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臣伏隆,奉魏王之命,前来临淄拜会齐王。”
第五伦行动很快,春三月时,去年文官考试排名第二的太中大夫伏隆,便被遣到齐地。
齐王张步在临淄汉时齐王宫接见他,此人脸色红润,面、鼻上多有粉刺,他不拘小节,见伏隆依然用雅言正儿八经地说着外交辞令,遂用家乡方言笑道:“这不是我的琅琊乡党伏伯文么?当初汝父伏公在东武城谈经时,我身为新莽五威司命,还去旁听过,深受教诲。也算半个弟子。”
“若非汝父子在魏王那高就,我一定要将汝等请回来!只有知根知底的同乡,才信得过啊。”
伏隆确实认识张步,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赤眉远走,吕母病死后,整个青州没有大的势力,居然会是张步这新朝官吏成了气候。
张步最初起于琅琊,作为新朝官吏、地方豪杰,拉了几千人起家。而青州豪强畏惧赤眉、流寇之害,也愿意让他做守土长官。经过两年征战,除了平原郡尚在城头子路手中外,西起济南、千乘,东到东莱琅琊,一共九个郡国,皆是张步兄弟、亲信控制,几乎一统海岱!
这真是山中无老虎,猴子当大王,张步也颇为志得意满,先请伏隆入席,端上来的是鳆鱼,也就是鲍鱼,乃是青州海滨特产之物。
这海货伏隆也许多年没吃了,入口之后,真让人又喜又忧。
再瞧张步,一口一个,看来平素也颇好此物,难怪撑得满脸粉刺。
就着腥咸的鲍鱼,张步与小老乡叙起乡情来:“伯文离开齐地多久了?”
伏隆答道:“六年前遂父前往河内赴任,便再没回来过。”
“如君所见,故乡风物变化可大?”
此言触动了伏隆的伤心处,想当初他在临淄求学时,这里甚富而实,且人口众多,是与长安、洛阳并列的大城市。走在临淄最繁华的庄、岳两条街道,便能瞧见挤满人的集市,朝满夕盈。真的是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
而其民无不吹芋鼓琵、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然而在大乱后再来,昔日繁华处却是一片凋敝,百姓缺衣少食,道上的路人很多破衣烂衫,羸弱饥瘦,还常见乡人在坟茔前哭哭啼啼,扣盆拊瓶,唱着《蒿里》,祭奠去岁死在饥荒和疫病中的亲朋。
当然,偶也能见到依然衣衫华贵之人,多是张步的部下和族人,他们已经跻身成了齐地的统治者——这还得感谢赤眉起兵时,将青州诸刘横扫了一波,统统带走做牛娃猪倌。
伏隆在长安时看过汉时户口统计,青州拥有5郡4国,98万户,408万口人,当然,这里面肯定有很多隐户。不过遭逢大乱后,死亡逃匿甚多,如今张步控制在手中的户口,又能剩下多少呢?
但毕竟是一州之主,论硬实力,张步比他名义上服从的梁汉还强。
而听完伏隆的感慨道,张步笑道:“那是过去两年,如今却不同了。”
他开始炫耀起自己的武力来:“今年初,魏王与铜马战于河北时,尤来、大彤流寇有十余万之众,入据千乘、济南,那是何等剽悍?但本王率军一到营前,他们就四散奔逃,两郡遂下。”
“上个月,刘永被赤眉所击,睢阳失陷,还求我勤王。”
张步故意道:“伯文,你说这王,我是否该勤?”
要勤早勤了,还用等到现在?
伏隆放下了筷著:“汉时的异姓王虽多,除了长沙自己绝嗣,谁曾有过好下场?曾经做过齐王的韩信,更被兔死狗烹,一代豪杰,落得身首异处。刘永遭赤眉之乱,睢阳已失,被赤眉屡败,亡无待日了,此大王所闻也,倒不如就此与他了断关系,自立为王!”
张步还以为,伏隆是来劝他投靠第五伦,却不料竟发此言,顿时多了些兴趣。
却听伏隆道:“如今天下,唯我魏王神武奋发,以少制众,故新莽北军八校望旗消靡,陇右、绿林莫不摧破。王郎以全赵之师,土崩于曲阳,铜马百万之军,降服于河北。今前将军景丹,传檄幽州兵十万,围攻渤海盗寇;左丞相耿纯勒兵十万于河北,清剿余孽;骠骑将军马文渊屯营十万,则坐镇荥阳,以观形势之变。”
不就是吹么?伏隆看着老实,但外交官的基本能耐亦不差,反正张步又不知道第五伦究竟征了多少兵,只知魏王确实手握数州,乃天下最大势力,鲍鱼入口都不香了。
伏隆还带着第五伦的国书,眼下也转交给张步。
张步开启后,却见上面写道:“齐王敬启,往者周亡,战国并争,天下分裂,数世然后定。今日亦然,汉德已尽,然诸刘心绪不死,刘永、刘秀之辈,皆欲复兴汉家。”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刘姓一家之天下。昔日齐魏徐州相王,周祚沦丧,始有战国,余只愿与齐王合力,覆灭诸汉,共御赤眉!”
这是愿与张步联合的意思,一起”反刘、平寇”。魏王势大,若是集中兵力从冀幽往青州打,张步虽能步步抵抗,但还真吃不消,如今得到第五伦手书,知其并无东征之意,不由大喜。
他心中猜测道:“第五伦莫非是后方有事,不能全力东向?”
如此一来,张步就能放开手脚,趁着梁汉主力与赤眉交战,慢慢蚕食泰山、城阳、东海等地了。
“魏王请齐王务必当心吴王秀。“
伏隆说道:“《春秋》有云,吴为封豕长蛇,当初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北上争霸,必先过东海、琅琊,进击齐地!如今亦然,吴王秀生得鹰视狼顾之相,有席卷徐州,包举海岱,甚至囊括青州之意!不可不防!”
确实,随着梁军北撤,吴军开始进入淮泗地区,若吴王再就近夺取东海郡,便要威胁到张步故乡琅琊了——琅琊虽是齐地,但汉时划入了徐州治下,这让他颇为紧张。
张步答应下来:“步自此愿与魏王剖符通使,共同灭汉平贼。”
他回首喊道:“来人,挑上好的五头鳆!送去给魏王尝尝鲜!”
……
然而在伏隆离开没几天,张步却又在相同的地方,接见了来自南方的使者:吴王秀的特使朱祐。
朱祐亦送上刘秀国书,秀儿在信中,比第五伦姿态还低,还谦卑敦厚。
“慕乐德义,思相结纳,管仲曰:‘生我者父母,成我者鲍子。’自今以后,手书相闻,勿用傍人解构之言。”
吴王这是要和齐王来个管鲍之交啊!
朱祐道:“吴王愿与齐王约为异姓兄弟,吴取东海彭城,兖州诸地,尽归齐王!”
“只是,齐王须得提防北方之敌!”
“魏王伦以人臣叛王莽,其言不足信也,先时已定关中,引兵东出,收并州之兵尽取河朔,有南据河洛,其意非尽吞天下不休,其不知厌足如是甚也。”
“齐王要当心第五伦派遣大将,效仿乐毅灭齐之举啊!”
张步亦以礼相待,最后还是老规矩,献鲍鱼给吴王尝鲜。
“送六头鳆!”
一五一六,足见第五伦和刘秀在他心中的份量,还是前者稍高点。
但魏、吴使者轮番登门,都想让张步提防对面,反倒将张步弄得异常膨胀。
他自夸道:“当初韩信在齐地为王时,刘邦、项羽轮番派人来讨好他,二王之事,权在韩信。右投则刘邦胜,左投则项羽胜。”
“而如今,第五伦虽强,却不如汉高之势,后方还有陇蜀相胁;吴王秀崛起于江东,骁勇善战,不论名望还是势力却不如楚霸王。”
“我坐拥齐地九郡,生民三百余万,势力不亚于韩信!”
此消彼长,当年韩信若是一念之差,都能三分鼎足,何况是他张步?
“梁失其鹿,魏、吴、赤眉争得,我就争不得?”
张步将最好的三头鲍留给了自己吃:“东海、兖州,我全都要!”
……
伏隆出使齐地之际,第五伦也回到了关中,沿着崤函谷地,巡视完弘农和建好的潼关险塞后,进入渭北。
他先回长陵临渠乡祭祖——王祖父第五霸开春后身体稍好些,但一直念叨着想回老家,于是就搬了回来。
“这么说,老朽就是伍霸了?”
第五霸说起第五伦易姓的事来,还是嬉笑怒骂:“别家都是子孙随父祖姓,我家倒好,祖父随孙儿姓。”
将田横墓的情况与老爷子说道后,第五伦又招了宗正第八矫来见。
“凉州武威郡守窦友,曾与季正有故吧。”
第八矫禀道:“臣当初被新莽流放西海郡,恰逢羌人动乱,郡城被攻破,臣一路辗转北上,跑到了武威避难,还生了病,在姑臧城休养过一段时日,多蒙窦郡守派人照料,否则不能活着回到关中。”
第五伦笑道:“余素知季正恩怨分明,如今便是你还这份人情的时候。”
“窦友乃是窦融从弟,世代在河西做官,前些时日,才遣其长子窦固入朝为郎,从新秦中抵达长安。又上表哭诉说,羌乱频繁,他还常被匈奴欺辱,被隗嚣胁迫,见本王攘夷,心慕已久,愿意背离陇右,归附于魏。”
对第五伦来说,这无疑是瞌睡来了枕头。东边的青徐海岱地区,他鞭长莫及,只能利用张步的野心,给秀儿添点堵,别让吴王一口吃成胖子。
但西边,第五伦却能亲自微操。
“凉州刺史的人选,窦融本可担任,但司隶离不开周公,思来想去,还是季正最合适!”
“今年下半年,余就要亲征陇右了,但陇地险要难攻,若季正作为凉州刺史,统筹河西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使窦友等自西发兵,夹击隗嚣,则大功可成也!”
……
ps:第二章在半夜。
第五伦行动很快,春三月时,去年文官考试排名第二的太中大夫伏隆,便被遣到齐地。
齐王张步在临淄汉时齐王宫接见他,此人脸色红润,面、鼻上多有粉刺,他不拘小节,见伏隆依然用雅言正儿八经地说着外交辞令,遂用家乡方言笑道:“这不是我的琅琊乡党伏伯文么?当初汝父伏公在东武城谈经时,我身为新莽五威司命,还去旁听过,深受教诲。也算半个弟子。”
“若非汝父子在魏王那高就,我一定要将汝等请回来!只有知根知底的同乡,才信得过啊。”
伏隆确实认识张步,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赤眉远走,吕母病死后,整个青州没有大的势力,居然会是张步这新朝官吏成了气候。
张步最初起于琅琊,作为新朝官吏、地方豪杰,拉了几千人起家。而青州豪强畏惧赤眉、流寇之害,也愿意让他做守土长官。经过两年征战,除了平原郡尚在城头子路手中外,西起济南、千乘,东到东莱琅琊,一共九个郡国,皆是张步兄弟、亲信控制,几乎一统海岱!
这真是山中无老虎,猴子当大王,张步也颇为志得意满,先请伏隆入席,端上来的是鳆鱼,也就是鲍鱼,乃是青州海滨特产之物。
这海货伏隆也许多年没吃了,入口之后,真让人又喜又忧。
再瞧张步,一口一个,看来平素也颇好此物,难怪撑得满脸粉刺。
就着腥咸的鲍鱼,张步与小老乡叙起乡情来:“伯文离开齐地多久了?”
伏隆答道:“六年前遂父前往河内赴任,便再没回来过。”
“如君所见,故乡风物变化可大?”
此言触动了伏隆的伤心处,想当初他在临淄求学时,这里甚富而实,且人口众多,是与长安、洛阳并列的大城市。走在临淄最繁华的庄、岳两条街道,便能瞧见挤满人的集市,朝满夕盈。真的是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
而其民无不吹芋鼓琵、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然而在大乱后再来,昔日繁华处却是一片凋敝,百姓缺衣少食,道上的路人很多破衣烂衫,羸弱饥瘦,还常见乡人在坟茔前哭哭啼啼,扣盆拊瓶,唱着《蒿里》,祭奠去岁死在饥荒和疫病中的亲朋。
当然,偶也能见到依然衣衫华贵之人,多是张步的部下和族人,他们已经跻身成了齐地的统治者——这还得感谢赤眉起兵时,将青州诸刘横扫了一波,统统带走做牛娃猪倌。
伏隆在长安时看过汉时户口统计,青州拥有5郡4国,98万户,408万口人,当然,这里面肯定有很多隐户。不过遭逢大乱后,死亡逃匿甚多,如今张步控制在手中的户口,又能剩下多少呢?
但毕竟是一州之主,论硬实力,张步比他名义上服从的梁汉还强。
而听完伏隆的感慨道,张步笑道:“那是过去两年,如今却不同了。”
他开始炫耀起自己的武力来:“今年初,魏王与铜马战于河北时,尤来、大彤流寇有十余万之众,入据千乘、济南,那是何等剽悍?但本王率军一到营前,他们就四散奔逃,两郡遂下。”
“上个月,刘永被赤眉所击,睢阳失陷,还求我勤王。”
张步故意道:“伯文,你说这王,我是否该勤?”
要勤早勤了,还用等到现在?
伏隆放下了筷著:“汉时的异姓王虽多,除了长沙自己绝嗣,谁曾有过好下场?曾经做过齐王的韩信,更被兔死狗烹,一代豪杰,落得身首异处。刘永遭赤眉之乱,睢阳已失,被赤眉屡败,亡无待日了,此大王所闻也,倒不如就此与他了断关系,自立为王!”
张步还以为,伏隆是来劝他投靠第五伦,却不料竟发此言,顿时多了些兴趣。
却听伏隆道:“如今天下,唯我魏王神武奋发,以少制众,故新莽北军八校望旗消靡,陇右、绿林莫不摧破。王郎以全赵之师,土崩于曲阳,铜马百万之军,降服于河北。今前将军景丹,传檄幽州兵十万,围攻渤海盗寇;左丞相耿纯勒兵十万于河北,清剿余孽;骠骑将军马文渊屯营十万,则坐镇荥阳,以观形势之变。”
不就是吹么?伏隆看着老实,但外交官的基本能耐亦不差,反正张步又不知道第五伦究竟征了多少兵,只知魏王确实手握数州,乃天下最大势力,鲍鱼入口都不香了。
伏隆还带着第五伦的国书,眼下也转交给张步。
张步开启后,却见上面写道:“齐王敬启,往者周亡,战国并争,天下分裂,数世然后定。今日亦然,汉德已尽,然诸刘心绪不死,刘永、刘秀之辈,皆欲复兴汉家。”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刘姓一家之天下。昔日齐魏徐州相王,周祚沦丧,始有战国,余只愿与齐王合力,覆灭诸汉,共御赤眉!”
这是愿与张步联合的意思,一起”反刘、平寇”。魏王势大,若是集中兵力从冀幽往青州打,张步虽能步步抵抗,但还真吃不消,如今得到第五伦手书,知其并无东征之意,不由大喜。
他心中猜测道:“第五伦莫非是后方有事,不能全力东向?”
如此一来,张步就能放开手脚,趁着梁汉主力与赤眉交战,慢慢蚕食泰山、城阳、东海等地了。
“魏王请齐王务必当心吴王秀。“
伏隆说道:“《春秋》有云,吴为封豕长蛇,当初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北上争霸,必先过东海、琅琊,进击齐地!如今亦然,吴王秀生得鹰视狼顾之相,有席卷徐州,包举海岱,甚至囊括青州之意!不可不防!”
确实,随着梁军北撤,吴军开始进入淮泗地区,若吴王再就近夺取东海郡,便要威胁到张步故乡琅琊了——琅琊虽是齐地,但汉时划入了徐州治下,这让他颇为紧张。
张步答应下来:“步自此愿与魏王剖符通使,共同灭汉平贼。”
他回首喊道:“来人,挑上好的五头鳆!送去给魏王尝尝鲜!”
……
然而在伏隆离开没几天,张步却又在相同的地方,接见了来自南方的使者:吴王秀的特使朱祐。
朱祐亦送上刘秀国书,秀儿在信中,比第五伦姿态还低,还谦卑敦厚。
“慕乐德义,思相结纳,管仲曰:‘生我者父母,成我者鲍子。’自今以后,手书相闻,勿用傍人解构之言。”
吴王这是要和齐王来个管鲍之交啊!
朱祐道:“吴王愿与齐王约为异姓兄弟,吴取东海彭城,兖州诸地,尽归齐王!”
“只是,齐王须得提防北方之敌!”
“魏王伦以人臣叛王莽,其言不足信也,先时已定关中,引兵东出,收并州之兵尽取河朔,有南据河洛,其意非尽吞天下不休,其不知厌足如是甚也。”
“齐王要当心第五伦派遣大将,效仿乐毅灭齐之举啊!”
张步亦以礼相待,最后还是老规矩,献鲍鱼给吴王尝鲜。
“送六头鳆!”
一五一六,足见第五伦和刘秀在他心中的份量,还是前者稍高点。
但魏、吴使者轮番登门,都想让张步提防对面,反倒将张步弄得异常膨胀。
他自夸道:“当初韩信在齐地为王时,刘邦、项羽轮番派人来讨好他,二王之事,权在韩信。右投则刘邦胜,左投则项羽胜。”
“而如今,第五伦虽强,却不如汉高之势,后方还有陇蜀相胁;吴王秀崛起于江东,骁勇善战,不论名望还是势力却不如楚霸王。”
“我坐拥齐地九郡,生民三百余万,势力不亚于韩信!”
此消彼长,当年韩信若是一念之差,都能三分鼎足,何况是他张步?
“梁失其鹿,魏、吴、赤眉争得,我就争不得?”
张步将最好的三头鲍留给了自己吃:“东海、兖州,我全都要!”
……
伏隆出使齐地之际,第五伦也回到了关中,沿着崤函谷地,巡视完弘农和建好的潼关险塞后,进入渭北。
他先回长陵临渠乡祭祖——王祖父第五霸开春后身体稍好些,但一直念叨着想回老家,于是就搬了回来。
“这么说,老朽就是伍霸了?”
第五霸说起第五伦易姓的事来,还是嬉笑怒骂:“别家都是子孙随父祖姓,我家倒好,祖父随孙儿姓。”
将田横墓的情况与老爷子说道后,第五伦又招了宗正第八矫来见。
“凉州武威郡守窦友,曾与季正有故吧。”
第八矫禀道:“臣当初被新莽流放西海郡,恰逢羌人动乱,郡城被攻破,臣一路辗转北上,跑到了武威避难,还生了病,在姑臧城休养过一段时日,多蒙窦郡守派人照料,否则不能活着回到关中。”
第五伦笑道:“余素知季正恩怨分明,如今便是你还这份人情的时候。”
“窦友乃是窦融从弟,世代在河西做官,前些时日,才遣其长子窦固入朝为郎,从新秦中抵达长安。又上表哭诉说,羌乱频繁,他还常被匈奴欺辱,被隗嚣胁迫,见本王攘夷,心慕已久,愿意背离陇右,归附于魏。”
对第五伦来说,这无疑是瞌睡来了枕头。东边的青徐海岱地区,他鞭长莫及,只能利用张步的野心,给秀儿添点堵,别让吴王一口吃成胖子。
但西边,第五伦却能亲自微操。
“凉州刺史的人选,窦融本可担任,但司隶离不开周公,思来想去,还是季正最合适!”
“今年下半年,余就要亲征陇右了,但陇地险要难攻,若季正作为凉州刺史,统筹河西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使窦友等自西发兵,夹击隗嚣,则大功可成也!”
……
ps:第二章在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