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都不是什么无知者。
相反,历经神迹之年的洗礼,他们的眼界都开阔许多,在这一年来的休养生息下,心里真正对于这位帝王心悦诚服。
千年以后,后世人皆认可这位千古一帝。
平定天下之初,许多人对此却是不认可的,与能力无关,纯粹是认为嬴政是逆大势而行。
那时候六国贵族还在准备随时恢复春秋战国的制度。
始皇帝?
此为逆大势而行。
当然现在他们是不会那么想了。
武力不会让他们屈服。
实实在在的神迹可以。
没有人会否认,那过去的一年,就是神迹之年。
天命所归。
只是而今,这位造就了此等奇迹的帝王,竟然说这样还远远不够?
那这天下究竟还应该做到什么地步才行?
面对他们的疑惑,嬴政起身,随意地距离道:“平华县几十里之外,有那样一个小村庄,村内有疾,传几十口之家,根据大秦新律,不得已而选择了牺牲较小的一个办法。
“有穷困之家,本来得以富足,然突遇人祸,妻离子散......”
嬴政的话语很平静,讲的似乎也不是什么重要之事。
却让旁听的一些学者感到震惊。
太详细了。
很难想象他的情报究竟细到了什么程度,某个县的某个村子发生的事情,他竟然前因后果都可以知道。
甚至于单个人的贫困例子,嬴政举了不止一例。
很显然不是随意抽查。
他是真的知道很多信息。
这究竟是什么手段?
他们回忆过去所观察到的情况,联系起来,然而根本没有任何迹象,只能够感慨神圣之高远,无法预测。
这一刻,他们再次庆幸自己去年选择了屈服。
不然就这种手段,他们真要搞事情,对方可以直接揪出源头,解决祸根。
那就过于危险了。
文武百官等则不至于想太多。
他们心里早就折服于这位帝王,而今只是认真地听着嬴政所讲的一项项案例,额头上冷汗频发。
总觉得太平盛世一下子就变味道了。
刚刚还觉得这是最好的时代。
在嬴政口中,却似乎成了最坏的时代了。
百官无能啊!
“陛下权且安心,虽然那些问题确实是事实,然而在过去,那些问题本来就是存在的。而今百官也在尽力解决,相信以后会有一个好的结果的。”
不得已,李斯站出来开口,诚挚说着。
在表明了态度后,李斯又道:“更何况,在过去,各国国内这些问题还要严重得多,君王无有重视者。
“及至大秦统一天下,方才开始重视这些问题,这是一件好事。
“若非解决了最基础的食物问题,我们又怎么会有精力发现其他问题呢?”
说到后面,李斯恢复了从容。
其余百官亦是附和。
“陛下有利万民之心,陈等日后亦会更加尽心为陛下分忧,尽早解决这些问题。”
上有所好,下必行之。
在此刻这就是一个好的现象。
见他们都表明了态度,嬴政收了黑板,平静道:“朕说这些话语,并非是为了指责你等,相反,实际上朕对你们的努力是予以肯定的。
“如同一文明古国,于短短数十载之间,赶上天下霸主,此后国内发现了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你等可觉得这是一件坏事?
“不,这同时也是一件好事。
“如果不是那方文明古国成长起来,有了足够的经济、军事实力,同时解决了天下温饱问题,那么对于那些所谓要事,也根本无从解决。
“这一点李斯认识的很好,当今大秦便是如此。倘若没有这一年的基础,对于更上一层的经济、医疗等等问题,朕也不会提出来,因为这并不是首要问题。”
听到嬴政表示理解,文武百官心里都松了口气。
有臣子询问道:“陛下当真博闻强识,只是臣有些好奇,不知是哪个古国,竟做下了如此伟业?”
嬴政轻描淡写道:“此事不必详询,你等只需要知道有参照先例即可。”
文武百官点点头:“原来如此,想来是神圣解惑。”
嬴政没有否认。
某方面来说,那五千年的历史信息是神圣传递给他的,说是神圣解惑也没什么毛病。
虽然苏城当时只给了信息。
具体怎么理解,那就不是苏城需要管的了。
此刻有前例对照,再看现在的天下,嬴政自然不会过分乐观,也不会过分悲观。
如同几千年后崛起的那方历史类似的文明古国。
在几乎所有外人都在唱衰的情况下站了起来,用行动证明了自己。
现在嬴政挑出大秦的问题,也只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而已!
见文武百官都没有提出意义,嬴政继续道:“真正的重点,在于解决这些医疗、交通、民生等基础问题,而要深入下去,就是最基础的经济问题,也就是发展问题。
“神迹之年的发展,在你们看来或许是很快了,但我们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好,只是限于外患,没能够彻底发挥出大秦的潜力出来。”
听到嬴政这略带不满足的语气,百官不由得为之汗颜。
他们从来没听说过有如此强盛的时代。
在古代圣贤口中,盛世的极限,差不多就是人人吃饱穿暖了。
结果现在这位陛下还不满足。
不过紧接着,他们联想到前面嬴政所说的那些社会、民生问题,心里不由得开始认同起来。
好像当今天下距离陛下口中的盛世是还差了许多。
有无关在这时候开口,主动请缨:“虽有外患,然而现今大秦国力强盛,或许可以选择主动出击,彻底解决北方之祸。”
没有人说什么穷兵黩武之类的话语。
没钱才是穷兵黩武。
世界警察都管多少个地方了,但从来没有说是穷兵黩武过,相反他们捞取了大把的好处。
有好处的仗,那就不叫穷兵黩武。
在其他人开口说话后,王建看了看,也跟着道:“老臣这把老骨头,其实也还能够再多活动活动,为陛下分忧。”
有文官说着:“而今国库充盈,却有余力解决外患,这更是一举多得的举措。”
从某方面来说,这时候出征可以是天时地利人和,所以基本上没有人阻止。
即便是那些旁听者也没什么人敢有意见。
—分割线—
梳理剧情继续写,内政方面大概过一遍,架空历史,纯属虚构,再次声明,纯属虚构。
细节方面,以点带面,避免臃肿,有没写到的,脑补即可
相反,历经神迹之年的洗礼,他们的眼界都开阔许多,在这一年来的休养生息下,心里真正对于这位帝王心悦诚服。
千年以后,后世人皆认可这位千古一帝。
平定天下之初,许多人对此却是不认可的,与能力无关,纯粹是认为嬴政是逆大势而行。
那时候六国贵族还在准备随时恢复春秋战国的制度。
始皇帝?
此为逆大势而行。
当然现在他们是不会那么想了。
武力不会让他们屈服。
实实在在的神迹可以。
没有人会否认,那过去的一年,就是神迹之年。
天命所归。
只是而今,这位造就了此等奇迹的帝王,竟然说这样还远远不够?
那这天下究竟还应该做到什么地步才行?
面对他们的疑惑,嬴政起身,随意地距离道:“平华县几十里之外,有那样一个小村庄,村内有疾,传几十口之家,根据大秦新律,不得已而选择了牺牲较小的一个办法。
“有穷困之家,本来得以富足,然突遇人祸,妻离子散......”
嬴政的话语很平静,讲的似乎也不是什么重要之事。
却让旁听的一些学者感到震惊。
太详细了。
很难想象他的情报究竟细到了什么程度,某个县的某个村子发生的事情,他竟然前因后果都可以知道。
甚至于单个人的贫困例子,嬴政举了不止一例。
很显然不是随意抽查。
他是真的知道很多信息。
这究竟是什么手段?
他们回忆过去所观察到的情况,联系起来,然而根本没有任何迹象,只能够感慨神圣之高远,无法预测。
这一刻,他们再次庆幸自己去年选择了屈服。
不然就这种手段,他们真要搞事情,对方可以直接揪出源头,解决祸根。
那就过于危险了。
文武百官等则不至于想太多。
他们心里早就折服于这位帝王,而今只是认真地听着嬴政所讲的一项项案例,额头上冷汗频发。
总觉得太平盛世一下子就变味道了。
刚刚还觉得这是最好的时代。
在嬴政口中,却似乎成了最坏的时代了。
百官无能啊!
“陛下权且安心,虽然那些问题确实是事实,然而在过去,那些问题本来就是存在的。而今百官也在尽力解决,相信以后会有一个好的结果的。”
不得已,李斯站出来开口,诚挚说着。
在表明了态度后,李斯又道:“更何况,在过去,各国国内这些问题还要严重得多,君王无有重视者。
“及至大秦统一天下,方才开始重视这些问题,这是一件好事。
“若非解决了最基础的食物问题,我们又怎么会有精力发现其他问题呢?”
说到后面,李斯恢复了从容。
其余百官亦是附和。
“陛下有利万民之心,陈等日后亦会更加尽心为陛下分忧,尽早解决这些问题。”
上有所好,下必行之。
在此刻这就是一个好的现象。
见他们都表明了态度,嬴政收了黑板,平静道:“朕说这些话语,并非是为了指责你等,相反,实际上朕对你们的努力是予以肯定的。
“如同一文明古国,于短短数十载之间,赶上天下霸主,此后国内发现了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你等可觉得这是一件坏事?
“不,这同时也是一件好事。
“如果不是那方文明古国成长起来,有了足够的经济、军事实力,同时解决了天下温饱问题,那么对于那些所谓要事,也根本无从解决。
“这一点李斯认识的很好,当今大秦便是如此。倘若没有这一年的基础,对于更上一层的经济、医疗等等问题,朕也不会提出来,因为这并不是首要问题。”
听到嬴政表示理解,文武百官心里都松了口气。
有臣子询问道:“陛下当真博闻强识,只是臣有些好奇,不知是哪个古国,竟做下了如此伟业?”
嬴政轻描淡写道:“此事不必详询,你等只需要知道有参照先例即可。”
文武百官点点头:“原来如此,想来是神圣解惑。”
嬴政没有否认。
某方面来说,那五千年的历史信息是神圣传递给他的,说是神圣解惑也没什么毛病。
虽然苏城当时只给了信息。
具体怎么理解,那就不是苏城需要管的了。
此刻有前例对照,再看现在的天下,嬴政自然不会过分乐观,也不会过分悲观。
如同几千年后崛起的那方历史类似的文明古国。
在几乎所有外人都在唱衰的情况下站了起来,用行动证明了自己。
现在嬴政挑出大秦的问题,也只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而已!
见文武百官都没有提出意义,嬴政继续道:“真正的重点,在于解决这些医疗、交通、民生等基础问题,而要深入下去,就是最基础的经济问题,也就是发展问题。
“神迹之年的发展,在你们看来或许是很快了,但我们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好,只是限于外患,没能够彻底发挥出大秦的潜力出来。”
听到嬴政这略带不满足的语气,百官不由得为之汗颜。
他们从来没听说过有如此强盛的时代。
在古代圣贤口中,盛世的极限,差不多就是人人吃饱穿暖了。
结果现在这位陛下还不满足。
不过紧接着,他们联想到前面嬴政所说的那些社会、民生问题,心里不由得开始认同起来。
好像当今天下距离陛下口中的盛世是还差了许多。
有无关在这时候开口,主动请缨:“虽有外患,然而现今大秦国力强盛,或许可以选择主动出击,彻底解决北方之祸。”
没有人说什么穷兵黩武之类的话语。
没钱才是穷兵黩武。
世界警察都管多少个地方了,但从来没有说是穷兵黩武过,相反他们捞取了大把的好处。
有好处的仗,那就不叫穷兵黩武。
在其他人开口说话后,王建看了看,也跟着道:“老臣这把老骨头,其实也还能够再多活动活动,为陛下分忧。”
有文官说着:“而今国库充盈,却有余力解决外患,这更是一举多得的举措。”
从某方面来说,这时候出征可以是天时地利人和,所以基本上没有人阻止。
即便是那些旁听者也没什么人敢有意见。
—分割线—
梳理剧情继续写,内政方面大概过一遍,架空历史,纯属虚构,再次声明,纯属虚构。
细节方面,以点带面,避免臃肿,有没写到的,脑补即可