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辂说到做到,第二天一早就让金刚出去接单。
别看金刚憨憨的,他可是有隐身金手指的存在,出去转悠一圈,还真给弄回几个订单,只是有的要求刁钻,有的得竞争上岗,有的给钱很少,各有各的优缺点!
苏辂从来不提别人做决定,他在纸上写下几个主家的要求,跑去问苏不危:“三哥你看,你想画的是这个壁画,还是这个送子观音?还有这个老人绘像,对你来说也很有锻炼效果,画人物不能只画美人,老的少的,好看的丑陋的,我们都该一视同仁才是。来吧,挑一个吧,如果都喜欢,也可以全部接下!”
苏不危被苏辂的高效率震住了。
想到弟弟一大早为自己找来这么多赚钱路子,苏不危感动得热泪盈眶:“我先看看再说,有些我可能画不来。”
苏辂绷着小脸说道:“真男人不能说自己不行,三哥你要对自己有信心,你要相信没有人能在绘画领域打败你!如果有,那肯定是你自己。遇到困难,我们不能退缩,得迎难而上!克服了眼前的困难,你就离成为画圣更近一步了!”
苏辂这么一堆鸡汤吨吨吨地灌下来,灌得苏不危晕头转向。
苏不危葫芦糊涂地说道:“够不着够不着,我离画圣吴道子还差得远呢,不过我会好好画的,这几家我全画了!”
苏辂很满意,殷勤地送苏不危出门,眼睛里充斥着望哥成龙的深切期盼。
苏不危开始了早出晚归的接单生涯。
画画对他来说本来是兴趣爱好,这会儿突然面对这么多甲方爸爸,苏不危接连遭受了好几顿毒打。
毕竟不是每个甲方爸爸都能欣赏他的风格,他们觉得不满意就要他改,改到符合他们的审美为止。偏偏每个甲方爸爸的喜好还不一样,有的喜欢清淡素雅,有的喜欢大红大绿,有的觉得自己被你画丑了,有的又觉得你画的神佛和他们想象中不太一样。
如果是平时有人对他指手画脚,苏不危肯定甩手就走了,现在却不行。他出来混了两天,才知道赚钱那么难!
好在宋朝流行水墨画,画起来倒是省了不少功夫。
众所周知,工笔画是很难画的,没个十天八天搞不定,水墨画却比较随意,粗糙些的小半天就能出图。
苏不危画画用色比较大胆,很符合普通百姓以及富贾之家的喜好,连需要竞争的单子都顺利脱颖而出,没日没夜地画了几天,终于有了人生中第一笔存款。
秋闱放榜当日,苏不危还迎来了难得的假期。
苏不危跟着几个弟弟去看榜,心里忽然觉得读书也不错,至少赚钱应该没画画这么难!
以前他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买起颜料来眼都不眨一下,无怪乎当初二嫂不太喜欢他。
苏辂不知道他哥反省得这么快,他借着年纪小,挤到前排帮苏轼他们看榜去。
他记得苏轼和苏辙都是进士,秋闱完全是小试牛刀,根本难不倒他们!
苏辂直接在榜单前排找人,一眼便看到苏轼的名字在前头,接着往后又找到苏辙和苏洵。
这次眉州拢共就五十个名额,他们老苏家占了三个!
苏轼他们很快也挤了进来,挨在苏辂身边往榜上看去,找到自己名字后又找另外两个名字。
苏轼现在也才十九岁,哪怕成亲了也还有些少年心性,喜形于色地嚷了出来:“我们都在榜上!”
其他人纷纷看向苏轼三父子,有认得他们的当即上前道喜。
父子同科应试不稀奇,父子三人成了同科举人却很难得,这会儿苏家一下子出了三个举人,最小的那个才刚满十六岁,怎么能让人不羡慕?众人自是又羡又妒,热热闹闹地围着他们说起话来。
苏辂也没闲着,他挤出人群,让小翠给周围小孩送桂花糖,不多不少,一人一颗,算是散散喜气。
早有人回家报喜去了,等苏辂勾着一群小屁孩走到家门口时,程氏她们已经迎了出来。
苏辂抬眼看去,只觉程氏眉间郁色全消,满满的都是高兴。
为丈夫,也为儿子。
程氏不算是多刚强的人,却抚育出了三个出色的孩子,也影响了原本无心向学的丈夫。所以说娶妻娶贤,娶到一个能持家的好妻子,整个家都会不一样。
程氏吩咐底下的人给来道喜的人散喜钱,一家人欢欢喜喜地进了屋。
他们家刚办了桩亲事,如今又迎来父子三人同科中举的喜讯,可谓是四喜临门,府中上下都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合家欢庆之后,苏洵便与程氏商量赴京之事。
从眉山去开封路上想要不那么赶,至少得走两三个月。如今已经快九月了,明年春闱约莫定在二月中旬,满打满算只剩五个月出头,赴考之事宜早不宜迟,他们年前就该出发了。
程氏说道:“无妨,家中有我。”
只是委屈了两个儿媳,都是新婚不久便得面临聚少离多的日子。
不过这也未必是什么坏事,听苏辂那孩子说,女子太早生产对身体不好,最好是十七八岁之后才生育。
程氏虽不知苏辂打哪听来的这些道理,可她仔细观察府中婢子,发现她们在十七八岁前的却还会长个儿,说明在此之前她们还没完全长开。
这说明苏辂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女孩儿自己都没真正长大,怎么适合孕育另一个生命?
正好丈夫儿子不在,她可以给两个儿媳好好调理调理身体,回头生儿育女时不至于损了根本。
程氏心里有了主意,便也没生出太多离愁别绪,反而还肩负起了宽慰两个儿媳的责任。
王弗两人都觉得程氏比她们亲娘对她们都好。
人心都是肉长的,程氏这样待她们,她们自然也愿意敬重程氏、孝顺程氏。
三个男人见家中女人一团和气,心中便没了牵挂,九月九一过,便收拾行囊往成都府而去。
苏轼两人前头得了张方平的指点,苏洵自是万分感激,这次赴京应试肯定得先到成都府拜访张方平。
苏辂兄弟俩也跟着赴京,说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们想跟着去看看。
两个小子是带,四个小子也是带,苏洵一点意见都没有。
一行人趁着薄雾弥漫的清晨出发,齐齐往成都府而去。
程氏几人立在门口相送,看着苏辂他们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远处的雾色之中,心中又是高兴又是不舍。
男人心里永远有着万里鹏程、鸿鹄高志,她们能做的只有守好家宅,等着他们带着功名衣锦还乡。
或者落第后如倦鸟归巢般归来,重整旗鼓等待来年再试。
别看金刚憨憨的,他可是有隐身金手指的存在,出去转悠一圈,还真给弄回几个订单,只是有的要求刁钻,有的得竞争上岗,有的给钱很少,各有各的优缺点!
苏辂从来不提别人做决定,他在纸上写下几个主家的要求,跑去问苏不危:“三哥你看,你想画的是这个壁画,还是这个送子观音?还有这个老人绘像,对你来说也很有锻炼效果,画人物不能只画美人,老的少的,好看的丑陋的,我们都该一视同仁才是。来吧,挑一个吧,如果都喜欢,也可以全部接下!”
苏不危被苏辂的高效率震住了。
想到弟弟一大早为自己找来这么多赚钱路子,苏不危感动得热泪盈眶:“我先看看再说,有些我可能画不来。”
苏辂绷着小脸说道:“真男人不能说自己不行,三哥你要对自己有信心,你要相信没有人能在绘画领域打败你!如果有,那肯定是你自己。遇到困难,我们不能退缩,得迎难而上!克服了眼前的困难,你就离成为画圣更近一步了!”
苏辂这么一堆鸡汤吨吨吨地灌下来,灌得苏不危晕头转向。
苏不危葫芦糊涂地说道:“够不着够不着,我离画圣吴道子还差得远呢,不过我会好好画的,这几家我全画了!”
苏辂很满意,殷勤地送苏不危出门,眼睛里充斥着望哥成龙的深切期盼。
苏不危开始了早出晚归的接单生涯。
画画对他来说本来是兴趣爱好,这会儿突然面对这么多甲方爸爸,苏不危接连遭受了好几顿毒打。
毕竟不是每个甲方爸爸都能欣赏他的风格,他们觉得不满意就要他改,改到符合他们的审美为止。偏偏每个甲方爸爸的喜好还不一样,有的喜欢清淡素雅,有的喜欢大红大绿,有的觉得自己被你画丑了,有的又觉得你画的神佛和他们想象中不太一样。
如果是平时有人对他指手画脚,苏不危肯定甩手就走了,现在却不行。他出来混了两天,才知道赚钱那么难!
好在宋朝流行水墨画,画起来倒是省了不少功夫。
众所周知,工笔画是很难画的,没个十天八天搞不定,水墨画却比较随意,粗糙些的小半天就能出图。
苏不危画画用色比较大胆,很符合普通百姓以及富贾之家的喜好,连需要竞争的单子都顺利脱颖而出,没日没夜地画了几天,终于有了人生中第一笔存款。
秋闱放榜当日,苏不危还迎来了难得的假期。
苏不危跟着几个弟弟去看榜,心里忽然觉得读书也不错,至少赚钱应该没画画这么难!
以前他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买起颜料来眼都不眨一下,无怪乎当初二嫂不太喜欢他。
苏辂不知道他哥反省得这么快,他借着年纪小,挤到前排帮苏轼他们看榜去。
他记得苏轼和苏辙都是进士,秋闱完全是小试牛刀,根本难不倒他们!
苏辂直接在榜单前排找人,一眼便看到苏轼的名字在前头,接着往后又找到苏辙和苏洵。
这次眉州拢共就五十个名额,他们老苏家占了三个!
苏轼他们很快也挤了进来,挨在苏辂身边往榜上看去,找到自己名字后又找另外两个名字。
苏轼现在也才十九岁,哪怕成亲了也还有些少年心性,喜形于色地嚷了出来:“我们都在榜上!”
其他人纷纷看向苏轼三父子,有认得他们的当即上前道喜。
父子同科应试不稀奇,父子三人成了同科举人却很难得,这会儿苏家一下子出了三个举人,最小的那个才刚满十六岁,怎么能让人不羡慕?众人自是又羡又妒,热热闹闹地围着他们说起话来。
苏辂也没闲着,他挤出人群,让小翠给周围小孩送桂花糖,不多不少,一人一颗,算是散散喜气。
早有人回家报喜去了,等苏辂勾着一群小屁孩走到家门口时,程氏她们已经迎了出来。
苏辂抬眼看去,只觉程氏眉间郁色全消,满满的都是高兴。
为丈夫,也为儿子。
程氏不算是多刚强的人,却抚育出了三个出色的孩子,也影响了原本无心向学的丈夫。所以说娶妻娶贤,娶到一个能持家的好妻子,整个家都会不一样。
程氏吩咐底下的人给来道喜的人散喜钱,一家人欢欢喜喜地进了屋。
他们家刚办了桩亲事,如今又迎来父子三人同科中举的喜讯,可谓是四喜临门,府中上下都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合家欢庆之后,苏洵便与程氏商量赴京之事。
从眉山去开封路上想要不那么赶,至少得走两三个月。如今已经快九月了,明年春闱约莫定在二月中旬,满打满算只剩五个月出头,赴考之事宜早不宜迟,他们年前就该出发了。
程氏说道:“无妨,家中有我。”
只是委屈了两个儿媳,都是新婚不久便得面临聚少离多的日子。
不过这也未必是什么坏事,听苏辂那孩子说,女子太早生产对身体不好,最好是十七八岁之后才生育。
程氏虽不知苏辂打哪听来的这些道理,可她仔细观察府中婢子,发现她们在十七八岁前的却还会长个儿,说明在此之前她们还没完全长开。
这说明苏辂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女孩儿自己都没真正长大,怎么适合孕育另一个生命?
正好丈夫儿子不在,她可以给两个儿媳好好调理调理身体,回头生儿育女时不至于损了根本。
程氏心里有了主意,便也没生出太多离愁别绪,反而还肩负起了宽慰两个儿媳的责任。
王弗两人都觉得程氏比她们亲娘对她们都好。
人心都是肉长的,程氏这样待她们,她们自然也愿意敬重程氏、孝顺程氏。
三个男人见家中女人一团和气,心中便没了牵挂,九月九一过,便收拾行囊往成都府而去。
苏轼两人前头得了张方平的指点,苏洵自是万分感激,这次赴京应试肯定得先到成都府拜访张方平。
苏辂兄弟俩也跟着赴京,说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们想跟着去看看。
两个小子是带,四个小子也是带,苏洵一点意见都没有。
一行人趁着薄雾弥漫的清晨出发,齐齐往成都府而去。
程氏几人立在门口相送,看着苏辂他们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远处的雾色之中,心中又是高兴又是不舍。
男人心里永远有着万里鹏程、鸿鹄高志,她们能做的只有守好家宅,等着他们带着功名衣锦还乡。
或者落第后如倦鸟归巢般归来,重整旗鼓等待来年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