才算成丁,意味着每家每户要多出两三年的抚恤银,这就更显仁德厚道了。
也怪不得梁世发原本一脸难色,到听到最后时脸色由阴转晴,甚至并不感觉为难了。
闵元启也是若有所得,这年世道和年代,人们的平均寿命可能也就是三十到四十左右,医疗水平极差,这个时代的医术也就是比巫术强一些,就算差强人意的医疗水准也不是平民百姓负担的起的。
士大夫们动辄活到花甲古稀,甚至是耄耋之年也不稀奇,普通的百姓长期生活在饥饿或温饱线上,长期的艰苦劳作,营养不良,缺医少药,后世不需用药静养几天就能痊愈的小病,在这个时代使一条满身精瘦肌肉,看着生龙活虎的农家汉子丧命也并不稀奇。
至于孩童夭折,老年人的脆弱就更不必提了。
一到冬天和初春,严寒和缺衣少食使贫民大量死去,城市中每天都有路倒尸被集中收集推出城去焚化掩埋,广袤的农村之中,死人就更加不稀奇了。
在严酷的环境下,那些上等人可以填词作赋,悲春伤秋,而百姓们就如蝼蚁般的苟活着,过多的情感只是一种负担,梁世发等人的态度就是相当明显了,如果当家人突然死了且毫无所留,那些妇人将过的异常艰难,如果没有宗族亲友的相助,她们和孩子们的下场就可想而知。
如果有了闵元启的抚恤和保证,虽然还不免伤心,但更多的便是欣慰了。
这些还算优厚的抚恤,足够妇人们安心带着孩子,将死去旗军的儿女养大成人,对农耕民族来说,生生不息,传承不绝,有香火血食,这已经是足够了。
对闵元启来说,抛去真实的情感不谈,用少量的钱粮厚抚阵亡旗军的遗族,对他来说所费不多,但除了告慰逝者和安抚遗族之外,更多的好处便是活着的将士。
每个旗军都知道自己没有后顾之忧的话,在疆场厮杀之时,迸发出来的勇气和力量将会成倍的增加。
今日之战,虽然不至于用到镇抚兵,但闵元启也是知道是战前的动员加上对违犯军法旗军的严惩,使得很多旗军感觉畏惧,士气,训练,加上军法三位一体,加上战事一直打的很顺,旗军人数虽少,在装备训练士气等各方面都碾压土匪,此战胜利不值得骄傲。
倒是战事中的问题不少,旗队间脱节,各总配合不到位,缺乏一槌定音的攻击手段,闵元启的调派指挥也缺乏良性,过于稳妥持重。
若不是后来被闵元直所启发,闵元启果断改横为纵,兜剿包抄,怕是有一半左右的海盗土匪都能顺利逃出生天。
倒不是闵元启嗜血好杀,而是海盗土匪之流都是凶穷极恶之辈,这一次杀戮很重,双方结下了深仇大恨,不斩草除根的话,剩下来的盗匪虽然不是对手,也不可能有阵而后战的勇气,但隔三差五的跑到云梯关这里,时不时抽冷子偷袭一下四周村落,或是抢掠外出买粮的商队,甚至驾船在海边河上抢掠都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
虽然对整个第三百户的根基而言,小打小闹不足以动摇根基,但长此以往,人心浮动而不自安,影响整体收益是必然之事。
能一举剿灭,岂能留着他们回去过年不成?
海盗和来犯土匪几乎是被剿杀的干干净净,自己一方损失不大,接下来的便是重整队伍,汲取经验教训,然后扩大旗军人数,争取在两个月内再建四个百总为一司,有两个司的兵力后,再建成骑兵总,近卫突击总,还有传令旗队,护卫旗队,镇抚旗队等直属单位,再加上辅助各司的主官,辅吏,文书等人员,一个完整的千总部就算建设完成。
以闵元启的考量,一个千总部还得配上若干后勤部队,现在一个小队配一个火兵,一个旗队再额外配几个火兵,这些火兵和旗队火兵以骡马携带一定的辎重,但没有办法负担整个千总部。
还得再配一个辎重旗队或辎重总,这样差不多也就够了。
骡马数量得再增加多倍,现在的骡马数量和闵元启设想的高后勤保障还相差甚远。
就算是和历史上的唐军相比也是差远了,唐军的辎重骡马配给堪称豪华,明军是拍马也追不上,两者差太远了。
此外就是要训练一些二线部队,负责驻防守备,也可以是地方治安武装。
这样的部队训练强度不能和一线千总部的战兵相比,薪饷待遇也差一层,适合那些犹豫迟疑的青壮军户,他们训练和守备一段时间后,可能不甘薪饷低一级,自愿加入战兵部队,也可以直接强行选拔进入。
至于年龄在三十五以上五十以下,精力衰退的军户,就比较适合加入二线守备防御部队,成为一线部队力量的补充。
如果再建起若干个农兵总,云梯关这里有三千人左右的武装,就算有过万流寇和客兵压境,闵元启感觉依托地利加上人和,未尝不可以与敌军一战。
到了那个地步,云梯关就算稳下来了,在这乱世里算真正有了自保之力。
不过一想到这一层,闵元启也是有些迟疑犹豫,如果从普通旗军和军户的视角来看,能在这乱世中自保已经是幸事,还想要求更多?但闵元启却是知道,清军南下是迟早的事,而自己到时候要么剃发投降,要么就得面临清军铁骑,自己和麾下旗军,是否是八旗兵的对手?
抗住一波进攻,清军调集主力来攻又怎么办?
若积累了一定的兵力和财力物力,提前南下又如何?
到时候如何说服众人随自己南下逃难,不要说旁人,就连闵元启自己想想也是心疼的很。
为什么主兵比客兵士气高,保护自己这一方水土,不光是家人亲朋,还有从小生长的环境,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熟悉,是自己长大成人的地方,放眼看去都是故旧亲朋,还有祖先的祠堂墓地,家族传承,将这些东西一古脑的全部放弃,想想也是心痛难舍。
知道历史走向的闵元启尚且如此,何况其余众人?
真是多想无益,越想越烦。
也只有见步行步,见招拆招了。
“自来说慈不掌兵,我现在是明白了,今日之后,元启你的崛起将势不可挡。”闵乾德也是在旗军中转了一圈,与诸多相熟的武官和家族亲友和故旧见面,众人对这位闵家现任的老族长也是极为敬重,但当闵乾德在阵亡将士中发现了两个闵家后辈的尸身后,面色也是极为难看起来。
叔侄二人并肩等候,李可诚已经紧急召了几百军户过来,附近的几个百户都赶了来,各人对闵元启都是极为恭谨,甚至有几个百户脸上充满着畏惧神情。
闵元启最少在云梯关这里已经是一家独大,副千户的官职不值一提,要紧的还是手中的实力。
以这一次四百多 旗兵展现出来的战力,就算闵元启对着大河卫的掌印指挥也是有着底气,对方说不定还得主动示好来拉拢结好于他。
大量的军户蚂蚁般的出现在海边,将土匪和海盗的尸体搬抬到一起,过百人持着铲锹等物在海边不远处挖着深坑,这里反正是无用的滩涂地,正好适合埋尸。
倒是在挖坑抬尸的过程中,不少军户七手八脚的将土匪身上完好的衣袍剥下,甚至染了血的也不放过,反正回去浆洗干净一样能穿用。除了衣袍外,鞋子和一些杂物当然也不会被放过,什么小刀,身上的盐包,火折子等物,统统都被翻了出来。
军户之穷困窘迫,从眼下的动作中就能看的出来,他们实在是太穷困了,哪怕是这些血污的衣裳和微不足道的杂物,对这些军户来说也是难得的好东西。
闵乾德的感慨来自于对自身能力不足的自省,也是看到眼前的场面有感而发。
“元启你的治下,军户们就比其余各百户强的多。”闵乾德肃然道:“此战过后,你的影响会大大增加,盐池一成,获利也会成倍增加。身为你的族叔,自是望你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不过,也是希望你记得闵家先祖扎根于此。若有万一之机会,也要帮扶一下其余各百户,使眼前这些人的命数也能变好一些……”
“这真晦气话。”闵元启摇了摇头,忍不住笑骂道:“哪有这样说话的!”
但看看四周闵元金和杨志晋等人的脸色,显然众人对梁世发的话,都是颇为赞同。
闵元启一次给的十石粮和布匹,加起来也就十来两银,这倒不是太过逾。营兵入伍前也能领五两安家银,其实就是朝廷提前给的抚恤银。若士兵战死了此前的安家银就是抚恤银,若有些将领或文官为人仁厚大方,将士战死后或多或少再给些抚恤,差不多也就是平均一二两银,不可能超过五两。
大半的官兵战死也就是死了,甚至根本不会有人知会这些将士的家人,更不要提什么抚恤了。
特别是万历之后,大战频发,总兵副将级别的都死了过百,明军加起来直接战死疆场的最少好几十万人,这么多人朝廷哪抚恤的起?连正常军饷都发不起的军队,财政破产的朝廷,加上向来视士兵如草芥炮灰的文官和大将,抚恤这两个字就不必提起了。
闵元启这里,事前没有安家银,加起来给十石粮几匹布,不算过逾。
不过接下来的养育遗族,每月给粮,还有布,肉,蛋,柴之类,看着所费不多,但代表的是一种诚意,一年花费怕也差不多要十两银了。
而且这抚恤不是两三年,一直待战死旗军遗族中有十八岁的成丁出现,才会停止。
其实按当时的标准,女真人是十五成丁,大明向来是十六岁男以上算成丁,闵元启将战死旗军的遗族养育到十八才算成丁,意味着每家每户要多出两三年的抚恤银,这就更显仁德厚道了。
也怪不得梁世发原本一脸难色,到听到最后时脸色由阴转晴,甚至并不感觉为难了。
闵元启也是若有所得,这年世道和年代,人们的平均寿命可能也就是三十到四十左右,医疗水平极差,这个时代的医术也就是比巫术强一些,就算差强人意的医疗水准也不是平民百姓负担的起的。
士大夫们动辄活到花甲古稀,甚至是耄耋之年也不稀奇,普通的百姓长期生活在饥饿或温饱线上,长期的艰苦劳作,营养不良,缺医少药,后世不需用药静养几天就能痊愈的小病,在这个时代使一条满身精瘦肌肉,看着生龙活虎的农家汉子丧命也并不稀奇。
至于孩童夭折,老年人的脆弱就更不必提了。
一到冬天和初春,严寒和缺衣少食使贫民大量死去,城市中每天都有路倒尸被集中收集推出城去焚化掩埋,广袤的农村之中,死人就更加不稀奇了。
在严酷的环境下,那些上等人可以填词作赋,悲春伤秋,而百姓们就如蝼蚁般的苟活着,过多的情感只是一种负担,梁世发等人的态度就是相当明显了,如果当家人突然死了且毫无所留,那些妇人将过的异常艰难,如果没有宗族亲友的相助,她们和孩子们的下场就可想而知。
如果有了闵元启的抚恤和保证,虽然还不免伤心,但更多的便是欣慰了。
这些还算优厚的抚恤,足够妇人们安心带着孩子,将死去旗军的儿女养大成人,对农耕民族来说,生生不息,传承不绝,有香火血食,这已经是足够了。
对闵元启来说,抛去真实的情感不谈,用少量的钱粮厚抚阵亡旗军的遗族,对他来说所费不多,但除了告慰逝者和安抚遗族之外,更多的好处便是活着的将士。
每个旗军都知道自己没有后顾之忧的话,在疆场厮杀之时,迸发出来的勇气和力量将会成倍的增加。
今日之战,虽然不至于用到镇抚兵,但闵元启也是知道是战前的动员加上对违犯军法旗军的严惩,使得很多旗军感觉畏惧,士气,训练,加上军法三位一体,加上战事一直打的很顺,旗军人数虽少,在装备训练士气等各方面都碾压土匪,此战胜利不值得骄傲。
倒是战事中的问题不少,旗队间脱节,各总配合不到位,缺乏一槌定音的攻击手段,闵元启的调派指挥也缺乏良性,过于稳妥持重。
若不是后来被闵元直所启发,闵元启果断改横为纵,兜剿包抄,怕是有一半左右的海盗土匪都能顺利逃出生天。
倒不是闵元启嗜血好杀,而是海盗土匪之流都是凶穷极恶之辈,这一次杀戮很重,双方结下了深仇大恨,不斩草除根的话,剩下来的盗匪虽然不是对手,也不可能有阵而后战的勇气,但隔三差五的跑到云梯关这里,时不时抽冷子偷袭一下四周村落,或是抢掠外出买粮的商队,甚至驾船在海边河上抢掠都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
虽然对整个第三百户的根基而言,小打小闹不足以动摇根基,但长此以往,人心浮动而不自安,影响整体收益是必然之事。
能一举剿灭,岂能留着他们回去过年不成?
海盗和来犯土匪几乎是被剿杀的干干净净,自己一方损失不大,接下来的便是重整队伍,汲取经验教训,然后扩大旗军人数,争取在两个月内再建四个百总为一司,有两个司的兵力后,再建成骑兵总,近卫突击总,还有传令旗队,护卫旗队,镇抚旗队等直属单位,再加上辅助各司的主官,辅吏,文书等人员,一个完整的千总部就算建设完成。
以闵元启的考量,一个千总部还得配上若干后勤部队,现在一个小队配一个火兵,一个旗队再额外配几个火兵,这些火兵和旗队火兵以骡马携带一定的辎重,但没有办法负担整个千总部。
还得再配一个辎重旗队或辎重总,这样差不多也就够了。
骡马数量得再增加多倍,现在的骡马数量和闵元启设想的高后勤保障还相差甚远。
就算是和历史上的唐军相比也是差远了,唐军的辎重骡马配给堪称豪华,明军是拍马也追不上,两者差太远了。
此外就是要训练一些二线部队,负责驻防守备,也可以是地方治安武装。
这样的部队训练强度不能和一线千总部的战兵相比,薪饷待遇也差一层,适合那些犹豫迟疑的青壮军户,他们训练和守备一段时间后,可能不甘薪饷低一级,自愿加入战兵部队,也可以直接强行选拔进入。
至于年龄在三十五以上五十以下,精力衰退的军户,就比较适合加入二线守备防御部队,成为一线部队力量的补充。
如果再建起若干个农兵总,云梯关这里有三千人左右的武装,就算有过万流寇和客兵压境,闵元启感觉依托地利加上人和,未尝不可以与敌军一战。
到了那个地步,云梯关就算稳下来了,在这乱世里算真正有了自保之力。
不过一想到这一层,闵元启也是有些迟疑犹豫,如果从普通旗军和军户的视角来看,能在这乱世中自保已经是幸事,还想要求更多?但闵元启却是知道,清军南下是迟早的事,而自己到时候要么剃发投降,要么就得面临清军铁骑,自己和麾下旗军,是否是八旗兵的对手?
抗住一波进攻,清军调集主力来攻又怎么办?
若积累了一定的兵力和财力物力,提前南下又如何?
到时候如何说服众人随自己南下逃难,不要说旁人,就连闵元启自己想想也是心疼的很。
为什么主兵比客兵士气高,保护自己这一方水土,不光是家人亲朋,还有从小生长的环境,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熟悉,是自己长大成人的地方,放眼看去都是故旧亲朋,还有祖先的祠堂墓地,家族传承,将这些东西一古脑的全部放弃,想想也是心痛难舍。
知道历史走向的闵元启尚且如此,何况其余众人?
真是多想无益,越想越烦。
也只有见步行步,见招拆招了。
“自来说慈不掌兵,我现在是明白了,今日之后,元启你的崛起将势不可挡。”闵乾德也是在旗军中转了一圈,与诸多相熟的武官和家族亲友和故旧见面,众人对这位闵家现任的老族长也是极为敬重,但当闵乾德在阵亡将士中发现了两个闵家后辈的尸身后,面色也是极为难看起来。
叔侄二人并肩等候,李可诚已经紧急召了几百军户过来,附近的几个百户都赶了来,各人对闵元启都是极为恭谨,甚至有几个百户脸上充满着畏惧神情。
闵元启最少在云梯关这里已经是一家独大,副千户的官职不值一提,要紧的还是手中的实力。
以这一次四百多 旗兵展现出来的战力,就算闵元启对着大河卫的掌印指挥也是有着底气,对方说不定还得主动示好来拉拢结好于他。
大量的军户蚂蚁般的出现在海边,将土匪和海盗的尸体搬抬到一起,过百人持着铲锹等物在海边不远处挖着深坑,这里反正是无用的滩涂地,正好适合埋尸。
倒是在挖坑抬尸的过程中,不少军户七手八脚的将土匪身上完好的衣袍剥下,甚至染了血的也不放过,反正回去浆洗干净一样能穿用。除了衣袍外,鞋子和一些杂物当然也不会被放过,什么小刀,身上的盐包,火折子等物,统统都被翻了出来。
军户之穷困窘迫,从眼下的动作中就能看的出来,他们实在是太穷困了,哪怕是这些血污的衣裳和微不足道的杂物,对这些军户来说也是难得的好东西。
闵乾德的感慨来自于对自身能力不足的自省,也是看到眼前的场面有感而发。
“元启你的治下,军户们就比其余各百户强的多。”闵乾德肃然道:“此战过后,你的影响会大大增加,盐池一成,获利也会成倍增加。身为你的族叔,自是望你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不过,也是希望你记得闵家先祖扎根于此。若有万一之机会,也要帮扶一下其余各百户,使眼前这些人的命数也能变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