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邑。
    孙坚已经连续发了几天高烧。
    吴夫人几乎将整个梁国的医师请遍,诊断后,都说无药可医。
    因为这种病在古代叫做“疡”,后世叫做伤口感染。
    在没有抗生素之前,伤口感染一直是古代战争中最大的杀手之一,仅次于瘟疫。
    往往一场十万人的战争中,如果死亡率达能到五万以上,那么很大概率,都不是因为战损,而是瘟疫。
    而死亡率如果在三万以上,不用问,基本都是战后很多受伤的士兵因伤口感染而死。
    正常来说,这种大规模战争,在战场上的死亡率,能有个一万都算多。
    伤口感染之后,伤口一直不能愈合,最后细菌引发一些其它的并发症,最后导致败血症死亡,在古时候非常常见。
    在这个没有抗生素的年代,一旦出现伤口感染的问题,就意味着患者除了硬扛过去以外,没有任何办法。
    孙策到了下邑之后,看到这种情况焦急如焚,可他再急也没有用,他又不是医师,只能干着急。
    最后还是吴夫人深明大义,让他领兵回前线去。哪怕父亲重病,可基业不能丢。
    孙策带着四部将以及两万大军前脚刚走,刘备曹操大军后脚就到了。
    山阳与梁国咫尺之隔,从昌邑到下邑,拢共不到二百里。数万大军,即便算上前中后各辎重部队,快则两三天,慢则四五日,很快就能抵达。
    刘备曹操鲍信急急来看望孙坚,才刚进入庭院,就闻到院子里弥漫着一股药味,将原本临近八月绽放的桂花香都掩盖过去。
    吴夫人携带着儿女,孙权、孙翊、孙匡、孙尚香等孩子在屋内,看到三人进来,掩面哭诉道:“三位使君。”
    “夫人。”
    刘备和鲍信都是认真拱手一礼。
    曹操看到吴夫人楚楚可怜,风韵犹存,当场犯病,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不过好在身为奸雄,尚有理智,连忙也是拱手一礼。
    “文台。”
    刘备行完礼之后,转身看到了床榻上躺着的孙坚,立即走过去坐在床沿上探望。
    就看到孙坚脸色煞白,发着高烧,肩膀处用麻布做成绷带包扎着,但还是能闻到阵阵恶臭,显然伤口感染发炎,普通治疗伤口的药物根本起不了作用,疮口正在发脓溃烂。
    “夫君已经连续发热数日,昏迷不醒,医师说这是得了疡溃,无药可治。”
    吴夫人眼睛都快哭肿了,可她也没有办法。
    刘备的脸色顿时严肃起来,认真说道:“必须马上送往青州。”
    “青州可以医治?”
    吴夫人顿时燃起了希望,早听说青州泰山学宫医学院乃是天下医师圣地,甚至之前也有不少医师推荐他们过去,莫非那里真的有办法治疗?
    刘备摇摇头:“没有十成把握,但之前我的士兵每逢得了疡溃,用华佗治疗疡溃的方子,基本都能救过来。只是时间拖不得,越拖的话,治疗机会就愈加渺茫,所以必须尽快。”
    华佗有治疗疡溃的办法,疡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些像败血症,不过败血症是疡溃最后的阶段,在那之前,只要补充维生素c以及控制伤口溃烂,还是有救。
    可一旦病情发展到败血症的地步,那就很难抢救过来。所以病情越拖,越难以治疗,刘备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尽快安排送去青州医治。
    吴夫人已经没有了主见,但她知道,在下邑已经给孙坚判了死刑,虽然不知道去青州会怎么样,但至少还有希望。
    因此当下也没有任何犹豫,立即同意了刘备的建议,果断率领全家,跟着孙坚去了青州。
    刘备安排了士兵一路护送,自己则再次领兵南下。
    几日后,大军抵达宜路县。
    此地南下依次是新阳、宋国,过了颖水,就是固始。
    但当他们抵达宜路县之后,前军探马斥候已经在辽阔的平原上,遇到了袁术的游骑兵。
    七月下旬,已是孟秋时节,河南气温不高不低,白日炎热,傍晚清凉。
    刘备派出去的骑兵由张辽统领,这次南下,除了负责北面的臧霸,负责水军的太史慈和黄忠以外,其他人全部带了出来。
    麾下谋士沮授田丰以及数名在历史上没有名字的参谋,武将张飞典韦张辽高顺牵招,实际上还不止,在徐州东海国还有一部分兵马镇守,有陈暮的亲戚蔡阳和秦琪,可以随时从徐州调兵。
    严格来说,张辽并不是斥候骑兵,而是前军统军将领,亲率五千人为大军开路,但他本人不喜欢在军中,因此命令副将领兵,自己则亲率斥候出来查探。
    天色渐晚,张辽带着几十名斥候在前方奔驰探路,忽然在傍晚晚霞的映照中,看到了在不远处一座数丈高的丘陵小山包上,隔着约百丈距离,有七八个黑点正俯瞰他们。
    张辽举目眺望,那是一个个穿着红色汉军军服,外套小札甲,头戴武冠的士兵,为首的人戴了铁质头盔,与刘备军的军服特色几乎一致,没有什么区别。
    但张辽还是认出了他们并非自己的士兵,汉末的时候,大部分诸侯的士兵服饰依旧延续着汉朝士兵服饰,外面是红色军服,再加上一件小札甲,不戴头盔,戴布质武冠。将领则是各种甲胄,有札甲、鱼鳞甲、盆领铠、襦铠、筒袖铠等。
    所以为了区分开来,各路诸侯还是做了一些细节调整。比如刘备的士兵就不再戴武冠,而是戴比普通将领稍微薄一点的头盔,这得益于青州的冶金和开采技术发展,铁器不再匮乏,就连小兵都可以戴头盔,减少伤亡率。
    对方的士兵没有戴头盔,而最近一段时间,张辽也知道,孙策为了给父亲报仇,不仅亲自挑选丹阳精兵组建成了一支白衣黑甲的江东军,还让普通士兵都不戴武冠只扎红巾,以表与袁术吕布决一死战的决心。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在固始战场附近的人,自然也就只有袁术的部队。现在袁术还未称帝,他不承认现在的洛阳朝廷,但明面上却还是左将军,承认的是刘辩的朝廷,所以军服没有改动。
    确认是敌人之后,没有一点点犹豫,也没有一丝丝顾虑。张辽低声吩咐了一句,左右包抄过去,然后拔出了马侧的长弓,开始策马狂奔,与身后十多名骑兵一起向着小山包冲去。
    并州游骑能与西凉铁骑,幽州骁骑并列,自然有它的过人之处。离小山包只剩下三十丈的时候,还在奔驰的马背上,张辽就左右开弓,箭矢如流星一般向着敌人射来。
    张辽下的命令太果断了,小山包上的敌人猝不及防,那个戴头盔的小将当场被射死。其他人连忙做鸟兽散,调转马头从后方下坡往回奔跑。
    由于他们离了一段距离,短时间内倒也没有追上,但张辽箭术不差,虽比不得吕布,然也是弓马娴熟,轻易就射下几人。
    前方逃跑的袁术斥候见敌人弓箭厉害,立即呼啸一声,兵分三路,四散而开。
    “将军,穷寇莫追,先向明公禀报吧。”
    斥候小队长一边驾驶着马匹,一边对还在马上张弓搭箭的张辽大喊。
    张辽却道:“敌人已经知道了我们的位置,必须将他们全部杀光,否则我们已经抵达的消息会通报给袁术,到时候敌人有了防备,我们就失去了先机。”
    “可是他们分兵逃跑,已经难以追赶。”
    斥候小队长瞭望了下背影。
    敌人现在还有二十多人,兵分三路,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追谁。
    “那我们也分兵,你们去追左路,其他人去追右路,保持兵力优势即可,再来几人跟着我追中路。”
    张辽同样下达了指令。
    他们的斥候比敌人多一倍,总数大约在五十人左右,一路分吃二十人,去追左边,另外一路分出二十人去追右边,其他人则跟着张辽,约十人,追向中间那一路。
    广袤的旷野上,夕阳卷着红彤彤的火烧云,豫州平原大地上,除了森林湖泊以外,就连丘陵小山包都很少。
    道路两侧长满了树木,荒芜的田地全是杂草,麋鹿群、野兔、獐子、麂甚至象群、狼群,乃至远方的丛林里传来阵阵虎啸,都告诉着人们,这片土地上不仅仅有人类生存,还有其它的土著繁衍生息。
    张辽领着十名士兵风驰电掣般驰骋在平原里,前方出现了一道丘陵,在丘陵拐角处,忽然缓缓走出一大队骑兵,约有百人,前方被追赶的敌人袁术军斥候大喜,纷纷大喊呼喝。
    由于双方距离不算远,只隔了二三十丈,迎风下张辽隐约听见前面的人喊的是救命,显然他们不仅遇到了袁术的骑兵斥候小队,还遇到了一股大队。
    “将军,现在怎么办?”
    跟着他过来的斥候小队长扭头询问。
    现在如果停下来,虽然由于惯性,还是会往前冲,但至少敌人离得远,还能扭头就跑。
    然而张辽却高呼道:“狭路相逢勇者胜,今不冲之,则死尽矣!杀!”
    “杀!”
    见到张辽下令,斥候们毫不犹豫地高喊。
    远处袁术的斥候大队才刚反应过来,还未列好阵做冲锋状,敌人就已经全速向他们冲锋。
    后世高性能的汽车百公里加速不到两秒,可马匹是动物又不是机械,连阵都还没列好,冲锋都还没有冲,更别说速度提起来。
    而张辽这边则本身就一直保持着冲锋奔跑状态,速度不减,继续加速,在敌人甚至还没冲起来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来到了对方的身前,在袁术斥候大队惊恐的目光中,一头撞入了他们阵中。
    不是他们不想躲开,而是因为阵型、地形等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他们的队伍站位极为密集,所有人都集在一团,在军官的命令呵斥下摆开阵型准备发起冲锋。
    结果敌人先发制人,导致他们来不及反冲锋或者散开阵型,在张辽的率领下,刘备军斥候,总共十一人,悍不畏死地杀入了敌军里。
    顷刻间人仰马翻,喊杀声、哀嚎声、怒骂声、马蹄踩踏声,嘶鸣声不绝于耳,片刻后就是兵刃交接的声音。
    张辽仿佛就不会别的阵型,以锥子形直接对着敌人骑阵凿穿,手刃五六人,已经杀到了敌人身后。再勒转马头,举着手中的长刀高呼道:“今日不是他们死,就是我们死,杀!”
    “杀!”
    刚才第一轮冲阵死了两名士兵,但剩下的八人士气高涨,掉转马头,再次对着敌人发起了进攻。
    此时此刻,袁术军中最精锐的斥候骑兵,在这一刻仿佛变成了靶子。
    人太多,自己人互相冲撞踩踏,有的人想要散开,有的人想要勒转马头反击,还有的想逃跑,大家的行动不统一,反而造成严重的内部混乱。
    而最致命的是在第一轮冲锋当中,他们的斥候大队长被张辽直接一刀砍死,没有了军官指挥,剩余的百十来人乱作一团。
    见到这个大好时机,张辽果断发起了第二轮冲锋,这次甚至都没有损失士兵,再次斩十多人。
    几轮冲锋后,光死在张辽手中的敌军士兵就多达二十多个,将近百来人,死伤过半,最终如丧家之犬一样,四散奔逃,亡命而去。
    “呼呼呼!”
    张辽气喘吁吁,一身大汗淋漓。
    吕布曾经单人匹马,闯入数百人的鲜卑骑阵中杀近百人。公孙瓒也曾经带数十人,杀入数百人的鲜卑骑阵,杀数十人。
    这两人都以勇武著称,张辽虽然不比公孙瓒差,但比之吕布还是差得远,因而体力已经消耗过半。
    当然,只是消耗过半。如果拼死之下,带着士兵们将这百人全部斩杀也不是做不到。
    只是敌人既然选择了逃跑,他们的马匹已经疲惫,没必要再去追杀了。
    “将军,现在怎么办?”
    斥候小队长也是一身的血污,汗水与血水将头发打结成一络络藤条状小辫,嘴唇干裂,看着张辽。
    张辽望向远处敌人骑兵走的方向,悍然说道:“敌人已经出现在此地,就说明新阳宋国等地都已经被敌人占据,我们回去,今夜就发动突袭。”
    “今夜就突袭?”
    小队长诧异道:“可是敌人已经知道我们来了,打草惊蛇,肯定会有所防备。”
    “他们不可能准备得这么快,兵贵神速,立即出发。”
    张辽大手一挥,众人开始回程。
    他所率领的前锋军五千人为他的本部人马,在其后就是张飞的前军,然后是刘备亲率的中军,至于高顺的士兵则在后军。
    由于重甲步兵长途跋涉不能穿戴盔甲行动,所以只能将铠甲放在辎重部队,士兵也必须跟着辎重部队。
    一是为了保护后军,二是一旦发生状况,就能够立即穿戴甲具进行反甲。
    而且前锋军与后军之间,相隔百里。所以现在张辽手中不仅只是五千士兵,且自己后方最近的张飞部,也相隔三十多里路,几乎没有后援可言。
    但他是一个有自己判断力的将领,何况青州军序列当中,到将领级别,是有资格进行临阵调整策略,不需要一定按部就班地执行命令。
    这就是发挥将领们的主观能动性,很多大将并非单纯的武将,也有战术思维,比如关羽张辽张郃徐晃徐荣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简单来说,他们属于帅才,不可以压制他们自己的领兵天赋。
    张辽回到自己本阵中,立即下令全军突袭。
    士兵们急行军二十里路,几乎是在半夜抵达了新阳县,就看到城外铸造起一片城寨,原来新阳县城在前些年黄巾之乱的时候就已经破败,城墙倒塌,一片残垣断壁。
    袁术率领大军北上,包围了固始,同时军队扩散出去,新阳就由袁术部将桥蕤占领,在此地修建营寨,防止孙策弃城北上逃跑。
    哪知道刘备的援军已经疾行南下,杀到了他的营寨附近。
    桥蕤从斥候那里得知有一股敌人斥候杀散了他的斥候大军,位于西北面二十里外。
    “这一定是孙策的兵马。”
    桥蕤毫不犹豫地说道。
    他的副将纳闷道:“将军为何这么说?”
    “孙策从梁国取兵回来,固始已经被左将军包围,只能退守鮦阳,想必是他无法从西北面攻进去,决定从北面攻打。”
    桥蕤一顿操作猛如虎地分析。
    之前孙策被袁术大军击退,兵马退入汝南腹地固始县,自己跑到梁国去探望孙坚,顺便把孙坚带去的两万人带回去。
    结果一来一回,耽误了时间,导致袁术已经将固始包围,朱治率领孙贲徐琨吴景等人顽强抵挡。
    而孙策本人则是领着黄盖程普等四将率军两万驻扎与固始西北面的鮦阳。
    袁术在二地之间布置大量兵马,阻止孙策朱治往来。
    桥蕤以为孙策从鮦阳过来道路被阻,所以才决定从北面的新阳找突破口。
    然而他哪里知道刘备早在袁术攻打豫州之前,就已经开始启程,按照袁术那几个谋士的分析,还以为现在刘备才刚得知消息呢。
    “万一是曹操的人呢?”
    副将提出异议。
    桥蕤笑道:“曹操如果敢来,他的兖州不要了?吕布已经与左将军达成盟约,随时会一同进攻。”
    “原来如此,将军英明。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副将又问。
    桥蕤摆摆手:“我料这只是孙策派出来查探的斥候兵而已,没什么大不了,不用去管他,孙策如果有所行动,左将军那边必然会给我们传信,大家安心即可,不要自己吓自己。”
    他以为孙策哪怕是派兵从北面过来,但鮦阳也在袁术的侦查范围,一旦孙策有所行动,他们这里不可能不知道,因此根本就没有认为这些斥候身后有大军。
    而在这个时候,深夜时分。新阳县废墟袁军营寨外,一片森然的树林中,不断有戴着头盔的脑袋从林木间冒了出来,一个两个三个....无数个。
    他们动作轻盈,走路像是没有声音,唯有那一双双清澈的瞳孔里,泛着一丝诡异的红光。
    张辽走在了最前面。
    一将乃一军之胆,而他张辽,便为将胆,连青州诸将之中,能有他这样胆色的人,也不多见!

章节目录


三国之谋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玩蛇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玩蛇怪并收藏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