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不起眼的敌人(3)
这种举动,我认为可以用一个术语来形容——选择性失明。更有意思的是,偶然之间,我还发现了一条这样的史料:万历二十年(1592)朝鲜战争爆发,李如松奉命出征。此时,一个人自动请缨,要求入朝作战,保家卫国,支援李如松。当然了,这位仁兄我不说你也能猜到——努尔哈赤。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他们,是一伙的。
一切都从万历十一年(1583)的那场误会开始,劝降、误解、误杀,但接下来,真相被掩盖了。
等待着努尔哈赤的,并不是陌生、冷漠、孤独,而是交情、歉疚、庇护以及无私的帮助。
打击潜在的对手,给予发展的空间,得到的回应是,服从。
李成梁庇护努尔哈赤,和局势无关。只因为他认定,这是一个听话的亲信。努尔哈赤主动请战,和明朝无关。只因为他认定,李氏家族是他的盟友。而当若干年后尘埃落定,重整史料时,他们就会发现,一个得到敌人扶持、帮助的首领,是不太体面的。所以掩盖和创造就开始了,所以几百年后,历史变成了现在的模样。李成梁做了件不公道的事情,他扶植了努尔哈赤,培养了明朝的敌人。但公道地讲,他并不是故意的,更不是所谓的汉奸。因为在他看来,所谓努尔哈赤,不过是一只柔弱的猫,给它吃穿,让它成长,最后成为一只温顺、听话的猫。这只猫逐渐长大了,它的身躯变得强壮,叫声变得凄厉,脚掌长出了利爪,最后它亮出了獠牙。至此,我们终于知道,它不是猫,而是老虎,它不是宠物,而是野兽。
李成梁的观察能力,那真不是普通的差。
万历十九年(1591),李成梁退休,在此之前,他已打垮了蒙古、叶赫、哈达以及所有强大的部落,除了努尔哈赤。
非但不打,还除掉了努尔哈赤的对手,李成梁实在是个很够意思的人。十年后,李成梁再次上任,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极其强大。
但在李成梁看来,努尔哈赤似乎还是那只温顺的猫,于是,他作出了一个错误的抉择——放弃六堡。
六堡,是明代在辽东一带的军事基地,是遏制女真的重要堡垒,也是辽东重镇抚顺、清河的唯一屏障。若丢失此处,女真军队将纵横辽东,不可阻挡。
而此时的六堡,没有大兵压境,没有粮食饥荒,无论如何,都是不应该、不需要、不能放弃的。
然而,李成梁放弃了。
万历三十四年(1606),李成梁正式放弃六堡,并迁走了这里的十余万居民,将此地拱手让给了努尔哈赤。
这是一个错误的抉择,也是一个无耻的抉择。李成梁将军不但丢失了战略重地,毁灭了十余万人的家园,还以此向朝廷报功,所谓“招抚边民十余万”,实在不知世上还有“羞耻”二字。
努尔哈赤毫无代价地占领六堡,明朝的繁荣、富饶,以及虚弱全部暴露在他的面前。那一刻,他终于看到了欲望,和欲望实现的可能。
万历四十三年(1615),李成梁去世,年九十。不世之功臣,千秋之罪首。建功一世,祸患千秋,万死不足恕其罪!
几个月后,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政权,年号天命,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称天命汗。这说明他还是很给李成梁面子的,至少给了几个月的面子。
海西女真、叶赫部、哈达部,这些名词已不复存在,现在的女真,是唯一的女真,是努尔哈赤的女真,是拥有自己文字(努尔哈赤找人造出来的)的女真,是拥有八旗制度和精锐骑兵部队的女真。
辽东已经容不下努尔哈赤了,他从来不是一个老实本分的老百姓,也不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当现有的财富和土地无法满足他的欲望时,眼前这个富饶的大明帝国,将是他唯一的选择。
好了,面具不需要了,伪装也不需要了。唯一要做的,是抽出屠刀,肆无忌惮地砍杀他们的士兵,掳掠他们的百姓,抢走他们的所有财富。
杀死士兵,可以得到装备马匹;掳掠百姓,可以获得奴隶;抢夺财富,可以强大金国。
当然了,这些话是不能明说的。因为一个强盗,杀人放火是不需要借口的,但对一群强盗而言,理由,是很有必要的。
万历四十六年(1618)正月,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发出了战争的宣告:“今岁,必征大明国!”光喊口号是不够的,无论如何,还得找几个开战的理由。四月,努尔哈赤找到了理由,七个。
此即所谓七大恨,在文中,努尔哈赤先生列举了七个明朝对不住他的地方。全文就不列了,但值得表扬的是,在挑事方面,这篇文章,还真是下了点儿工夫。
祖父、父亲被杀,自然是要讲一下的;李成梁的庇护,自然是不会提的;某些重大事件,也不能放过,比如边界问题:擅自进入我方边界,经济问题:割了我们这边的粮食,外交问题:十名女真人在边界被害。
其中,最有意思的理由是:明朝偏袒叶赫、哈达部,对自己不公。对于这句话,明朝有什么看法不好说,但被李成梁同志打残无数次的叶赫和哈达部,应该是有话要讲的。这个七大恨,后来被包括袁崇焕在内的许多人驳斥过,凑热闹的事我就不干了。我只是认为,努尔哈赤先生有点儿多余,想抢,抢就是了,想杀,杀就是了,何苦费那么大劲儿呢?
杀死一切敢于抵抗的人,抢走一切能够抢走的东西,占领一切能够占领的土地,目的十分明确。
抢掠,其实无须借口。
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努尔哈赤将他的马刀指向了第一个目标——抚顺。有一位古罗马的将领,在与日耳曼军队征战多年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他们不懂军事,却很彪悍,不懂权谋,却很狡猾。这句简单的话,蕴藏着深厚的哲理。
很多人说过,最好的老师,不是特级教师,不是名牌学校,而是兴趣。但我要告诉你,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在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老师,是生存。
为了一块土地,为了一座房子,为了一块肉,为了在这个世界上多活一天,熟悉杀戮的技巧,掌握抢劫的诀窍,无须催促、无须劝说,在每一天生与死的较量中,懂得生存,懂得如何去生存。
生存很困难,所以为了生存,必须更加狡诈、必须更加残暴。所以在抚顺战役中,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纵横驰骋的游牧骑兵,光明正大的英勇冲锋,而是更为阴险狡诈的权谋诡计。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抵达抚顺近郊。但他并没有发动进攻,却派人向城里散布了一个消息。这个消息的内容是,明天,女真部落三千人,将携带大量财物来抚顺交易。抚顺守将欣然应允,承诺打开城门,迎接商队的到来。第二天(十六日)早晨,商队来了,抚顺打开了城门,百姓商贩走出城外,准备交易。
然后,满脸笑容的女真商队拿出了他们携带的唯一交易品——屠刀。
贸易随即变成了抢掠,商队变成了军队,很明显,女真人做无本生意的积极性要高得多。
努尔哈赤的军队再无须隐藏,精锐的八旗骑兵,在“商队”的帮助下,向抚顺城发动了进攻。
守城明军反应很快,开始组织抵抗,然而没过多久,抵抗就停止了,城内一片平静。
对于这个不同寻常的变化,努尔哈赤并不惊讶,因为这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
很快,他就见到了计划中的那颗关键棋子——李永芳。李永芳,是抚顺城的守将之一,简单介绍一下——是个叛徒。他出卖抚顺城,所换来的,是副将的职称,和努尔哈赤的一个孙女。抚顺失陷了,努尔哈赤抢到了所有能够抢到的财物、人口,明朝遭受了重大损失。
明军自然不肯甘休,总兵张承胤率军追击努尔哈赤,却遭遇皇太极的伏兵,阵亡,全军覆没。
抚顺战役,努尔哈赤掠夺了三十多万人口、牛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财富,但这一切,只是个开始。
对努尔哈赤而言,继续抢下去,有很多的理由。
女真部落缺少日常用品,拿东西去换太麻烦,发展手工业不靠谱,抢来得最快。而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女真正在闹灾荒,草地荒芜,野兽数量大量减少,这帮大爷又不耕地,粮食不够,搞得部落里怨声载道,矛盾激化。
所以继续抢,那是一举多得,既能够填补产业空白,又能解决吃饭问题,而且还能转嫁矛盾。
于是,万历四十六年七月,他再次出击,这次,他的目标是清河。清河,就是今天的辽宁本溪,此地是通往辽阳、沈阳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而清河的失陷过程也再次证明,努尔哈赤,实在是个狡猾狡猾的家伙。七月初,他率军出征,却不打清河,反而跑到相反方向去闹腾。对外宣称是去打叶赫部,然后调转方向,攻击清河。到了清河,也不开打,又是老把戏,先派奸细,打扮成商贩进了城,然后发动进攻,里应外合。清河人少势孤,守军一万余人全军覆没。之后的事情比较雷同,城内的十几万人口被努尔哈赤全数打包带走。有钱、有奴隶、有粮食,空白填补了,粮食保证了,矛盾缓和了。但他留下的,是一片彻底的白地,是无数被抢走口粮而饿死的平民,是无数家破人亡的惨剧,痛苦、无助。无论什么角度、什么立场、什么观点、什么利益、什么目的、什么动机、什么想法、什么情感、什么理念,都应该承认一点,至少一点:这是抢掠,是自私、无情、带给无数人痛苦的抢掠。征服的荣光背后,是无数的悲泣与哀嚎。
hf();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他们,是一伙的。
一切都从万历十一年(1583)的那场误会开始,劝降、误解、误杀,但接下来,真相被掩盖了。
等待着努尔哈赤的,并不是陌生、冷漠、孤独,而是交情、歉疚、庇护以及无私的帮助。
打击潜在的对手,给予发展的空间,得到的回应是,服从。
李成梁庇护努尔哈赤,和局势无关。只因为他认定,这是一个听话的亲信。努尔哈赤主动请战,和明朝无关。只因为他认定,李氏家族是他的盟友。而当若干年后尘埃落定,重整史料时,他们就会发现,一个得到敌人扶持、帮助的首领,是不太体面的。所以掩盖和创造就开始了,所以几百年后,历史变成了现在的模样。李成梁做了件不公道的事情,他扶植了努尔哈赤,培养了明朝的敌人。但公道地讲,他并不是故意的,更不是所谓的汉奸。因为在他看来,所谓努尔哈赤,不过是一只柔弱的猫,给它吃穿,让它成长,最后成为一只温顺、听话的猫。这只猫逐渐长大了,它的身躯变得强壮,叫声变得凄厉,脚掌长出了利爪,最后它亮出了獠牙。至此,我们终于知道,它不是猫,而是老虎,它不是宠物,而是野兽。
李成梁的观察能力,那真不是普通的差。
万历十九年(1591),李成梁退休,在此之前,他已打垮了蒙古、叶赫、哈达以及所有强大的部落,除了努尔哈赤。
非但不打,还除掉了努尔哈赤的对手,李成梁实在是个很够意思的人。十年后,李成梁再次上任,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极其强大。
但在李成梁看来,努尔哈赤似乎还是那只温顺的猫,于是,他作出了一个错误的抉择——放弃六堡。
六堡,是明代在辽东一带的军事基地,是遏制女真的重要堡垒,也是辽东重镇抚顺、清河的唯一屏障。若丢失此处,女真军队将纵横辽东,不可阻挡。
而此时的六堡,没有大兵压境,没有粮食饥荒,无论如何,都是不应该、不需要、不能放弃的。
然而,李成梁放弃了。
万历三十四年(1606),李成梁正式放弃六堡,并迁走了这里的十余万居民,将此地拱手让给了努尔哈赤。
这是一个错误的抉择,也是一个无耻的抉择。李成梁将军不但丢失了战略重地,毁灭了十余万人的家园,还以此向朝廷报功,所谓“招抚边民十余万”,实在不知世上还有“羞耻”二字。
努尔哈赤毫无代价地占领六堡,明朝的繁荣、富饶,以及虚弱全部暴露在他的面前。那一刻,他终于看到了欲望,和欲望实现的可能。
万历四十三年(1615),李成梁去世,年九十。不世之功臣,千秋之罪首。建功一世,祸患千秋,万死不足恕其罪!
几个月后,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政权,年号天命,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称天命汗。这说明他还是很给李成梁面子的,至少给了几个月的面子。
海西女真、叶赫部、哈达部,这些名词已不复存在,现在的女真,是唯一的女真,是努尔哈赤的女真,是拥有自己文字(努尔哈赤找人造出来的)的女真,是拥有八旗制度和精锐骑兵部队的女真。
辽东已经容不下努尔哈赤了,他从来不是一个老实本分的老百姓,也不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当现有的财富和土地无法满足他的欲望时,眼前这个富饶的大明帝国,将是他唯一的选择。
好了,面具不需要了,伪装也不需要了。唯一要做的,是抽出屠刀,肆无忌惮地砍杀他们的士兵,掳掠他们的百姓,抢走他们的所有财富。
杀死士兵,可以得到装备马匹;掳掠百姓,可以获得奴隶;抢夺财富,可以强大金国。
当然了,这些话是不能明说的。因为一个强盗,杀人放火是不需要借口的,但对一群强盗而言,理由,是很有必要的。
万历四十六年(1618)正月,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发出了战争的宣告:“今岁,必征大明国!”光喊口号是不够的,无论如何,还得找几个开战的理由。四月,努尔哈赤找到了理由,七个。
此即所谓七大恨,在文中,努尔哈赤先生列举了七个明朝对不住他的地方。全文就不列了,但值得表扬的是,在挑事方面,这篇文章,还真是下了点儿工夫。
祖父、父亲被杀,自然是要讲一下的;李成梁的庇护,自然是不会提的;某些重大事件,也不能放过,比如边界问题:擅自进入我方边界,经济问题:割了我们这边的粮食,外交问题:十名女真人在边界被害。
其中,最有意思的理由是:明朝偏袒叶赫、哈达部,对自己不公。对于这句话,明朝有什么看法不好说,但被李成梁同志打残无数次的叶赫和哈达部,应该是有话要讲的。这个七大恨,后来被包括袁崇焕在内的许多人驳斥过,凑热闹的事我就不干了。我只是认为,努尔哈赤先生有点儿多余,想抢,抢就是了,想杀,杀就是了,何苦费那么大劲儿呢?
杀死一切敢于抵抗的人,抢走一切能够抢走的东西,占领一切能够占领的土地,目的十分明确。
抢掠,其实无须借口。
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努尔哈赤将他的马刀指向了第一个目标——抚顺。有一位古罗马的将领,在与日耳曼军队征战多年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他们不懂军事,却很彪悍,不懂权谋,却很狡猾。这句简单的话,蕴藏着深厚的哲理。
很多人说过,最好的老师,不是特级教师,不是名牌学校,而是兴趣。但我要告诉你,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在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老师,是生存。
为了一块土地,为了一座房子,为了一块肉,为了在这个世界上多活一天,熟悉杀戮的技巧,掌握抢劫的诀窍,无须催促、无须劝说,在每一天生与死的较量中,懂得生存,懂得如何去生存。
生存很困难,所以为了生存,必须更加狡诈、必须更加残暴。所以在抚顺战役中,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纵横驰骋的游牧骑兵,光明正大的英勇冲锋,而是更为阴险狡诈的权谋诡计。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抵达抚顺近郊。但他并没有发动进攻,却派人向城里散布了一个消息。这个消息的内容是,明天,女真部落三千人,将携带大量财物来抚顺交易。抚顺守将欣然应允,承诺打开城门,迎接商队的到来。第二天(十六日)早晨,商队来了,抚顺打开了城门,百姓商贩走出城外,准备交易。
然后,满脸笑容的女真商队拿出了他们携带的唯一交易品——屠刀。
贸易随即变成了抢掠,商队变成了军队,很明显,女真人做无本生意的积极性要高得多。
努尔哈赤的军队再无须隐藏,精锐的八旗骑兵,在“商队”的帮助下,向抚顺城发动了进攻。
守城明军反应很快,开始组织抵抗,然而没过多久,抵抗就停止了,城内一片平静。
对于这个不同寻常的变化,努尔哈赤并不惊讶,因为这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
很快,他就见到了计划中的那颗关键棋子——李永芳。李永芳,是抚顺城的守将之一,简单介绍一下——是个叛徒。他出卖抚顺城,所换来的,是副将的职称,和努尔哈赤的一个孙女。抚顺失陷了,努尔哈赤抢到了所有能够抢到的财物、人口,明朝遭受了重大损失。
明军自然不肯甘休,总兵张承胤率军追击努尔哈赤,却遭遇皇太极的伏兵,阵亡,全军覆没。
抚顺战役,努尔哈赤掠夺了三十多万人口、牛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财富,但这一切,只是个开始。
对努尔哈赤而言,继续抢下去,有很多的理由。
女真部落缺少日常用品,拿东西去换太麻烦,发展手工业不靠谱,抢来得最快。而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女真正在闹灾荒,草地荒芜,野兽数量大量减少,这帮大爷又不耕地,粮食不够,搞得部落里怨声载道,矛盾激化。
所以继续抢,那是一举多得,既能够填补产业空白,又能解决吃饭问题,而且还能转嫁矛盾。
于是,万历四十六年七月,他再次出击,这次,他的目标是清河。清河,就是今天的辽宁本溪,此地是通往辽阳、沈阳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而清河的失陷过程也再次证明,努尔哈赤,实在是个狡猾狡猾的家伙。七月初,他率军出征,却不打清河,反而跑到相反方向去闹腾。对外宣称是去打叶赫部,然后调转方向,攻击清河。到了清河,也不开打,又是老把戏,先派奸细,打扮成商贩进了城,然后发动进攻,里应外合。清河人少势孤,守军一万余人全军覆没。之后的事情比较雷同,城内的十几万人口被努尔哈赤全数打包带走。有钱、有奴隶、有粮食,空白填补了,粮食保证了,矛盾缓和了。但他留下的,是一片彻底的白地,是无数被抢走口粮而饿死的平民,是无数家破人亡的惨剧,痛苦、无助。无论什么角度、什么立场、什么观点、什么利益、什么目的、什么动机、什么想法、什么情感、什么理念,都应该承认一点,至少一点:这是抢掠,是自私、无情、带给无数人痛苦的抢掠。征服的荣光背后,是无数的悲泣与哀嚎。
h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