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陈新甲亲自到大都督府拜会鲁若麟,准备开诚布公的谈谈收编的事情。
对此,鲁若麟是早有准备,毕竟他可以耗着,但是陈新甲却耗不起,要知道鞑子现在还在关内没走呢。
收编也不是这么容易的,虽然大明的整体实力更加强大,兴汉军比起大明来就是一个小baby,但是谁让大明现在内忧外患自顾不暇呢。所以这次的收编其实兴汉军更加占据主动,大明才是最迫切的那一个。
华夏人讲究脸面,做什么事都要将面子,作为大明朝廷则更是如此。虽然是大明主动的,但是面子上不能有一点瑕疵,否则泱泱大明如何服众呢?
其实在鲁若麟看来,自从鞑子入关劫掠之后,大明的脸早就被丢干净了,周边的国家无不在看朝廷的笑话,只是朝廷还在强撑着嘴硬罢了。
对于陈新甲要求的主动上书朝廷请求内附,鲁若麟稍作考虑就答应了。
毕竟大明如今仍然是周边地区名义上的老大,而且做了两百多年的老大,那种天下第一的心态不光是嘴上说说,确实是印进骨髓的。为了这个老大的面子做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是常有的事情,没有必要在这个上面与大明较劲。既然大明要面子给他就是了,只要实际的利益收到了就行。
在陈新甲看来这是大事,是收编的前提,在鲁若麟看来这完全是小事,又不掉一块肉,所以双方在这个问题上快速的达成了一致,这让陈新甲非常高兴。
既然面子上的事情谈完了,那就该谈到实际的利益了。
陈新甲拿出了朝廷的意见,一旦兴汉军决定内附,鲁若麟将开镇金州,受封金州镇总兵、金州卫指挥使,官阶加授龙虎将军,勋位上护军。下属官员可自行任免,只需报备朝廷即可。
如果兴汉军打败鞑奴,守住了辽南地界,则会册封鲁若麟为镇辽伯,一举踏入勋贵的行列。
要说如今的大明爵位还是挺值钱的,还没有到南明时各种爵位泛滥的时候。武将们终极的梦想就是封爵,惠及子孙后代。
当陈新甲说完这些条件的时候,鲁若麟连眼皮都没有眨一下,一副期待的样子,希望陈新甲继续讲下去,这让陈新甲非常的无奈和抑郁。
“济州伯对此可是有何不满?要知道一旦封爵,那就是子孙后代无忧,与国同休。多少将领为求一爵而不得,但是朝廷非大功而不赏爵,可知其中珍贵。”陈新甲怕鲁若麟不明白其中的道道,耐着性子解释道。
面对陈新甲的说词,鲁若麟心里嗤之以鼻。还与国同休,大明没几年就要黄了,你这不怕是嫌我死的不够快吧。而且这爵位除了好听一点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吗?难道就是为了那点俸禄银子,不说本大爷根本就不缺那点银子,到时候朝廷能不能发出来还两说呢。要是自己在乎爵位,就是自立为王旁人又能奈我何?没看到小小的琉球也敢自称琉球王,要不是为了不刺激大明,猥琐发育,鲁若麟又怎么会自称为兴汉军大都督。
所以还是收起这一套吧,赶紧说点实际的,对于这种花不了几个本钱的官位和爵位,鲁若麟根本不在乎。大家不是一条船上的人,不过是有了共同的敌人,相互利用罢了。
“朝廷名爵岂能轻授,兴汉不过军户出身,能够得朝廷认可委以总兵就心满意足了,不敢奢求爵位。”鲁若麟不为所动的样子让陈新甲无可奈何。
这爵位对于朝廷内的武将来说是难得的恩遇,但是对于自成一体的兴汉军来说价值还真不好了。
况且即使鲁若麟被封爵,按照目前的情况,朝廷是不会给他和手下的军队发放一丝粮草军饷的,一切还是要靠他自己,比起勋贵在大明的待遇要差得远了。
“济州伯切勿妄自菲薄,兴汉军几次三番奋力杀奴,斩首无数,皇上和朝廷也是看在眼里的。只是以前的事情实在不便提及,所以只要济州伯守住辽南,朝廷再论功行赏,封爵也就实至名归了。”陈新甲几次三番提醒鲁若麟守住辽南就封爵,就是怕兴汉军抵挡不住撂挑子,对满清的牵制作用就会大打折扣,朝廷的利益也会跟着受损。
其实不用陈新甲再三提醒,鲁若麟一样会竭尽全力守住辽南。在辽南兴汉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绝对不是为了去游玩一趟的,那里是兴汉军后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辽南肯定是要守的,不过兴汉军也需要朝廷的支持。”鲁若麟可以不在乎官位和爵位的虚名,但是实际的利益必须拿到手,否则干嘛吃力不讨好的为朝廷做那么多的事情,他又不是闲的慌。
“济州伯想要什么支持?”陈新甲等着鲁若麟提出要求,这本来就是早有心理准备的。到了鲁若麟这样的地位,民族大义、忠君为国什么的都是虚的,看中的肯定是实际利益。
“钱粮朝廷肯定是缺的,这个我们就不要了。”
陈新甲听到这里默默的点了下头。确实,只要稍微关注点的都知道朝廷穷得快要当裤子了,自家的兵马都顾不上,哪里有钱粮给兴汉军。
“既然兴汉军决定内附,为皇上和朝廷效力,那以后也是朝廷的兵马。既然朝廷不能提供钱粮,总不能不在其他方面提供些便利吧?我希望朝廷允许我们从内地招收流民到辽南垦荒,充实人口,抵御鞑奴。同时允许兴汉军自由往来大明各地采买、销售物资。”这两项才是鲁若麟内附大明的核心利益,人口、市场、原材料,兴汉军想要发展壮大,必须从大明获得这些资源。
所图甚大啊。
陈新甲听了鲁若麟的条件逐渐明白过来。鲁若麟做个天高皇帝远的土皇帝难道不爽吗?干嘛费心费力的往朝廷靠?还不是因为兴汉军地盘太小、人口有限,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放眼周边,能够为兴汉军提供这些资源的只有大明,所以才会不计回报的帮朝廷抵抗鞑奴,希望能够获得这些好处。
陈新甲早就听说鲁若麟不好女色、不喜奢华,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发展兴汉军上面。
鲁若麟对自己非常苛刻,对手下和子民却非常厚道和宽容,相当的亲民,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人愿意为其效命。
这样的人你要说他没有野心谁信啊,妥妥的枭雄之姿。也就是在这海外,要是在大明本土,早就被防范于未然的文官们掐死了。
陈新甲沉默的思考着,鲁若麟也不着急,慢悠悠的喝着茶,等着陈新甲的答复。
良久,陈新甲沉声说道:“可以,不过有几个条件。”
“请讲。”
“一,招收的流民只能是京畿之地和河南陕西等北方地区,不包括大明江南。”
“二,流民的招收必须听从朝廷的指导,相关费用也需要你们承担,确保这些人不会大量死亡或者聚众造反。”
“三,迁往辽南的人口数量必须接受朝廷监督,总数不得超过五十万。”
“四,兴汉军必须尽快协助朝廷将鞑子驱逐出去,在鞑子没有出关之前迁移人口的事情不会生效。”
“五,物资交易和人口迁移仅限天津和登州二地,且必须接受朝廷监督。”
“六,辽南还是我皇明地域,朝廷必须在此地派驻官员。”
“七,兴汉军除天津黄济部,不得在大明本土再派驻军队。且黄济部兵员定为五千人,不得自行增加。”
“八,如朝廷遭遇战事,需要兴汉军支援,兴汉军必须听从调遣。”
“九,兴汉军已评价供应朝廷军械武器,具体数量和价格商议后决定。”
“十,水泥一物对朝廷防备贼寇至关重要,此物制作方法希望兴汉军能够提供。”
“另外,听闻济州伯至今尚未婚配,皇上有意为济州伯赐婚,必定为济州伯寻一良配。”
陈新甲滔滔不绝的说了半天,很多条件明显是早有准备,鲁若麟也知道想要获取明朝的人口和资源绝对没有那么简单,只是没想到朝廷的要求居然这么多。
有一些条件在意料之中,朝廷也不是傻子,不会不防着兴汉军一手,这个没有什么好纠结的。朝廷以为有兴汉军牵制,减少了鞑子的威胁就可以高枕无忧吗?他们想的太简单了。
别看如今农民起义军陷入了低潮,这不过是更大规模起义的前奏。两百多年的统治,统治阶级已经将穷苦百姓逼得没有活路了,单纯的靠杀戮、镇压、招安已经无法缓和社会矛盾了,改朝换代近在眼前。
太祖就是靠起义建立的大明,堪称一代人杰,可惜李自成与太祖比相差太远了,否则也不会被鞑子得了江山。
“江南那里必须有一个贸易点,兴汉军与江南贸易频繁,不能舍弃。而且那些江南大族也不会允许朝廷切断兴汉军与他们的往来。”鲁若麟说道。
“一旦在江南设置贸易点,江南的货物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往济州岛运,海禁政策就会变成一纸空文。兴汉军和江南大族是赚的盆满钵满,朝廷却拿不到一丝好处。”陈新甲抱怨道。
“海禁本来就是错的,谁不知道海贸可以赚大钱。支持海禁的都是那些参与海上走私的江南大族,别说什么祖制和倭寇了,大家都是聪明人,不过是他们想吃独食罢了。”鲁若麟嘲笑道。
说到这里陈新甲的申请更加阴郁了,不过江南大族财雄势厚,朝堂上有的是人为他们摇旗呐喊,即便是皇帝都惹不起,何况他陈新甲。
“不过自从我兴汉军在济州岛立足,与江南往来频繁,这附近想要阻碍两边往来的海盗势力都被清扫一空,即便是那些背后的大族也被敲打了一番,如今海禁已经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再也没人拿来说事了。”鲁若麟得意的说道。
陈新甲一愣,确实是如此,以前还有人在朝堂上书指责兴汉军引诱江南士民出海,现在这方面的消息几乎销声匿迹了。
“因为无论是来软的还是硬的,他们都对我无可奈何。来硬的,只要是他们的船敢出海,我就可以让他们下海里去喂鱼。来软的,你认为他们的那些官场手段和地头蛇做法能够影响到我吗?有些人不死心,还说动江南水师出面来搅和,被我好好的敲打了一下,现在江南的水师已经不敢插手与兴汉军相关的事情了。”鲁若麟抬手给陈新甲续了杯热茶,继续说道。
“而且我们兴汉军不是海盗,是给江南带来利益的。现在不但江南的货物不愁卖,还有大量的商品和银钱流入,如今的江南比以往更加繁荣富庶。你只要看看江南新开了多少工坊,新招了多少穷苦百姓,产出的粮食作物卖到了什么价格,就知道兴汉军在江南有多少人在靠我们养活,靠我们发财了。朝廷要是想断绝我们与江南的往来,那些利益受损的大族会闹出什么动静出来不用说你也知道的。”
陈新甲听到兴汉军已经和江南大族建立了庞大的利益联盟,心中一暗。如今北方残破,江南成了朝廷的救命稻草,是万万不能出现什么意外的。
“再好又怎么样,朝廷照样收不到一两银子。”陈新甲抱怨着,明朝的商税就是这么坑爹,明明江南商贸繁荣,朝廷却不能从中捞到什么好处。
“这也是我要说的,如果兴汉军加入了朝廷,那么兴汉军支持朝廷在江南征收商税。如果朝廷压服不了江南地方,我可以允许朝廷在兴汉军内设点征收属于朝廷的商税。在我兴汉军治下,没有人敢逃税。”
鲁若麟的话犹如惊雷般在陈新甲耳边炸响,让陈新甲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兴汉军真的愿意为了朝廷得罪那些豪商巨贾?毕竟这本来就不关兴汉军的事情,完全是吃力不讨好啊。
对此,鲁若麟是早有准备,毕竟他可以耗着,但是陈新甲却耗不起,要知道鞑子现在还在关内没走呢。
收编也不是这么容易的,虽然大明的整体实力更加强大,兴汉军比起大明来就是一个小baby,但是谁让大明现在内忧外患自顾不暇呢。所以这次的收编其实兴汉军更加占据主动,大明才是最迫切的那一个。
华夏人讲究脸面,做什么事都要将面子,作为大明朝廷则更是如此。虽然是大明主动的,但是面子上不能有一点瑕疵,否则泱泱大明如何服众呢?
其实在鲁若麟看来,自从鞑子入关劫掠之后,大明的脸早就被丢干净了,周边的国家无不在看朝廷的笑话,只是朝廷还在强撑着嘴硬罢了。
对于陈新甲要求的主动上书朝廷请求内附,鲁若麟稍作考虑就答应了。
毕竟大明如今仍然是周边地区名义上的老大,而且做了两百多年的老大,那种天下第一的心态不光是嘴上说说,确实是印进骨髓的。为了这个老大的面子做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是常有的事情,没有必要在这个上面与大明较劲。既然大明要面子给他就是了,只要实际的利益收到了就行。
在陈新甲看来这是大事,是收编的前提,在鲁若麟看来这完全是小事,又不掉一块肉,所以双方在这个问题上快速的达成了一致,这让陈新甲非常高兴。
既然面子上的事情谈完了,那就该谈到实际的利益了。
陈新甲拿出了朝廷的意见,一旦兴汉军决定内附,鲁若麟将开镇金州,受封金州镇总兵、金州卫指挥使,官阶加授龙虎将军,勋位上护军。下属官员可自行任免,只需报备朝廷即可。
如果兴汉军打败鞑奴,守住了辽南地界,则会册封鲁若麟为镇辽伯,一举踏入勋贵的行列。
要说如今的大明爵位还是挺值钱的,还没有到南明时各种爵位泛滥的时候。武将们终极的梦想就是封爵,惠及子孙后代。
当陈新甲说完这些条件的时候,鲁若麟连眼皮都没有眨一下,一副期待的样子,希望陈新甲继续讲下去,这让陈新甲非常的无奈和抑郁。
“济州伯对此可是有何不满?要知道一旦封爵,那就是子孙后代无忧,与国同休。多少将领为求一爵而不得,但是朝廷非大功而不赏爵,可知其中珍贵。”陈新甲怕鲁若麟不明白其中的道道,耐着性子解释道。
面对陈新甲的说词,鲁若麟心里嗤之以鼻。还与国同休,大明没几年就要黄了,你这不怕是嫌我死的不够快吧。而且这爵位除了好听一点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吗?难道就是为了那点俸禄银子,不说本大爷根本就不缺那点银子,到时候朝廷能不能发出来还两说呢。要是自己在乎爵位,就是自立为王旁人又能奈我何?没看到小小的琉球也敢自称琉球王,要不是为了不刺激大明,猥琐发育,鲁若麟又怎么会自称为兴汉军大都督。
所以还是收起这一套吧,赶紧说点实际的,对于这种花不了几个本钱的官位和爵位,鲁若麟根本不在乎。大家不是一条船上的人,不过是有了共同的敌人,相互利用罢了。
“朝廷名爵岂能轻授,兴汉不过军户出身,能够得朝廷认可委以总兵就心满意足了,不敢奢求爵位。”鲁若麟不为所动的样子让陈新甲无可奈何。
这爵位对于朝廷内的武将来说是难得的恩遇,但是对于自成一体的兴汉军来说价值还真不好了。
况且即使鲁若麟被封爵,按照目前的情况,朝廷是不会给他和手下的军队发放一丝粮草军饷的,一切还是要靠他自己,比起勋贵在大明的待遇要差得远了。
“济州伯切勿妄自菲薄,兴汉军几次三番奋力杀奴,斩首无数,皇上和朝廷也是看在眼里的。只是以前的事情实在不便提及,所以只要济州伯守住辽南,朝廷再论功行赏,封爵也就实至名归了。”陈新甲几次三番提醒鲁若麟守住辽南就封爵,就是怕兴汉军抵挡不住撂挑子,对满清的牵制作用就会大打折扣,朝廷的利益也会跟着受损。
其实不用陈新甲再三提醒,鲁若麟一样会竭尽全力守住辽南。在辽南兴汉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绝对不是为了去游玩一趟的,那里是兴汉军后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辽南肯定是要守的,不过兴汉军也需要朝廷的支持。”鲁若麟可以不在乎官位和爵位的虚名,但是实际的利益必须拿到手,否则干嘛吃力不讨好的为朝廷做那么多的事情,他又不是闲的慌。
“济州伯想要什么支持?”陈新甲等着鲁若麟提出要求,这本来就是早有心理准备的。到了鲁若麟这样的地位,民族大义、忠君为国什么的都是虚的,看中的肯定是实际利益。
“钱粮朝廷肯定是缺的,这个我们就不要了。”
陈新甲听到这里默默的点了下头。确实,只要稍微关注点的都知道朝廷穷得快要当裤子了,自家的兵马都顾不上,哪里有钱粮给兴汉军。
“既然兴汉军决定内附,为皇上和朝廷效力,那以后也是朝廷的兵马。既然朝廷不能提供钱粮,总不能不在其他方面提供些便利吧?我希望朝廷允许我们从内地招收流民到辽南垦荒,充实人口,抵御鞑奴。同时允许兴汉军自由往来大明各地采买、销售物资。”这两项才是鲁若麟内附大明的核心利益,人口、市场、原材料,兴汉军想要发展壮大,必须从大明获得这些资源。
所图甚大啊。
陈新甲听了鲁若麟的条件逐渐明白过来。鲁若麟做个天高皇帝远的土皇帝难道不爽吗?干嘛费心费力的往朝廷靠?还不是因为兴汉军地盘太小、人口有限,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放眼周边,能够为兴汉军提供这些资源的只有大明,所以才会不计回报的帮朝廷抵抗鞑奴,希望能够获得这些好处。
陈新甲早就听说鲁若麟不好女色、不喜奢华,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发展兴汉军上面。
鲁若麟对自己非常苛刻,对手下和子民却非常厚道和宽容,相当的亲民,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人愿意为其效命。
这样的人你要说他没有野心谁信啊,妥妥的枭雄之姿。也就是在这海外,要是在大明本土,早就被防范于未然的文官们掐死了。
陈新甲沉默的思考着,鲁若麟也不着急,慢悠悠的喝着茶,等着陈新甲的答复。
良久,陈新甲沉声说道:“可以,不过有几个条件。”
“请讲。”
“一,招收的流民只能是京畿之地和河南陕西等北方地区,不包括大明江南。”
“二,流民的招收必须听从朝廷的指导,相关费用也需要你们承担,确保这些人不会大量死亡或者聚众造反。”
“三,迁往辽南的人口数量必须接受朝廷监督,总数不得超过五十万。”
“四,兴汉军必须尽快协助朝廷将鞑子驱逐出去,在鞑子没有出关之前迁移人口的事情不会生效。”
“五,物资交易和人口迁移仅限天津和登州二地,且必须接受朝廷监督。”
“六,辽南还是我皇明地域,朝廷必须在此地派驻官员。”
“七,兴汉军除天津黄济部,不得在大明本土再派驻军队。且黄济部兵员定为五千人,不得自行增加。”
“八,如朝廷遭遇战事,需要兴汉军支援,兴汉军必须听从调遣。”
“九,兴汉军已评价供应朝廷军械武器,具体数量和价格商议后决定。”
“十,水泥一物对朝廷防备贼寇至关重要,此物制作方法希望兴汉军能够提供。”
“另外,听闻济州伯至今尚未婚配,皇上有意为济州伯赐婚,必定为济州伯寻一良配。”
陈新甲滔滔不绝的说了半天,很多条件明显是早有准备,鲁若麟也知道想要获取明朝的人口和资源绝对没有那么简单,只是没想到朝廷的要求居然这么多。
有一些条件在意料之中,朝廷也不是傻子,不会不防着兴汉军一手,这个没有什么好纠结的。朝廷以为有兴汉军牵制,减少了鞑子的威胁就可以高枕无忧吗?他们想的太简单了。
别看如今农民起义军陷入了低潮,这不过是更大规模起义的前奏。两百多年的统治,统治阶级已经将穷苦百姓逼得没有活路了,单纯的靠杀戮、镇压、招安已经无法缓和社会矛盾了,改朝换代近在眼前。
太祖就是靠起义建立的大明,堪称一代人杰,可惜李自成与太祖比相差太远了,否则也不会被鞑子得了江山。
“江南那里必须有一个贸易点,兴汉军与江南贸易频繁,不能舍弃。而且那些江南大族也不会允许朝廷切断兴汉军与他们的往来。”鲁若麟说道。
“一旦在江南设置贸易点,江南的货物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往济州岛运,海禁政策就会变成一纸空文。兴汉军和江南大族是赚的盆满钵满,朝廷却拿不到一丝好处。”陈新甲抱怨道。
“海禁本来就是错的,谁不知道海贸可以赚大钱。支持海禁的都是那些参与海上走私的江南大族,别说什么祖制和倭寇了,大家都是聪明人,不过是他们想吃独食罢了。”鲁若麟嘲笑道。
说到这里陈新甲的申请更加阴郁了,不过江南大族财雄势厚,朝堂上有的是人为他们摇旗呐喊,即便是皇帝都惹不起,何况他陈新甲。
“不过自从我兴汉军在济州岛立足,与江南往来频繁,这附近想要阻碍两边往来的海盗势力都被清扫一空,即便是那些背后的大族也被敲打了一番,如今海禁已经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再也没人拿来说事了。”鲁若麟得意的说道。
陈新甲一愣,确实是如此,以前还有人在朝堂上书指责兴汉军引诱江南士民出海,现在这方面的消息几乎销声匿迹了。
“因为无论是来软的还是硬的,他们都对我无可奈何。来硬的,只要是他们的船敢出海,我就可以让他们下海里去喂鱼。来软的,你认为他们的那些官场手段和地头蛇做法能够影响到我吗?有些人不死心,还说动江南水师出面来搅和,被我好好的敲打了一下,现在江南的水师已经不敢插手与兴汉军相关的事情了。”鲁若麟抬手给陈新甲续了杯热茶,继续说道。
“而且我们兴汉军不是海盗,是给江南带来利益的。现在不但江南的货物不愁卖,还有大量的商品和银钱流入,如今的江南比以往更加繁荣富庶。你只要看看江南新开了多少工坊,新招了多少穷苦百姓,产出的粮食作物卖到了什么价格,就知道兴汉军在江南有多少人在靠我们养活,靠我们发财了。朝廷要是想断绝我们与江南的往来,那些利益受损的大族会闹出什么动静出来不用说你也知道的。”
陈新甲听到兴汉军已经和江南大族建立了庞大的利益联盟,心中一暗。如今北方残破,江南成了朝廷的救命稻草,是万万不能出现什么意外的。
“再好又怎么样,朝廷照样收不到一两银子。”陈新甲抱怨着,明朝的商税就是这么坑爹,明明江南商贸繁荣,朝廷却不能从中捞到什么好处。
“这也是我要说的,如果兴汉军加入了朝廷,那么兴汉军支持朝廷在江南征收商税。如果朝廷压服不了江南地方,我可以允许朝廷在兴汉军内设点征收属于朝廷的商税。在我兴汉军治下,没有人敢逃税。”
鲁若麟的话犹如惊雷般在陈新甲耳边炸响,让陈新甲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兴汉军真的愿意为了朝廷得罪那些豪商巨贾?毕竟这本来就不关兴汉军的事情,完全是吃力不讨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