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的类型不同,本来应该找不同的人来演,但宁胜男看完戏文后觉得不用,她们内部重组重组就完事。
这段时间有人试过出去单飞,但效果不如她们一起演出好,赚的钱也没她们一起演出多,所以大伙一琢磨,把宁胜男选做班头,按照苏辂的意思正式成立了正儿八经的戏班子。
宁胜男这次不演提刑官,而是演重要的捕头,好充分发挥她打戏的特长。演提刑官的是个面容方正的中年卖艺人,稍加修饰,他的身量和面容竟与苏涣有些相像,更容易让人将这位提刑官和苏涣联系到一起!
苏辂对选角很满意,亲自见了这位准“提刑官”,私下给他传授了苏涣判案时的口癖。演戏嘛,细节很重要,只有细节到位了,才能让人印象深刻且不出戏!
对方在瓦市混了许多年,全凭着上次的《铁面将军平蛮记》才勉强有了姓名,这回是头一次当主人翁,心情有些激荡,信誓旦旦地向苏辂保证一定会好好演,边说还边把胸脯拍得啪啪响。
台本确定好了,宁胜男这边就正式开始排练新戏了。
这段时间《铁面将军平蛮记》的热度已经降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其他人自己写的传奇新说,已经有一两出戏小火了一把。
蜀地虽然被崇山峻岭构成的天然屏障阻挡着,蜀人却从未停下过走出去的脚步,历朝历代也有不少外来者在蜀中地区,造成了蜀地文化十分多样,融会贯通能力还非常强,绝对不会说“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玩意,我绝对不接受”。
相反,蜀人的接受能力非常强,比如交子这玩意搁别的地方可能根本没人敢想,蜀商就是敢搞,而且还搞得不错!
更难得的是,蜀商敢搞,蜀人还敢用!
也正是因为蜀地有这种氛围,苏辂才会大胆地在舞台形式上搞了点创新,还捣腾出唢呐和抽奖。在蜀人眼里,新鲜事物的出现是很正常的,是老天送给他们的好东西,他们会欣然接受并且大夸特快。
范百福收到叔父范镇的回信时,也收到了苏辂送来的内场票。
这段时间范百福已经收到江先生写的策论。
江先生是个快枪手,要是搁在大宋刚开国那个时期,他绝对是状元苗子。因为那时候殿试就是走个过场,谁先写好殿试文章谁就是状元!
别觉得这种选法很儿戏,当时殿试就是这样搞的,因为皇帝老儿觉得乡试省试已经筛选两轮了,殿试意思意思得了,写得快不正说明考生才思敏捷吗?
直到有个考生得意洋洋地在外头和人比谁写得快,吹牛逼说“今年状元就是我了”,这种只讲速度不看内容的殿试选人模式才正式改革!
江先生学习能力也很强,只要范百福指出某个缺点,他就绝对不会再犯,可塑性非常强。
以前屡试不中,估计是因为找的老师水平太差,把他给耽搁了。
要知道去乡下地方教书的,大多都是落第书生,还是自觉一辈子都没啥希望中进士的那种。要是这老江没试着去找更厉害的老师讨教,只靠落第书生的瞎指导和自己埋头苦学,估计考一辈子都考不中!
有些事情其实不难做到,很多人缺的不是本领,而是方向。
范百福欣然收下苏辂送来的内场票,见苏辂一脸好奇地看着自己刚收到的那封信,也不避着他,还给他介绍了一番,说这信就是他远在开封的叔父范镇写来的。
范百福说道:“上回我去信时正巧提起过来,你也留下看看,说不准我叔父的回信里有写到关于你的。”
苏辂眼前一亮。
范夫子多好啊,跟他爹完全不一样!
他爹有时候明明在写信,还要藏着掖着不给他看,也不知在和他那些个朋友聊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范镇虽然是在给侄儿写信,但到底是落在纸上的东西,不好授人以柄,只得绕着弯子讲了讲狄青在朝中的处境,才提醒范百福告诫苏辂别再让人演那出戏。
苏辂凑在范百福身边跟着看信,看了半天没看懂,不知道信里在打什么哑谜。
涉及朝中之事,范镇写得贼隐晦,苏辂看得云里雾里。还是范百福常年和范镇通信,对他叔父的说话艺术了如指掌,读个一遍就知道信中的含义,耐心地给苏辂解释了一遍。
解释完了,范百福又拿起桌上的内场票,说道:“你哪用人提醒,你那个戏班子都挺久没演过那出戏了。”
苏辂坚决不承认自己思虑有那么深远。
他还是个孩子,他可单纯了,什么文官歧视武官,什么朝中权位都争,他一个字都听不懂,这些事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苏辂矢口否认:“我可没想这么多,我就是觉得那么多人再演了,胜男她们再演也没意思,还不如来出新戏。”说完他又严词纠正,“戏班子也不是我的,班头是胜男,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可不会养戏班子,我多正经一个人啊,我还要清清白白地娶媳妇,您可别凭空污蔑我!”
范百福只笑着听。
这种事朝里朝外都太多了,明面上某样产业跟它背后的靠山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每到逢年过节,掌管着那些产业的人都会“心甘情愿”地捧着利钱去送给靠山。
没权的仗势,有权的拿钱,各取所需、相辅相成。
相比之下,搞个戏班子真不算什么事,唯一可能让人惊讶的可能就是苏辂的年纪了。
既然范百福给看了信,苏辂便得寸进尺地问起狄青之事来。
范百福知道苏辂不是寻常小孩,很多事他是听得懂的,所以把枢密使之位的归属之争给苏辂讲了讲。
军方一把手的位置只许文官上不许武官上?
苏辂听了咋舌不已,忍不住啧啧感慨道:“让外行领导内行这事儿,古来有之!”
范百福听了这句“外行领导内行”,眉心跳了跳,觉得苏辂到底年纪小,什么话都敢往外说。
范百福肃颜教育道:“别瞎说,有些事不是你能评议的。”
苏辂笑眯眯:“那不是因为是在跟您说话吗?要是换了别人,我一准不会这么说!”
范百福也是个文人,他给苏辂分析起来:“要说‘内行’,武将当枢密使还不一定内行,他懂行军打仗、懂兵马调动,但不一定懂怎么处理枢密院事务、协调各衙门的工作。要论这些事的话,文官才算是内行。”
苏辂虚心受教。
范百福见左右无人,一时半会不会有人过来听他们说话,才给苏辂讲了更深层次的原因:“枢密使在文官手里和在武将手里,影响是大不相同的,有道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倘若武将能调动天下兵马,又熟知举国军情,官家岂能放心?如今官家一时兴起将枢密使之职授予狄将军,将来他必然会后悔这一决定,到那时狄将军的处境可就艰难了。”
苏辂听了范百福这番分析,在心里叹了口气。
大宋能打仗,而且能打胜仗,只是很喜欢过河拆桥,比如说打赢了就换文臣去议和;朝廷还喜欢花钱买平安,比如每次议和前算算军费,觉得不如直接给对方点钱让对方别打了,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
武官么,只管去打仗就好,朝廷里头没你的事;而且武官们干上一段时间还得换个地方待,绝对不能让你把士兵养熟,天下是姓赵的,不需要什么杨家军狄家军。
你要是敢那么搞,离死期也不远了。
如今狄青成了枢密使,怕是要从上任那天起就被挑刺到卸任那天!
这段时间有人试过出去单飞,但效果不如她们一起演出好,赚的钱也没她们一起演出多,所以大伙一琢磨,把宁胜男选做班头,按照苏辂的意思正式成立了正儿八经的戏班子。
宁胜男这次不演提刑官,而是演重要的捕头,好充分发挥她打戏的特长。演提刑官的是个面容方正的中年卖艺人,稍加修饰,他的身量和面容竟与苏涣有些相像,更容易让人将这位提刑官和苏涣联系到一起!
苏辂对选角很满意,亲自见了这位准“提刑官”,私下给他传授了苏涣判案时的口癖。演戏嘛,细节很重要,只有细节到位了,才能让人印象深刻且不出戏!
对方在瓦市混了许多年,全凭着上次的《铁面将军平蛮记》才勉强有了姓名,这回是头一次当主人翁,心情有些激荡,信誓旦旦地向苏辂保证一定会好好演,边说还边把胸脯拍得啪啪响。
台本确定好了,宁胜男这边就正式开始排练新戏了。
这段时间《铁面将军平蛮记》的热度已经降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其他人自己写的传奇新说,已经有一两出戏小火了一把。
蜀地虽然被崇山峻岭构成的天然屏障阻挡着,蜀人却从未停下过走出去的脚步,历朝历代也有不少外来者在蜀中地区,造成了蜀地文化十分多样,融会贯通能力还非常强,绝对不会说“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玩意,我绝对不接受”。
相反,蜀人的接受能力非常强,比如交子这玩意搁别的地方可能根本没人敢想,蜀商就是敢搞,而且还搞得不错!
更难得的是,蜀商敢搞,蜀人还敢用!
也正是因为蜀地有这种氛围,苏辂才会大胆地在舞台形式上搞了点创新,还捣腾出唢呐和抽奖。在蜀人眼里,新鲜事物的出现是很正常的,是老天送给他们的好东西,他们会欣然接受并且大夸特快。
范百福收到叔父范镇的回信时,也收到了苏辂送来的内场票。
这段时间范百福已经收到江先生写的策论。
江先生是个快枪手,要是搁在大宋刚开国那个时期,他绝对是状元苗子。因为那时候殿试就是走个过场,谁先写好殿试文章谁就是状元!
别觉得这种选法很儿戏,当时殿试就是这样搞的,因为皇帝老儿觉得乡试省试已经筛选两轮了,殿试意思意思得了,写得快不正说明考生才思敏捷吗?
直到有个考生得意洋洋地在外头和人比谁写得快,吹牛逼说“今年状元就是我了”,这种只讲速度不看内容的殿试选人模式才正式改革!
江先生学习能力也很强,只要范百福指出某个缺点,他就绝对不会再犯,可塑性非常强。
以前屡试不中,估计是因为找的老师水平太差,把他给耽搁了。
要知道去乡下地方教书的,大多都是落第书生,还是自觉一辈子都没啥希望中进士的那种。要是这老江没试着去找更厉害的老师讨教,只靠落第书生的瞎指导和自己埋头苦学,估计考一辈子都考不中!
有些事情其实不难做到,很多人缺的不是本领,而是方向。
范百福欣然收下苏辂送来的内场票,见苏辂一脸好奇地看着自己刚收到的那封信,也不避着他,还给他介绍了一番,说这信就是他远在开封的叔父范镇写来的。
范百福说道:“上回我去信时正巧提起过来,你也留下看看,说不准我叔父的回信里有写到关于你的。”
苏辂眼前一亮。
范夫子多好啊,跟他爹完全不一样!
他爹有时候明明在写信,还要藏着掖着不给他看,也不知在和他那些个朋友聊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范镇虽然是在给侄儿写信,但到底是落在纸上的东西,不好授人以柄,只得绕着弯子讲了讲狄青在朝中的处境,才提醒范百福告诫苏辂别再让人演那出戏。
苏辂凑在范百福身边跟着看信,看了半天没看懂,不知道信里在打什么哑谜。
涉及朝中之事,范镇写得贼隐晦,苏辂看得云里雾里。还是范百福常年和范镇通信,对他叔父的说话艺术了如指掌,读个一遍就知道信中的含义,耐心地给苏辂解释了一遍。
解释完了,范百福又拿起桌上的内场票,说道:“你哪用人提醒,你那个戏班子都挺久没演过那出戏了。”
苏辂坚决不承认自己思虑有那么深远。
他还是个孩子,他可单纯了,什么文官歧视武官,什么朝中权位都争,他一个字都听不懂,这些事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苏辂矢口否认:“我可没想这么多,我就是觉得那么多人再演了,胜男她们再演也没意思,还不如来出新戏。”说完他又严词纠正,“戏班子也不是我的,班头是胜男,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可不会养戏班子,我多正经一个人啊,我还要清清白白地娶媳妇,您可别凭空污蔑我!”
范百福只笑着听。
这种事朝里朝外都太多了,明面上某样产业跟它背后的靠山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每到逢年过节,掌管着那些产业的人都会“心甘情愿”地捧着利钱去送给靠山。
没权的仗势,有权的拿钱,各取所需、相辅相成。
相比之下,搞个戏班子真不算什么事,唯一可能让人惊讶的可能就是苏辂的年纪了。
既然范百福给看了信,苏辂便得寸进尺地问起狄青之事来。
范百福知道苏辂不是寻常小孩,很多事他是听得懂的,所以把枢密使之位的归属之争给苏辂讲了讲。
军方一把手的位置只许文官上不许武官上?
苏辂听了咋舌不已,忍不住啧啧感慨道:“让外行领导内行这事儿,古来有之!”
范百福听了这句“外行领导内行”,眉心跳了跳,觉得苏辂到底年纪小,什么话都敢往外说。
范百福肃颜教育道:“别瞎说,有些事不是你能评议的。”
苏辂笑眯眯:“那不是因为是在跟您说话吗?要是换了别人,我一准不会这么说!”
范百福也是个文人,他给苏辂分析起来:“要说‘内行’,武将当枢密使还不一定内行,他懂行军打仗、懂兵马调动,但不一定懂怎么处理枢密院事务、协调各衙门的工作。要论这些事的话,文官才算是内行。”
苏辂虚心受教。
范百福见左右无人,一时半会不会有人过来听他们说话,才给苏辂讲了更深层次的原因:“枢密使在文官手里和在武将手里,影响是大不相同的,有道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倘若武将能调动天下兵马,又熟知举国军情,官家岂能放心?如今官家一时兴起将枢密使之职授予狄将军,将来他必然会后悔这一决定,到那时狄将军的处境可就艰难了。”
苏辂听了范百福这番分析,在心里叹了口气。
大宋能打仗,而且能打胜仗,只是很喜欢过河拆桥,比如说打赢了就换文臣去议和;朝廷还喜欢花钱买平安,比如每次议和前算算军费,觉得不如直接给对方点钱让对方别打了,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
武官么,只管去打仗就好,朝廷里头没你的事;而且武官们干上一段时间还得换个地方待,绝对不能让你把士兵养熟,天下是姓赵的,不需要什么杨家军狄家军。
你要是敢那么搞,离死期也不远了。
如今狄青成了枢密使,怕是要从上任那天起就被挑刺到卸任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