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后秦危机
p
在东路晋军刺激下,西路殷仲堪也不甘示弱,积极投身于北伐大业之中。
战前会议上,杨佺期兄弟、殷顗等荆州众将皆认为,后秦精锐布置在陇山一线以防河西。
致使关中空虚,正是收复关中的最佳时机。
在众幕僚一致支持下,殷仲堪开始调兵遣将,准备讨伐后秦。
荆州军欲从南方进攻关中,无非是走南阳、武关一路。
另外,殷仲堪接纳了殷顗提议,还让洛阳晋军佯攻潼关,以配合荆州军进攻武关。
太元二十年,十一月,晋荆州刺史殷仲堪率五万大军,以杨佺期为前锋,北伐关中。
晋军突然来袭,让整个关中的局势陡然地紧张了起来。
关中之地对于后秦而言极为重要,且先不说自古有得关中者得天下之说。
便以现实来说,关中已是后秦最后一块土地,一旦失守,后秦必将亡国。
由于姚兴懈怠,全部重担压在了太子姚泓、丞相姚晃、仆射尹纬等人身上。
当下,后秦军事布置明显是重西轻东,大量精锐布置在陇山一线。
留在东线的兵力,不仅人数较少,经验、战斗力也远远不如陇东精锐。
不过,后秦却不敢轻易调陇西军团回援东线。
因为,河西军在陇山一线虎视眈眈,让足足五万陇西军团动也不敢动。
然目前晋军两路进发,潼关、武关相继告急,让后秦东南两线压力大增。
尤其在武关方向,荆州刺史殷仲堪调集了五万精锐,一路横扫般抵达武关城下。
由于对殷仲堪而言,此次北伐是一场豪赌。
胜了,不仅名利双收,还有望摆脱桓玄威胁,并洗刷先人耻辱。
若不幸失败,说不定等待他的将是灭顶之灾。
因此,抵达武关后,殷仲堪先于中军立下一杆大旗,而后环顾荆州诸将一眼。
“今日之战事关北伐成败,容不得任何迟疑、退缩。”
“战鼓一旦响起,全军需尽数拼死向前。”
“凡无令而擅自后退者,无论将校士卒,本官尽斩于旗下!”
荆州众将闻听无不凛然,连杨佺期也不由多看了殷仲堪一眼。
大家没想到,平日里看起很和气的刺史,发起狠来一样可怕。
战鼓擂响后,五千步兵推着撞车,扛着云梯,气势汹汹地杀向武关。
数百架云梯,在晋军弓箭手如雨般支援下,终于靠在了武关城墙上。
顿时,黑压压的晋军立即分出数百支小队伍,如线一样攀着云梯向上爬去。
黑线刚上升到云梯高度一半,只听一声梆子响。
无数箭矢从跺口和女墙后面飞射出来,向着云梯上晋军劈头盖脸地倾泻下来。
正在云梯上艰难爬行的晋军士兵纷纷中箭,惨叫着从云梯上翻落下来。
各级将领军官拎着兵器,在云梯下面来回巡视,催促晋军士兵继续前仆后继地往上爬。
城楼上守军拼命地用火箭射,用滚油泼,丢火把烧,把战场变成了一个迷漫着肉糊、木焦、血腥味的地狱。
整个武关上下就像是一锅煮开了的沸水,不停地沸腾、翻滚着。
刚停下来喘息的大将杨佺期,又一次接到进攻命令,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向武关进攻了。
上万士兵在一片水深火热中不停地煎熬着,厮杀着。
由于后秦立足关中已好几年了,武关早已被修葺完善,晋军想要一口气拿下并不容易。
毕竟,武关号称是秦关四塞之一,想夺取关隘,又怎能不付出一些代价?
武关关城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山环水绕,险阻天成。
后秦人在原有武关基础上,继续加大修葺力度,单单是关墙,便足足地加高了数尺。
虽然后秦人不怎么重视东线、南线,可为了以防万一,依旧在关内储备了足够物资。
即使如此,武关也称不上固若金汤,因为守军数量少、战斗力弱。
不过是靠着武关险要、荆州军战力不强,才堪堪挡住了晋军兵锋。
由于山路狭隘,大型的攻城器械诸如投石车等攻城器械,全都无法运抵武关城下。
当晋军杀到武关城下时,只能凭借人海战术,发起蚁附攻击。
等守军消耗殆尽时,再一举拿下武关。
此办法虽然笨拙、残酷,却胜在稳妥、可靠。
这天,当太阳将要下山时,攻城晋军已伤亡累累,损失惨重。
原本想一鼓作气地拿下武关,不料却遭到了当头一棒。
殷仲堪只得下令鸣金收兵,暂且安营扎寨,明日再战。
……
十一月中旬,一场比较罕见的大雪席卷了关中,将长安城装扮的银装素裹。
大街上,裹着冬装的人们依旧在寒风中簌簌发抖,加快脚步向家中走去。
不等天黑,原本熙熙攘攘的街上,已经寂落无人。
后秦皇宫坐落在长安中心,在寒风中坚守岗位的侍卫,纷纷缩着脖子。
每个侍卫都在心底里暗暗诅咒这该死的天气,盼着早点结束今天的执勤。
忽然之间,从大街上传来一阵马蹄声,只见一辆马车辗着冰辙,向王宫急驰而来。
侍卫们刚要出言训斥,却见马车“吱”的一声在王宫门前停了下来。
从车上跳下来一人,此人峨冠博带,神色冷峻。
众侍卫一看,顿时不敢阻拦。因为来者不是旁人,而是当朝丞相姚晃。
姚晃出身羌族,既是当朝宰相,还是先帝姚苌指定的辅政大臣之一。
众侍卫不敢怠慢,纷纷拱手施礼道:“见过丞相大人。”
姚晃只是微微地点了一下头,径直奔宫里而去,步履匆匆,踩在积雪之上,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丞相大人行色匆匆,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一名侍卫看着姚晃背影嘟囔道。
“是呀,我看丞相大人一脸凝重,定然是有重大之事发生。”另一名侍卫附和道。
侍卫头领把脸一沉,低声喝道:“军国大事,也是你们可以妄议的?”
“好好站岗,休得再胡言乱语。”
那两名侍卫自觉失言,赶紧噤声不语,笔直而立。
丞相姚晃穿过长长的回廓,直奔太极殿而去。
此时太子姚泓正在批阅奏章,自从其父姚兴沉迷佛教后,朝中大小事务全由他负责。
姚泓刚看完雍城姚硕德送来的奏章,轻轻地叹了一声
河西在陇右一向屯有重兵,对后秦而言压力重重。
他身体本就不好,结果刚看了一会儿奏章,就感得头昏脑胀。
姚泓放下奏章,揉了揉太阳穴,试图缓解一些疲劳。
“启禀殿下,丞相大人求见。”近侍上前轻声地禀报道。
姚泓微微一怔,暗道:天都这么晚了,丞相还有何事?
“让丞相进来。”
很快姚晃在内侍引领下,走了进来。
姚泓忙摆摆手,止住了要施礼的姚晃,问:“不知丞相前来所为何事?”
“启禀殿下,武关传来急报,臣不敢耽搁,连夜送来,请殿下定夺。”
姚泓一听是来自武关的急报,不由大感疑惑道:“武关怎么了?拿来让孤瞧瞧。”
姚晃从宽大的袍袖中掏出一封奏章,双手递了上去。
说实话,姚泓一直最操心陇山一线,几乎每天都要浏览西线军报。
至于东线、南线,由于东晋甚少主动进攻,基本上处于平安无事状态。
姚泓若无其事地打开了奏章,这不看不打紧,方一看,惊得他脸色惨白,瞠目结舌。
“晋……晋军北……北伐?”姚泓喃喃自语着,脸色极度难看。
“这……这怎么可能?晋军不是在北伐河北吗?怎么又来打我关中?”
“殿下,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还是抓紧时间想出应对办法吧。”
姚泓眉头大皱道:“目前我部精锐全集中在西线防备河西,哪里还有多余兵力?”
闻言,姚晃不由面露苦涩,谁能想到前几年还威震关中的后秦,竟没落至此。
在东路晋军刺激下,西路殷仲堪也不甘示弱,积极投身于北伐大业之中。
战前会议上,杨佺期兄弟、殷顗等荆州众将皆认为,后秦精锐布置在陇山一线以防河西。
致使关中空虚,正是收复关中的最佳时机。
在众幕僚一致支持下,殷仲堪开始调兵遣将,准备讨伐后秦。
荆州军欲从南方进攻关中,无非是走南阳、武关一路。
另外,殷仲堪接纳了殷顗提议,还让洛阳晋军佯攻潼关,以配合荆州军进攻武关。
太元二十年,十一月,晋荆州刺史殷仲堪率五万大军,以杨佺期为前锋,北伐关中。
晋军突然来袭,让整个关中的局势陡然地紧张了起来。
关中之地对于后秦而言极为重要,且先不说自古有得关中者得天下之说。
便以现实来说,关中已是后秦最后一块土地,一旦失守,后秦必将亡国。
由于姚兴懈怠,全部重担压在了太子姚泓、丞相姚晃、仆射尹纬等人身上。
当下,后秦军事布置明显是重西轻东,大量精锐布置在陇山一线。
留在东线的兵力,不仅人数较少,经验、战斗力也远远不如陇东精锐。
不过,后秦却不敢轻易调陇西军团回援东线。
因为,河西军在陇山一线虎视眈眈,让足足五万陇西军团动也不敢动。
然目前晋军两路进发,潼关、武关相继告急,让后秦东南两线压力大增。
尤其在武关方向,荆州刺史殷仲堪调集了五万精锐,一路横扫般抵达武关城下。
由于对殷仲堪而言,此次北伐是一场豪赌。
胜了,不仅名利双收,还有望摆脱桓玄威胁,并洗刷先人耻辱。
若不幸失败,说不定等待他的将是灭顶之灾。
因此,抵达武关后,殷仲堪先于中军立下一杆大旗,而后环顾荆州诸将一眼。
“今日之战事关北伐成败,容不得任何迟疑、退缩。”
“战鼓一旦响起,全军需尽数拼死向前。”
“凡无令而擅自后退者,无论将校士卒,本官尽斩于旗下!”
荆州众将闻听无不凛然,连杨佺期也不由多看了殷仲堪一眼。
大家没想到,平日里看起很和气的刺史,发起狠来一样可怕。
战鼓擂响后,五千步兵推着撞车,扛着云梯,气势汹汹地杀向武关。
数百架云梯,在晋军弓箭手如雨般支援下,终于靠在了武关城墙上。
顿时,黑压压的晋军立即分出数百支小队伍,如线一样攀着云梯向上爬去。
黑线刚上升到云梯高度一半,只听一声梆子响。
无数箭矢从跺口和女墙后面飞射出来,向着云梯上晋军劈头盖脸地倾泻下来。
正在云梯上艰难爬行的晋军士兵纷纷中箭,惨叫着从云梯上翻落下来。
各级将领军官拎着兵器,在云梯下面来回巡视,催促晋军士兵继续前仆后继地往上爬。
城楼上守军拼命地用火箭射,用滚油泼,丢火把烧,把战场变成了一个迷漫着肉糊、木焦、血腥味的地狱。
整个武关上下就像是一锅煮开了的沸水,不停地沸腾、翻滚着。
刚停下来喘息的大将杨佺期,又一次接到进攻命令,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向武关进攻了。
上万士兵在一片水深火热中不停地煎熬着,厮杀着。
由于后秦立足关中已好几年了,武关早已被修葺完善,晋军想要一口气拿下并不容易。
毕竟,武关号称是秦关四塞之一,想夺取关隘,又怎能不付出一些代价?
武关关城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山环水绕,险阻天成。
后秦人在原有武关基础上,继续加大修葺力度,单单是关墙,便足足地加高了数尺。
虽然后秦人不怎么重视东线、南线,可为了以防万一,依旧在关内储备了足够物资。
即使如此,武关也称不上固若金汤,因为守军数量少、战斗力弱。
不过是靠着武关险要、荆州军战力不强,才堪堪挡住了晋军兵锋。
由于山路狭隘,大型的攻城器械诸如投石车等攻城器械,全都无法运抵武关城下。
当晋军杀到武关城下时,只能凭借人海战术,发起蚁附攻击。
等守军消耗殆尽时,再一举拿下武关。
此办法虽然笨拙、残酷,却胜在稳妥、可靠。
这天,当太阳将要下山时,攻城晋军已伤亡累累,损失惨重。
原本想一鼓作气地拿下武关,不料却遭到了当头一棒。
殷仲堪只得下令鸣金收兵,暂且安营扎寨,明日再战。
……
十一月中旬,一场比较罕见的大雪席卷了关中,将长安城装扮的银装素裹。
大街上,裹着冬装的人们依旧在寒风中簌簌发抖,加快脚步向家中走去。
不等天黑,原本熙熙攘攘的街上,已经寂落无人。
后秦皇宫坐落在长安中心,在寒风中坚守岗位的侍卫,纷纷缩着脖子。
每个侍卫都在心底里暗暗诅咒这该死的天气,盼着早点结束今天的执勤。
忽然之间,从大街上传来一阵马蹄声,只见一辆马车辗着冰辙,向王宫急驰而来。
侍卫们刚要出言训斥,却见马车“吱”的一声在王宫门前停了下来。
从车上跳下来一人,此人峨冠博带,神色冷峻。
众侍卫一看,顿时不敢阻拦。因为来者不是旁人,而是当朝丞相姚晃。
姚晃出身羌族,既是当朝宰相,还是先帝姚苌指定的辅政大臣之一。
众侍卫不敢怠慢,纷纷拱手施礼道:“见过丞相大人。”
姚晃只是微微地点了一下头,径直奔宫里而去,步履匆匆,踩在积雪之上,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丞相大人行色匆匆,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一名侍卫看着姚晃背影嘟囔道。
“是呀,我看丞相大人一脸凝重,定然是有重大之事发生。”另一名侍卫附和道。
侍卫头领把脸一沉,低声喝道:“军国大事,也是你们可以妄议的?”
“好好站岗,休得再胡言乱语。”
那两名侍卫自觉失言,赶紧噤声不语,笔直而立。
丞相姚晃穿过长长的回廓,直奔太极殿而去。
此时太子姚泓正在批阅奏章,自从其父姚兴沉迷佛教后,朝中大小事务全由他负责。
姚泓刚看完雍城姚硕德送来的奏章,轻轻地叹了一声
河西在陇右一向屯有重兵,对后秦而言压力重重。
他身体本就不好,结果刚看了一会儿奏章,就感得头昏脑胀。
姚泓放下奏章,揉了揉太阳穴,试图缓解一些疲劳。
“启禀殿下,丞相大人求见。”近侍上前轻声地禀报道。
姚泓微微一怔,暗道:天都这么晚了,丞相还有何事?
“让丞相进来。”
很快姚晃在内侍引领下,走了进来。
姚泓忙摆摆手,止住了要施礼的姚晃,问:“不知丞相前来所为何事?”
“启禀殿下,武关传来急报,臣不敢耽搁,连夜送来,请殿下定夺。”
姚泓一听是来自武关的急报,不由大感疑惑道:“武关怎么了?拿来让孤瞧瞧。”
姚晃从宽大的袍袖中掏出一封奏章,双手递了上去。
说实话,姚泓一直最操心陇山一线,几乎每天都要浏览西线军报。
至于东线、南线,由于东晋甚少主动进攻,基本上处于平安无事状态。
姚泓若无其事地打开了奏章,这不看不打紧,方一看,惊得他脸色惨白,瞠目结舌。
“晋……晋军北……北伐?”姚泓喃喃自语着,脸色极度难看。
“这……这怎么可能?晋军不是在北伐河北吗?怎么又来打我关中?”
“殿下,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还是抓紧时间想出应对办法吧。”
姚泓眉头大皱道:“目前我部精锐全集中在西线防备河西,哪里还有多余兵力?”
闻言,姚晃不由面露苦涩,谁能想到前几年还威震关中的后秦,竟没落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