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霍方一行带着几辆马车朝着河源郡一路狂奔的时候,皇宫里终于传来旨意,召李渊进去。话说李渊和杨广还是表兄弟的关系,李渊的母亲和杨广的母亲都是北周独孤信的女儿。不过李渊并没有因为有这层关系受到优待,这一次李渊还是让人带消息给他的外甥女王氏,让王氏在杨广面前说了些好话,这才被召见。
没人知道李渊是如何平息皇上的怒火的,早上出宫的时候脸有点肿,有传言李渊自己抽了自己两百多个嘴巴,才让皇上满意。
其实各家手上都有一支人数不少的私兵,皇上很多时候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真给逼急了,大家将手上的私兵转移到更隐蔽的地方,岂不是更危险?这一次,杨广不过是借题发挥,敲敲打打底下这些人。
可这一次李渊却被吓坏了,自打杨广即位之后,李渊感觉自己的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每天都活得小心翼翼。尽管如此,皇上依然没有放过他的意思。以前的皇上虽然也经常取笑他,羞辱他,但并没有流露出杀机。可是这一次,李渊清晰的感觉到,皇上已经有了杀他之心。
皇上一旦对某一个人动了杀念,那就相当危险了。尤其皇上还不说出来,放在心里一直酝酿着,让你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等到爆发的那一刻,那就是图穷见匕的时候了。
被召回的李世民,回到家就被李渊关到柴房里去了,任谁求情都没有用。这一次因为他擅自做主,差点让李家万劫不复。
李世民一开始还不服气,可是当李渊让他看了绢布上的字之后,李世民终于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
“济世安民”。
这是李世民四岁的时候,一位自称会相面的书生说的,“龍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
所以父亲李渊便采“济世安民”之义为他取名为“世民”。
在普通人眼里,“济世安民”或许是一个美好的祝愿。可是皇上却不这么看,这个世界上,除了皇上,别人谁有资格“济世安民”?
一个喜欢御驾亲征的皇帝;一个打仗的时候都不忘刷存在感的皇帝;一个想要名流千古,万寿无疆的皇帝,他会允许别人替他“济世安民”吗?
李渊收到消息,据说当时皇上身边的宠臣还多嘴说了一句话,“这唐国公家的二公子非要在圣上东征这么关键的时候结婚吗?”
就这一句话点燃了皇上的怒火,杨广是不承认第一次东征失败的,只不过胜得不明显,但也基本达到了心理预期。只不过蛮夷之国不讲信用,所以他打算再去教训教训他们。
在杨广看来,上一次东征之所以没有大获全胜,就是因为下边的人没有尽心尽力,没有充分领会他的战略意图,执行不到位。
现在第二次东征在即,当皇上的都好长时间没有乐一乐了,当臣子的,竟然忙着给自己儿子娶媳妇,这是一个当臣子该做的吗?
“济世安民”,呸,想替朕济世安民,信不信灭你九族?
李渊等于遭了无妄之灾,当初儿子的婚期定下来的时候,皇上还没说要东征呢!谁能想到第一次东征结束,紧接着还有第二次东征。
要是李渊知道,杨广还有第三次东征,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返回的大兴的长孙无忌正想去见李世民,结果听说二公子被关进了柴房,婚事也已经被取消了。长孙无忌在去柴房的半路上听到了下人们说起婚事被取消,顿时面无血色。他不知道这就是一个传言,还是确有其事,又或者李家想要暗示什么,甚至他连李世民都不敢相信了。
长孙无忌昨晚一路追到了潼关,然后便断了线索。
对于长孙无忌来说不算全无收获,至少他知道,自己的妹妹应该并没有死。至于落到了谁的手上,他现在也被弄糊涂了。但是毫无疑问,对方的目标应该不是自己的妹妹,可李刚一个糟老头子有什么好劫的?而且还搞得神神秘秘的。
有太多谜团需要解开,可是现在长孙无忌一下子不知道见李世民该说什么。
人还找吗?
找回来之后呢?
和府上的管事打了个招呼,长孙无忌急匆匆离开了国公府,出门的时候差点被门槛绊倒,踉踉跄跄爬上了马车,坐下来深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一下心情,长孙无忌总算冷静了下来。刚才他差点失态,若是和李家撕破脸,恐怕以后他再想进李家的大门都难了。
“回家吧!”长孙无忌看了一眼国公府的大门,一脸的复杂,从这一刻起,很多东西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得知长孙无忌离开,李世民长长吐了一口气,他也怕见到长孙无忌。父亲不久前的话犹言在耳,李家现在的处境很危险。
为了家族,为了藏在内心深处的野心,那些儿女情长,李世民只能放弃。他知道,长孙无忌一定能懂。
接下来几天,唐国公未来的儿媳妇被人抢了的事,没有引起多大波澜,就连高士廉也都缄默其口,不再提与李家的婚事。
在这年头,别说丢了一个庶女,就是嫡子嫡女,为了家族的利益也不是不能舍弃的。反而突厥使节被杀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有主张缉拿凶手的,也有主张问罪突厥可汗的。
朝中在突厥的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一开始皇上更倾向于对突厥采取怀柔之策,但是,渐渐的他有点偏向中立了。始毕可汗即位后,对大隋不像以前那么恭顺,这一次派来的使者,态度上算是恭敬,但言语中将始毕可汗摆在和他同等的位子上。
原来大隋与突厥的关系如同父子,现在却成了兄弟。启民可汗活着的时候也不敢如此无礼,现在他的儿子始毕可汗要和自己称兄道弟,杨广岂能高兴?
正好杨玄感跳了出来,说什么杨家深受皇恩,父亲杨素活着的时候就常说,杨家能有今天,全赖皇上恩宠。杨家获得的恩宠已经超过杨家的该得的太多,所以杨玄感总是觉得愧对皇上,他请求皇上让他率兵去草原上和突厥人打一架,教训教训那帮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杨广一听,龍颜大悦,对身边的人感慨道:“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杨素有个好儿子……”
这也算是杨广表明的一种态度,突厥该敲打敲打了。
朝中哪一个不是人精,立刻明白了皇上的心思。
这一次让杨玄感博得了头彩,让不少人心中不快。
成天看杨玄感在那表演,尤其皇上身边的几大宠臣,差点和杨玄感打起来。
大家私底下抱怨,何止杨素有个好儿子,朝中大臣都觉得,自己多了个好孙子。
没人知道李渊是如何平息皇上的怒火的,早上出宫的时候脸有点肿,有传言李渊自己抽了自己两百多个嘴巴,才让皇上满意。
其实各家手上都有一支人数不少的私兵,皇上很多时候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真给逼急了,大家将手上的私兵转移到更隐蔽的地方,岂不是更危险?这一次,杨广不过是借题发挥,敲敲打打底下这些人。
可这一次李渊却被吓坏了,自打杨广即位之后,李渊感觉自己的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每天都活得小心翼翼。尽管如此,皇上依然没有放过他的意思。以前的皇上虽然也经常取笑他,羞辱他,但并没有流露出杀机。可是这一次,李渊清晰的感觉到,皇上已经有了杀他之心。
皇上一旦对某一个人动了杀念,那就相当危险了。尤其皇上还不说出来,放在心里一直酝酿着,让你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等到爆发的那一刻,那就是图穷见匕的时候了。
被召回的李世民,回到家就被李渊关到柴房里去了,任谁求情都没有用。这一次因为他擅自做主,差点让李家万劫不复。
李世民一开始还不服气,可是当李渊让他看了绢布上的字之后,李世民终于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
“济世安民”。
这是李世民四岁的时候,一位自称会相面的书生说的,“龍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
所以父亲李渊便采“济世安民”之义为他取名为“世民”。
在普通人眼里,“济世安民”或许是一个美好的祝愿。可是皇上却不这么看,这个世界上,除了皇上,别人谁有资格“济世安民”?
一个喜欢御驾亲征的皇帝;一个打仗的时候都不忘刷存在感的皇帝;一个想要名流千古,万寿无疆的皇帝,他会允许别人替他“济世安民”吗?
李渊收到消息,据说当时皇上身边的宠臣还多嘴说了一句话,“这唐国公家的二公子非要在圣上东征这么关键的时候结婚吗?”
就这一句话点燃了皇上的怒火,杨广是不承认第一次东征失败的,只不过胜得不明显,但也基本达到了心理预期。只不过蛮夷之国不讲信用,所以他打算再去教训教训他们。
在杨广看来,上一次东征之所以没有大获全胜,就是因为下边的人没有尽心尽力,没有充分领会他的战略意图,执行不到位。
现在第二次东征在即,当皇上的都好长时间没有乐一乐了,当臣子的,竟然忙着给自己儿子娶媳妇,这是一个当臣子该做的吗?
“济世安民”,呸,想替朕济世安民,信不信灭你九族?
李渊等于遭了无妄之灾,当初儿子的婚期定下来的时候,皇上还没说要东征呢!谁能想到第一次东征结束,紧接着还有第二次东征。
要是李渊知道,杨广还有第三次东征,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返回的大兴的长孙无忌正想去见李世民,结果听说二公子被关进了柴房,婚事也已经被取消了。长孙无忌在去柴房的半路上听到了下人们说起婚事被取消,顿时面无血色。他不知道这就是一个传言,还是确有其事,又或者李家想要暗示什么,甚至他连李世民都不敢相信了。
长孙无忌昨晚一路追到了潼关,然后便断了线索。
对于长孙无忌来说不算全无收获,至少他知道,自己的妹妹应该并没有死。至于落到了谁的手上,他现在也被弄糊涂了。但是毫无疑问,对方的目标应该不是自己的妹妹,可李刚一个糟老头子有什么好劫的?而且还搞得神神秘秘的。
有太多谜团需要解开,可是现在长孙无忌一下子不知道见李世民该说什么。
人还找吗?
找回来之后呢?
和府上的管事打了个招呼,长孙无忌急匆匆离开了国公府,出门的时候差点被门槛绊倒,踉踉跄跄爬上了马车,坐下来深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一下心情,长孙无忌总算冷静了下来。刚才他差点失态,若是和李家撕破脸,恐怕以后他再想进李家的大门都难了。
“回家吧!”长孙无忌看了一眼国公府的大门,一脸的复杂,从这一刻起,很多东西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得知长孙无忌离开,李世民长长吐了一口气,他也怕见到长孙无忌。父亲不久前的话犹言在耳,李家现在的处境很危险。
为了家族,为了藏在内心深处的野心,那些儿女情长,李世民只能放弃。他知道,长孙无忌一定能懂。
接下来几天,唐国公未来的儿媳妇被人抢了的事,没有引起多大波澜,就连高士廉也都缄默其口,不再提与李家的婚事。
在这年头,别说丢了一个庶女,就是嫡子嫡女,为了家族的利益也不是不能舍弃的。反而突厥使节被杀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有主张缉拿凶手的,也有主张问罪突厥可汗的。
朝中在突厥的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一开始皇上更倾向于对突厥采取怀柔之策,但是,渐渐的他有点偏向中立了。始毕可汗即位后,对大隋不像以前那么恭顺,这一次派来的使者,态度上算是恭敬,但言语中将始毕可汗摆在和他同等的位子上。
原来大隋与突厥的关系如同父子,现在却成了兄弟。启民可汗活着的时候也不敢如此无礼,现在他的儿子始毕可汗要和自己称兄道弟,杨广岂能高兴?
正好杨玄感跳了出来,说什么杨家深受皇恩,父亲杨素活着的时候就常说,杨家能有今天,全赖皇上恩宠。杨家获得的恩宠已经超过杨家的该得的太多,所以杨玄感总是觉得愧对皇上,他请求皇上让他率兵去草原上和突厥人打一架,教训教训那帮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杨广一听,龍颜大悦,对身边的人感慨道:“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杨素有个好儿子……”
这也算是杨广表明的一种态度,突厥该敲打敲打了。
朝中哪一个不是人精,立刻明白了皇上的心思。
这一次让杨玄感博得了头彩,让不少人心中不快。
成天看杨玄感在那表演,尤其皇上身边的几大宠臣,差点和杨玄感打起来。
大家私底下抱怨,何止杨素有个好儿子,朝中大臣都觉得,自己多了个好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