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说出的这一番话,算是对这番奏疏的第一个看法,却也是等于为叶春秋辩解。
    虽然叶春秋的东西,有些显得是胡闹,不过他不是向来如此的吗?很多事起先大家都觉得匪夷所思,可最后还不是成了?
    李东阳只是捋须微笑,等谢迁看过之后,谢迁则是吹胡子瞪眼道:“这家伙……”
    口里带着几分责怪的意味,却颇又像是长辈对晚辈的纵容。
    现今在这内阁里,杨廷和的资历是最浅是,对叶春秋,杨廷和的内心其实有点复杂。
    算起来,叶春秋和他也没有什么根深蒂固的矛盾,可是嘛,自从上一次被叶春秋黑了之后,杨廷和的心里就有了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影。
    上回若不是叶春秋,本来他应该比王华更早入阁,偏偏现在却是忝居末位,若不是这一次李东阳极力支持他,连这一次能不能入阁都有些悬。
    杨廷和看过了奏疏后,先是抿嘴微笑,而后才道:“李公以为如何呢?”
    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却是问李东阳,言外之意,是一切以李东阳马首是瞻。
    “治大国如烹小鲜,叶春秋这样太随性了,想想看,若是将来当真大量人出关,却遭遇了鞑靼人和马匪的袭击,该当如何?这是数十万的生灵啊,汉人放马,实在有些荒诞,不过……显然陛下是极力支持此事的,可即便如此,老夫还是不甚赞同。”
    李东阳直接表了态,其余人则是一时间沉默下来。
    李东阳的意思便是,他不太支持,但是也不会极力去反对。
    杨廷和便笑道:“这么多人要出关,哪有这样容易,只要地方的官府不去鼓励,即便陛下认可了镇国公的想法,这件事,怕也不会闹出什么太大的动静来,镇国公……固然是为国为民的,可有时候,好心也是会办坏事,内阁的作用,便是定海神针,只要内阁这儿稳住,就没有什么妨碍了。”
    若是别人,可能还太听不明白杨廷和此话的意思,可是在座之人,都是在官场上混迹了几十年的,自是心如明镜。
    既然李东阳不支持,那么事情就好办了,陛下就算准了这件事,可终究,执行的还是内阁和六部,还有下头无数的地方官体系?
    只要内阁敷衍一些,地方官对这件事阳奉阴违,不去鼓励百姓出关,那么这份圣旨就算颁发下去,岂不也是成了一纸空文?
    李东阳叹了口气,接着笑了笑,对王华道:“王公,介夫说的也有他的道理,倒是并非老夫故意反对令婿,实在是觉得此事是太过冒失了,望你体谅。”
    王华点了点头,淡淡笑道:“明白,明白。”
    “那么,老夫就在此拟个票吧。”说罢,李东阳便当着诸人的面,在奏疏夏批拟着写道:“此奏前所未有也,若效仿沙俄制,不免徒费民力,臣不敢附议。”接着淡笑着道:“送入宫中吧。”
    说着,叫了通政司的人,将奏疏递解去了暖阁。
    其实刚看到奏疏的时候,王华就知道叶春秋想要南人牧马的事不大可能得到内阁其他人的支持的,现在李东阳如此发话,叶春秋的这个想法算是真正落空了。
    拟票是内阁大臣的程序,奏疏进过票拟之后,会送入宫中,接着皇帝才会有批红。
    拟票相当于是内阁的意见,而批红则是皇帝来做总裁决。
    不过这些年,下面的部堂和地方官吏,即便是陛下批红表示了支持,可是不少人还是要追根问底,看看这份奏疏的票拟是什么,若是内阁反对,下面的官吏往往人浮于事,不是说圣旨不能遵守,只是县官不如现管,皇帝陛下毕竟不会亲力亲为,可是内阁大臣,却掌握着大家的前途。
    而一旦部堂里对这件事敷衍,且不说给事中可能会把宫中的旨意驳回,即便是不驳回,一般也没有人认真去执行。
    没有官吏执行和推广这份圣旨,寻常的百姓又懂什么呢?结果最后,即便是有旨意出来,事情也可能是不了了之罢了。
    可是王华没有站出来反对李东阳,一方面,他对叶春秋的这个政策也是有所疑虑的,另一方面,此时李东阳刚刚成为首辅大学士,实在不宜驳了他的面子。
    众人各自散去,王华的心里却还在想着心事,他对这个女婿,也是又爱又恨,有时候总是会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可是呢,想到他做下那么多了不起的事,有时也挺佩服他的。心里想来想去,一时也不知在这件事上到底是支持不支持他才好。
    他在自己公房里闲坐了片刻,便听到外头传来咳嗽声,抬头一看,却见谢迁走了进来。
    谢迁也不敲门,二人实在是太熟络了,没有这么多的规矩,谢迁背着手,带着几分笑意道:“王公怎么心事重重的,还在为那份奏疏烦恼吧?”
    “哪里,李公不是已经决断了吗?”王华道。
    谢迁坐下,看着他案头上空空如也,并没有票拟,便又笑了,道:“我们都认识了那么久了,还想瞒我不成?这份奏疏,云里雾里的,什么沙俄的经验,听着也是玄乎,老夫很是费解,不过……”
    说到这里,谢迁却是认真了起来,接着道:“不过这春秋的前头那几句,老夫却是感同身受,治乱循环,可不就是如此吗?历朝历代都逃不过,咱们大明,又何尝不是如此?起初的时候,经历了战乱,百姓们开垦,人口大大的增长,这才有了盛世,可是好景不长,已经无地可以开垦,人口却依旧越来越多,就以咱们江浙老家来论,这是朝廷重要的粮仓,从前一户人家,三四口人,尚且有百来亩地可以维持生计,可是几代下来,这户人家开枝散叶,老老小小几十口,土地却没有增长,再抱着这些地,可是要饿肚子了。就这,还是守住了祖宗基业的,若是加上那些失地的,可让人怎么过?”
    (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庶子风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上山打老虎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上山打老虎额并收藏庶子风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