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靖皇帝的督导下,在郭勋、杨慎等七八个当朝顶尖文人的共同努力下,由他们在《三国志演义》的基础修改而成的新作更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于嘉靖元年(1522)七月,由朝廷官刻面世。与《三国志演义》相比,《三国志通俗演义》在篇幅上拉长了一倍有余;文采上,两者根本不能相比;主旨上,由颂孙变为颂刘。刘备及其集团人物均由三号角色抬至一号角色的位置,明确称曹操“明为汉相,实为汉贼”,刘备才是皇室之胄,大汉的正统。并着意抬高关羽、张飞等人的形象,刻意宣传他们的忠君思想。在面向全国大量发行的时候,嘉靖皇帝还孩子气的规定,从此以后,凡说书、弹唱的艺人,说、唱《三国》时,必须以《三国志通俗演义》为准,否则严惩。
    中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其原版就是《三国志通俗演义》,而不是《三国志演义》。
    《三国志通俗演义》在官刻面世时,没有作者著名,仅有“郭勋刻”。在流传的过程中,因为没有作者著名,人们便下意识的认为作者是“罗贯中”。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也对也不对。对的原因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在《三国志演义》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不对的是《三国志演义》又是在《三国志》的基础上撰写的,罗贯中不是原作者。
    严格的说,《三国演义》是一个创作班子的集体作品,作者是嘉靖皇帝、郭勋、杨慎等人。
    由于《三国志通俗演义》“据正史、采小说、征文辞、通好尚”,又由朝廷刊刻面向全国大力推行。所以,社会影响巨大,一时间刘皇叔、刘先主成了统治集团正面人物的代表,曹操成了乱世奸雄。只到这时,部分人才慢慢回过味来:这不是嘉靖皇帝在暗喻自己是刘备嘛!当时江彬已经把正德皇帝朱厚照当成了傀儡,想以义子的身份篡夺大明江山,江彬跟曹操有什么区别?嘉靖皇帝大义凛然,不顾个人安危,得知了正德皇帝崩逝的凶信,立即赶到京城除奸诛恶,其丰功伟绩理应彪柄青史。秉承“兄终弟及”的祖训,以嫡亲嫡长的身份继承皇位更是天经地义,他嘉靖皇帝就是刘备,大家就应该像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一样忠于他。现在张太后把持了朝政,大家千万别搞错了对象,站错了队。只因大家有此一想,那看待嘉靖皇帝的眼光就不一样了,许多人的心理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有一天,张鹤龄心血来潮,跑到茶馆听书。说书艺人正在说“桃园三结义”:“那关羽张飞都是当世英雄,何故听刘备一说是皇室之胄便二话不说,愿与他结为兄弟?因为他们都知道,生逢乱世,狼烟四起,大家都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帜,谁也没干替天行道的事。他们那些人到底谁能成事,只有老天知道。刘备乃皇室之胄,跟着他干,能不能成事,至少都能落个忠义之名。像曹操之辈,名为人臣,实则没行人臣之事,虽能得意一时,却不能得意一世,跟他混肯定没有好下场……”
    张鹤龄听到这儿,愣了:什么曹操之辈,这分明是在说我张氏姐弟!于是,他大吼一声:“你那说书的,分明是在放狗屁,胡说八道!”
    说书艺人不知道张鹤龄是什么人,还试图解释,为自己圆场:“客官,书中虽没明说,但意思摆在那儿,明眼人一看就知。”
    张鹤龄:“信口呲黄,还敢狡辩,来呀,给我砸。”指挥手下,将茶馆砸了一塌糊涂。
    张鹤龄砸了茶馆,出了胸中的无名邪气,一转身就到皇宫来找张太后,说:“姐,我们可能上了朱厚熜小儿的当。”
    张太后被张鹤龄说得云里雾里:“我们上了他什么当?”
    张鹤龄:“朱厚熜小儿那么热衷修改一部民间话本小说,原来是为了影射、诅咒我们。”
    张太后:“此话怎讲?”
    张鹤龄就把茶馆的事情讲了一遍,最后说:“姐,不要再犹豫了,朱厚熜小儿原本就没安什么好心,我们若不及早动手,必为所患。”
    张太后沉默了半晌,说:“这是杯弓蛇影,你自己多疑了。”
    张鹤龄:“要么就是那个说书的别有用心。”
    张太后:“胡说,一个说书的艺人,他知道什么。”
    张鹤龄:“反正我觉得朱厚熜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就算他奈何不了我们,临死也会泼我们一身大粪。”
    书中暗表,张氏姐弟一次又一次的起歹心,欲用毒药将嘉靖皇帝毒成废人,让其终生卧床不起。只要嘉靖皇帝一天不死,他一天就是张氏姐弟的挡箭牌。小处说,张氏姐弟可以为所欲为,肆无忌惮。大处说,张氏姐弟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挡箭牌,达到将大明江山改朱姓张的目的。然而,一是因为嘉靖皇帝有神灵暗中保护,张太后没有找准下手的机会。二是嘉靖皇帝乃银河龙太子下凡,灵性尚存,聪明睿智,把自己蛰伏得很好,从而让张太后放松了警惕。张太后觉得,如果嘉靖皇帝对自己能够俯首贴耳的话,活崩乱跳的玩物会比一个废人傀儡更有欺骗力,所以,张太后便迟迟没有对嘉靖皇帝下手。
    张鹤龄走后,张太后心里七上八下,犹豫良久,她差人把郭勋召到了太后宫。问:“郭爱卿,皇上率领你们修改《三国志演义》,有没有说是什么用意?”
    郭勋茫然:“用意?没听说有什么用意呀!”
    张太后:“那他为什么要篡改《三国志演义》的原意?为什么要抬高刘备,贬低曹操?”
    郭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皇上没说要抬高刘备贬低曹操呀!”
    张太后:“那他对刘备的刻画,有没有向你们提过要求?”
    郭勋:“提了。他要求突出刘备的仁义,关羽张飞的忠义,赵云诸葛亮的侠义。”
    张太后:“何为忠义?何为侠义?”
    郭勋:“关羽张飞只认刘备的皇胄身份,谓之忠义。赵云诸葛亮是认刘备的仁义,谓之侠义。”
    张太后:“皇上倒很有自己的思想。”
    郭勋:“回太后,臣等几人按照皇上的思路和要求修改后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从弘扬社会正气,宣传忠君爱国的高度上讲,已超越了原著。从人物刻画,文字文采的文学角度上讲,堪称前无古人。”
    张太后见问不出什么东西,自己对文学也一窍不通,便失去了兴趣,说:“行了,你回去吧。”
    还有一个多月,嘉靖皇帝就及笄为成年人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张太后不仅早就为他选好了皇后,而且还把这次大婚当着一块试金石,他要撕开嘉靖皇帝的画皮,看清楚他到底是个什么人。她不愿意在嘉靖皇帝的身上花费太多的精力,有许多事情需要快刀斩乱麻,该了结的迅速了结。
    张太后给嘉靖皇帝选定的皇后姓陈,是张太后娘家的表亲,年方15,稚气未退。早在娘家时,父母就对她说:“你能进宫成为皇后,这全是太后对你的恩赐。进宫后,你一定要听太后的话,好好孝顺太后。否则,你就对不起太后,也会给我们全家带来灾难。”
    陈皇后说:“父母大人放心,儿也读过诗书,知恩图报的道理还是知道的。”
    进宫后,张太后拉着她的手,语重心长地教导她:“你是哀家的娘家人,现在又成了哀家的儿媳,你就是哀家最亲最爱的人了。生活中缺什么少什么,尽管告诉哀家,哀家一定满足你。另外,皇上也才16岁,少不更事,很多事情他根本处理不了。你要事事关心他,把他每天在想什么,在干什么,想干什么都一一告诉哀家,这样哀家就能及时帮助你们,让你们少做错事。”
    15岁的陈皇后深受感动,说:“太后,儿臣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坚决按您的要求做好一切事情。”
    嘉靖元年(1522)9月16日,既是嘉靖皇帝16岁的生日,也是他的大婚佳期。按照皇室规矩,事先要到太庙祭告。所谓祭告,就是到太庙以祭祀形式告诉列祖列宗,又有什么子孙要结婚了,请列祖列宗认可、保佑。祷词上,嘉靖皇帝的父母是孝宗皇帝朱祐樘和张太后,其生身父母朱祐杬和蒋氏丝毫没有提起。
    到了大婚这一天,皇宫内外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所有的贺联贺词都在祝福张太后,好像大婚跟嘉靖皇帝无关一样。所有的宾客、贺礼都涌到了张太后宫,没有一个人在提蒋氏,更没有一份贺礼送到蒋太后宫。从太监到宫女都是张太后的眼线,嘉靖皇帝是张太后手里的玩物,蒋氏是皇宫里的一个乞婆。
    皇帝的婚礼,隆重无比。宾客如云,气氛欢欣。嘉靖皇帝的生母蒋氏和奶奶邵贵妃应邀出席婚礼。婚礼场上,宾客代表的祝词,大臣们的颂扬,一古脑儿的全奔张太后去了。蒋氏的心在流血:自己一手养大的儿子,怎么就莫名其妙的成了别人的儿子!本该属于自己的祝福,怎么都冲别人去了?当新婚夫妇拜父母拜的是朱祐樘的灵牌和张太后时,蒋氏终于受不了这种刺激,当场昏了过去。
    这是非常残忍的一幕,就是铁石心肠的人也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但嘉靖皇帝以惊人的毅力控制住了自己的感情。他平静地安排人将生母搀了出去,又若无其事的将婚礼进行完毕,只到宾客散尽,自己进入洞房,他也没有问一声生母的安危。
    嘉靖皇帝的心在流血,但他必须扮演一个无情无义的角色。嘉靖皇帝想找个地方痛哭一场来宣泄自己的悲怆,但他连一个小小的个人空间也没有了。他的新婚妻子以后就是他身边的炸弹,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

章节目录


帝王花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苦乡1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苦乡1并收藏帝王花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