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李暠投军
宋繇来投后,立即被卫朔举荐给了太守杨翰。经过杨翰一番考察,确认宋繇的确是有真才实学的人,便任命他为田地县县令。
宋繇受到重用自然不会忘记兄长李暠,卫朔没想到李暠也在,而且说起来他跟李暠之间还有些过节。
当初李家曾向尹家求亲,结果被卫朔一番鼓动,尹夫人出逃使得李暠没能抱得美人归。
而今李暠来投,让卫朔颇感尴尬,幸好尹夫人已随商队前往西域,不然指不定会出什么乱子。既然知道李暠是个人才,卫朔当然不会放任对方离去,至于那点儿矛盾,他有信心处理好。
考虑到李暠精通武艺又熟读兵书,卫朔便任命其为新军参军,暂时协助他整编郡兵。
自杨太守看到了新军威势后,再也无法容忍窝窝囊囊的旧郡兵,便命都尉府着手清理旧兵。
卫朔以五百新军为根基,剔除掉旧郡兵中老弱病残之辈,又借助军功授爵制的推行补充了部分普通子弟,编成四厢共一万两千人:其中一千长弓手,两千刀盾兵,六千长矛兵,三千骑兵。
尽管宋繇曾再三向他吹嘘卫都尉如何厉害,但当李暠看到卫朔只有十五六岁时,心下不可避免地生出一股不服之气。
李暠总觉得卫朔能有今日之成就,全靠太守杨翰鼎力支持,若他也有这样的机遇,未必就比卫朔差多少。直到走进军营,接触到新军后,他才彻底改变了对卫朔的看法。
从第一天进入军营,李暠就发现高昌新军与他印象中的军队颇为不同,在他印象中除了少数直属将领的部曲外,大多数军队总是与脏乱差联系在一起。
可是在高昌新军中,他完全看不到这一点。所有士卒着装虽然不统一,但看起来干净整洁,甚至在他们休息的地方他还看到叠的整整齐齐的被褥。
而且无论是在军营中还是在外面,所有士卒出行时一律三人成列两人成行。
除此之外,与其他军队最大的区别莫过于这里的学习气氛太浓厚,以至于让李暠差点儿觉得自己不是在军营中,而是在某个学院内。
几天后,想得脑仁都要爆掉的李暠众人忍不住向卫朔请教道:“敢问都尉,军中为何鼓励士卒读书?”
这是李暠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的地方,其他细节还能理解为加强士卒的纪律性、服从性,唯有在教导士卒读书习字上,在他熟知的历朝历代名将中,从没听过有哪个将军注重士卒是否识字。
“从最简单的地方来说,士卒识字有助于将令上传下达,避免出现因不识字而造成的误会;往深了说,由识字士兵组成的军队,会拥有独立的思想。而一支有独立思想的军队,才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不明白?”
卫朔看着一脸迷茫的李暠,他没指望李暠能一下子理解此中深意,毕竟古人就算智商再高,限于知识面不够宽广,看问题肯定不会很深。
他笑着拍拍李暠肩膀安慰道:“不明白也没什么,时间长了就能体会这样做的好处。”
留下一肚子疑问的李暠,卫朔便下令展开日常训练,依然从最基本的队列训练开始。很快万余将士被近五百名教官分成数个方阵,开始了简单又枯燥的基础训练。
虽说李暠担任参军之职,大小也算是个军官,但由于他从未接受队列训练,因此仍旧需要像普通士卒那样接受训练。
这点又让李暠感到不解与困惑,好在眼下他已懂得暂时将自己的疑惑埋藏心底,决定按照卫朔说的那样,先在军营待下去,说不定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想明白。
队列训练是枯燥而无味的,整整一个钟头,除了来回走队列外,没有进行其他训练。如此下去,即便李暠不断暗示自己要忍耐,但心中仍然有一股邪火想要发泄出去。
终于在他即将压制不住的时候,卫朔叫停了训练。
李暠两腿如同灌了铅,只想找个地方躺下休息。然而还不等有所行动,就听耳边传来一阵呵斥声,原来一名教官正在训斥着随意躺在地上的士卒。
这时越来越多的教官开始站出来,他们将原本散乱的士卒重新规整好,并再三向士卒强调军人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决不能像市井中人那样随意邋遢。
李暠就是想不明白卫朔为何要如此‘虐待’士卒,他就不怕士卒因怨而生变吗?像史书上记载的营啸、哗变之类的惨事,很多时候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其实李暠多虑了,古代军队之所以经常发生营啸,是有多种因素促成的。
中国古代军营之中营规森严,别说高声叫喊,连没事造造谣都有生命危险。
而且军营是地道的肃杀之地,中国传统的军规有所谓“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当兵的都是提心吊胆过日子,经年累月下来精神上的压抑可想而知。
另外一方面古代军队中非常黑暗,军官肆意欺压士兵,老兵结伙欺压新兵,军人中拉帮结派明争暗斗,矛盾年复一年积压下来,全靠军纪弹压着。
尤其是大战之前,人人生死未卜,不知自己什么时候一命归西,这时候的精神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
这个时候只有一有风吹草动,哪怕可能只是一个士兵作噩梦尖叫,都会引发营啸。营啸一旦爆发,长期被压抑的士卒立即被感染上这种歇斯底里的疯狂气氛,彻底摆脱军纪的束缚疯狂发泄一通。
一些头脑清楚的家伙开始抄起家伙来有冤报冤、有仇报仇,由于士兵中好多都是靠同乡关系结帮拉派,于是开始混战。这时候那些平时欺压士兵的军官都成了头号目标,混乱中每个人都在算自己的帐,该还债的想跑也跑不了。
而高昌新军虽然军纪严明,但除了投敌、出卖机密一类的重罪才会被斩首外,在废除了“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等毫无合理性的酷刑后,普通士卒的生命安全已得到充分保障。
再加上卫朔严厉打击欺压新兵等原军中丑陋现象,使得新军士卒面临的心理压力远远要低于传统军队。面对不过是体力上的透支,还不至于酿成营啸这样的惨事。
再者卫朔也不是一味地靠军纪压制士卒,日常里他趁着教授士卒文化课时还会对他们嘘寒问暖,帮他们解决生活中难题,这些措施都让卫朔在新军中树立了威信。
就在李暠胡思乱想的时候,整个校场上又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歌声,据说这些慷慨激昂的歌声全都出自卫都尉之手。
教士卒唱歌大概是李暠诸多疑问中又最先弄明白一个,一开始他还有些不习惯与众人一道大声唱歌,但很快就被军中热烈气氛感染。而且很快他就发现了教士卒唱歌的好处,不但可以拉进士卒间关系,还有助于培养士卒的精气神。
晚上结束了一天训练,身心疲惫躺在床上的李暠,细细回忆起这一天军营生活,发现虽然自己还有很多疑问没有弄明白,但他已有点儿喜欢上这里。
“或许真如体业说的那样,高昌是个值得投效的地方!”
宋繇受到重用自然不会忘记兄长李暠,卫朔没想到李暠也在,而且说起来他跟李暠之间还有些过节。
当初李家曾向尹家求亲,结果被卫朔一番鼓动,尹夫人出逃使得李暠没能抱得美人归。
而今李暠来投,让卫朔颇感尴尬,幸好尹夫人已随商队前往西域,不然指不定会出什么乱子。既然知道李暠是个人才,卫朔当然不会放任对方离去,至于那点儿矛盾,他有信心处理好。
考虑到李暠精通武艺又熟读兵书,卫朔便任命其为新军参军,暂时协助他整编郡兵。
自杨太守看到了新军威势后,再也无法容忍窝窝囊囊的旧郡兵,便命都尉府着手清理旧兵。
卫朔以五百新军为根基,剔除掉旧郡兵中老弱病残之辈,又借助军功授爵制的推行补充了部分普通子弟,编成四厢共一万两千人:其中一千长弓手,两千刀盾兵,六千长矛兵,三千骑兵。
尽管宋繇曾再三向他吹嘘卫都尉如何厉害,但当李暠看到卫朔只有十五六岁时,心下不可避免地生出一股不服之气。
李暠总觉得卫朔能有今日之成就,全靠太守杨翰鼎力支持,若他也有这样的机遇,未必就比卫朔差多少。直到走进军营,接触到新军后,他才彻底改变了对卫朔的看法。
从第一天进入军营,李暠就发现高昌新军与他印象中的军队颇为不同,在他印象中除了少数直属将领的部曲外,大多数军队总是与脏乱差联系在一起。
可是在高昌新军中,他完全看不到这一点。所有士卒着装虽然不统一,但看起来干净整洁,甚至在他们休息的地方他还看到叠的整整齐齐的被褥。
而且无论是在军营中还是在外面,所有士卒出行时一律三人成列两人成行。
除此之外,与其他军队最大的区别莫过于这里的学习气氛太浓厚,以至于让李暠差点儿觉得自己不是在军营中,而是在某个学院内。
几天后,想得脑仁都要爆掉的李暠众人忍不住向卫朔请教道:“敢问都尉,军中为何鼓励士卒读书?”
这是李暠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的地方,其他细节还能理解为加强士卒的纪律性、服从性,唯有在教导士卒读书习字上,在他熟知的历朝历代名将中,从没听过有哪个将军注重士卒是否识字。
“从最简单的地方来说,士卒识字有助于将令上传下达,避免出现因不识字而造成的误会;往深了说,由识字士兵组成的军队,会拥有独立的思想。而一支有独立思想的军队,才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不明白?”
卫朔看着一脸迷茫的李暠,他没指望李暠能一下子理解此中深意,毕竟古人就算智商再高,限于知识面不够宽广,看问题肯定不会很深。
他笑着拍拍李暠肩膀安慰道:“不明白也没什么,时间长了就能体会这样做的好处。”
留下一肚子疑问的李暠,卫朔便下令展开日常训练,依然从最基本的队列训练开始。很快万余将士被近五百名教官分成数个方阵,开始了简单又枯燥的基础训练。
虽说李暠担任参军之职,大小也算是个军官,但由于他从未接受队列训练,因此仍旧需要像普通士卒那样接受训练。
这点又让李暠感到不解与困惑,好在眼下他已懂得暂时将自己的疑惑埋藏心底,决定按照卫朔说的那样,先在军营待下去,说不定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想明白。
队列训练是枯燥而无味的,整整一个钟头,除了来回走队列外,没有进行其他训练。如此下去,即便李暠不断暗示自己要忍耐,但心中仍然有一股邪火想要发泄出去。
终于在他即将压制不住的时候,卫朔叫停了训练。
李暠两腿如同灌了铅,只想找个地方躺下休息。然而还不等有所行动,就听耳边传来一阵呵斥声,原来一名教官正在训斥着随意躺在地上的士卒。
这时越来越多的教官开始站出来,他们将原本散乱的士卒重新规整好,并再三向士卒强调军人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决不能像市井中人那样随意邋遢。
李暠就是想不明白卫朔为何要如此‘虐待’士卒,他就不怕士卒因怨而生变吗?像史书上记载的营啸、哗变之类的惨事,很多时候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其实李暠多虑了,古代军队之所以经常发生营啸,是有多种因素促成的。
中国古代军营之中营规森严,别说高声叫喊,连没事造造谣都有生命危险。
而且军营是地道的肃杀之地,中国传统的军规有所谓“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当兵的都是提心吊胆过日子,经年累月下来精神上的压抑可想而知。
另外一方面古代军队中非常黑暗,军官肆意欺压士兵,老兵结伙欺压新兵,军人中拉帮结派明争暗斗,矛盾年复一年积压下来,全靠军纪弹压着。
尤其是大战之前,人人生死未卜,不知自己什么时候一命归西,这时候的精神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
这个时候只有一有风吹草动,哪怕可能只是一个士兵作噩梦尖叫,都会引发营啸。营啸一旦爆发,长期被压抑的士卒立即被感染上这种歇斯底里的疯狂气氛,彻底摆脱军纪的束缚疯狂发泄一通。
一些头脑清楚的家伙开始抄起家伙来有冤报冤、有仇报仇,由于士兵中好多都是靠同乡关系结帮拉派,于是开始混战。这时候那些平时欺压士兵的军官都成了头号目标,混乱中每个人都在算自己的帐,该还债的想跑也跑不了。
而高昌新军虽然军纪严明,但除了投敌、出卖机密一类的重罪才会被斩首外,在废除了“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等毫无合理性的酷刑后,普通士卒的生命安全已得到充分保障。
再加上卫朔严厉打击欺压新兵等原军中丑陋现象,使得新军士卒面临的心理压力远远要低于传统军队。面对不过是体力上的透支,还不至于酿成营啸这样的惨事。
再者卫朔也不是一味地靠军纪压制士卒,日常里他趁着教授士卒文化课时还会对他们嘘寒问暖,帮他们解决生活中难题,这些措施都让卫朔在新军中树立了威信。
就在李暠胡思乱想的时候,整个校场上又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歌声,据说这些慷慨激昂的歌声全都出自卫都尉之手。
教士卒唱歌大概是李暠诸多疑问中又最先弄明白一个,一开始他还有些不习惯与众人一道大声唱歌,但很快就被军中热烈气氛感染。而且很快他就发现了教士卒唱歌的好处,不但可以拉进士卒间关系,还有助于培养士卒的精气神。
晚上结束了一天训练,身心疲惫躺在床上的李暠,细细回忆起这一天军营生活,发现虽然自己还有很多疑问没有弄明白,但他已有点儿喜欢上这里。
“或许真如体业说的那样,高昌是个值得投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