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甄乾也很快的冷静下来,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可能,钱庄看似美好,却有一道横亘在自己面前的鸿沟:没钱!
没钱开屁钱庄啊!
钱庄说到底就是钱生钱的游戏,资金越大赚钱越快,没有钱还是一边凉快去罢。虽然心向往之,却知道现在还不是机会,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当务之急是如何赚取第一桶金。
现在的甄乾可以说是身处金山中一贫如洗的穷光蛋,甄府中有一大笔钱属于名义上的甄乾所有,不过也就是名义上的占用,自己却一文钱都动不了,让甄乾郁闷至极。
“第一桶金!”
甄乾心中默念道,脑海里将所有的计划梳理了一下,发现能用最快的时间赚取第一桶金的生意还真不多,思前想后把思绪锁定在酿酒上。
传说中国的酿酒起源于仪狄造酒,由于时间久远,已经无法考证。
话说当时魏国强盛,鲁、宋、卫、韩国君来朝。魏王在苑台宴请各国诸侯。酒兴正浓的时候,主人向客人敬酒。鲁共公站起身,离开自己的坐席,正色道:“从前,舜的女儿仪狄擅长酿酒,酒味醇美。仪狄把酒献给了禹,禹喝了之后也觉得味道醇美。但因此就疏远了仪狄,戒绝了美酒”,并且说道:“后代一定有因为美酒而使国家灭亡的”。
齐桓公有一天夜里觉得肚子饿,想吃东西。易牙就煎熬烧烤,做出美味可口的菜肴给他送上,齐植公吃得很饱,一觉睡到天亮还不醒,醒了以后说:“后代一定有因贪美味而使国家灭亡的”。
晋文公得到了美女南之威,三天没有上朝理政,于是就把南之威打发走了,说道:“后代一定有因为贪恋美色而使国家灭亡的”。
楚灵王登上强台远望崩山,左边是长江,右边是大湖,登临徘徊,唯觉山水之乐而忘记人之将死,于是发誓不再游山玩水。后来他说:“后代一定有因为修高台、山坡、美池,而致使国家灭亡的”。
现在您酒杯里盛的好似仪狄酿的美酒;桌上放的是易牙烹调出来的美味佳肴;您左边的白台,右边的间须,都是南之威一样的美女;您前边有夹林,后边有兰台,都是强台一样的处所。这四者中占有一种,就足以使国家灭亡,可是现在您兼而有之,能不警戒吗?”魏王听后,连连称赞谏言非常之好。
这是关于美酒最早的记录,另一种说法是杜康造酒,这种说法除了一些文人这样说以外,在民间特别流行,原因是旧时代的训蒙读本、唱本、宝卷、劝善书之类大都是这样说的。杜康造酒的说法主要由于曹操的乐府诗《短歌行》提到“何以解优,惟有杜康”而流行。
最神奇的还是猿猴造酒之说,猿猴以采集野果为生,且有善于藏果的特性。而在自然界中,果实的生长有着严格的季节性,故常要有所储存。洪荒时代的古猿将一时吃不完的果实藏于岩洞、石洼中,久而久之,果实腐烂,那含有糖分的野果通过自然界的野生酵母菌自然发酵而生成酒精、酒浆,因而有了“猿猴善采一百花酿酒”、“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等传说。
不管怎么说,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到了唐代更是无酒不欢、无酒不诗,李白斗酒诗百篇,《全唐诗》中一万二千多首诗里有二成是于酒有关。
唐代酿酒技术已经较先进,许多皇帝也亲自参与酿造,唐太宗就曾酿出“芳香浓烈,味兼醍醐”的绿色葡萄酒,因而酿酒业极其繁荣,酒的种类也很多。
从酿造工艺看,唐代多为水酒,但一些地区已有低度烧酒,韦庄曾言“卓女烧春浓美”,烧春即剑南酒,亦即今之剑南春。从原料看,当时多为粮食酒,也有葡萄酒,椰子酒,而且有奶酒,杜甫《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可为证。从颜色看,主要有白酒、红酒、黄酒、绿酒。从产地看,主要有新丰酒、长安酒、长沙酒、临川酒、金陵酒、cd酒等16种,王维称“新丰美酒斗十千”,李白赞“兰陵美酒郁金香”。
唐人饮酒风气甚浓,上起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雅有文人学士,俗有农夫渔夫,闺内妇人女支女,途中游子征人,方内凡夫俗子,方外和尚道士,无人不贪杯中之物。
甄乾心中暗暗想到,自己酿造的土酒不知道在唐代有没有市场,普通的酒酿造起来也不困难,但是要想在唐代众多的名酒中出类拔萃并非易事,而且很多酿酒的秘方都是家族传承的,后世多已经失传,让甄乾恢复古法酿酒显然不合适。
不管怎么说,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高度酒就算在唐代不出现,也会在元明之后走上历史的舞台,自己不过是把时间提前了而已。
甄乾低头看着手中的酒杯,唐代的酿酒工艺很简单,通常是取粮食(主要是米)、水、酒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装入大瓮中密封,等待发酵完成。发酵时间往往从几天到几月不等。差不多时间了,撒上石灰……里面还有微生物呢,要继续发酵酒容易酸了,撒石灰就为了结束发酵过程。
这么弄出来短期发酵的酒,最大的特点,大约就是浊了……没错,浊酒说的就是这种酒。要是不挑嘴,简单过滤下就能喝。这种浊酒,第一眼看上去,通常有点发绿,正如白居易所说的“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再如李白所说“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会在很多当时文艺作品看到作者用绿来形容酒。没办法,还是因为酿酒工艺的问题,酒曲品质难以保证,往往混杂了其他的微生物,酿造过程中酒就绿了。
再说口感,现代人第一次喝酒,往往都是……辣(烧嗓子),但唐朝人估计没有这种感受,因为唐代的酒,往往是甜的,在诗文里,诗人们也经常用饧、饴(饧是唐朝时的一种甜味调料,相当于唐时的糖,饴也是一种麦芽糖浆)等来比喻酒,比如高骈的“花枝如火酒如饧”、刘禹锡的“湖鱼香胜肉,官酒重于饧”等等。这也是因为工艺的问题,导致发酵的时候谷物往往有很大一部分也糖化了,这也让唐时的酒粘稠度很高,“绿饧粘盏杓”。
除了这种浊酒以外,甄乾又想起了唐代另一种酒,一说估计就有人想起来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没错!就是葡萄酒。
葡萄酒早在汉朝的时候就传入中国,但价格极其昂贵;直到唐朝时候,破了高昌,才把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带回了中原,葡萄酒才推广开来,当时河东乾和葡萄酒,堪称中国最早的葡萄酒品牌。但依然是很昂贵的酒,李白用“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来写葡萄酒之珍贵,这应该是当时最接近于现代口味的酒了,如果有人不幸穿越回唐朝喝不惯?那就来点葡萄酒吧。
唐初,朝廷还颁布过“禁酒令”,当时隋末战乱刚刚结束,百业凋零饿殍遍野,粮食极度匮乏短缺自然没人舍得酿酒奢侈。但到了唐中期之后,粮食已经堆满了仓库,“禁酒令”自然也废除了,饮酒文化也风行起来。
唐代名酒多属小作坊酿造,虽然远赴盛名却数量稀少,大多数美酒都在本地销售,长途贩运的数量并不多,而且价格奇贵。
甄乾想了想道:“王伯,甄府可有自家的酒肆?”
王群不知道甄乾为什么突然问起这个问题来,随口答道:“甄府中也酿造自家美酒,不过数量稀少,一般不对外供应!”
“那酒楼中出售的酒从何而来?”
王群笑道:“酒楼中出售的酒都是其他酒肆定期供应,真定周围有几家较大的酒肆,每年酿造不少的美酒,酒楼和酒肆之间有约定,每隔十天半个月都会往酒楼送一批酒,怎么大郎对酒肆有兴趣?”
甄乾点点头道:“如果我酿造的酒可不可以送到酒肆中出售,真定其他酒楼是不是也是从其他酒肆中购买酒出售?”
王群不知道甄乾要做什么,摇摇头道:“真定其他酒楼也从外面购酒出售,不过酒楼规模越大,依赖外面购买的酒越少,毕竟购买外面酒肆的酒和自家酿造的酒,在利润上还是相差很大,除非是非常出名的美酒,否则酒楼不愿意出售其他酒肆中的酒!”
这一点甄乾倒是能够理解,毕竟自家酿造的酒成本要更低一些,在口味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没有那个商贾会做这样的傻事,关键还是私人酿造技术门槛不高的原因。
甄乾暗暗点头道:“王伯,能不能帮我弄一些原酒来,就是那种快要酿造好的酒,实在不行的话,普通的浊酒也成,不过数量上要多一些,在一二百斗左右,价格越低越好!”
没钱开屁钱庄啊!
钱庄说到底就是钱生钱的游戏,资金越大赚钱越快,没有钱还是一边凉快去罢。虽然心向往之,却知道现在还不是机会,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当务之急是如何赚取第一桶金。
现在的甄乾可以说是身处金山中一贫如洗的穷光蛋,甄府中有一大笔钱属于名义上的甄乾所有,不过也就是名义上的占用,自己却一文钱都动不了,让甄乾郁闷至极。
“第一桶金!”
甄乾心中默念道,脑海里将所有的计划梳理了一下,发现能用最快的时间赚取第一桶金的生意还真不多,思前想后把思绪锁定在酿酒上。
传说中国的酿酒起源于仪狄造酒,由于时间久远,已经无法考证。
话说当时魏国强盛,鲁、宋、卫、韩国君来朝。魏王在苑台宴请各国诸侯。酒兴正浓的时候,主人向客人敬酒。鲁共公站起身,离开自己的坐席,正色道:“从前,舜的女儿仪狄擅长酿酒,酒味醇美。仪狄把酒献给了禹,禹喝了之后也觉得味道醇美。但因此就疏远了仪狄,戒绝了美酒”,并且说道:“后代一定有因为美酒而使国家灭亡的”。
齐桓公有一天夜里觉得肚子饿,想吃东西。易牙就煎熬烧烤,做出美味可口的菜肴给他送上,齐植公吃得很饱,一觉睡到天亮还不醒,醒了以后说:“后代一定有因贪美味而使国家灭亡的”。
晋文公得到了美女南之威,三天没有上朝理政,于是就把南之威打发走了,说道:“后代一定有因为贪恋美色而使国家灭亡的”。
楚灵王登上强台远望崩山,左边是长江,右边是大湖,登临徘徊,唯觉山水之乐而忘记人之将死,于是发誓不再游山玩水。后来他说:“后代一定有因为修高台、山坡、美池,而致使国家灭亡的”。
现在您酒杯里盛的好似仪狄酿的美酒;桌上放的是易牙烹调出来的美味佳肴;您左边的白台,右边的间须,都是南之威一样的美女;您前边有夹林,后边有兰台,都是强台一样的处所。这四者中占有一种,就足以使国家灭亡,可是现在您兼而有之,能不警戒吗?”魏王听后,连连称赞谏言非常之好。
这是关于美酒最早的记录,另一种说法是杜康造酒,这种说法除了一些文人这样说以外,在民间特别流行,原因是旧时代的训蒙读本、唱本、宝卷、劝善书之类大都是这样说的。杜康造酒的说法主要由于曹操的乐府诗《短歌行》提到“何以解优,惟有杜康”而流行。
最神奇的还是猿猴造酒之说,猿猴以采集野果为生,且有善于藏果的特性。而在自然界中,果实的生长有着严格的季节性,故常要有所储存。洪荒时代的古猿将一时吃不完的果实藏于岩洞、石洼中,久而久之,果实腐烂,那含有糖分的野果通过自然界的野生酵母菌自然发酵而生成酒精、酒浆,因而有了“猿猴善采一百花酿酒”、“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等传说。
不管怎么说,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到了唐代更是无酒不欢、无酒不诗,李白斗酒诗百篇,《全唐诗》中一万二千多首诗里有二成是于酒有关。
唐代酿酒技术已经较先进,许多皇帝也亲自参与酿造,唐太宗就曾酿出“芳香浓烈,味兼醍醐”的绿色葡萄酒,因而酿酒业极其繁荣,酒的种类也很多。
从酿造工艺看,唐代多为水酒,但一些地区已有低度烧酒,韦庄曾言“卓女烧春浓美”,烧春即剑南酒,亦即今之剑南春。从原料看,当时多为粮食酒,也有葡萄酒,椰子酒,而且有奶酒,杜甫《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可为证。从颜色看,主要有白酒、红酒、黄酒、绿酒。从产地看,主要有新丰酒、长安酒、长沙酒、临川酒、金陵酒、cd酒等16种,王维称“新丰美酒斗十千”,李白赞“兰陵美酒郁金香”。
唐人饮酒风气甚浓,上起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雅有文人学士,俗有农夫渔夫,闺内妇人女支女,途中游子征人,方内凡夫俗子,方外和尚道士,无人不贪杯中之物。
甄乾心中暗暗想到,自己酿造的土酒不知道在唐代有没有市场,普通的酒酿造起来也不困难,但是要想在唐代众多的名酒中出类拔萃并非易事,而且很多酿酒的秘方都是家族传承的,后世多已经失传,让甄乾恢复古法酿酒显然不合适。
不管怎么说,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高度酒就算在唐代不出现,也会在元明之后走上历史的舞台,自己不过是把时间提前了而已。
甄乾低头看着手中的酒杯,唐代的酿酒工艺很简单,通常是取粮食(主要是米)、水、酒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装入大瓮中密封,等待发酵完成。发酵时间往往从几天到几月不等。差不多时间了,撒上石灰……里面还有微生物呢,要继续发酵酒容易酸了,撒石灰就为了结束发酵过程。
这么弄出来短期发酵的酒,最大的特点,大约就是浊了……没错,浊酒说的就是这种酒。要是不挑嘴,简单过滤下就能喝。这种浊酒,第一眼看上去,通常有点发绿,正如白居易所说的“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再如李白所说“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会在很多当时文艺作品看到作者用绿来形容酒。没办法,还是因为酿酒工艺的问题,酒曲品质难以保证,往往混杂了其他的微生物,酿造过程中酒就绿了。
再说口感,现代人第一次喝酒,往往都是……辣(烧嗓子),但唐朝人估计没有这种感受,因为唐代的酒,往往是甜的,在诗文里,诗人们也经常用饧、饴(饧是唐朝时的一种甜味调料,相当于唐时的糖,饴也是一种麦芽糖浆)等来比喻酒,比如高骈的“花枝如火酒如饧”、刘禹锡的“湖鱼香胜肉,官酒重于饧”等等。这也是因为工艺的问题,导致发酵的时候谷物往往有很大一部分也糖化了,这也让唐时的酒粘稠度很高,“绿饧粘盏杓”。
除了这种浊酒以外,甄乾又想起了唐代另一种酒,一说估计就有人想起来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没错!就是葡萄酒。
葡萄酒早在汉朝的时候就传入中国,但价格极其昂贵;直到唐朝时候,破了高昌,才把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带回了中原,葡萄酒才推广开来,当时河东乾和葡萄酒,堪称中国最早的葡萄酒品牌。但依然是很昂贵的酒,李白用“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来写葡萄酒之珍贵,这应该是当时最接近于现代口味的酒了,如果有人不幸穿越回唐朝喝不惯?那就来点葡萄酒吧。
唐初,朝廷还颁布过“禁酒令”,当时隋末战乱刚刚结束,百业凋零饿殍遍野,粮食极度匮乏短缺自然没人舍得酿酒奢侈。但到了唐中期之后,粮食已经堆满了仓库,“禁酒令”自然也废除了,饮酒文化也风行起来。
唐代名酒多属小作坊酿造,虽然远赴盛名却数量稀少,大多数美酒都在本地销售,长途贩运的数量并不多,而且价格奇贵。
甄乾想了想道:“王伯,甄府可有自家的酒肆?”
王群不知道甄乾为什么突然问起这个问题来,随口答道:“甄府中也酿造自家美酒,不过数量稀少,一般不对外供应!”
“那酒楼中出售的酒从何而来?”
王群笑道:“酒楼中出售的酒都是其他酒肆定期供应,真定周围有几家较大的酒肆,每年酿造不少的美酒,酒楼和酒肆之间有约定,每隔十天半个月都会往酒楼送一批酒,怎么大郎对酒肆有兴趣?”
甄乾点点头道:“如果我酿造的酒可不可以送到酒肆中出售,真定其他酒楼是不是也是从其他酒肆中购买酒出售?”
王群不知道甄乾要做什么,摇摇头道:“真定其他酒楼也从外面购酒出售,不过酒楼规模越大,依赖外面购买的酒越少,毕竟购买外面酒肆的酒和自家酿造的酒,在利润上还是相差很大,除非是非常出名的美酒,否则酒楼不愿意出售其他酒肆中的酒!”
这一点甄乾倒是能够理解,毕竟自家酿造的酒成本要更低一些,在口味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没有那个商贾会做这样的傻事,关键还是私人酿造技术门槛不高的原因。
甄乾暗暗点头道:“王伯,能不能帮我弄一些原酒来,就是那种快要酿造好的酒,实在不行的话,普通的浊酒也成,不过数量上要多一些,在一二百斗左右,价格越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