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散,喜庆的日子一过,人们都踏上了归程,皇帝銮驾正式启程返回京师长安,李承乾则在龙撵中伺候着,父子俩一边喝茶,一边谈着孙伏伽呈上来的本章。
长安城年前发生了一件“奇异”的案子,李泰的文学馆有几个学士在一处别苑中死亡,而且个个七窍流血,可仵作验尸又说没有中毒,可以说死的莫名其妙。
因为死的是魏王的亲信,又都是朝廷的官员,所以刑部和大理寺不敢有丝毫懈怠,仔仔细细把他们的人际关系,经常出入的场所都过了一边筛子,结果呢,一无所有获。这几个家伙都是典型的文人,除了差事外,就是喝茶、饮酒、填词作赋,根本就不可能与人结仇。
报上来后,皇帝的第一反应是党争,李承乾他们三兄弟争储的事在朝中也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所以互相清除一些官员也不是不可能,动到朝廷命官的人命,做的未免太过火了,所以李世民非常恼火。
但他的怀疑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李恪,且不说李承乾当时不在长安,就算他要针对李泰,也会直接找上青雀,直接动手,这样的例子已经不止一次。
可让百骑司调查一番后发现,李恪与他手下的人根本与这几个官员根本就没有什么交集,而且这几个书呆子在李泰那也是混饭吃的,要杀也不会杀他们这几个小角色。
是不是有人想让几个皇子再次在朝中掀起内斗呢,恩?有很大的可能性,所以在启程来洛阳的时候,李世民就打定主意交给高明去查,不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让天下人看皇室的笑话。.......
“父皇,这是不是有些不合适,毕竟人是青雀的,儿臣这么大包大揽是不是不太合规矩!”,老实说,李承乾对于小胖子的事并不想管太多,这倒不是因为兄弟阋墙的原因,而是他手下的人在李承乾眼里就是一群神经病。
李泰用人的标准才是“唯才是举”,只要你有能耐,甭管是德行什么样,他都照单全收,看起来旗下聚拢了一大批能人异士,可实际上却是鱼龙混杂,什么鸟都有。
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大儒们,一个个都是些喜欢最求魏晋遗风的家伙,那些之乎者也的话和标新立异的行为,正常人谁都接受不了,也不知道那小胖子在那淘换得这些奇葩。
不过,这些人虽然脑子不太正常,可人家并不妨碍朝廷的运行,也涉及不到百姓的利益,无非就是多花一份俸禄的事,所以李承乾也当眼不见、心不烦了。
现在皇帝竟然让他去查这些人的死因,他当然不愿意,这样活着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不死不活浪费俸禄银子,死几个就死几个呗。反正老四手下这样货有的是,犯不着把自己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他们身上。
对于李承乾的回答,皇帝一点都不例外,因为他心里很清楚,高明打心眼里不愿意管青雀的事,老四这么多年的不懂事已经把他大哥的心伤透了。高明能不计较他那些小动作,已经是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了。
“行了,朕知道,你的差事多,而且都是劳心劳神的事,朕这个作父亲也不能一点都不顾忌,朕已经决定,案子结束以后,青雀返回封地,为德领山南西道监察的差事,让你耳根子也清闲一些。所以这个案子,你还是要接下来的,要不然岂不是辜负了为父的一番心意。”,话毕,拿起了一杯茶递给了李承乾。
皇帝这是典型的携恩图报,而且毫不隐晦三兄弟之间的矛盾,让脸小的李承乾不知道怎么再回绝,所以双手接过茶后,点了点头,应承了下来。
然后,试着问道:“父皇,人是文学馆的,所以难免有用到青雀的地方,能不用让四弟出来协办,这样一来既方便,也省去了很多的麻烦,您说呢?”
文学馆是李泰的老巢之一,那里乌七八糟,见不得光的人和事有很多,既然皇帝光明正大的要把李泰发出去,那他也得光明正大查案子,不能借机搞人家的产业。要不然即使皇帝嘴上不说什么,那也心里肯定也会不舒服,认为自己不识抬举,这样的愚蠢的事,李承乾是不会作的。
况且,搞李泰用这么麻烦吗?内卫手里掌握的东西多了,只要那出来摆在皇帝的面前,那轻则罢爵流放,重则,重则就不好说了,毕竟父皇在那方面很敏感,就算是自己都不敢碰,更不要说是那小胖子了。
“恩,可以啊,你们兄弟同心,朕对此乐观齐成,就等你们兄弟的好消息了。”,话毕,李世民的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相爱相杀,恨起来的时候,恨不得一口口把对方咬死。就说李泰吧,对于这个一直压制自己同胞兄长,那心里不是一般的恨,就是因为他的光芒太耀眼了,所以人人都不会记得魏王李泰是何许人也。
可形势比人强啊,有人动了文学馆的人,父皇不仅没把案子交给他,反而交给太子,这对于他来说就是釜底抽薪。
傻子都知道这是李恪那个混蛋做的,父皇又让太子出来和稀泥,这不明显偏向那个杂种嘛。凭什么,就凭李恪那点小聪明吗?这心里的火气让他一时没法消除。
“太子殿下,我的大哥,这事还用查吗?就是老三干的,大理寺和刑部的人都是见人下饭的主儿,你指着他们能调查出什么啊!”
“那些人既然做了魏王府的属官,那臣弟就有义务庇护他们安全。如果他们是犯了律法,那臣弟无话可说,可他现在呢,是这样吗?”......
李泰的情绪有些激动,不停在在车架中摇晃着他那肥胖的肚子,弄得马车摇摇晃晃的。而且话语中把矛头直至李恪,毫不隐晦的说他就是凶手。
当然,李泰也不是无的放矢,就在上元节的时候,两兄弟就因为太子不在长安,争夺主持祭祀宗庙大礼的差事明火执仗的争了起来。最后李泰用了点小手段得到了这个差事,气的李恪放出了狠话,早晚给他点颜色看看,所以李泰才如此肯定是他干的。
刘弘基那话说的好,捉奸捉双,拿人在床,就凭一句狠话就定性一位亲王犯罪,是不是有些太武断了。李恪也不是白痴,你这么问,你说那小子会不会到皇帝参上一本。
本来李承乾就不愿意管,现在看小胖子这死出,心里的气就更不是不打一处来,随即淡淡地说:“行,你说的都对,都有道理。要不这样,案子也甭查了,你带着侍卫去砍死老三好不好!这就省心了,父皇和孤再也不用为你们两个那点破事头疼了。你放心,魏王、吴王的爵位,孤上表保给你们的儿子世袭。去吧!!!”
李泰是个书生,嘴上说说还可以,这真要让他抡刀子砍人,他还真是不敢。看到太子不耐烦,瘪了瘪嘴坐了下来,双手搭在大肚子上,不情不愿的说:“臣弟就是说说,用得着这么认真吗?大不了,你说怎么样就怎么样了!”
砍李恪,别看玩笑了,这家伙功夫虽然比不上太子,可也是弓马娴熟之辈,自己带侍卫去砍他,那和找死有什么区别,所以只能无奈的坐下来听太子怎么说了。
“好,既然愿意听孤的,那就说说这几个学士都是些什么来路!说实话,官档那些瞎话就不用说,你手下的人都是些什么货色,你比孤要清楚。”,李承乾风轻云淡的说了一句。......
长安城年前发生了一件“奇异”的案子,李泰的文学馆有几个学士在一处别苑中死亡,而且个个七窍流血,可仵作验尸又说没有中毒,可以说死的莫名其妙。
因为死的是魏王的亲信,又都是朝廷的官员,所以刑部和大理寺不敢有丝毫懈怠,仔仔细细把他们的人际关系,经常出入的场所都过了一边筛子,结果呢,一无所有获。这几个家伙都是典型的文人,除了差事外,就是喝茶、饮酒、填词作赋,根本就不可能与人结仇。
报上来后,皇帝的第一反应是党争,李承乾他们三兄弟争储的事在朝中也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所以互相清除一些官员也不是不可能,动到朝廷命官的人命,做的未免太过火了,所以李世民非常恼火。
但他的怀疑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李恪,且不说李承乾当时不在长安,就算他要针对李泰,也会直接找上青雀,直接动手,这样的例子已经不止一次。
可让百骑司调查一番后发现,李恪与他手下的人根本与这几个官员根本就没有什么交集,而且这几个书呆子在李泰那也是混饭吃的,要杀也不会杀他们这几个小角色。
是不是有人想让几个皇子再次在朝中掀起内斗呢,恩?有很大的可能性,所以在启程来洛阳的时候,李世民就打定主意交给高明去查,不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让天下人看皇室的笑话。.......
“父皇,这是不是有些不合适,毕竟人是青雀的,儿臣这么大包大揽是不是不太合规矩!”,老实说,李承乾对于小胖子的事并不想管太多,这倒不是因为兄弟阋墙的原因,而是他手下的人在李承乾眼里就是一群神经病。
李泰用人的标准才是“唯才是举”,只要你有能耐,甭管是德行什么样,他都照单全收,看起来旗下聚拢了一大批能人异士,可实际上却是鱼龙混杂,什么鸟都有。
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大儒们,一个个都是些喜欢最求魏晋遗风的家伙,那些之乎者也的话和标新立异的行为,正常人谁都接受不了,也不知道那小胖子在那淘换得这些奇葩。
不过,这些人虽然脑子不太正常,可人家并不妨碍朝廷的运行,也涉及不到百姓的利益,无非就是多花一份俸禄的事,所以李承乾也当眼不见、心不烦了。
现在皇帝竟然让他去查这些人的死因,他当然不愿意,这样活着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不死不活浪费俸禄银子,死几个就死几个呗。反正老四手下这样货有的是,犯不着把自己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他们身上。
对于李承乾的回答,皇帝一点都不例外,因为他心里很清楚,高明打心眼里不愿意管青雀的事,老四这么多年的不懂事已经把他大哥的心伤透了。高明能不计较他那些小动作,已经是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了。
“行了,朕知道,你的差事多,而且都是劳心劳神的事,朕这个作父亲也不能一点都不顾忌,朕已经决定,案子结束以后,青雀返回封地,为德领山南西道监察的差事,让你耳根子也清闲一些。所以这个案子,你还是要接下来的,要不然岂不是辜负了为父的一番心意。”,话毕,拿起了一杯茶递给了李承乾。
皇帝这是典型的携恩图报,而且毫不隐晦三兄弟之间的矛盾,让脸小的李承乾不知道怎么再回绝,所以双手接过茶后,点了点头,应承了下来。
然后,试着问道:“父皇,人是文学馆的,所以难免有用到青雀的地方,能不用让四弟出来协办,这样一来既方便,也省去了很多的麻烦,您说呢?”
文学馆是李泰的老巢之一,那里乌七八糟,见不得光的人和事有很多,既然皇帝光明正大的要把李泰发出去,那他也得光明正大查案子,不能借机搞人家的产业。要不然即使皇帝嘴上不说什么,那也心里肯定也会不舒服,认为自己不识抬举,这样的愚蠢的事,李承乾是不会作的。
况且,搞李泰用这么麻烦吗?内卫手里掌握的东西多了,只要那出来摆在皇帝的面前,那轻则罢爵流放,重则,重则就不好说了,毕竟父皇在那方面很敏感,就算是自己都不敢碰,更不要说是那小胖子了。
“恩,可以啊,你们兄弟同心,朕对此乐观齐成,就等你们兄弟的好消息了。”,话毕,李世民的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相爱相杀,恨起来的时候,恨不得一口口把对方咬死。就说李泰吧,对于这个一直压制自己同胞兄长,那心里不是一般的恨,就是因为他的光芒太耀眼了,所以人人都不会记得魏王李泰是何许人也。
可形势比人强啊,有人动了文学馆的人,父皇不仅没把案子交给他,反而交给太子,这对于他来说就是釜底抽薪。
傻子都知道这是李恪那个混蛋做的,父皇又让太子出来和稀泥,这不明显偏向那个杂种嘛。凭什么,就凭李恪那点小聪明吗?这心里的火气让他一时没法消除。
“太子殿下,我的大哥,这事还用查吗?就是老三干的,大理寺和刑部的人都是见人下饭的主儿,你指着他们能调查出什么啊!”
“那些人既然做了魏王府的属官,那臣弟就有义务庇护他们安全。如果他们是犯了律法,那臣弟无话可说,可他现在呢,是这样吗?”......
李泰的情绪有些激动,不停在在车架中摇晃着他那肥胖的肚子,弄得马车摇摇晃晃的。而且话语中把矛头直至李恪,毫不隐晦的说他就是凶手。
当然,李泰也不是无的放矢,就在上元节的时候,两兄弟就因为太子不在长安,争夺主持祭祀宗庙大礼的差事明火执仗的争了起来。最后李泰用了点小手段得到了这个差事,气的李恪放出了狠话,早晚给他点颜色看看,所以李泰才如此肯定是他干的。
刘弘基那话说的好,捉奸捉双,拿人在床,就凭一句狠话就定性一位亲王犯罪,是不是有些太武断了。李恪也不是白痴,你这么问,你说那小子会不会到皇帝参上一本。
本来李承乾就不愿意管,现在看小胖子这死出,心里的气就更不是不打一处来,随即淡淡地说:“行,你说的都对,都有道理。要不这样,案子也甭查了,你带着侍卫去砍死老三好不好!这就省心了,父皇和孤再也不用为你们两个那点破事头疼了。你放心,魏王、吴王的爵位,孤上表保给你们的儿子世袭。去吧!!!”
李泰是个书生,嘴上说说还可以,这真要让他抡刀子砍人,他还真是不敢。看到太子不耐烦,瘪了瘪嘴坐了下来,双手搭在大肚子上,不情不愿的说:“臣弟就是说说,用得着这么认真吗?大不了,你说怎么样就怎么样了!”
砍李恪,别看玩笑了,这家伙功夫虽然比不上太子,可也是弓马娴熟之辈,自己带侍卫去砍他,那和找死有什么区别,所以只能无奈的坐下来听太子怎么说了。
“好,既然愿意听孤的,那就说说这几个学士都是些什么来路!说实话,官档那些瞎话就不用说,你手下的人都是些什么货色,你比孤要清楚。”,李承乾风轻云淡的说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