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个国家真困难,要是能像玩游戏那么简单就好了——建造基地然后发展势力,接着爆兵,最后a过去一波流,齐活。
    但是实际上,治理一个国家远不像玩游戏那样简单,反而真的如同《道德经》里面说的那样儿,治大国,若烹小鲜。
    国越大,越是如此。
    在崇祯皇帝看来,大明就很大,不管是从人口还是面积来说,在崇祯十三年的时候放眼全世界,也只有这么一个。
    剩下的全是渣渣。
    问题是,崇祯十三年跟2003年不一样,甚至于连1903年都比不上。
    崇祯十三年的时候没有电报,没有电话,没有网络,火车虽然被造了出来,可是行进速度比骏马奔跑的速度要差很多,撑死了也就是跟骡子的速度差不多。
    在这种情况下,不小心一些治理这个国家,真要是玩到四处烽烟的时候,自己也不用干别的了,成天的充当救火队员,把整个江山给彻底干翻了重新再打一遍得了。
    但是重打一遍是不可能的,大明的百姓不是npc,不会死了重置一下就满血复活,死了就是死了。
    彻底的把江山给打翻了再重来,对于崇祯皇帝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不是?哪怕是少了一些掣肘。
    所以在开局的时候大杀特杀,干掉了建奴,稳定住局势之后,崇祯皇帝就选择了慢慢来。
    这一次针对于科举的变更就是第一步。
    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是人才!
    崇祯十三年最贵的是什么?同样是人才!
    温体仁已经老了,施凤来也老了,就连刚刚在自己面前耍无赖的房壮丽,其实也已经不再年轻。
    这些人就算是再能撑,再撑个十年八年的也就差不多了,就算是再撑上二十年又能如何?
    该退下去的终究还是要退下去,到时候还是得换一批新人上来。
    可是自己那少得可怜的历史知识里面,根本就没记住几个靠谱的官员能相信!
    尤其是大明现在的面积比以前大了太多,光是辽东和奴尔干都司这两个地方需要的地方管,就得以千或者万为单位来计算,更不要说还有其他的地盘。
    比如朝鲜,再小的朝鲜,那也是一个半岛的地盘,上面需要的官员同样是以千为单位,甚至于是以万为单位的。
    最让人头疼的地方就是科举每三年一次!而且录取的人数才区区三百人!
    更重要的是,录取了这三百人也不能直接安排到地方上当官去。
    就像是崇祯皇帝嘴上总喊着我大明什么时候缺了想当官的,但是他自己心里也清楚,培养一个合格的官员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起码得在八部轮换着行走一段时间,观察一下大佬们是怎么玩的,学习合格后才会下放到地方。
    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些官员们到了地方之后不会被师爷和其他小吏们左右,变成人形图章一样的存在。
    至于说地方宗族势力或者其他让人纠结的问题,那就得看各个官员们自己的手腕了——从六部合格毕业后还玩不过地方势力,死了也是活该!
    但是不管怎么说,反正缺人的问题就一直这么存在着,而且短时间内并不是太好解决——想当官的不缺,缺的是合格的官。
    要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崇祯皇帝何至于从崇祯元年到十三年的时间里加了五六次的恩科?
    仔细想了半天之后,崇祯皇帝最终下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在社学中增加算学科目,并且增大乡试、县试、殿试中算学的题目比例——好歹也得从零提升到百分之十左右。
    如果不是担心大明的这些个读书人掉链子太严重,崇祯皇帝甚至于想要增加格物科的题目进去,到最后实现进士科与明算、格物科三科合一。
    听完崇祯皇帝的想法之后,孟绍虞就是一阵蛋疼。
    如果不增加算学比例,崇祯皇帝把三年科举改成两年,就妥妥的是自己的政绩,增加了算学的比例,自己少不得要被人骂。
    左右是两面不讨好。
    斟酌了半晌之后,孟绍虞才开口道:“陛下,若是现在增加了算学的比例,那崇祯十三年的春闱和秋闱?”
    崇祯皇帝道:“不教而诛谓之虐也,朕也没打算不教而诛,更不可能一点儿时间都不给我大明的学子们留下。
    这样儿吧,崇祯十三年到崇祯十七年的科举,还是按原来的科举规则来办,崇祯十七年以后,考试时增加上算学的比例。
    至于社学之中,先增加一些简单的格物科内容,暂时先不用之于考试。”
    崇祯十三年到崇祯十七年,一共会有三次的春讳和三次的秋闱,而时间跨度更是达到了五年。
    如果说五年的时间还不能让这些家伙们开始学习算学,那这些读书人也就只能说是一群死读书的渣渣,没有什么重视的必要了。
    经过崇祯皇帝改造后,大明跟螨清最大的不同就是学术风气上面可谓是开放的一逼。
    什么理学心学都有人在研究,甚至于连黄老学说和法家学说墨家学说都已经开始冒出了头来。
    可以预见的是,这种学术开放的风气保持下去,再现百家争鸣的情况也不见得是什么难事。
    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又吩咐道:“孟爱卿准备一下,朕有意将皇史宬中的藏书公开。”
    崇祯皇帝的话一出口,不光是孟绍虞,就连郭允厚都有些激动了。
    建于嘉靖年间皇史宬是什么地方?
    就跟老刘家的石渠阁一样,皇史宬里面存放着大明历代皇帝的实录、圣训、玉碟、诏书之类的文档,还有大量皇室搜刮而来的典籍。
    很多已经绝版甚至于已经失传的典籍,很有可能在皇史宬中找到!
    这其中,就包括了嘉靖年间誊抄的《永乐大典》副本,甚至于有可能找到传闻陪葬于永陵的正本!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后,孟绍虞干脆躬身道:“启奏陛下,臣请入皇史宬内誊抄典籍!”
    崇祯皇帝摇了摇头道:“朕要的不是誊抄一份,而是所有的秘藏都誊抄一份出来,另外再印刷出来几份。
    两京一十三省,再加上奴尔干都司、朵甘思、乌思藏、新明岛、吕宋、朝鲜等地,各地皆立书阁以存之,供天下之阅览。”
    强行按下心中的激动之后,孟绍虞却躬身反对道:“陛下三思!”
    见崇祯皇帝投过来好奇的目光,孟绍虞斟酌着道:“启奏陛下,皇史宬中藏书繁杂,甚至于有不少属于不传之秘,或者涉及到了某些秘辛。
    陛下一片爱民之意,公开皇室藏书给天下人阅览原本是好事儿,但是其中的某些秘辛若是传了出去?”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这个,朕会安排人去盯着,某些不适合现在就公开的东西肯定不会现在就公开。爱卿放心便是了。”
    其实在崇祯皇帝看来,根本就没有什么不能对外公开的,就算是现在藏着掖着,以后也早晚会被人扒出来。
    不过孟绍虞担心的问题也没有错,自己前面还有那么多的皇帝呢,这些家伙谁身上还没有点儿黑历史了?
    像老赢家老刘家老杨家老李家还有老赵家的那些黑历史放出来也就算了,反正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可是老朱家的呢?
    前边一十五位皇帝的黑历史,虽然自己不太在乎,可是就这么给放出来,未免有些不太厚道吧?
    孟绍虞斟酌了半晌之后,又接着躬身道:“陛下,是不是借着这个机会,再重新从民间收录一些典籍?”
    崇祯皇帝点头道:“朕也有这个打算,趁着此次誊抄典籍的机会,看看民间有什么孤本典籍一类的,都多多誊抄几份。
    等誊抄完了,原本还给其主人,副本往天下各书阁中收录,也省得以后再出现典籍失传一类的事儿了。”
    孟绍虞更激动了。
    除了自己的意见被崇祯皇帝采纳之外,还因为崇祯皇帝提出来多多誊抄典籍往天下书阁中收录的事儿。
    这是什么?
    这妥妥地的就是文治!盛世才能有的文治!
    斟酌一番后,孟绍虞又躬身道:“陛下,这书阁?”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干脆向王承恩吩咐道:“去找温阁老还有来阁老,还有工部尚书薛凤翔入宫来见朕。”
    崇祯皇帝把这几个人召进宫来是为了什么,郭允厚和孟绍虞用屁股想都能想得出来。
    孟绍虞是无所谓,巴不得崇祯皇帝把这事儿搞的动静再大一点儿,郭允厚则是在微微一阵蛋疼后就释然了。
    身为大明的户部尚书,最怕的是什么?
    别说是大明的户部尚书了,历朝历代凡是跟银子这个词挂钩的,就没有谁是不怕缺钱这两个字的!
    但是自己不一样,最难熬的也就是天启年到崇祯初年的那一段时间,后来就很少有缺钱的时候了。
    尤其是现在,国库里面大量的银子就在那里堆着,时不时的还得翻出来打理一翻才成。
    别说是什么两京十三省再加上其他几个地方建书阁了,就算是把这个数量再翻上几倍,现在的国库也支撑的起!
    而且皇帝把钱花了,等他下次再琢磨着带兵出去浪的时候,自己也有更好的理由反对了不是?
    一举两得!
    温体仁和来宗道则是很懵逼,完全搞不明白崇祯皇帝为什么会把两人跟薛凤翔这个平时八杆子打不到的工部尚书一起召进宫中。
    等听完了孟绍虞的话后,三个还一脸懵逼的人顿时也激动了起来。
    别说是大明了,就算是从强秦开始算起一直到故宋,谁手里有本书不宝贝的跟什么似的?
    就连皇家也不例外,各种典籍搜罗了不少,可是都放在皇室秘藏里面吃灰,从来就没有人想着把这些典籍刻印无数份后公之于天下。
    自己这些人在任的时间搞成了这么一件大事儿,后世的史书上再怎么瞎鸡儿写,自己这些人的功劳都是无法抹去的!
    哪怕是自己这些人支持着崇祯皇帝南征北战,杀人盈野,那也改变不了自己这些人的功劳,甚至于会因此而往好了大写特写!
    但是在冷静下来后,温体仁还是躬身道:“启奏陛下,此事牵连太广,还需要从长计议。”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一人智短,三人计长,温爱卿和来爱卿回去后先各众位阁臣商议一番,差不的时候再拿到大朝会上讨论便是。”
    告辞出宫之后,温体仁就笑眯眯的捋着胡子道:“本官这一生,值了啊!”
    来宗道凑趣道:“辅弼天子平天下,又逢此等盛事,温阁老当真是羡煞旁人啊!
    便是我等,能得附骥尾,也是三生有幸的大喜事啊!”
    笑眯眯的摆了摆手之后,温体仁才道:“陛下一片苦心,我等千万可不能出了岔子,几位不如一起去内阁,好生商议一番?”
    孟绍虞道:“下官求之不得!正有一个问题想要向首辅大人请教呢。”
    温体仁依旧笑眯眯的道:“孟大人有话请讲。”
    孟绍虞道:“我大明人口何止万万?然则除了我大明百姓之外,便是异族在我大明之人,也有近万万之数吧?”
    旁边的郭允厚开口道:“依着前番大造黄册的结果来看,我大明百姓已近两万万之数。居于大明而无大明户籍的异族蛮子,差不多有两三千万之众。
    只是这大造黄册之事非一日之功,想要彻底理顺清楚,只怕还需要数月的时间才行。”
    孟绍虞道:“正是如此。本官担忧的就是这许多学问会被外族蛮子们学了去。
    陛下当初曾有言道,经史一类的典籍任凭蛮子们学了去都行,唯有许多的学问,非我大明百姓不可学,不可看,凡有蛮子妄图带回去本国者,杀无赦。
    大明以后几十座书阁拔地而起,又如何挡住蛮子冒充我大明百姓去学习这些学问?”
    温体仁道:“老夫也隐约有些担心,正好回到内阁后好生商量一番。”
    宫中的崇祯皇帝不清楚自己手下的马仔们正在头疼,在收到了王承恩回报说永乐大典正本已经陪葬永陵,而嘉靖副本也抄录不全之后,崇祯皇帝就摸着下巴上不多的胡子头疼了起来。
    过来半晌之后,崇祯皇帝才吩咐道:“命许显纯六百里加急回京来见朕。”
    ps:今天献祭都市文《逆流完美青春》

章节目录


回到明朝当暴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天煌贵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煌贵胄并收藏回到明朝当暴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