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传旨太监,赵兴连夜给皇上写了一份奏折,递了上去,然后在第2天天刚亮的时候,立刻来到了老岳父的过桥局。
    现在过桥局不但是大明唯一的,没有竞争的拍卖行,更是赵兴为首的保皇党的党部,保皇党间互相联系和会议,全在这里进行,其地位等同于京城里的首善书院东林总部。
    姑爷子的到来,高升当时笑的见牙不见眼,拿捏着身份微笑着打着招呼,然后看着赵兴身后,带着的一群锦衣卫,就知道今天又有要事要在这里商谈,于是吩咐伙计取了幌子,对赵兴道:“需要多大的房间?”
    赵兴上下看了看,然后道:“将整个后院都包空来。”
    高升立刻吩咐,将后院好好的打扫一番,抬出了一个又一个炭火盆,紧张的准备着。
    不大了一会儿,外面一片马蹄声响,张之及和在京里的4个兄弟,有说有笑的过来,随便的和站着门口亲自迎接的高升打了招呼,就询问:“盟父,我姐夫来了吗?”
    高升笑着往里让:“都来了,都来了,快进里面去。”
    接着就是各路国公,还有就是侯爷们,大家进来之后,却发现,这次来的几乎全是军人,就没有文官,这让大家感觉到这事情有点大。
    大家互相见面寒暄一番之后,就围在赵星的身边,一面烤火,一面等待着下文。
    看看人到的差不多了,赵兴就对智风吩咐:“把守好四周,不要让闲杂人等过来打搅我们。”
    智风答应一声,出去办理。赵兴这才对着屏风后面道:“请公公出来一起聊聊吧。”
    一声爽朗的笑声在屏风后面传来:“咱家是个局外人,也不想掺合什么,怕出来的时候大家尴尬。”
    赵兴冷笑一声:“听壁角,是最讨人厌的,既然我请皇上派你来,那就光明正大的,我可不像那些所谓的君子们,总是做些背后的男盗女娼。”
    赵兴之所以一直能获得崇祯的信任,和每一次自己这里要召集什么会议,赵兴都要叫上一两个太监参与,借口嘛,就是保皇党的会议,皇上身边没有人参与,总觉着名不副实。
    其实就是赵兴为了避嫌,找一个人来做见证。透明,什么时候都是交上好朋友,获得上司信任的第一条件。
    曹化淳就从屏风后面施施然走了出来与大家相见。
    曹化淳的出现,更加坚定了大家对这次会议是军事会议的认知,同时,也知道了这次关于军事上定有重大议题。
    因为曹化淳的身份非常之特殊。
    曹化淳,十二三岁左右入宫,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后入信王府陪侍朱由检,极受宠信。晚自习嫉妒,遣去南京,晚自习倒台,崇祯将他召唤回来,主持平反冤狱事,因为其人及其公正,深得上下爱戴。现在在宫中,地位已经及其显赫。
    这都是其次,主要这个人非常知兵,这是太监里最难得的,而他的言论每次都中,崇祯也及其信服。
    往日听壁角,都是王和中,重大事情是王承恩,今日却派来了知兵的,就足以说明,今日所议事大,且关乎军事。
    不知道这次,赵兴又要弄什么幺蛾子出来。
    但大家心中有数,不管赵兴做什么,对大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大家必须没有原则的全力支持。
    等大家都坐好了,赵兴神态淡然的开口:“我前日回京,得到了两个消息,一个是东林要为解决军饷问题增加辽饷;还有一个,就是边军废驰的太过利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皇上有意再派监军督导各地军队。”
    第1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朝堂上已经吵翻了天,但第2个事情,大家却没有一点消息,现在爆出来,真的是石破天惊。
    大明监军之弊,那真的是有目共睹,为此不管是东林,还是各地将军,对此都深恶痛绝。所以在魏忠贤倒台之后,借着崇祯皇帝励精图治,信任东林的机会,将这项制度彻底掀翻。但这一次皇上重提此事,大家却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了,这是走老路,走回头路啊。这个,可以不支持。
    看到大家的表情,就知道了大家的心思。赵兴就开口,耐心的说服:“监军之弊,众人皆知,不必我多说。”
    大家这个气啊,既然你知道监军的弊端,那你干什么还要支持?
    赵兴淡然笑道:“但监军之利,大家往往忽略了,而这个利处,对于我们这些武将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
    别人不敢说,张之及敢说,他哼了一声:“我只看到弊端,我就没看到过好处。姐夫,你可没必要一味的巴结咱们的皇上,就昧了良心,把这天下武将最讨厌的东西再弄回来。那时候,你会成为天下武将的公敌。”
    这么直白的说,曹化淳却只是淡淡的一笑,不置可否。
    他心存包容这是一方面,但同时他的心是公正的,这是主要的。
    这一次重开监军,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现在的军队实在是太不像话了。但这件重任,就落在了他的肩膀上,他需要听一听下面的意见,也好将事情做得公正公平,把大家都认为是祸国殃民的事,办成一件好事。
    赵兴拍了拍自己的小舅子:“你还年轻,少说为好。曹公公为人平和包容,但也并不是好欺负的,这一点你以后一定要记住。”
    张之及就冷哼一声,闭上了嘴巴。
    赵兴就站起来,剖析这件事情:“在我布置追击李自成的时候,三边总督孙传庭曾经和我说,边军,除了当初我整顿的那特殊的几个,现在都烂的不行了。他们防守着几千里的边城之外,就没有一个能够当的起事的。”
    这一点,五军都督府的中军都督郑国公倒是深有同感:”国朝军队的败坏,已经是有目共睹,无论从当初的卫所制度,还是现在的募兵制度,政久弊生,也是没有办法的。“
    面对郑国公这种随遇而安的态度,赵兴纠正他:”这样的态度不好,竟然发现了弊端,我们就要锐意改革解决它,否则会出大事的。就比上次和这次的京畿之战,蒙古已经彻底的和大明决裂了,成了女真的帮凶。也让他们看到了大明虚弱到了什么程度。
    皇太极失败了,整个实力受到了沉重的削弱,他需要喘息。于是,他就命令蒙古延边诸部,对大明的边塞进行不间断的进攻搔扰。目的是牵制大明的力量和注意力,为他快速恢复实力,争取时间。一时间,九边之地,每日飞向三边总督府,蓟辽督师府的战报如雪片一样。而他们送进京的奏折也是堆满兵部内阁和皇帝的案头,那真的是一日三惊。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军队战斗素质太差,想要用这样的军队保护我们的家园,我是一点信心都没有的。“
    这一点,大家倒是很理解他,同时也非常同情他,现在的大明朝廷,每次遇到战争,都需要这个锦衣卫指挥室出头,一个反贪的却指挥军队,且不说这很有点搞笑,最主要的,人的能力毕竟有限,总是指望他四处救火,终究不是办法,到时候难免顾此失彼,同时也在给他找麻烦。
    首先就是,赵兴总是不在家,自然也就耽搁了子孙的繁衍机会,按照这个年代,这个年龄的状况,娃必须是一窝一窝的了。结果他两个媳妇,勉勉强强才给他升了两个。
    还有一点,不管是皇上还是东林官员,其中也包括坐在这里许多老诚的人,在心中都隐隐的担心。担心赵兴的权力过大,最终出现尾大不掉的现象,那时候,从皇上和东林党人看,就是朝廷的灾难。
    而从在座这些人的心中想,就是赵兴的灾难。
    现在无论是朝廷还是百官,都需要赵兴来替大家救火抗灾,大家也乐意他四处奔忙。
    而一战天下太平了,一切的事情就都将冒出来了。
    然而所有的人都明白赵兴现在的性格,将来要想将他打倒,除非他自己愿意,否则你根本就拿他没有办法。
    所以归根结底,整顿军队,让各个职能部门,做起自己该做的事,往好的说,就是不要再麻烦这位大人了。往阴暗里说,就是名正言顺地削减他的权力,削减它的影响力,让他靠边站。
    但是,怎么样军队真正担负起军队的责任来?这事很难办。

章节目录


明末亲军锦衣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奔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奔叔并收藏明末亲军锦衣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