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担惊受怕的程知节,有了重外孙,考国公独孤开远那活的一天比一天快活。是三天两头就进宫看看,对于老头子的舔犊之情,李承乾表示理解。他这人命硬,夫人、儿子都熬死了,家中只剩下一对孙子、孙女,现在添人进口了,那还不赶紧倒腾着他那条小拐杖。
这不,今儿李承乾回来的早,见老人家还没走,就把他留下吃一顿便饭,说说闲话,唠唠家常,看老人家在长安过的习惯不。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独孤开远在洛阳过了半辈子,为了太子妃姐弟的前途,所以才折腾到这里,耽误了人家致仕的生活,所以于情于理都的关心下。
“老国公在长安日子过得可还舒心,有什么不满意的尽管和妙音说,千万不要客气!”,话间,李承乾冲恒连招了招手,示意他把东西拿过来。
在老头儿好奇的目光下,李承乾亲自把长长的盒子打开,从里面取出了一个精工雕琢的拐杖递给了独孤开远,继续说:“这根拐杖是孤让杜构他们赶制的,用料主体是金丝楠木,把手上包裹是一块暖玉,上面的图案也都寓意着吉祥、长寿的图案。听妙音说,过几天就是您七十的整寿了,这算是我们夫妻一番心意。”
听到李承乾的话,独孤开远笑着回道:“岁数这么大了,吃喝用度也比不上你们年轻人,在那呆着都一样的。不过,殿下这份心意让老臣感动,这人心啊,有些时候放着放着就臭了。”,话毕,老头子放下筷子,起身试了试孙女婿给他准备的拐杖。
恩?老头儿这是话里有话啊,即使他不是太子妃的祖父,就凭着独孤家族的威望和开国功臣的身份,谁敢给他气受呢!好奇之下,李承乾笑着问:“老国公,这是何意啊,是那个不挣眼的敢惹你生气了,来和孤说说,孤为你出气。”
如果不是李承乾今天送了他这么一个贴心的礼物,独孤老头是不会有这么一番感慨的,因为这不是什么大事,而且还关系到一个家族的名声。可自己那老友实在是憋屈,这要是不替他说上两句,老头这气就顺不过来。
随后,独孤开远向李承乾详细的说了说他来长安城以后的“见闻”。不管是辈分还是年龄,和他同处一个时代的人活着的,又能说到一起的,不多了。在长安,满打满算就长孙顺德和陈叔达两人,所以三个老家伙没事就在一起小酌几杯。
长孙顺德不用说了,他们长孙家在有一后、一储、一相,家中子弟也都高官任做,骏马任骑,他自然是没有什么愁事,每天都是乐呵呵的,不管走到那里也让人家尊重。
可陈叔达不一样了,年前是他的寿辰,请帖送出了一大堆,可来应宴的人却不足五桌之数,不少过去的门生故吏都是打发小厮来送份礼算了事了,根本不在乎老寿星的感觉。
独孤开远明白,陈叔达现在空捧着一个江国公的爵位,是个过了气的宰相了,在官场仕途上照顾不了他们了,所以看不看“恩师”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同时大家也不会站出来互相指责,所以也就稀里糊涂的过去就算了。
独孤开远是武将出身,虽然年纪大了,可脾气依然火爆,眼见老友被气背过去了,作势就让去找那帮混蛋理论,长安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总有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时候,你们这么干不是特么再打人脸吗?
可长孙顺德却拦住了他,官场上的就是这么回事,你要是跟势力小人过不去,那以后的日子也就不用过了,趁早回你洛阳老家去,眼不见心不烦,要不说不准那天就登极乐世界了。
别看这里是京城,是天子脚下,该照顾面的事应该都注意到了,可事实却恰恰相反,在这里的官个顶个都是人精,今儿求着你了,那你就他们爷爷,保准跟三孙子一样伺候的你是舒舒服服的。
可一旦,你不得圣心了,落末了,那什么就别说了,保管躲得远远地,就算碰见了也是哼哼哈哈就过去了。人情,这东西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能送这些东西过来,那已经算是给足面子了,如果要求太多,那就属于给脸不要脸了。
你孙女是太子妃,是未来的皇后,又生下嫡长孙,当然是不会有人敢这么对你,可陈叔达不一样,他现在对于那些官员们已经算是“物尽其用”了。
听完了独孤开远的话,李承乾默默地点了点头,韩奎临死前说的没错,人情冷暖,官场现形,当官的,或者说这世上,有多少人不是势利之徒呢。
秦之名相张仪不就是常以势力之徒自嘲吗?出将入相、开衙建府,是所有为官者的追求,人家只是不想自己的仕途被无用之人连累而已,都有妻儿老小,虽然他们做的有些过分,可这不是受人指责的理由,毕竟属于“法不责众”的人情问题。
看独孤开远气得不成样子,李承乾递给他一杯茶,让他缓口气,随即言道:“好了,老国公,不要生气嘛,都是势利之徒,犯不着让您老气成这样。这样,过几天您寿宴的时候,把江国公请过来,告诉他,孤给他圆这个面子,这下您老不气了吧!”
“恩?殿下,你能帮这个忙太好了,老臣替子聪谢过大恩了,他要是知道殿下愿意帮他出头,那还不得来东宫叩谢恩典啊!”
独孤开远明白,东宫和江国公府没什么交情,之所以这么开面愿意施恩,那就绝对是看在自己这张老脸上。既然如此,那他也得做个人情让陈叔达知道一下,不要那么灰心丧气,多活几年不好吗?
同时,也让那些人知道朝廷是重视老臣的,是不会忘记有过功劳的人,以后做事都要留下三分,别弄到最后把自己装进去了,太短视了,眼窝子咋那么浅呢。
“哎,老国公那么可客气干嘛,都是一家人嘛!再说江国公办寿的时候,孤也没在长安,现在就算是给他补一份礼了。”.......
这不,今儿李承乾回来的早,见老人家还没走,就把他留下吃一顿便饭,说说闲话,唠唠家常,看老人家在长安过的习惯不。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独孤开远在洛阳过了半辈子,为了太子妃姐弟的前途,所以才折腾到这里,耽误了人家致仕的生活,所以于情于理都的关心下。
“老国公在长安日子过得可还舒心,有什么不满意的尽管和妙音说,千万不要客气!”,话间,李承乾冲恒连招了招手,示意他把东西拿过来。
在老头儿好奇的目光下,李承乾亲自把长长的盒子打开,从里面取出了一个精工雕琢的拐杖递给了独孤开远,继续说:“这根拐杖是孤让杜构他们赶制的,用料主体是金丝楠木,把手上包裹是一块暖玉,上面的图案也都寓意着吉祥、长寿的图案。听妙音说,过几天就是您七十的整寿了,这算是我们夫妻一番心意。”
听到李承乾的话,独孤开远笑着回道:“岁数这么大了,吃喝用度也比不上你们年轻人,在那呆着都一样的。不过,殿下这份心意让老臣感动,这人心啊,有些时候放着放着就臭了。”,话毕,老头子放下筷子,起身试了试孙女婿给他准备的拐杖。
恩?老头儿这是话里有话啊,即使他不是太子妃的祖父,就凭着独孤家族的威望和开国功臣的身份,谁敢给他气受呢!好奇之下,李承乾笑着问:“老国公,这是何意啊,是那个不挣眼的敢惹你生气了,来和孤说说,孤为你出气。”
如果不是李承乾今天送了他这么一个贴心的礼物,独孤老头是不会有这么一番感慨的,因为这不是什么大事,而且还关系到一个家族的名声。可自己那老友实在是憋屈,这要是不替他说上两句,老头这气就顺不过来。
随后,独孤开远向李承乾详细的说了说他来长安城以后的“见闻”。不管是辈分还是年龄,和他同处一个时代的人活着的,又能说到一起的,不多了。在长安,满打满算就长孙顺德和陈叔达两人,所以三个老家伙没事就在一起小酌几杯。
长孙顺德不用说了,他们长孙家在有一后、一储、一相,家中子弟也都高官任做,骏马任骑,他自然是没有什么愁事,每天都是乐呵呵的,不管走到那里也让人家尊重。
可陈叔达不一样了,年前是他的寿辰,请帖送出了一大堆,可来应宴的人却不足五桌之数,不少过去的门生故吏都是打发小厮来送份礼算了事了,根本不在乎老寿星的感觉。
独孤开远明白,陈叔达现在空捧着一个江国公的爵位,是个过了气的宰相了,在官场仕途上照顾不了他们了,所以看不看“恩师”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同时大家也不会站出来互相指责,所以也就稀里糊涂的过去就算了。
独孤开远是武将出身,虽然年纪大了,可脾气依然火爆,眼见老友被气背过去了,作势就让去找那帮混蛋理论,长安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总有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时候,你们这么干不是特么再打人脸吗?
可长孙顺德却拦住了他,官场上的就是这么回事,你要是跟势力小人过不去,那以后的日子也就不用过了,趁早回你洛阳老家去,眼不见心不烦,要不说不准那天就登极乐世界了。
别看这里是京城,是天子脚下,该照顾面的事应该都注意到了,可事实却恰恰相反,在这里的官个顶个都是人精,今儿求着你了,那你就他们爷爷,保准跟三孙子一样伺候的你是舒舒服服的。
可一旦,你不得圣心了,落末了,那什么就别说了,保管躲得远远地,就算碰见了也是哼哼哈哈就过去了。人情,这东西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能送这些东西过来,那已经算是给足面子了,如果要求太多,那就属于给脸不要脸了。
你孙女是太子妃,是未来的皇后,又生下嫡长孙,当然是不会有人敢这么对你,可陈叔达不一样,他现在对于那些官员们已经算是“物尽其用”了。
听完了独孤开远的话,李承乾默默地点了点头,韩奎临死前说的没错,人情冷暖,官场现形,当官的,或者说这世上,有多少人不是势利之徒呢。
秦之名相张仪不就是常以势力之徒自嘲吗?出将入相、开衙建府,是所有为官者的追求,人家只是不想自己的仕途被无用之人连累而已,都有妻儿老小,虽然他们做的有些过分,可这不是受人指责的理由,毕竟属于“法不责众”的人情问题。
看独孤开远气得不成样子,李承乾递给他一杯茶,让他缓口气,随即言道:“好了,老国公,不要生气嘛,都是势利之徒,犯不着让您老气成这样。这样,过几天您寿宴的时候,把江国公请过来,告诉他,孤给他圆这个面子,这下您老不气了吧!”
“恩?殿下,你能帮这个忙太好了,老臣替子聪谢过大恩了,他要是知道殿下愿意帮他出头,那还不得来东宫叩谢恩典啊!”
独孤开远明白,东宫和江国公府没什么交情,之所以这么开面愿意施恩,那就绝对是看在自己这张老脸上。既然如此,那他也得做个人情让陈叔达知道一下,不要那么灰心丧气,多活几年不好吗?
同时,也让那些人知道朝廷是重视老臣的,是不会忘记有过功劳的人,以后做事都要留下三分,别弄到最后把自己装进去了,太短视了,眼窝子咋那么浅呢。
“哎,老国公那么可客气干嘛,都是一家人嘛!再说江国公办寿的时候,孤也没在长安,现在就算是给他补一份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