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方向谢方叔及徐清叟一拱手之后,挥手让小吏把金堂县试卷递上。
    他不顾金堂县考试尚未定案,就恶人先告状,先把金堂县小吏考试定性为作弊。
    其实陈大方知道赵平早已把谢方叔及徐清叟得罪,他们巴不得罗织赵平罪名。
    他之所以敢于这样做,正是谢方叔的指使。
    三人其实心里早已有了结论,今天不过是走流程而已。
    毕竟谢方叔是丞相,徐清叟是参政知事(副丞相),已经可以决定定论。
    一个面白无须中年人突然突然站在众人面前,不阴不阳的声音:“官家驾到!”
    谢方叔三人不禁大吃一惊,不是刚才说官家今天抱恙,怎么又上朝了。
    谢方叔一看,原来此人是官家贴身太监董宋臣,看来应该是真的。
    几十位文武大臣急忙转身,向前面拱手一礼:“恭迎官家!”
    一位表情严肃,三缕长须,身着黄衣的四十多岁男子出现众人面前,果然是官家。
    他面色微黄,表情不太精神,显然没有完全好转。
    理宗端坐龙椅,君臣见礼之后,陈大方只好把金堂县试卷呈上去。
    理宗一看,未置可否,沉声问道:“庭直何在?”
    董槐应声而出,说道:“臣在!”
    理宗把试卷交给他,望着:“汝是礼部尚书,试题如何,汝当有决断。”
    董槐接过考题,很快就沉浸其中,一柱香时间过去了。
    他先是平淡,继而惊讶,接着眉头紧锁,最后回答说道:“禀告官家,此题分为笔试与口试。笔试一共四题,口试三题。笔试前面两题与口试两题简单,其余较难。”
    理宗一听考试竟然分为口试与笔试,顿时来了兴趣,问道:“何谓笔试,何谓口试?”
    “笔试就是在试卷答题,口试就是用口答题。口试虽然是用口答题,但是也是有人记录,并经过考生确认的。”董槐回答说道。
    他一边回答,一边心里想到,这个赵平确实幺蛾子,这不是给礼部出难题吗?
    自古只有笔试,从来没有口试,而且记录错误怎么办?他心里情不自禁想到。
    理宗当然不知道他的想法,他目的也不此。
    “董卿,你觉得此题适合小吏考试吗?”理宗问道,他人还没有完全好,想早点退朝。
    “当然适合小吏考试。”董槐只得回答。
    “与举人与进士考试相比,这个难度如何?”理宗并没有放过他。
    “难度尚在举人之上,面试之题更适合小吏使用。”董槐灵机一动,千万不要把面试引进科举,仅仅限制在小吏考试上面。
    他没有说过,有些题他未必也能够回答出来。
    理宗点点头,继续问道:“这个适合四川小省试吗?”
    原来是这样,董槐终于明白了,看来官家也不想把面试引进科举,不但麻烦,而且更加容易出问题。
    董槐又是一礼,给这次考试定性禀告:“适合小吏考试的小省试。”
    看到理宗与董槐一唱一和,谢方叔急了,给了陈大方一个眼色。
    陈大方硬着头皮出来禀报:“官家,微臣考试不公,录取第一名程亮乃是昌元县人氏。赵平正是昌元县昌元县人氏。”
    董槐心里对于陈大方恶感顿时上升,自己与官家好不容易把这次考试限制在四川小吏考试,你又来给礼部增加麻烦。但是陈大方是御史,风闻弹骇是他的职责。
    他淡淡拿出笔试及面试前三名的试卷,对着陈大方说法:“陈御史看看笔试及面试试卷,不知你能够回答出来多少?”
    一个小吏考试而已,能够有多大的难度?
    想到这里,他接过试题及答卷一看。
    陈大方开始还比较平淡,毕竟笔试前面两题考试最是正常不过。
    看到笔试第三题,他顿时大脑进入茫然状态。
    天呀,我们这些御史天生是挑刺的,是给别人出难题的,而不是去解决难题的。
    董槐看到他不停揉了揉额头,哪里不知他心里所想,冷冷问道:“陈御史,请问你回答几道试题?”
    陈大方心想笔试虽然有难题,但是面试应该简单了吧。
    那个叫程亮的人不是因为面试被成绩而列为第一吗?显然赵平作弊就在面试试卷上面的。
    他翻开面试试卷,看到第一题及第二题不禁露出冷笑。
    但是看到第三题时,无论他想破脑袋也没有想到如何回答,他从来没有碰到这些问题,让他如何解答。
    陈大方看见董槐嘲笑的神色,顿时灵机一动,心想我既然不能回答,显然这些小吏岂能回答。
    他双手向董槐拱手一礼说道:“董尚书,下官想看看这前三名的答卷。”
    董槐一边还礼,一边回答说道:“陈御史,答卷可以给你。在给你之前,请问御史能够回答几题?”
    陈大方艰难地吞了口水,有些恼羞成怒,但是这个可是自己提出的,必须回答。
    他咬了咬嘴唇,艰难说道:“下官笔试及面试试卷只有回答两题,其余三题不能回答。”
    说完之后,他不禁以袖掩面,我可是堂堂进士出身,竟然被这个小吏试题难住。
    关键的是,这个不是私下,而是朝堂众目睽睽,让他有一种想死的感觉都有。
    但是,他不甘心,眼里紧紧盯着董槐手里的试卷,说道:“下官已经回答了,现在可以看前三名的试卷。”
    董槐知道他不到黄河不死心,冷冷一笑,说道:“这是金堂县前三名的笔试及面试,你看看他们是如何回答的!”
    陈大方接过三人试卷,一一仔细查看,不放过一丝一毫。
    这是搬翻赵平的唯一机会,如果被他发现一点漏洞,以他鸡蛋挑骨头的能力,绝对把赵平掀翻在地。
    可是他越看试卷,脸上神色越来越难看,不知赵平从哪里找出的人,竟然把如此刁难的题都回答出来了。
    特别是笔试及面试第一者的回答,简直是匪夷所思。
    看了众人不解目光,陈大方突然想到,既然我这个进士出身有些题目不能回答,难道你们能够回答?
    他擦了擦额头的冷汗,把试卷及答卷给了同僚吴燧。
    吴燧也想了解这个试卷难度如何,竟然让陈大方难堪。
    他接过一看,不禁大吃一惊,他感觉自己的感受比陈大方好不了多少。
    他也擦了擦额头的冷汗,把试卷及答卷御史大夫吴叶寻。
    吴叶寻仔细一看也脸色大变,把试卷及答卷给了吴潜。
    吴潜已经接五十七岁了,但是精神不错。
    他是参政知事(副丞相)兼枢密使(相当于现在军委主席),曾经是右丞相,不过已经罢相。
    他仔细看了一看,露出微笑,对着董槐点点头。
    他看完之后交给徐清叟,徐清叟是另外一个参政知事。
    徐清叟看了摇摇头,然后又点点头,最后交给丞相谢方叔。
    谢方叔看了之后,顿时身上冷汗淋淋,终于明白官家为何要把这个考试列为小吏考试了。
    娘的,这明明是基层小吏的考题,为何要拿来朝廷过目。
    朝廷是解决国家大事的,不是鸡毛蒜皮的,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是基层小吏来解决。
    可是,目前这些题竟然让进士出身的陈大方都难住了,这个传了出去,岂不是让天下笑话?
    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可是应该如何解决呢?
    谢方叔眼睛一转,向着官家禀报:“禀报官家,金堂县这次考试被称为小省试。既然是小省试,那么这前三名可以给予同进士。不知可以不?”
    理宗未置可否,而是打量董槐一眼,问道:“董卿,你是礼部尚书,应该如何解决?”
    董槐心里叹了口气,目前也只有这个解决法子。
    他出来向着禀报说道:“官家,微臣觉得此法可以。”
    他心里想到,只是这个口子一开,四川又要增加三个同进士名额了。
    吴潜出来向理宗禀报,说道:“禀报官家,现在金堂县已经有了知县与县丞、教授,可以将三个提升为主簿与县尉、学正。”
    理宗想了想,点点头说道:“可。”
    吴潜打量谢方叔一眼,向着理宗又是一礼,说道:“官家,微臣还有一事禀报。赵平助力消灭嘉定胡人,把金堂县治理得井井有序,又打下西县,奖赏是否已经定下?”
    吴潜这个枢密使几次提到奖赏问题,都被谢方叔设法所阻挠。
    今天小吏考试试卷把对方一派弄得灰头灰脸,此时不提出,何时提出?
    谢方叔开口还要阻挠,可是这次赵平不但打下西县,金堂县也治理得井井有条。
    关键的是,今天他们这一系被对方这个小吏试卷搞得灰头灰脸,反对的由头也无从说起。
    看到官家询问的目光,他只好不甘心说道:“微臣附议。”
    他这个丞相已经同意了,徐清叟自然跟随。
    金堂县,面对云无涯及学子的质疑,赵平决定双管齐下。
    一个方面应对朝廷审查,一个方面主动通过报纸报道。
    本来赵平不想这样,害怕给朝廷施加压力,可是再三思考之下,赵平下定决心。
    朝廷自己无法控制,可是《大宋中华报》自己能够控制。
    果然当笔试及面试试题及过程通过《大宋中华报》发表之后,引起大宋内外的轰动。
    许多文人特别是官场上文人评价这它难度不亚于发解试,而且更加贴近实用。
    金堂县从此在大宋内外美名传扬,让人们渐渐淡忘了过去铜臭的事情。
    半月之后,对于陈大方的弹骇,朝廷终于有了结论。
    让那些抗议学子失望的,朝廷不但没有处罚金堂县,反而承认这次金堂县考试是小省试。
    不是吗?金堂县前三名都被朝廷赐予同进士。
    不过有人失望,就有人惊喜,朝廷承认金堂县为小省试,以后也许会增加三个同进士的名额。
    开始,这些学子竭力反对赵平,就是因为赵平搞出面试出来,就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经历面试。
    没有料到,金堂县因祸得福,反而因此前三名成绩被授予同进士。
    上榜的士子高兴了,但是那些落榜的学子也高兴。

章节目录


纵横宋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宋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宋魂并收藏纵横宋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