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处州战事的副将陈国宝在得到援军的补充后,立刻启程沿着瓯江而下,奈何处州绿营在撤离时已经把船只全部带走,带不走的也进行了焚毁,眼下他们只得一路步行,目标便是情报显示的由处州绿营驻守的青田县城。
“处州十县九无城,唯有青田半条城。”
事实上不只是青田,处州的府城也是有城墙的,而这也是清军为何会选择只在这两个地方进行抵抗的最大原因。而根据陈国宝的情报显示,温州绿营似乎也集结了大军前来协防,这么一来他要面对的对手就是这两支残兵败将了。
对此,陈国宝可谓是毫无压力,出发前陈文就对他负责指挥的那半个东阳营进行了伤亡的补全,而此番增援的部队,也足足有两个步兵局外加两百骑兵以及配套的炮兵和工兵。如此一来,超过了一个战兵营的兵力,对上即便是在数量上都无法超越明军的那些残兵败将,应该是可以手到擒来的。
满怀着信心,陈国宝率领着这支东进的部队出发,于十二月初三便抵近到青田县城的城下。
青田城墙的分布不似绝大多数城池那般的四边或是多边形,而是犹如一个三角形,这便是被人称其为半条城的原因。其底部为后世的临江路,西城角在大埠头上行约百米左右,而东城角就在行春门一带,制高点是太鹤山试剑石,城墙全长3312米,建造之初的目的是为了御敌,后来也兼顾了防洪的作用。
陈国宝抵达城下,便派人喊话劝降,虽然清军表现得并非是那么坚决,但最后还是拒绝了明军的劝降。
眼见于此,陈国宝便帅军退后扎营,打造攻城器械。直到第二天一早,明军便兵临城下,再度劝降无果后便开始了攻城战。
陈国宝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蚁附攻城,有着职业工兵指挥民夫打造出来的攻城器械远比清军想象中的要多,所以当明军刚刚把阵势摆出来,青田守军就连忙点燃了烽火。
探马早已撒了出去,陈国宝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发起进攻,但是为防清军袭扰,却还是留下了两个步兵局保持警戒。
明军的攻城器械滚滚向前,掩护着抬着云梯的步兵向城墙抵近,城头的火炮远超想象,想来应该是那些从各县城头搬走的,最后都送到了这里。只不过,处州一向是个穷府,山间矿匪虽然不少,但是各县的驻军也用不上口径稍大的火炮。时至今日,城头的火炮数量确实不少,可也大多都是些小型的虎蹲炮,更有不少明朝中前期铸造,比清军太爷爷辈分还高的碗口炮、盏口炮之类的过时货,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扒出来得。
这一番,在放弃了整个处州之后清军显然是决心死守这里,由于处州副将此前已经被明军擒获,此间更是竖起了温州副将胡来觐的将旗。然而,清军火器虽多,但大多也都是打石子、铁砂的小炮,明军在攻城器械的掩护下很快就推进到了城下。可也就在这时,明军的探马却也传来了消息。
青田县城呈三角形,一面临瓯江,另外两面与之形成夹角,明军攻城的方向就是临近上游的那面城墙,而留下另外的那面城墙其原因无非是“围城必缺”这句兵家至理。
根据探马的报告,明军位置以东的方向,一支打着台州绿营旗号的清军正在急行军赶来,想来是此前潜伏在那里的山之中伺机而动,见青田守军点燃了烽火才大举向明军而来。这支清军在行进之间其军容整肃远胜处州、温州的绿营,虽然比起明军还差上不少,但是唯恐被清军夹击,陈国宝只得暂时减缓了攻势的力度,转而集中力量破坏城头的守具,而他则亲领着负责警戒的那两个局东进迎战。
很快,两支大军就碰撞在了一起。陈国宝虽然并非陈文或是陈文麾下的那几员大将,却也并非初出茅庐的角色,自永历五年就开始追随陈文,长达一年半的时间他已经对鸳鸯阵的使用了如指掌。而他的对手,虽说是陈文一向重视的台州总兵马信,但是台州绿营本就不过两千兵马,除去留守台州的以外能够随行的本就不多,而且由于上一次偷袭玉山镇得手尝到了甜头,并没有进行相应的改革,军队依旧还是老一套的战法。
接下来,不出预料,在明军列阵整齐的长枪阵杀手队和鸳鸯阵杀手队,以及炮兵、火器队的配合下,马信的大军也只是比预想的稍微多撑了一会儿就全军溃退。甚至可以说,若非马信反应够快,毅然决然的壮士断腕的话,他的这支千余人的军队根本不会像现在这样仅仅抛下三百来人的前军就撤出了战场。
摧枯拉朽般的胜利并没有让陈国宝感到丝毫喜悦,因为攻城战由于主将率领大军迎战援兵而宣告失败。明军在破坏了一些雉堞后便丢下了大量的攻城器械撤退,因为长期的作战且距离春节愈加的近了使得他们归心的亦是日盛,而侧后威胁的存在更是导致他们远没有野战时的那份战意。
击退了援军,但是攻城器械全无,陈国宝只得重新花费了一天的时间来打造攻城器械,直到初六才再度兵临城下,而城头上则更是多出了马信的旗号。
从今年的四月开始第一次进攻衢州开始,到现在已经八个月了,虽然中间有过几天的轮休,但是此前的大战的功赏很多没有进军处州的部队都已经下发,这支偏师早已归心似箭。况且浙江明军的军功田大多在金衢盆地上,处州多山不说,刚刚收复也还没来得及整理,士卒们对于收复青田乃至温州的**远不如回到金华去过年来得要大。
对此陈国宝很是清楚,他也知道,这一战无论如何都会是今年的最后一次大举进攻了,毕竟这军心欲归之下,强行出击作战只会适得其反,弄不好就连刚刚收复的处州府都保不住。
成与不成尽皆在此一举,陈国宝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下令攻城。可是随着城内烽火的再度点燃,视线被城池阻隔的起点处,一艘艘清军战舰在纤夫的拉拽下出现在了明军的眼前。随之而来的,更是一声声火炮的怒吼。
这个距离,清军是根本不可能炮击到明军阵型的,但是眼看着清军又一支援兵的抵达,麾下士卒的眼神也将他们无心再战的念头表现在了陈国宝的眼前。无奈之下,明军只得向处州府城方向撤军,放弃了进攻青田的计划。
青田城头,马信和胡来觐心有余悸的看着远去的明军。小小的青田县城里云集了来自处州、温州和台州三个府的绿营兵,哪怕全部都只是一个营,甚至不到一个营的编制,但是怎么说也有两千余人。可是对于城外的明军,他们却全无胜算。事实上,若非台州水师的这十几艘战舰按照计划出现在了战场上面,只怕他们也只有败逃温州这一条路。
马信很清楚,昨天胡来觐在心中肯定腹诽过他与明军野战的行径,可是不亲自对抗一番,他又如何能够看出来这支明军为何会能够将浙西南的清军吊打个遍呢。
双方的战法截然不同,明军虽然火器编制比例很高,但是在肉搏战上却也根本不是清军这支原始的,依旧强调个人武勇的战阵能够抗衡的。而且那些火器也并非是摆设,明军的肉搏步兵突击时,火器也会随之前进,利用各种机会打击对手。
时至今日还能如此积极主动的进攻,马信不由得对胡来觐能够在那场惨败中逃回温州产生了些许的敬意和警惕。
良久之后,待水师确认了明军焚毁营寨撤军的消息后,马信便对胡来觐说道:“不管怎样,明军撤军了终究是好事。”
闻言,胡来觐点了点头,继而回应道:“马老哥说的是,只是这报捷的文书还是要仔细斟酌一番。”(未完待续。)
“处州十县九无城,唯有青田半条城。”
事实上不只是青田,处州的府城也是有城墙的,而这也是清军为何会选择只在这两个地方进行抵抗的最大原因。而根据陈国宝的情报显示,温州绿营似乎也集结了大军前来协防,这么一来他要面对的对手就是这两支残兵败将了。
对此,陈国宝可谓是毫无压力,出发前陈文就对他负责指挥的那半个东阳营进行了伤亡的补全,而此番增援的部队,也足足有两个步兵局外加两百骑兵以及配套的炮兵和工兵。如此一来,超过了一个战兵营的兵力,对上即便是在数量上都无法超越明军的那些残兵败将,应该是可以手到擒来的。
满怀着信心,陈国宝率领着这支东进的部队出发,于十二月初三便抵近到青田县城的城下。
青田城墙的分布不似绝大多数城池那般的四边或是多边形,而是犹如一个三角形,这便是被人称其为半条城的原因。其底部为后世的临江路,西城角在大埠头上行约百米左右,而东城角就在行春门一带,制高点是太鹤山试剑石,城墙全长3312米,建造之初的目的是为了御敌,后来也兼顾了防洪的作用。
陈国宝抵达城下,便派人喊话劝降,虽然清军表现得并非是那么坚决,但最后还是拒绝了明军的劝降。
眼见于此,陈国宝便帅军退后扎营,打造攻城器械。直到第二天一早,明军便兵临城下,再度劝降无果后便开始了攻城战。
陈国宝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蚁附攻城,有着职业工兵指挥民夫打造出来的攻城器械远比清军想象中的要多,所以当明军刚刚把阵势摆出来,青田守军就连忙点燃了烽火。
探马早已撒了出去,陈国宝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发起进攻,但是为防清军袭扰,却还是留下了两个步兵局保持警戒。
明军的攻城器械滚滚向前,掩护着抬着云梯的步兵向城墙抵近,城头的火炮远超想象,想来应该是那些从各县城头搬走的,最后都送到了这里。只不过,处州一向是个穷府,山间矿匪虽然不少,但是各县的驻军也用不上口径稍大的火炮。时至今日,城头的火炮数量确实不少,可也大多都是些小型的虎蹲炮,更有不少明朝中前期铸造,比清军太爷爷辈分还高的碗口炮、盏口炮之类的过时货,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扒出来得。
这一番,在放弃了整个处州之后清军显然是决心死守这里,由于处州副将此前已经被明军擒获,此间更是竖起了温州副将胡来觐的将旗。然而,清军火器虽多,但大多也都是打石子、铁砂的小炮,明军在攻城器械的掩护下很快就推进到了城下。可也就在这时,明军的探马却也传来了消息。
青田县城呈三角形,一面临瓯江,另外两面与之形成夹角,明军攻城的方向就是临近上游的那面城墙,而留下另外的那面城墙其原因无非是“围城必缺”这句兵家至理。
根据探马的报告,明军位置以东的方向,一支打着台州绿营旗号的清军正在急行军赶来,想来是此前潜伏在那里的山之中伺机而动,见青田守军点燃了烽火才大举向明军而来。这支清军在行进之间其军容整肃远胜处州、温州的绿营,虽然比起明军还差上不少,但是唯恐被清军夹击,陈国宝只得暂时减缓了攻势的力度,转而集中力量破坏城头的守具,而他则亲领着负责警戒的那两个局东进迎战。
很快,两支大军就碰撞在了一起。陈国宝虽然并非陈文或是陈文麾下的那几员大将,却也并非初出茅庐的角色,自永历五年就开始追随陈文,长达一年半的时间他已经对鸳鸯阵的使用了如指掌。而他的对手,虽说是陈文一向重视的台州总兵马信,但是台州绿营本就不过两千兵马,除去留守台州的以外能够随行的本就不多,而且由于上一次偷袭玉山镇得手尝到了甜头,并没有进行相应的改革,军队依旧还是老一套的战法。
接下来,不出预料,在明军列阵整齐的长枪阵杀手队和鸳鸯阵杀手队,以及炮兵、火器队的配合下,马信的大军也只是比预想的稍微多撑了一会儿就全军溃退。甚至可以说,若非马信反应够快,毅然决然的壮士断腕的话,他的这支千余人的军队根本不会像现在这样仅仅抛下三百来人的前军就撤出了战场。
摧枯拉朽般的胜利并没有让陈国宝感到丝毫喜悦,因为攻城战由于主将率领大军迎战援兵而宣告失败。明军在破坏了一些雉堞后便丢下了大量的攻城器械撤退,因为长期的作战且距离春节愈加的近了使得他们归心的亦是日盛,而侧后威胁的存在更是导致他们远没有野战时的那份战意。
击退了援军,但是攻城器械全无,陈国宝只得重新花费了一天的时间来打造攻城器械,直到初六才再度兵临城下,而城头上则更是多出了马信的旗号。
从今年的四月开始第一次进攻衢州开始,到现在已经八个月了,虽然中间有过几天的轮休,但是此前的大战的功赏很多没有进军处州的部队都已经下发,这支偏师早已归心似箭。况且浙江明军的军功田大多在金衢盆地上,处州多山不说,刚刚收复也还没来得及整理,士卒们对于收复青田乃至温州的**远不如回到金华去过年来得要大。
对此陈国宝很是清楚,他也知道,这一战无论如何都会是今年的最后一次大举进攻了,毕竟这军心欲归之下,强行出击作战只会适得其反,弄不好就连刚刚收复的处州府都保不住。
成与不成尽皆在此一举,陈国宝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下令攻城。可是随着城内烽火的再度点燃,视线被城池阻隔的起点处,一艘艘清军战舰在纤夫的拉拽下出现在了明军的眼前。随之而来的,更是一声声火炮的怒吼。
这个距离,清军是根本不可能炮击到明军阵型的,但是眼看着清军又一支援兵的抵达,麾下士卒的眼神也将他们无心再战的念头表现在了陈国宝的眼前。无奈之下,明军只得向处州府城方向撤军,放弃了进攻青田的计划。
青田城头,马信和胡来觐心有余悸的看着远去的明军。小小的青田县城里云集了来自处州、温州和台州三个府的绿营兵,哪怕全部都只是一个营,甚至不到一个营的编制,但是怎么说也有两千余人。可是对于城外的明军,他们却全无胜算。事实上,若非台州水师的这十几艘战舰按照计划出现在了战场上面,只怕他们也只有败逃温州这一条路。
马信很清楚,昨天胡来觐在心中肯定腹诽过他与明军野战的行径,可是不亲自对抗一番,他又如何能够看出来这支明军为何会能够将浙西南的清军吊打个遍呢。
双方的战法截然不同,明军虽然火器编制比例很高,但是在肉搏战上却也根本不是清军这支原始的,依旧强调个人武勇的战阵能够抗衡的。而且那些火器也并非是摆设,明军的肉搏步兵突击时,火器也会随之前进,利用各种机会打击对手。
时至今日还能如此积极主动的进攻,马信不由得对胡来觐能够在那场惨败中逃回温州产生了些许的敬意和警惕。
良久之后,待水师确认了明军焚毁营寨撤军的消息后,马信便对胡来觐说道:“不管怎样,明军撤军了终究是好事。”
闻言,胡来觐点了点头,继而回应道:“马老哥说的是,只是这报捷的文书还是要仔细斟酌一番。”(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