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孟子是明白寡人所思,才有了这样的见解吧?”
    嬴荡试探着问道。
    孟轲这次点了点头。
    “不错,天下乱象,已数百年矣,的确该到结束的时候了,等这乱象结束之日,便是治世降临之时,秦王年少,还有半百可期,心中又有如此伟略,再者秦国,也是当世强国也,要说这天下能开创治世之人,必有秦王也!”
    这是孟轲对嬴荡肯定,看起来,他似乎已经有了做一个秦臣的打算。
    嬴荡没有接话,孟轲继续说起。
    “然则治世降临,那何以为治呢,秦王所言不虚,治者,乃重塑礼乐,重塑人心,重塑君臣,重塑天下,再行王道。
    而能重塑天下者,非教化也,若得治世,就需得先行教化,欲要先行教化,就需得统一文字,只有人人读诗书,才能懂诗书,欲要推行文字,就须得先修书也。”
    不错,就是修书!
    嬴荡正有此意。
    这治学一道,就先从这修书开始,修书则用简化文字,推行文字变法。
    孟轲站在大殿中间,边走边想,边想边说。
    秦王和苏秦两人,俱是准备好了洗耳恭听,丝毫没有打断之意。
    “我儒家乃先师孔子所创,孔子其才,多在于修书也,其《诗》、《书》、《礼》、《乐》、《春秋》,皆是孔子新修。
    老夫漂泊一生,就仅有一书《孟子》也,也都是弟子记载的老夫平日言行,老夫生平,的确是缺少这么几本书了。
    刚才苏子之言,说秦王将天下之学,分为人学和天地之学,此举甚好,天下百家,皆有其长,皆有其道,我儒家之学,乃人学之钢,乃天下人之纲,老夫愿为天下人修书,愿为秦王修书,完成这等伟业!”
    “大善!”
    孟轲说完,嬴荡拍手叫好。
    当初他和公输楠提及此事,正是为了修书,推行文字,没想到盼来了一个孟老夫子,演变为了今日的治学、纲常、思想统一之道。
    “孟子之言,深得寡人之心,文字不齐,书籍不备,何以治学!”
    两人这次是说到了一起,孟子闻言,点头附和。
    “不错,但既然是伟业,那就非一人之力而为,如今老夫身侧,只有弟子二十四人,远远不及秦王所需,如此,老夫还得召集我各处儒家弟子,同来秦国,共行治学之道,甚至还要号召诸子百家,共襄盛举,这般大费周章,老夫就只有一个疑惑,秦王在治学之道上,真有这般雄心吗?”
    孟轲这一番言语,颇有些感慨。
    打动他的,正是秦王的那句重塑礼法,重塑人心,既然儒家是人学之首,是重塑人心之法,那就能与百家共存也。
    不管是策士,还是将军,不管是墨者,还是法者,不管是公卿,还是君王,这上行下效,都需得以儒家为纲也。
    或许,这就是儒家最好的路了。
    半生浮萍,世界给他的,不仅有名望,还有积累得越来越厚的智慧,现在,则该到他立功的时候了。
    他神情肃穆,望着秦王。
    嬴荡转身,也对着他。
    “今日之后,孟轲为我秦之师,为寡人之师也,先行治学,待学术兴盛,再行治国,步步图谋,万事可期。
    我秦国事,尽归国务府,寡人欲立一治礼台,行治学,治礼诸事,请孟子为我秦治礼令,入我国务府!”
    没有直接回答,一个国务大臣的位置,就是最好的答案。
    秦王原先的设计,就只需要一个教育总长,来推行教育,之后再去结合百家之学,现在看来,设立治礼台才最为合适。
    这是重塑人心、重塑秦国的大事情,治学一道,堪比治国一道,只要学无错,国将无错,治礼台,方能显其重。
    自此之后,秦国将有治礼台、治吏台、治户令、刑尉台、外交台、上将军,以后再来一工部,国务府就算彻底成型了。
    郑国渠,都江堰等诸多水利工程都还没有施展开呢,当然得要有个工部,来专门管这摊子事情。。
    孟轲游历秦国有三月之多,对于秦国朝堂,他俱是了解。
    秦王行变法,任用贤能,不拘一格,如今秦国的国务府,就相当于丞相府,总领全国朝政,入这国务府,已经是位极人臣了,孟轲当然知道这国务大臣的重要性了。
    受君之重,须行大礼。
    孟轲起身,对着嬴荡行礼。
    “孟轲尊秦王令!”
    他没有半点的推托,因为他知道,若要做成这样的一件事情,就需得有权,有了权,才能调动更多的资源,做成修书的大事情。
    嬴荡将他扶起,其后又转身望着苏秦。
    “于大争之世,寡人能有苏子纵横之才,可抵大军十万,寡人欲再立外交台一府,专行典客之责,掌管我秦国外事,放眼天人,能当得此重任者,唯有苏子也!”
    苏秦亦是起身行礼,对于秦王的重用,他表现得一点都不意外了。
    孟子为治吏令,苏秦为外交令。
    嬴荡自内心里在发笑,他这几乎将当今世界,最厉害的人都拉拢过来了,而且正好让他们都做了自己擅长的事。
    尤其是孟子为秦臣,放在以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现在却偏偏发生了。
    “两位无需多礼,适才苏卿说寡人要改变天下,可若非诸位之才,仅凭寡人一人,又如何能改变天下也!”
    有秦王相扶,两人俱是起身。
    “嘿嘿,臣这三十多年来,和这老夫子向来就不和,没想到还有同朝为官的时候,大王让秦国百家并行,也是给了臣等机会!”
    苏秦望着孟轲笑呵呵说道。
    两人相识,从而立到花甲,这算得上是知己了。
    “大王治学,可从太学宫开始,一者,这太学宫可广纳天下贤才,共同修书,所修书籍,可为大学宫、中学宫、小学宫之用。
    二者,太学宫,名为太,太乃极也,不仅是秦国学府、也是天下学府之最,日后秦国书卷,可尽可由太学宫编纂,以此统一。
    三者,太学宫可为秦国治学之源,日后行文字简化,学术之事,也当由太学宫以定夺。”
    孟轲却不理会苏秦,直接说起了心中所思。
    苏秦也像是见惯了,表现得浑然不在意。
    嬴荡走了两步,让太学宫成为秦国治学之源,好,这是个好主意。
    不仅是综合性的大学、而且还是商务印刷厂、教育事业的先行者、中科院、工程院等研究中心为一体的综合体。
    “依孟子之言,那这太学宫,就列于治礼台之下,孟子可兼顾太学宫宫主也,先行太学宫一事,等太学成了,再依次大学、中学、小学。”
    “遵令!”
    孟轲行礼领命,他已然是秦臣了。
    秦王再看向苏秦。
    “自寡人即位以来,秦国便是连番战事,黔首劳苦,军卒伤死,是该到我秦国再行变法,休养民息的时候。
    往后几年,我秦则需得与诸国交好,以洛阳宜阳为桥,行平衡积弱六国之策,还请苏子主一切外事,当以和为重也!”
    嬴荡上次在郢城见到乐毅,知这姬职君臣二人,一直都有谋齐之心,在他们谋划齐国之前,秦军是不再东进了,顶多就是在平定义渠之后,对这魏国河东有一点想法罢了。
    班子搭建起来了,什么事,该什么人去做,直接安排就行了,等到有拿不定的主意,大家再商议一下,这样才有效率。
    苏秦心中据悉秦国今日之困,再无二话,直接应承下来。
    翌日,三人同行,往咸阳而去。

章节目录


我在秦国做武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陈四奇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陈四奇迹并收藏我在秦国做武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